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投入情況分析 R&D經費支出逐年上升
根據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的數據,2010-2019年,我國科技經費投入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同比增速則先下滑再上升。其中,2010-2015年增速逐年下滑,2015-2017年再次回升然後隨之下滑。
2019年,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22163.6億元,比上年增長12.5%,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23%。
隨著科技技術的提升,我國R&D經費支出強度在2010-2019年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在2019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強度為2.23%,比2018年上升了0.04%。
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展現狀 截止2020年9月初共有25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根據2018年5月22日科技部公布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年度報告(2016)》,擁有25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布。而在2018年,武漢大學的軟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被摘牌;故有25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2019年11月6日,科技部發布《關於批准建設媒體融合與傳播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通知》指出為了適應全媒體時代發展需求,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強化科技支撐,經專家評審,科技部決定批准建設「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傳播內容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超高清視音頻制播呈現國家重點實驗室」等4個實驗室。
綜上,截至2020年9月初,我國有25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布在9個學科領域。
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布情況
——領域分布 地球科學領域佔比17.12%
截止2020年9月初,現擁有25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布在9個學科領域;其中,地球科學領域44個,佔實驗室總數的17.12%;工程科學領域43個,佔實驗室總數的16.73%;生物科學領域40個,佔實驗室總數的15.56%;醫學科學領域34個,佔實驗室總數的13.23%;信息科學領域31個,佔實驗室總數的12.06%;化學科學領域25個,佔實驗室總數的9.73%;材料科學領域21個,佔實驗室總數的8.17%;數理科學領域15個,佔實驗室總數的5.84%;社科領域4個,佔實驗室總數的1.56%。
——所屬部門分布 教育部佔比超過50%
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分布在教育部和中國科學院,其中教育部131個,佔50.97%;中國科學院78個,佔30.35%;其他部門和地方48個,佔18.67%。
——地域分布 北京國家重點實驗室83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肩負著國家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的使命。在先進實驗室的裝備下,部分高校走在了時代前列,站在國際化的競爭背景中不懈追求,堅守科教興國的初衷,為科研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同時也可看到,目前國內重點實驗室分布極不均勻,體現了教育資源一定程度上的匱乏。在國家促進教育公平的大政方針下,重點實驗室的建設還會繼續發展,普及更多高校。截止到2020年9月初,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布在全國25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其中北京市83個,上海市32個,江蘇省20個,湖北省17個,陝西省13個,基本反映了我國基礎研究力量的地域分布。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與運行管理模式創新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