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子非魚 (上海腫瘤醫院 醫生)
核心提要
1. 2月,美國FDA發布警告:使用乳房植入物,尤其是紋理乳房植入物可能會導致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7月,在歐美已有四個國家宣布將此種乳房植入物列為禁品。在中國有至少10萬名女性進行過隆胸手術,但相關機構並沒有對這一聲明跟進。這種「植入物」主要是由一家Allergan公司製造。它佔據了歐美幾乎80%的市場。中國市場上這種植入物作為一種高端產品,供部分女性使用。
2. 休斯頓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整形外科醫生兼淋巴瘤專家Mark Clemens博士表示,全球有超過600例隆胸術後的女性患有淋巴瘤,約20例死亡。在美國近年來則報告了265例淋巴瘤。而解決這一致命問題的根本就是,禁止這種「紋理植入物」上市 ,或者「為了生命,請選擇不要進行隆胸,用於整容手術。」
3. 乳房植入物為何會導致「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目前病因還沒完全搞清楚。一部分專家認為,這可能是由於乳房植入物相關的細菌感染、慢性組織損傷等原因導致的持續性炎症反應,最終刺激乳房植入物周圍的免疫細胞發生了癌變。
4. 研究還發現,與接受具有光滑表面的植入物的人相比,間變大細胞淋巴瘤在接受具有紋理表面的乳房植入物的婦女中更常見。
震驚:隆胸手術導致了近五百多人罹患癌症,17人死亡!
隆胸手術中的植入物導致了至少近五百名女性罹患一種罕見的淋巴腫瘤。據稱,每年在全球共有167萬例隆胸手術,中國至少有10萬例,而涉事的乳房植入物,已在五年前進入中國,但並沒有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
2月,美國FDA發布了一項警告:使用乳房植入物,尤其是紋理乳房植入物可能會導致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但在5月底,美國FDA卻表示:一種與罕見癌症相關的乳房植入物仍然可以在美國銷售,儘管它已在許多其他國家被禁止使用。它的理由是「雖然絕大多數癌症病例發生在有乳房填充物的婦女身上,風險雖然有所增加,但仍然很低,並且沒有足夠的數據來證明禁止植入物的合理性。FDA把使用這種乳房植入物列為高危,供自願做隆胸手術的女性自行決定與評估風險。這個決定很快引發了醫學界的抗議。許多國家沒有選擇跟隨美國僅僅提出警告的方式,而是直接宣布在本國的隆胸手術中停止使用這一高危填充物。
由Mentor製造的乳房植入物,是FDA警告致癌的兩個種植體製造商之一
7月,加拿大衛生管理部門緊跟歐洲的步伐,正式禁止這種被稱為紋理乳房植入物的銷售和使用。至此,在歐美已有四個國家宣布將此種乳房植入物列為禁品。在中國有至少10萬名女性進行過隆胸手術,但相關機構並沒有對這一聲明跟進。中國現時面臨的問題是由數年前發生的「奧美定風波」中的數萬名受害者。紐約時報的文章稱,在中國可能因為數據統計的滯後,終將面臨這一歐美都已面臨的問題。
去年4月與5月,法國與美國就女性隆胸中的填充物是否致癌展開了一場截然相反的爭論。這個爭論涉及了全世界超過1000萬接受過各種類型的隆胸手術女性。最後的結果是,法國國家藥品和健康管理委員會首先在4月份正式決定:禁止在法國境內銷售紋理乳房植入物——這一禁令,讓法國成為歐洲第一家正式明確召回紋理乳房植入物的國家。作為該類型產品最大的生產商的艾爾健公司,早在去年12月底,就已經決定停止向歐洲地區出售紋理乳房植入物。
這份報告稱,法國有近50萬名女性進行了各種形式的乳房再造,也是隆胸手術。在過去的五年中,大約有7萬名女性被認為接受了乳房再造中的填充物。自2011年以來,法國記錄了59例病例,大多數受該病影響的女性都進行了隆胸手術,並都使用了這種填充物。現時用來重建乳房的植入物,分為紋理乳腺假體或光滑(smooth)乳腺假體兩種。醫生愈來愈關注這些植入物的安全性。而以光滑植入物接受隆胸手術的婦女則沒有出現大細胞淋巴瘤病症。法國女性使用的乳房植入物多達85%屬於紋理型。
這一系列警告、禁令和召回,最主要的原因是越來越多的研究提示:乳房植入物,尤其是表面帶有紋理的非光滑乳房植入物,可能會導致一種罕見卻十分惡性的淋巴瘤(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這種「植入物」主要是由一家Allergan公司製造。它佔據了歐美幾乎80%的市場。中國市場上這種植入物作為一種高端產品,供部分女性使用。
根據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接收到的材料,從2010年到2018年8月,全球累計報告了457例明確的乳房植入物導致的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患者,其中17名女性已經不幸去世。大量流行病學研究提示,乳房植入物導致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的概率,大約在三千分之一到三萬分之一左右——由於目前缺乏全面系統性的篩查,該比例很可能是被低估的。
乳房植入物為何會導致「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目前病因還沒完全搞清楚。一部分專家認為,這可能是由於乳房植入物相關的細菌感染、慢性組織損傷等原因導致的持續性炎症反應,最終刺激乳房植入物周圍的免疫細胞發生了癌變。
你永遠不知道你的乳房裡會被塞進什麼?
