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我參加了2015年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今年是美國奇點大學校長Ray Kurzweil先生的中國首秀。奇點大學由美國宇航局與Google公司籌建。需要科普的是,奇點大學的奇念JI,不念QI。奇與偶是中國群經之首《易經》中常見的數理概念。奇點的英文叫Singularity,這是近年來頻頻出現在科幻小說的一個詞。奇點是一個轉折點,當科技進步到一個程度,機器會自動複製進化,超越摩爾定律,簡單地說,就是人工智慧超越人本身。Ray Kurzweil先生把奇點定格在2045年,也就是三十年之後。
三十年後,小刀崔剛過一個甲子,我的孩子崔小號大概是我現在的年齡,好期待啊。這是來自世界一流的科技家的嚴謹推算,不是妄談。不過,小刀崔對此保持疑問,在數據分析與連結一切的角度,科技無疑可以超越人類;但是從人文與人性的角度,機器不可能簡單地僭越一個人。比如,機器可以將你的生活數據化,但無法完成一篇有溫度的文章。科技可以儲存所有的唐詩宋詞,並且根據格律演變出風格不同的詩詞,但這次詩詞只是數據化的組合,沒有跌宕的情感,沒有人性的光芒,沒有傳世的價值。科技已經顛覆與消滅太多的職業,但是我的愛好寫作這一項,卻無法替代。想到這裡,我的心安定了,三十年後,奇點降臨後,小刀崔依然還是那個單純碼字的,依然還用閱讀與寫作來梳理夯實自己的生活。我最沉迷的事情,就是儘可能有完整沉靜的閱讀時光,在不同的文字世界看到這個世界無盡的風景。
從北京熱鬧的科技嘉年華大會,回到我的故鄉,一個安靜的小城市。當我坐在溫煦冬陽的窗臺沿邊,喝著紅茶看光與影一點點挪移,我產生了質疑。固然,今天中國的網際網路炙手可熱風起雲湧,我雖然只是一個媒體從業者,從旁觀的角度已經屢屢戳中了G點。但這些興奮中,也有焦灼和忐忑。每天閱讀消化來自朋友圈的信息,我指的是價值信息,已經足以耗掉人的一天的精氣神。我對今日頭條與昨天剛剛發布的微信頭條,也有疑問。最熱門傳播最廣的信息,不一定是價值信息。看看今天頭條與微信頭條的頭條,多數是段子與鬧心的社會新聞。機器有助長人的劣根的一面。最近也感覺到,微信的問題是總是把同好聚集在一起,公號如此,朋友圈也如此。漸漸地,就釀就了信息繭房。網際網路應該是參差之美,老是在一個圈子裡兜兜轉轉,沒勁。
所幸的是,這次極客公園的大會,有許多大佬也開始反思。美團CEO王興帶來他最近的思考。他說,物質是原子的組合,網際網路是比特的聚集。有的網際網路經濟直接是比特代替了原子,比如電子書,你習慣了在Kindle上閱讀,那麼紙質書的意義就大打折扣了。但有些網際網路經濟只是比特輔佐原子去發展。比如去餐館搓一頓,你可以在美團上找優惠券,也可以叫外賣上門,但代替不了在飯館裡的用餐體驗。
隨後,阿里巴巴集團UC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呼應了王興的觀點,他呼籲在一個網際網路時代,請敬畏「非網際網路力量」。過去阿里與小米的成功,核心不在網際網路,而在於非網際網路力量,阿里懂商,小米懂製造業。俞永福在PPT上演示,網際網路與非網際網路像一個太極圖,不可須臾分離。小刀崔觀察,在IT界,俞永福是第一個把太極陰陽思維引入網際網路領域的。
我過去一年讀了幾本有關科技的書,發現在科學與倫理與人文的交叉領域,有許多似是而非爭論不休的問題。比如,未來機器人多大程度地代替人類?比如,大數據與個人隱私的衝突。許多權威都持截然不同的觀點,今天看了一位大神褒揚的文章,明朝又聽到另外一位高手積累反對的聲音。裹挾這樣的時代洪流其中,你的靈魂和思想仿佛被各種力量拉扯著,有的甚至被對立的兩端竭力撕裂著。我會無所適從,不知道該聽誰的。真理太遙遠,大師太忽悠。
這次極客大會的主題是「覺醒與進化」。覺和醒是兩個概念。覺在前,醒在後。覺是覺知感受,醒是醒悟明白。覺是身體層面的,醒是心理層面的。我想,只有用心感悟了,才可以理解今天網際網路種種繁雜的現象吧。很多科技問題,不單單是技術討論,也是哲學問題、倫理問題,更是人文拷問。中國的傳統哲學是陰陽平衡,是兩元論,如果單純地從非黑即白的角度看待網際網路,一個人的寫作就等同於機器人,如果暗攜黑心當水軍,甚或淪入阿鼻地獄了。
我是一位太極拳愛好者,聽到了王興與俞永福的思考有所悟。所謂陰陽,也不是完全的數量對比,而是能量對比。所以,商業與網際網路的融合是偽命題,網際網路就是商業,未來的商業盡數網際網路化,商業與網際網路二者雌雄合體。另外,我們應當在個人的私生活與科技之間,劃定一道界限,使生活的某些部分必須獨立,不受數據控制。
微信公號:小刀崔閱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