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寧波市商務局發布了上半年全市進出口200強榜單。在這份備受矚目的排行榜中,有龍頭企業的行健致遠,有健康用品的異軍突起,更有高新技術的亮眼表現!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非常時期,寧波外貿仍交出了一份總額排行全國第六的答卷……
中基重返冠軍,石化企業有所下滑
首先,上半年寧波外貿的「狀元」「榜眼」「探花」,分別是中基寧波集團、舜宇集團和臺塑關係企業,與去年同期順位恰好相同。繼一季度被舜宇反超之後,寧波外貿的「老大哥」中基集團再度重返冠軍的寶座。
「在幾乎沒有防疫物資出口的情況下,我們二季度出口仍保持增長,7月出口額已超過1億美元。出乎意料之餘,令人振奮!」提及逆勢轉正的原因,中基寧波集團副總裁應秀珍告訴記者,這背後一是「運氣」,二是「底氣」:
「運氣來自平臺客戶的信任與支持,在困難的時候仍然一起抱團努力;而底氣則是公司團隊的積極應對,一邊主動維繫客戶,一邊積極與外商互動。疫情期間,我們為平臺客戶送上了暖心禮包降低成本,還通過獨立站和網上廣交會,給大家更多拓展外銷渠道的機會。」
除了中基集團外,包括舜宇、臺塑、群創、金田、奧克斯、申洲在內的龍頭企業也是一如既往地「穩」,和去年同期一樣繼續位列TOP10。然而,在去年的前十位中,萬華化學和中金石化卻分別跌至第14、第15位。究其原因,貨值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
寧波海關統計處給出了這樣的解讀:「今年以來石油及其衍生品、煤炭等大宗資源型商品價格下跌,拖累了寧波市進口整體下降。例如,上半年,寧波市進口初級形狀的塑料、基本有機化學品和成品油進口量分別增加了6%、5%和2.1%,但進口均價卻分別下跌17.2%、24.2%和26.8%。」
與此同時,以金屬礦及礦砂為代表的部分大宗商品同比增長了6.6%,這也是前程投資、遠大物產躋身榜單前十的理由。而疫情下居民們對優質日用消費品的高漲熱情,催生了進口商「買買買」的動力,也讓考拉海購寧波公司——優買電商的業務量同比翻了一番。
在大宗商品冷暖互現之際,上半年寧波外貿20強的高新技術企業正持續給力。群創光電、技嘉科技,分別是全球知名的液晶面板供應商和計算機主板製造商。疫情下,這兩家企業都保持了超過20%的增幅,也為全市的相關配件進口、成品出口創下了增量。
「宅經濟」下,居家健身「疫」外崛起
今年二季度的外貿200強企業,進出口額佔據了全市的50.1%。透過這些龍頭企業的沉浮,我們能看出整個寧波外貿在疫情下的新趨勢。其中最明顯的,是健身用品、辦公用具、防疫物資企業,因海外需求的變化而爆發式增長。
排名第147位的寧波泰茂車業有限公司,是這份榜單的「新面孔」。說起泰茂,恐怕大多數消費者並不熟悉,但它在全國自行車產量排名前三,更是生產全球不少迪士尼IP授權自行車的「幕後英雄」。光是今年4月,該公司銷往海外主要市場的自行車貨值高達8400萬元。
「二季度自行車在歐美、澳洲等地特別暢銷,在各大商超基本連庫存都被一搶而空,堪比先前的囤積廁紙。我們老客戶下單的需求量翻倍地增加,工廠也開足馬力趕訂單。我們只好不斷招工,已經比平時增加了300人。」泰茂車業市場部業務經理宋福興說。
宋福興相信,自行車的爆紅並非曇花一現。疫情下消費者日益重視健康,而作為戶外健身工具的自行車製造,仍是一個「穩定卻有前景」領域。無獨有偶,國內健身器材龍頭企業——浙江力玄科技的名次,也從去年同期的158位直線上升至74位,進出口額同比增長近一倍!
