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蘭花,會使出模擬昆蟲、扮演昆蟲的情敵、使用「美食」誘惑、進行性欺騙等等五花八門的「絕技」,來誘惑那些常常犯懵的小蟲子,免費為自己幹活,壯大蘭花家族。
也就是說,這些傢伙居然能「牽著昆蟲的鼻子」,讓一些不明就裡的昆蟲「愣頭青」按照自己的心思,在既定的模式和時間裡幫自己傳粉,末了,還是「鐵公雞」一個,不付給幹活者一釐工錢!長瓣兜蘭就是這樣的「鐵公雞」,其「殺手鐧」,是會模擬食蚜蠅的產房。
食蚜蠅長相如蜜蜂,成蟲像蜜蜂那樣以花蜜、花粉、樹汁為食,只有部分種類食蚜蠅的幼蟲以蚜蟲為食。長瓣兜蘭就是仰仗模擬食蚜蠅的繁殖地,誘騙黑帶食蚜蠅為自己免費做「紅娘」。
大約所有母親的心思都是相同的,希望自己的小寶寶一出生就能豐衣足食。黑帶食蚜蠅媽媽在產卵時之所以會精心挑選產房——蚜蟲的聚集區,是希望自己的小寶寶打出生起,就有足夠的食物。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交易,有交易就會滋生騙術。長瓣兜蘭正是瞅準了黑帶食蚜蠅的「軟肋」,偷偷在自己的花瓣或唇瓣的基部,「畫出」星星點點的「蚜蟲」群—— 一粒粒黑慄色的突起物。在食蚜蠅媽媽的眼裡,這裡正是小寶寶到時候可以撒著歡吃的「蚜蟲餐廳」。
這位視力欠佳的媽媽,自認為找到了中意的產房,開始試圖落到花瓣上去產卵。長瓣兜蘭早料到這一招,蓄意讓花瓣變得光滑而扭曲,食蚜蠅在嘗試了幾次無法降落後,突然發現不遠處還有個平整的「停機坪」,它興衝衝剛一落腳,不承想,一下子便掉進唇瓣特化的兜兜裡。失足的食蚜蠅自然不知道,這「停機坪」是長瓣兜蘭用退化的雄蕊,為它專門設置的第二重機關。
食蚜蠅開始自救,可兜壁內除合蕊柱所在的內通道外,全部光滑無比,想突圍出去比登天還難!這期間它也嘗試過其他方法(譬如跳出),無功而返後,只好乖乖沿著由唇瓣和合蕊柱構成的傳粉通道往外爬。然而這條通道,正是長瓣兜蘭存放花粉塊的所在地,是兜蘭設置的第三重機關。毫無疑問,成功逃脫的食蚜蠅在爬出通道的那一刻,背上沾滿了長瓣兜蘭的花粉。當它在下一朵花上重複受騙時,便「榮升」為長瓣兜蘭的「紅娘」。
再來關注一下成功在「蚜蟲」堆裡產卵的食蚜蠅的後代。食蚜蠅的小寶寶孵化出來後,很快發現母親為自己準備的食物,只是一堆形似蚜蟲的植物附屬品,完全不能食用。而此刻,食蚜蠅媽媽早已不知去向,可憐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食蚜蠅幼蟲,只能活活被餓死。看來,黑帶食蚜蠅媽媽不僅粗心大意,而且是個虎頭蛇尾的傢伙,難怪容易被長瓣兜蘭利用。
有趣的是,南美洲有一種長瓣兜蘭,其扭曲的花瓣居然長達兩米。這些直接拖到地面上的長花瓣,是這種兜蘭專門為一些不會飛的小昆蟲搭建的「天梯」。昆蟲們循著兜蘭發出的氣味,沿著並不十分光滑的「天梯」往上爬,末了也會落入超長瓣兜蘭的兜兜裡,重複起黑帶食蚜蠅「背花粉」的經歷,演繹著一幕幕「天梯紅娘」的悲劇!
長瓣兜蘭鼓搗出的這套複雜的傳粉系統,看似高明,卻也讓自己陷入脆弱的境地,加之人為掠奪式採挖,長瓣兜蘭目前已處於瀕危狀態。為了利益,讓自己成為他人的地獄。長瓣兜蘭的邏輯,似乎越來越顯得不合時宜了。
本文來自《科學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