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認為是黑寡婦的近親,2秒鐘能毒死蟋蟀,還是個新物種

2020-12-05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想必大家都知道「黑寡婦」的名頭,很多人是通過漫威超級英雄中的女角色「黑寡婦」了解到這個名號的,實際上自然界存在著實實在在的「黑寡婦」生物,它就是黑寡婦蜘蛛。但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不是黑寡婦蜘蛛,而是它的近親「紅甲鬼臉寡婦」,因為它在前段時間才被人們發現。那麼這種蜘蛛與黑寡婦有何相似和差異呢?

據報導,前段時間四川成都一支野外考察隊在崇州雞冠山進行考察任務時發現了紅甲鬼臉寡婦。當時科考人員還因為發現了黑寡婦,因為它外形整體呈現黑色,腹部存在紅色斑點,於是科考人員把它帶回實驗室。但在對它進行深入研究之後發現它有別於黑寡婦,它可能是一個新的品種。

研究人員在飼養這隻蜘蛛的時候發現它只需要兩秒鐘的時間就能夠讓蟋蟀毒發身亡,可見其毒性是多麼可怕。這個現象更加鑑定了研究人員的猜測,這種蜘蛛是一個i新品種,因為他們從未見過黑寡婦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讓一隻昆蟲喪命。由於這種新蜘蛛的外形和黑寡婦相似,而且它的腹部圖案像是一張鬼臉,因此研究人員稱其為「紅甲鬼臉寡婦」。

那麼黑寡婦和紅甲鬼臉寡婦有何差異和相同呢?先來說說相同之處,兩者整體看起來十分相似,色調主要是黑色加紅色,讓人產生不敢靠近的情緒。其次,這兩種蜘蛛的分類很接近,這也可能是兩者外觀相似的內在原因。然後再來說說存在差異的地方,黑寡婦的體型要比紅甲鬼臉寡婦大好幾倍,甚至可以達到十倍左右。

其次,這兩種蜘蛛在對待伴侶的方式上明顯不同。黑寡婦之所以獲得這個名號,是因為它在交配之後會咬死雄性個體,如果它之後懷上了後代,那便是名副其實的「寡婦」。然而目前研究人員尚未在紅甲鬼臉寡婦身上發現這種現象,這說明紅甲鬼臉寡婦的名號可能不太符合。

黑寡婦和紅甲鬼臉寡婦還有一個顯著的差異,即對人類的威脅。人類發現黑寡婦已經很多年,每年都會有人類被黑寡婦叮咬的傷亡案例,但紅甲鬼臉寡婦身上並未出現攻擊人類的現象。如果新發現的這種蜘蛛性格和黑寡婦完全相反的話,那將顛覆人類對這類蜘蛛的認知。

以上的差異意味著就算以後紅甲鬼臉寡婦頻繁出現在紀錄片、文章中,也不會像黑寡婦那樣聞名世界。但這對人類和其它生物來說也是一件好事,至少在野外遇到類似黑寡婦的蜘蛛時不會在心理上被打敗。當然關於紅甲鬼臉寡婦的研究還在進行中,還無法確定它是否會對人類造成傷亡。

