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不要去尋找外星人」,包括霍金在內的很多科學家都曾經做出過類似的警告,他們認為外星文明對於地球而言是存在威脅的。
劉慈欣在科幻小說《三體》之中也描述了一個被稱為「黑暗森林」的理論,他認為宇宙就如同一片黑暗的森林,每一個文明都是一個持槍的獵手,每個獵手都在試圖隱藏自己,並消滅被自己所發現的其它獵手。
外星文明對於我們人類而言,可以說是一無所知,我們並不知道宇宙遵循著怎樣的規則,但這些科學家和科幻小說作者的描述卻符合地球的邏輯。現代科學的誕生不過300年左右的時間,人類文明整體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與幻想中能夠飛躍星辰大海的外星文明相比,的確是太過渺小了,如果真的有一個外星文明要試圖侵略地球,我們可能毫無還手之力,像科幻電影中那樣你來我往地打上幾年,最後還以人類的勝利而告終,是不太可能發生的。
如果我們被高等外星文明所發現,或者我們主動發射某些信號,幫助高等外星文明找到我們,這的確可能是一種存在危險的行為,但如果是我們率先發現了外星生物,又會怎樣呢?
如果我們能夠率先在宇宙中發現一顆存在有外星生命的宜居星球,那麼毫無疑問,我們的文明會比它們更加先進,甚至於它們可能根本就談不上什麼文明,只是一些外星生物而已。那麼假如我們真的發現了這樣一顆宜居星球,接下來我們又會做什麼呢?那就要看所發現的這顆星球到底在哪裡了。如果我們發現太陽系外存在著一顆擁有生命的宜居星球,那麼我們可能什麼也做不了,因為它距離我們太過遙遠了,以人來現有的科技水平,想要飛出半徑僅一光年的太陽系都是一場夢,更何況是跨越遙遠的星辰大海了。
事實上以人類現有的觀測能力,也根本無法確定一顆位於太陽系以外的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
那麼在太陽系之內,是否有可能發現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球呢?是有可能的,太陽系中不僅有八大行星,還有大量的矮行星和小行星以及行星的衛星,而以人類現有的了解,尚且不能夠確定八大行星上是否存在有低等外星生命,就更不用說其它的小型天體了。當然,如果這些星球上真的存在外星生命,那麼也是與地球上已知生命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
因為對地球生命而言,所在星球位於恆星系的宜居帶之內是一個必要條件,而太陽系的宜居帶之中只有三顆行星,地球,金星和火星,金星簡直就是一個火之煉獄,而火星同樣不具備地球生命存活的條件。在太陽系之中的確存在著一些條件相對優越的小行星和衛星,但它們的宜居條件也完全無法與地球相比,所以即使這些星球上存在生命,那麼也一定是與地球生命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
如果真的在太陽系內發現一顆存在生命的宜居星球,那麼人類現階段所有關於宇宙探索的項目都會集中到這顆星球上來,而且用不了多久,人類就會前往這顆星球,並在上面建立基地。
而且一顆擁有生命的星球,儘管不能與地球相比,但也是極具改造價值的,而人類離開地球建立新的家園,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因為地球資源是有限的,而不斷進步的文明和增長的人口會不斷加大地球資源的消耗,同時也會給地球環境帶來難以逆轉的負擔,就好像大航海時代,歐洲人開始向全世界殖民一樣,人類也必將在宇宙中開闢無數新的家園。而一顆擁有外星生命的星球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人類可以與低等外星生命在新的家園上共存,那麼如果我們被高等外星文明所發現,是否一樣可以與之共存呢?這恐怕很難。
一種高等生命與低等生命共存的前提條件,就是這種低等生命不具有反抗意識。然而人類已經是一種智慧生命,已經建立了一定程度的文明,是不會甘心被其它文明所奴役的,因此共存很難達成。
當然,如果一個外星文明比我們高出很多,能夠直接利用恆星作為能源,那麼它是不屑於與我們爭奪地球資源的,但如果他是一種與我們類似的生命形式,那麼地球的宜居環境同樣對它們有著極強的新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