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第2號颱風「鸚鵡」將在今天中午左右在廣東湛江以及珠海一帶登陸,預計「鸚鵡」將會以每小時20-25公裡的速度向我國西北地區移動,風暴中心的風力可達9-10級大風,還將會導致廣東南部、海南東部以及廣西東南部地區有大雨以及特大暴雨。
颱風「鸚鵡」的形成
颱風「鸚鵡」的命名來源於馬來西亞,颱風的名字其實是由14個國家和地區各選擇出10個名字循環使用,但如果某一個颱風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將會被除名。發生在我國的這次颱風,剛好輪到「鸚鵡」這個名字。
根據《熱帶氣旋等級》,我國氣象局將熱帶氣旋按照中心區域的地面最大風速劃分為6個等級。
最弱的是熱帶氣壓,風力為6-7級。
次之是熱帶風暴,風力為8-9級。
強熱帶風暴,風力為10-11級。
颱風,風力12-13級。
強颱風,風力為14-15級。
超強颱風,風力在16級以上。
「鸚鵡」最初在11號夜裡開始形成,當時風速不強,我國氣象臺以及東京颱風中心將其歸類為「熱帶低壓」。到了12號上半夜,熱帶低壓的風速在南海一帶得到加強,成為了颱風「鸚鵡」,當時地面風力達到了12級左右。
預計在今天中午前後,颱風「鸚鵡」將會在我國廣東地區登陸,到時風速會稍微減弱,達到熱帶風暴自己強熱帶風暴級。到了下午17時左右,風力會再次減弱,達到熱帶低壓級。
颱風為什麼會導致降雨
颱風的形成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大量的水汽以及足夠的熱量。
我們知道,海洋之中有非常多的水,當太陽直射時,海洋的水會蒸發到天空中,其中水分子是由氧原子以及氫原子組成,而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所以水分子相對於空氣而言更輕,因此水分子會上升。
當上升到一定程度時,水分子會因為外界溫度、壓強變化而液化,形成雲霧,甚至會形成雨。這是就是雨的形成。
由於颱風中間屬於上升氣流,所以在颱風中心向外會形成向上流動的雲牆,而內部是無風無雨的晴朗天氣,從衛星雲圖上看,颱風中心會形成「颱風眼」。
再加上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此時就會形成漩渦狀的颱風。其中北半球呈逆時針旋轉,而南半球呈順時針旋轉。
正是因為以上的原因,所以伴隨著颱風而來的是大風大雨的天氣,此次的「鸚鵡」也不例外。據氣象臺估計,受颱風的影響,我國兩廣地區以及海南地區會出現大到暴雨,其中最強的時段在今天白天。
當颱風登陸之後,降雨會逐漸減弱,這是因為颱風需要大量水汽,而陸地上水汽較少,導致颱風所需「原材料」銳減,以至於無法維持颱風的形態,所以會逐漸消失。
颱風「鸚鵡」造成的影響
根據預測,颱風「鸚鵡」風力不強,且登陸之後風力會減弱,不會對我國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但是為了安全起見,我國氣象臺繼續發布了颱風藍色預警,提醒相關部門做好防颱風應急工作,停止水上作業,加固防洪措施。
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對陽臺違規搭建物的管控,並及時拆除容易被風吹落的搭建物,及時疏通當地下水道等,確保當地不會積水或者發生洪澇災害。
總體而言,颱風「鸚鵡」的等級並不是很高, 只要應對得當對我國的經濟影響不大,但大風、暴雨等惡劣天氣,對交通、行人安全等會造成一定影響,如無意外,最好不要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