相關焦點

  • 2秒鐘就毒死蟋蟀,這種新物種太厲害了,它是黑寡婦的近親
    更可怕的是,博物館工作人員在飼養過程中發現這隻蜘蛛咬了蟋蟀一口後,蟋蟀兩三秒就死亡了。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蜘蛛呢?這個疑問在研究人員得知蟋蟀的迅速死亡後困擾著他們,但隨著後面的深入研究,他們對這種名叫「紅甲鬼臉寡婦」的蜘蛛有所了解。之所以為它取這樣的名字,是因為它的身體普遍是黑色的,但是腹部出現紅色,紅色在黑色背景的分布下就像是一張鬼臉。
  • 比眼鏡蛇還毒,它是黑寡婦的親戚,能在2秒內殺死獵物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審核-小文根據《科技日報》7月16日報導,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飼養著這麼一種蜘蛛,這種蜘蛛大面積被黑色覆蓋,少部分出現了紅色,而紅色在黑色上面點綴成了一個鬼臉的樣子,也正是如此,我們將新發現的這一物種稱之為
  • 新物種「鬼臉」蜘蛛,毒性超越響尾蛇,2秒鐘就能毒死敵人
    ,之後將該物種帶回了博物館飼養,而在飼養的過程之中,發現當蟋蟀被該蜘蛛咬了之後,存活的時間不超過2秒。紅甲鬼臉寡婦長什麼樣子之所以稱這一個新的蜘蛛物種為「紅甲鬼臉寡婦」,是因為該蜘蛛的形態,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蜘蛛通體都是黑色,而在其腹部的部分則是有些許紅色,而這些顏色的分布像極了鬼臉,身形大概在7mm-8mm左右,而蜘蛛腿的長度則是在2cm-3cm之間。
  • 新發現的蜘蛛品種,長著一張「鬼臉」,2秒鐘就能毒死敵人
    即使人類已經對大自然研究了這麼多年,也還是沒能研究透,大自然永遠都能給予我們驚喜。根據《科技日報》7月16日的報導,就發現了一個新的蜘蛛物種。在飼養這隻蜘蛛的過程中,發現被這隻蜘蛛要咬過的蟋蟀存活的時間不超過2秒。到底是什麼物種這麼厲害呢?這隻新的物種被稱為「紅甲鬼臉寡婦」。之所以起這個稱呼,是因為這隻蜘蛛的形態比其他蜘蛛的形態要特殊。其他蜘蛛通常都是黑色的,而這隻蜘蛛除了黑色,在其腹部還分布了些許紅色,這些顏色分布的地方讓其像極了鬼臉,因此得名。除了形態,這些蜘蛛的身形大概在七到八毫米左右,而它們的腿則有兩到三釐米長。
  • 毒蜘蛛 黑寡婦
    雙雙被對方的毒液毒死同歸於盡,蠍子 蜘蛛大戰並未分出勝負。 殺人蠍大戰「...最毒蜘蛛或能「啟發」研製高強纖維新華網 2007年06月20日 14:04黑寡婦蜘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毒的蜘蛛,最新研究成果或許有助於改變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
  • 一條就能毒死6250隻小白鼠!當黑曼巴登上世界頂級毒物的舞臺
    自然界物種繁多,在我們看不到的原始環境中,各種生物星羅棋布,為了更好地了解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就不得不探尋自然界的奧秘,對未知的生物進行探索,了解它們才能更好地與之相處。很多的動物對我們人類還是十分有殺傷力的,相對比較危險。
  • 別怕蜘蛛,你不是蜘蛛的食物,它不捨得把寶貴的毒液浪費在你身上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上個世紀,被蜘蛛毒死的人一共有100個。百年100人,低於任何意外事故導致的死亡率,包括概率最低的閃電死亡率(僅在美國,平均一年就有50人被閃電擊中身亡)。 蜘蛛遠遠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可怕,世界上最毒的蜘蛛也不過如此。世界最毒蜘蛛排名前三是:雪梨漏鬥網蜘蛛,巴西漫遊蜘蛛,黑寡婦。
  • 數蟋蟀的叫聲可以計算溫度?(2)
    (2) 新華08網2012年04月23日13:09分類:娛樂 社會 核心提示:最近,網上盛傳這樣一種說法——「家裡沒有溫度計時,可以數數窗外蟋蟀的叫聲,它們一分鐘鳴叫的次數,除以2,加9,再除以2,就是當時的攝氏溫度
  • 國外影迷認為《黑寡婦》片場照或給《復仇者聯盟4》帶來新啟示!
    最新消息,國外影迷認為《黑寡婦》片場劇照或將為《復仇者聯盟:終局》帶來新的內容和啟示。MCU的第四階段將於明年啟動,開啟一個新的傳奇。現在《無限傳奇》的輝煌已經結束了,我們還不知道這部新的傳奇將會是什麼。
  • 偏見還是名副其實?惡名昭著的「黑寡婦蜘蛛」
    當然與貓狗相比,在國內餵養蜘蛛來當寵物的還是非常少見的。 但是不管是在這些專業的爬友眼裡,還是路人眼中,有一種蜘蛛它的出場率絕對是最高的,那就是「黑寡婦蜘蛛」。 它出現在各種小說中、電影中、電視劇中等等,它幾乎與神秘、劇毒、冷酷等可怕的詞語關聯在一起,那麼黑寡婦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 原來它是一顆「黑寡婦」脈衝星,旋轉周期快至2.09毫秒
