今天我們來聊聊怎麼製作屬於自己機器人。這一次主要針對的對象,是希望能親手製作出一隻機器人的朋友。
建立基本概念
在開始著手設計及製作機器人之前,首先要建立三個基本觀念:
一、強大的內在動機
如同許多成功學大師告訴我們的:「強大的內在動機,是驅使我們去克服萬難達成目標的關鍵。」為什麼呢?我們常說能夠從機器人學習到太多的知識,換個角度來看,其實這也是告訴我們,機器人涵蓋了眾多知識領域。完成一個機器人,至少需具備下列幾項知識和技能:機械、電子、電機、資訊工程、仿生學等等。
更進一步,甚至連工業設計、動物行為學和人類心理學都需要涉略。也就是因為包含了這麼多的技術及知識領域,在製作機器人的過程中,欠缺任何一項技能,都可能造成過程的瓶頸,而無法完成機器人的製作,甚至終結了對機器人的興趣。所以唯有強大熱愛機器人的內在動機,才可能持續維持這項興趣,並有恆心毅力來不斷學習,以便克服一切障礙。
二、簡單明確的設計
正如同許多玩家前輩所建議的,另一個重要的心法就是遵循KISS法則(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 保持簡單明確!無論在任何階段,這都是非常睿智的建議。
三、把錢準備好
老實說,玩機器人可以是很花錢的興趣,無論玩的是機器人套件,還是DIY自行製作機器人。對剛投入這個領域的玩家來說尤其如此。因為投入這個領域的初期,首先還沒有足夠的經驗去挑選零件,很可能會投資一些冤枉錢在不需要或錯誤的零件上;同時,手邊也還沒有累積足夠的零件和工具來使用;另外就是因為經驗不足,在組裝測試過程中也常有機會搞壞部分零件或工具,而必須重新購買。因此在全心投入機器人組裝之前,需要先做些功課,並規劃好預算。
要確定自己做出來的東西可以稱為機器人,首先我們再回顧一下機器人的定義:「人類製造的機械裝置,能對周邊環境做出適當的響應、自主判斷並達成特定任務。」也就是說,機器人必須具備感知環境、做出判斷,並產生行動的能力。以機器人踢球為例,首先它要看得到球(感知環境),接著需判斷要將球踢到哪裡去(做出判斷),最後產生踢球的動作,將球踢出去(產生行動)。這一系列的過程,跟人類足球員踢球的過程是很類似的。
機器人動作三階段 開始製作機器人
有了基本觀念後,接下來讓我們開始製作機器人。一共包含了四個步驟:機器人概念設計、零件選用、機器人組裝、和程控。
一、機器人概念設計
製作機器人的第一步,並不是直接拿起木板到鋸床上切割。而是拿出白紙,先將想做的機器人雛型規劃出來。這階段,主要需定義機器人的功能、決定機器人的載具和移動方式,以及確認預定採用的機器人的控制方式。
蜘蛛機器人設計圖(來源:Regis [雷基士])
1.定義機器人的功能:
第一隻機器人的功能建議不要太過困難或複雜,最好以進行簡單的任務為目標(記得KISS法則嗎?)。在這個階段,我們希望可透過設計和組裝的過程,來學習和機器人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並藉此慢慢累積成就感和經驗。所以讓我們暫時將製作出鋼鐵人飛行裝的偉大計劃,推遲到之後幾個項目再來執行。
2.決定機器人的載具和移動方式:
機器人的載具可能是機械手臂、八腳蜘蛛、或是輪車等等。同時也須思考機器人該要如何移動,用雙腳、四肢、八爪或是用輪子。
3.確認機器人的控制方式:
要使用有線控制(電線、網絡線)?無線控制(紅外線、藍芽、WIFI、GPRS、無線射頻)?還是自主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