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高考中,來自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雙胞胎兄弟趙稞、趙棣分別以687、685的高分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這個好消息不但讓兄弟倆欣喜若狂,他們也成為了家裡、族裡、縣裡的驕傲。網友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人說「這就是別家的孩子」,有的父母說「雙胞胎的父母是修了多少功德,才能擁有這樣優秀的孩子」,甚至於有人把他們評價為「神仙兄弟」。不知道屏幕前的小夥伴你怎麼看呢?這種學霸特色是與生俱來的嗎?是不是他們的基因裡邊寫著學霸代碼?
人類基因體是由23對染色體組成,其中包括22對常染色體,一對性染色體。通俗一點來說,一個人的基因一半來自於自己的父親,一半來自於自己的母親,當然最後要加上自己的基因突變,最終形成了特色的個體。自從科學家打開了基因測序的大門,人類都很好奇,自己的基因編碼中到底有多少種基因存在?人們對藍藻進行測序,發現他有28,000多個基因,小鼠大概有3萬多個基因。在答案揭曉之前,科學家紛紛進行了瘋狂的推測,人類基因編碼,起碼要有藍藻的10倍以上吧?畢竟人是高等動物。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到目前為止,人類蛋白編碼的基因測序,大概只有20000到25,000個,這個結果讓大家萬萬沒想到吧。
人體中屬於我們自己的蛋白編碼只佔了10%,更多的基因編碼來自於跟我們共生的微生物群,微生物群在人體中佔了90%的比例,他們提供上百億個基因編碼。懸殊如此之大,不得不驚嘆人體如此之微妙,1份和9份構成了完整的10份,這些就是我們人體的基因。
回到之前討論的話題,學霸的父母給學霸們帶來了什麼樣的基因,只從單純的基因角度來說,父母帶給他們的,不過是冰山一角。這裡我們所說的基因包括了體內的也包括了體外的,父母能給我們帶來的畢竟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面對一個優秀的孩子,你不得不承認,基因對他們的影響只是極少的一部分,他們的優秀大部分取決於自己的努力。他們通過努力,讓他們體內的「微生物群」喜歡學習,愛上學習,他們通過努力,讓他們自身的基因和微生物群的基因和諧發展,成為一個「愛學習」的整體。
所以說如果你的學習不夠優秀,那麼請捫心自問,應該說問問你腸道裡的微生物群,是否你們還不夠努力?又或許你們沒有找對方式方法?當你和你的微生物群達成了共識,有了一種終身成長的信念,下一個「別人家的學霸」就是你。#科學#
我是知識豐富,幽默率性的跨界醫生——合谷,如果想和我討論一下我們體內的微生物群,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