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卡爾 · 韋克(Karl Weick)是一個組織行為學者。他做過一個叫「蜜蜂效應」的實驗。6 只蜜蜂和6 只蒼蠅被分別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後瓶子平放,瓶底朝著有光亮的窗戶。結果,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找到出口,直到力竭倒斃或餓死為止;而蒼蠅則在瓶內到處亂飛,竟在不到兩分鐘時間裡,穿過另一端狹小瓶頸逃逸一空!
這個實驗,韋克自己的總結是:
這件事說明,實驗、堅持不懈、試錯、冒險、即興發揮、最佳途徑、迂迴前進、混亂、刻板和隨機應變,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應付變化。韋克的觀點是,對付不確定性的辦法,是在瞬變時刻賦予事物以合理性,就像上述實驗中的蒼蠅一樣。這意味著,面對趨於複雜的世界,如果你想使之成理(sensemaking),就必須擁有隨機性的智慧而不是教條式的智慧.
很多管理書籍也大量引用這個實驗來表明,無序,隨機性,不墨守成規對組織,創業的重要性。
另外一種思考從上面的例子來看,我們都會覺得蜜蜂就是一根筋,太一根筋了,「只向著光」的方向一路走到黑的堅持,然後那幾隻蒼蠅也很有可能是一根筋,蒼蠅的一根筋就是「隨意亂撞的飛」,它並沒有比蜜蜂更聰明或者更愚蠢。只是這個實驗的環境更有利於蒼蠅的發展而已。試想著,如果我們換一個暗箱,只在某個小孔留著非常弱的光,同樣把他們放進去,可以想像,蜜蜂都很輕鬆的飛出去了,但是蒼蠅很有可能會因為亂飛亂撞最終直到餓死,如果在把這個箱子改造到更大更大,蒼蠅無法走出「暗箱」的概率就更大了。
不同的實驗環境居然不同的結果。甚至你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如果一個人總是一根筋,終究會困在某種環境下,最終餓死的。
不一根筋那麼不一根筋的話,就是要多根筋了,到最後其實你會得出這樣結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擁有多元的思維模式。
在這樣的環境,我開啟「蒼蠅」這種隨機模式,在那樣的環境,我開啟「蜜蜂」那種向著光的目標模式
這樣的話我就能夠適應這個非常不確定的環境呀,在你沒有人生目標的時候,先行動起來,任何可能性和想法都可以去嘗試和行動,一旦你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就要轉變模式,向著陽光,持續不斷的前進。不但的碰壁之後,要停下來思考這個困難是不是猶如「拿到無法逾越的玻璃瓶底」?是不是需要切換模式去應對。總之,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當然也考察你的智慧來創新。
一個牛逼的人就是他可以在他的腦海裡面同時存在截然相反的結論而能夠繼續行動的能力。
感想在軟體開發中,我們經常在思考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精益創業」?那種不斷試錯的模式,是不是想借著敏捷的思維去做「戰略的懶惰來掩蓋戰術的勤奮」啊。當然一份事業在有願景(陽光)的情況下,在摸索前進過程中,不斷試錯,甚至隨機的蒼蠅模式也是可推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