目前,力玄的產能處於飽和狀態,力爭今年銷售量突破20億元。它的核心競爭力,不單單是貼牌製造組裝,而是在跑步機、動感單車、皮划艇等健身器材品類的上百個細分品種,搭建了集設計、研發、焊接、裝配、檢測於一身的產業體系。
同樣「疫」外崛起的,還有以口罩為代表的防疫物資,和一批滿足海外消費者居家工作生活場景的「宅經濟」好物。大葉園林的家用園林設備、樂歌股份的智能升降桌、惠康集團的冷櫃冰箱……都成了這些企業排名上升的基礎。
今年1-6月,貝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外貿額約為去年同期的兩倍,躍升至全市第54位,而公司旗下「VANCH」品牌的口罩進入西班牙、義大利等國的政府採購名錄,為公司的一季度業績貢獻了不少增量。針對疫情後外商對健康環保的需要,貝發還特意為主打的文具產品選擇了抗菌、可降解的原材料,為適銷對路打好有準備的仗。
在貝發集團董事長邱智銘看來,今後的寧波外貿需要從製造思維向用戶思維轉變,而公司也要實現從銷售商品到銷售模式的轉型。6月網上廣交會期間,貝發藉助直播,獲得加拿大政府為期五年、合計1.65億美元的長期合約訂單,還在探索新零售模式帶動中小企業出海。
上半年寧波外貿在全國處於什麼位置?
(記者根據各地公開報導資料整理,增幅的紅色表示高於全國平均增速,綠色反之。其中蘇州、無錫進出口額公布以美元為單位,上表按匯率約為1:7計算)
就在寧波公布進出口200強的同時,《中國海關》雜誌還發布了2019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名單,寧波位居全國第八,排在深圳、上海、廣州、東莞、廈門、蘇州、珠海之後,順位與2018年一致,可見寧波的開放型經濟穩固的「江湖地位」。
其中,在全國外貿百強TOP15的城市中,寧波的上半年進出口額4307.5億元可排至第六,超過了廣州。其日漸收窄至0.6%的降幅,僅次於轉負為正的廈門、重慶、青島和降幅0.5%的深圳,比全國高出2.6個百分點。然而同為製造業大市的東莞、無錫則呈現出10%以上的下滑。
為什麼寧波外貿能「跑贏大盤」?業內人士認為,這與寧波外貿的結構不無關係。
上半年,寧波外貿的「主力軍」仍是進出口額佔七成的民營企業,且一般貿易佔比高達87.1%。相形之下,一些加工貿易、外資企業佔比更高的沿海城市,恐怕更容易因疫情受到供給與需求側的「雙向擠壓」。而寧波的民企無論是根據市場需求快速轉產,還是苦練內功以躋身海外的核心供應商,都體現了更高的自主性與靈活性。
不過,對比全國和寧波的200強外貿企業,我們不難發現寧波外貿仍有很大的進步可能——
首先,中基、舜宇、臺塑組成的寧波外貿前三甲,都有去年出口額達到約200億元的實力,但在2019年全國的進口、出口200強榜單中,排名都在100位上下。誠然,全國榜單前十位不乏中石油、中石化等「國家隊」和華為、富士康等「巨無霸」,似乎與寧波並無可比性,但某種意義上也說明寧波在培育龍頭企業方面,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再反觀寧波進出口200強榜單的熟面孔,不難看出從事大宗商品進口、石油化工、家電製造、日用百貨等領域的企業,正是支撐寧波外貿這艘「巨輪」的主力軍。然而,具備更高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去年僅佔了全市出口額的8.9%,和同等出口規模城市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換言之,寧波不乏深耕細分領域的「小巨人」,但其在「微笑曲線」中所處的位置僅是中間製造環節,尚未站在附加值最高的「研發設計」與「品牌渠道」這兩端。就拿疫情下崛起的自行車製造來說,它仍屬於以OEM為主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儘管眼下能憑規模效益取勝,但長此以往,勢必會面臨激烈的競爭甚至價格戰的考驗。
所幸的是,這些短板正在被慢慢彌補。今年3月,寧波市出臺了外貿實力效益工程實施辦法,旨在通過退稅、通關、信保、外匯、金融、商務等一系列服務,扶持培育一批外貿龍頭企業,助力「種子選手」成長為「參天大樹」。而無論是寧波市的「穩外貿新十條」還是寧波海關的「十零」舉措,都在為企業的發展搭建良好的營商環境。
當然,企業的努力才是硬道理。今年上半年的外貿200強中,錦浪科技再度成為「黑馬」,從榜單外一舉躍升至112位。公司的業績預告稱,今年1-6月年度淨利潤同比增長239%-320%。其研發的組串式逆變器,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中難以替代的核心設備。正是行業領先的技術,構築了錦浪海外拓市堅實的護城河。
歷經上半年的乘風破浪,充滿不確定的下半年,仍將迎來披荊斬棘的挑戰。我們期待今後的寧波外貿榜單,能湧現出更多站在微笑曲線兩端的身影!記者 嚴瑾 通訊員 金剛毅 吳夢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