    在《arXiv》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觀測結果表明,這顆天體是一顆黯然失色的「黑寡婦」脈衝星。快速旋轉的脈衝星,那些旋轉周期低於30毫秒的脈衝星,被稱為毫秒脈衝星。假設它們是在雙星系統中形成,當最初質量更大的組成變成中子星,然後由於次級恆星物質的吸積而爆發。一類具有半簡併伴星的極端雙星脈衝星被稱為「黑寡婦衝星」。
  • 地球又一新物種被發現,跳出「三界之外」,疑似黑猩猩的近親!
    其實地球上還有諸多的物種,只是人類了解得較為片面。 曾經有科學家在喜馬拉雅山上發現一個特殊的物種,三界中從來沒有見過,它的外貌類似於雪人,白皚皚的一片。
  • 非洲最奇特的蟋蟀,不僅身穿「盔甲」,還是幼鳥的「天敵」
    俗話說得好,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大自然中有著許多奇特的事情,能讓人驚嘆不已。有可能是一株植物、一種動物、一棟建築,或是一些較為奇特的風俗習慣等,都能極大程度增長我們的閱歷,可見旅遊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說到蟋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 地球出現「新物種」了,毛髮與人類無異,它究竟是什麼?
    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也有很多新物種的出現,很多物種還形成了多個分支,主演著不同的角色。還有一些物種由於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最終走向滅絕。 人類是眾多生物中最幸運的,無法擔心被捕殺的風險,還擁有這麼舒適的生活環境,最關鍵的是人類可以通過大腦思考問題,還能用雙手創造產物。時代在不斷變遷,人類對地球上的物種了解越來越多,既能通過書籍翻閱,也能通過網上搜尋。
  • 物種日誌 | 小小藍藻為何能引發「赤潮」,還能毒死大象?
    物種日誌 | 小小藍藻為何能引發「赤潮」,還能毒死大象?小小的藍藻,為何能毒死大象?這就要從藍藻的本質說起了。藍藻:神奇的「老前輩」儘管藍藻的名字聽起來像是一種藻類,但它實際上不是植物,而是一種單細胞原核生物的統稱。它的別名又叫藍細菌,但沒有細胞核,堪稱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類。
  • 射一次毒液能毒死10個成年男人!浙江首次截獲劇毒活體箭毒蛙
    浙江檢驗檢疫局提醒,公眾要增強守法意識,不要從國外郵寄動植物進境,更不要隨意放生從國外進境的生物物種,一旦一些危險物種在我國境內定殖、擴散,將給農林業生產、生態安全乃至人們身體健康造成難以預計的損失。    【相關閱讀】  箭毒蛙,即箭毒蛙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青蛙,也是毒性最強的物種之一。
  • 菜葉殘留農藥毒死百隻蟋蟀 昆蟲愛好者坦言心痛
    本報保定電(記者張娜)   沒買到萵苣,趙先生就買了些小白菜,誰知自己心愛的蟋蟀吃了後,竟然死了100多隻。  趙先生是一個昆蟲愛好者,尤其喜歡蟋蟀和蟈蟈,他的家裡光蟋蟀就養了200多隻。趙先生不無驕傲地告訴記者,他養的蟋蟀叫做油葫蘆,在保定養的不多,別人大多數是從北京、天津等地買過來的。
  • 記者用蟋蟀叫聲計算溫度:多與多貝爾公式不符
    ,除以2,加9,再除以2,就是當時的攝氏溫度。」,而這個公式就是(N÷2+9)÷2,N代表蟋蟀一分鐘內叫的次數,得出的結果就是當時的攝氏溫度。  網友@幽魂歪歪就覺得上述公式不對,他根據自己的實驗得出的是另外一個結論:把蟋蟀在8秒內鳴叫的次數再加上5,才是當時的攝氏溫度。  而網友@ignored穎通過實驗得出:25秒鐘蟋蟀鳴叫的次數除以3加4,才是當時環境溫度。  一時間眾說紛紜,但究竟哪種說法才正確呢,還是都不正確呢?就此記者採訪了揚州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的吳進才教授。
  • 夏天的演奏家,蟋蟀、蝗蟲與蚱蜢
    夏天的演奏家,蟋蟀全世界蟋蟀約有2400種,大部分蟋蟀都衣,角細面長,後足適於跳躍,背腹部略扁,腹上有2根細長的尾須。一對翅膀,平時摺疊於背上。前翅是革質,較硬;後翅膜質,用於飛行。我們經常聽到草叢中蟋蟀發出的「蛐、蛐」之聲為寧靜的夜晚帶來一絲喧鬧,其實這些響亮的聲音並不是從蟋蟀的嘴裡發出的,而是通過翅膀相互摩擦產生的。
  • 世界劇毒大戰:黑寡婦蜘蛛VS金蠍子,萬萬沒想到結果是這樣!
    慢慢地,金蠍子不斷地靠近黑寡婦,率先發動了攻擊,它不停地想用鉗子抓住蜘蛛。而後黑寡婦也尋機接近蠍子,一個翻身翻黑寡婦還是抓住機會,對蠍子狠咬了幾口。不斷激戰而最後,無論是蠍子還是黑寡婦,都癱軟在地,不動彈了。。。因為都被對方的毒液給毒死,並未分出勝負。真的是兩敗俱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