在整形外科中沒有一種手術像隆乳術一樣,在學術和政治上引發如此多的爭議。世界上首例隆胸手術並不是因為現在的小乳症患者或者渴望將自己的乳房變得更大的需要而發明。1889年,奧地利外科醫生Vincenz Czerny進行了最早的乳房植體手術,病患因為切除了一個腫瘤,導致乳房左右不對稱,這位醫生給渴望乳房可以恢復正常的女士,嘗試在乳房注入烷類,雖然效果並不是很好。自此以後,多種方法和材料被用於隆乳操作,但採用液體石蠟注射隆乳給求美女性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部分接受該手術的女性,乳房內產生了硬結壞死,極少數女性甚至由於發生了石蠟栓塞而死亡——沒過多久,這種技術就被淘汰了。
花花公子雜誌創始人赫夫納的遺霜克裡斯汀·赫夫納在Facebook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自己在乳房植入物手術使其產生中毒症狀,反覆感染,背部疼痛等。並切除了自己的植入物,同時呼籲更多的女性關注乳房假體的安全問題。
採用整型手術使用乳房植體來調整女性乳房大小、外形及質感,則在在二十世紀的前50年得到了可怕的試驗與最初的完善。外科醫生最初使用了許多異想天開的的材料作為乳房植體的填充物:它們包括了象牙、玻璃球、橡皮、公牛軟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羊毛、聚乙烯片、Ivalon (聚乙烯醇—甲醛聚合物海綿)、聚醚泡沫海綿(Etheron)、聚乙烯膠帶(Polystan)繞成的球、聚酯矽橡膠、以及聚四氟乙烯-矽的假體等千奇百怪的東西。很難想像有許多異物,比如象牙是如何在女性的乳房中存在。這些給女性乳房帶來災難而不是美的異物,很快被淘汰了。
其後,莫頓·博生(Morton I. Berson)及雅克·麥林尼克(Jacques Maliniac)分別在1945年及1950年研發了以皮瓣為基礎的隆乳方式。這種方式是將病患的胸壁組織旋轉到乳房,以增加其體積。在1950年到1960年之間,整型醫生使用合成的填充材料,包括將矽酮注射到5萬名婦女的乳房,不過其中有些出現了矽酮肉芽腫及乳房硬化,最後需接受乳房切除術。並引起大量的訴訟與賠償。由於併發症眾多而很快被淘汰。
1961年時美國的整型醫生託馬斯·克羅寧(Thomas Cronin)、弗蘭克·傑羅(Frank Gerow)以及道康寧公司研發了第一個矽膠囊假體,以膠狀的矽酮為填充物,外層有一層物質包覆。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隆胸手術是在1962年進行,用的是克羅寧-傑羅的植體,假體模型1963號。1964年時法國Laboratoires Arion公司開發且製造了生理鹽水乳房植體,以生理鹽水為填充物。囊內可以注射生理鹽水等物質,可以自由調節假體的大小,一直沿用至今。
