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可以訂閱哦!
空少問答
小課堂
第107期
3月4日周一
答:「年」到底有多長?
上周六,空少為大家留了1個問題,來看看空少的解答以及從留言中選出的最佳答案吧!
想要查看原問題背景介紹的朋友們可以點擊《問:「年」到底有多長?》~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空少的解答吧!
空少正解
上期我們講到,2月28天或29天,與年的長度以及古代曆法更替有關;而決定一年長度的正是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周期,也即是地球的「公轉」。地球公轉的周期對應的就是我們說的「年」,但根據不同的參照標準,有恆星年(約365日6小時9分10秒)、回歸年(約365日5小時48分46秒)、近點年(約365日6小時13分53秒)等,公轉的軌道還會有一定的變化。既然公轉周期大約是365又1/4天,自然每4年會多一天,根據現在曆法的規定就出現了2月28天或29天的變化。
2019年2月只有28天(來源:https://cn.dreamstime.com/)
那麼,這幾個恆星年、回歸年、近點年都是怎麼得到的?它們有什麼不同?
(1)恆星年
既然稱為恆星年,自然是以恆星為標準。所謂恆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球型發光等離子體,太陽就是一顆恆星。不過「恆星年」中的恆星,指的是浩瀚宇宙中的其他恆星,因為離我們非常遙遠,對於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之類的運動來說,它們近似於不動(這也是「恆星」名稱的由來之一,其實它們也在不停的運動)。
恆星年是以某一恆星或星系作為參照物,地球繞日公轉運動一周的周期。在一個恆星年期間,從太陽中心上看,地球中心從以恆星為背景的某一點出發,環繞太陽運行一周,然後回到天空中的同一點;從地球中心上看,太陽中心從黃道上某點出發,這一點相對於恆星是固定的,運行一周,然後回到黃道上的同一點。它是地球公轉360°的時間。恆星年的長度約365日6小時9分10秒。
地球公轉示意圖,由於地軸的傾斜在春分(約3月21日)和秋分(約9月23日)太陽光直射地球赤道(來源:https://www.quora.com/What-are-the-effects-of-the-revolution-of-the-Earth-around-the-Sun)
(2)回歸年
說起來3月很快就會到節氣「春分」,春分是全球晝夜等長的日子。從天文角度來說,因為地球的軸是傾斜的,太陽光直射地球的位置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春分、秋分是太陽光直射地球赤道的日期。在天球中,春分點是黃道和天赤道的一個交點,另一個交點是秋分點。
而回歸年就是以春分為參考點的周期。在一個回歸年期間,從太陽中心上看,地球中心連續兩次過春分點;從地球中心上看,太陽中心連續兩次過春分點。從地心天球的角度來講,一個回歸年的長度就是視太陽中心在黃道上,連續兩次通過春分點的時間間隔。上文我們提到,地球的公轉軌道不是保持不變的,其實在天球上春分點每年西移50″.29,這就使得一個回歸年期間地球公轉的角度不足360°,而是359°59′9″。71,所以回歸年的長度比恆星年短,約為365日5小時48分46秒。
春分點每年的西移被認為是地軸進動的結果。以後有機會我們再講這個話題。
(3)近點年
解釋了回歸年,近點年就更容易理解了。近點年是以地球近日點為參考點的周期。所謂近日點,是地球最靠近太陽的位置。在一個近點年期間,地球中心(或視太陽中心)連續兩次過地球軌道的近日點。
毫無疑問,地球公轉軌道存在變化,近日點的位置也是移動的。近日點在黃道上的移動方向是自西向東的,即與地球公轉方向相同,移動的量為每年11″,所以,一個近點年地球公轉的角度也不是360°,而是360°0′11″,相應的時間約為365日6小時13分53秒。
地球軌道近日點(約1月份)比遠日點(約7月份)更靠近太陽約500萬公裡(來源:https://www.timeanddate.com/astronomy/perihelion-aphelion-solstice.html)
那麼,「年」到底有多長?也就是,我們平時用的是哪一個年?
我們平時用的是回歸年,也就是約365日5小時48分46秒。全球各地的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陽曆和陰曆的歷年安排、二十四節氣的劃分等,均以回歸年為周期。恆星年與回歸年的時間差被稱為「歲差」。
留言區·精選
@ 趙趙夢晨
以地球為中心觀察,太陽中心從黃道上某點出發,這一點相對於恆星是固定的,運行一周,然後回到黃道上的同一點。它是地球公轉360°的時間。恆星年的長度約365日6小時9分10秒。
@ Kate-Zhang
地球公轉軌道存在變化,近日點的位置也是移動的。近日點在黃道上的移動方向是自西向東的,即與地球公轉方向相同,移動的量為每年11″,所以,一個近點年地球公轉的角度也不是360°,而是360°0′11″,相應的時間約為365日6小時13分53秒
感謝大家的支持,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