此外,20世紀八九十年代,歐美又開始流行自體脂肪移植隆胸術;言外之意,就是將自己身體脂肪含量較高的部位(比如腹部、臀部、大腿等)內的脂肪組織,通過注射器抽取出來,清洗、提純後注射到乳房內。然而,該技術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從身體其他部位抽取出來的脂肪組織,直接注射到乳房內,有一半左右的組織會因為缺血等原因而壞死,壞死的脂肪組織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會形成纖維結節,幹擾乳腺癌的篩查。因此,該技術的應用,目前也正在逐年下降。
加拿大著名的健身教練阿什利·戴爾·格蘭特(Ashley Dale Grant)兩個月前接受了手術切除了她的乳房植入物。她之前因為乳房植入物帶來的疼痛、感染,以及致癌的可能性,使她下決心將這種植入物取除,並公之於眾。
有機矽填充的乳房植入物於20世紀60年代首次在美國上市。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有關疾病與發生癌症的報導大量出現,有將近百名做過隆胸手術的女性,報告了隆胸後給自己帶來的癌症與各種疾病。有將近十名癌症患者做了乳房切除術。1992年,矽膠植入物被禁止。隨後發生了大量訴訟。這場風波持續到1999年,當時的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醫學研究所得出結論:「沒有證據表明乳房植入物會導致結締組織病,癌症,免疫系統疾病或其他疾病。」但這些並不能解除隆胸這一手術帶給人們的各種副作用,尤其是癌症的困擾。但這些隱憂對於愛美的女士們則並不能帶來任何作用。她們在美面前往往對可能的副作用視而不見。
2006年,矽膠植入物重新上市。但製造商被要求跟蹤大量女性7至10年,作為FDA批准的條件。
1990年,第五代乳房植體出現。它採用了高強度及高內聚性的矽酮凝膠製成,避免了填充物溢出(矽酮凝膠滲出)。製造商設計了自然乳房,以及圓形、錐形等二型的乳房植體,分別對應不同的需求。錐形的乳房植體有均勻紋理的表面,減少乳房植體在體內的轉動,圓形的乳房植體也有光滑表面及紋理表面的兩種。而正是這種被法國與美國提及的這種表面帶有紋理的非光滑乳房植入物,使成千隆胸術後的女性罹患了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這一罕見癌症。
休斯頓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整形外科醫生兼淋巴瘤專家Mark Clemens博士日前針對FDA的公告,稱:「這種疾病僅與『紋理植入物』有關。」他說,在一個只有光滑植入物的女性中,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沒有已知的淋巴瘤病例。他認為FDA的寬鬆的警告犯了一個根本性的錯誤。全世界約有1000萬婦女進行了隆胸,用於乳房增大,或用於乳腺癌乳房切除術後的重建。他說,全球有超過600例隆胸術後的女性患有淋巴瘤,約20例死亡。在美國近年來則報告了265例淋巴瘤。而解決這一致命問題的根本就是,禁止這種「紋理植入物」上市 ,或者「為了生命,請選擇不要進行隆胸,用於整容手術。」
經歷過各種形式的乳房植入物問題和疾病的婦女,參加了去年3月在馬裡蘭州銀泉舉行的FDA公共諮詢委員會會議。並就這種植入物的安全問題做證。
紋理乳房植入物:為什麼會導致淋巴瘤?
矽膠囊假體,是目前主流的乳房植入物,事實上各國對它的禁止與警告,證明它遠非完美。而乳房植入物,尤其是紋理乳房植入物,可能會導致間變大細胞淋巴瘤。
乳房植入物究竟如何可能導致癌症是未知的。但研究表明,慢性炎症(被認為是許多癌症的前身)可能在這些癌症中起作用。「美容外科雜誌」發表於2016年的一篇論文表明,一些研究已經發現乳腺植入物周圍的瘢痕組織中的慢性炎症的標誌物,這表明對植入物的免疫應答可能引發癌症。
研究人員認為,植入物周圍區域的細菌會引發免疫反應,反過來又會增加癌症的風險。2016年研究檢查了與乳腺植入物相關的間變大細胞淋巴瘤患者腫瘤樣本周圍的細菌群落。研究發現,這些細菌與沒有發生癌症的乳腺植入物的樣品周圍的細菌群體顯著不同。研究還發現,與接受具有光滑表面的植入物的人相比,ALCL(間變大細胞淋巴瘤)在接受具有紋理表面的乳房植入物的婦女中更常見。FDA在231份關於這種癌症的報告中,包括有關植入物表面的信息,203例涉及紋理植入物,而28例涉及光滑植入物。
「紐約時報」報導,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這些癌症的風險將高於那些獲得紋理植入物的人,但是身體似乎對紋理植入物的反應不同於平滑植入物。
FDA報告說,植入手術和癌症診斷之間的中位數為7年。美國已有至少兩家機構在尋找隆胸術與植入物之間癌症的關係。另有聲明稱,一家女性保護機構正尋求法院將隆胸可能導致癌症製成警示牌放置在整形機構的手術室內。
埃裡卡是密西比州的一個三歲孩子的媽媽,她在乳房植入術後,身體部分潰爛,感染,醫生認為這個假體可能會帶給她致命的癌症,她為此將假體花了5000美元,取了出來。這是她在術後與她的乳房植入物的合影。
ALCL(間變大細胞淋巴瘤)這個名字拗口的血癌,由於它的罕見,既使對於一個腫瘤醫生來說,它也略顯陌生。這是一種發病率較低的、罕見的淋巴瘤亞型,大約只佔所有淋巴瘤的1%-2%。這種淋巴瘤常見於年輕的男性,通常是由於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抗癌戰士,T細胞和B細胞,癌變而來的——本來應該發揮抗癌功能的戰士,由於某種特殊的原因,居然被策反,腐化墮落成了無惡不作的黑社會。可想而知,這類癌症,相對而言,是比較難治的。
不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20多年前,醫學界就已經發現,間變大細胞淋巴瘤中一半左右的患者攜帶一個重要的致癌基因突變,ALK重排突變;攜帶該基因突變的間變大細胞淋巴瘤,和不攜帶該基因突變的患者,發病年齡、疾病特徵以及對藥物的反應,均有明顯的差異:比如,ALK陽性的病人發病年齡更早,中位數大約在三十來歲;而ALK陰性的病人發病年齡更晚,中位數大約在五六十歲;又比如,即使各類分子靶向藥藥物尚未誕生的上個世紀,單純接受傳統的化療,ALK陽性的患者,生存期也更長一些。
到2026年,乳房植入物市場預計將達到43億美元
十多年前,由於ALK基因突變在肺癌等其他實體瘤中也被發現具有重要意義,全球各大藥企紛紛投入重金,開始研發針對ALK突變的靶向藥——率先成功的是第一代ALK抑制劑,克唑替尼,該藥物治療ALK陽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有效率高達70%,中位無疾病進展生存時間大約是10個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很快,就有兒童腫瘤學家,拿克唑替尼來治療ALK突變陽性的間變大細胞淋巴瘤,最初的研究成果於2013年發表在權威的《柳葉刀.腫瘤學》雜誌上,此後更長時間的隨訪和更大規模的病例,提示:克唑替尼單藥,治療ALK陽性的間變大細胞淋巴瘤,有效率高達80%以上,療效維持的中位時間大約是3年,5年生存率高達80%左右——靶向藥,配合化療、幹細胞/骨髓移植等傳統手段,基本上可以讓絕大多數ALK陽性間變大細胞淋巴瘤患者,實現長期生存。
接下來的難題,就是另外一半,屬於ALK陰性的病友——自然,也是有新藥的。這幾年最火的一個藥物,就是靶向CD30的抗體耦聯新藥,本妥昔單抗。幾乎全部的間變大細胞淋巴瘤,表面都表達CD30;因此,對於ALK陰性的病友,既然沒有ALK的靶向藥可以用,在常規治療失敗後,本妥昔單抗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2017年發表在《血液病學》雜誌上的5年隨訪數據顯示,傳統治療失敗的難治性間變大細胞淋巴瘤患者,接受本妥昔單抗治療,66%的患者腫瘤完全消失,部分病友在腫瘤完全消退後接受了幹細胞移植作為鞏固治療後達到了臨床治癒。另一方面,如果選擇本妥昔單抗聯合化療,作為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的首選治療,完全緩解率超過90%,5年生存率也可以達到80%以上。
因此,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間變大細胞淋巴瘤,雖然兇險,但也屬於可防可治的惡性腫瘤。不過,治療總是伴隨著高額的經濟支出,無可迴避的藥物副作用。因此,要美麗,還是要健康,考慮做隆胸手術的靚女們,可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