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努爾大叔走進新疆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他的手腳已經有些浮腫,作為一名嚴重的惡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顫高危患者,他急需做一次ICD(植入式心臟轉律除顫器)術後隨訪檢查。但喀什地區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擋在了他和烏魯木齊之間。
15分鐘後,一次ICD術後程控隨訪完成。努爾大叔的心臟終於又可以正常"呼吸"了,而給他治療的,正是遠在千裡之外的烏魯木齊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教授湯寶鵬。
這是新疆首次5G雲隨訪起搏器的術後遠程診療,通過5G、雲平臺、大數據等新科技,遠程醫療服務正打破病毒帶來的隔離。如果說醫者體現的是良心和溫度,那麼,新一輪信息技術和科技革命浪潮,決定著現代醫學前行的動力和速度。
一次1500公裡之外的治療喀什第一人民醫院心律失常科主任依馬木面前,放著一臺白色的儀器,這是起搏器術後程控儀,負責讀取和操控植入人體心臟起搏器。白色線纜一頭連著程控儀,另一頭的探頭則貼在努爾大叔胸口,屏幕上彎曲的心電圖、大大小小的數字,是大叔的"心臟"在說話。程控儀旁邊還連著一個巴掌大的黑色正方形盒子,但它似乎是"沉默"的,只有白色無線網卡上的一個小光點在閃爍。
"程控儀顯示有報警事件!"幾乎同時,烏魯木齊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裡,湯寶鵬和雅培工程師朱玉龍手裡的Pad控制端上,呈現出與喀什程控儀上同樣的畫面。
"看起來不太像常規的心電圖。"邊做檢查、邊視頻通話的依馬木問道。
湯寶鵬簡單在Pad上操作了幾下,程控儀和Pad的畫面秒速實現了同步,仿佛彼此之間沒有隔著1500公裡的戈壁高山,"應該是有過一次強烈的電磁信號幹擾事件。"在朱玉龍的協助下,湯寶鵬為努爾大叔重新設置了ICD參數,以便將一些常見的幹擾信號過濾掉,避免起搏器誤放電。
湯寶鵬在烏魯木齊為遠在1500公裡之外喀什的努爾大叔調節起搏器參數
15分鐘後,依馬木幫努爾大叔拿下了程控儀探頭,"可以了,三個月後再來常規隨訪"。
這是朱玉龍在新冠疫情期間為新疆喀什ICD患者提供的一次緊急隨訪服務,只是,這次,他在烏魯木齊,沒像以往那樣飛到喀什。
沒去過新疆的人,恐怕無法切身感受這個中國最大的省區究竟有多大:166萬平方公裡,六分之一國土面積,20個機場。和田、阿勒泰、塔城、吐魯番……疫情暴發前,朱玉龍和他的三位同事,每個月在這些機場間穿梭,"每次成本至少3000元,而且頻次極高"。
朱玉龍是雅培常駐新疆的工程師,和各地區醫院心內科的醫生一起為隨訪患者服務、調試程控儀。疫情暴發後,正常出差便停止了,病人無法如期隨訪,"通常情況下,80-90%的病人隨訪只是觀察,但10%左右的病人要做術後優化,如果不能及時調整,病人甚至可能會有突發生命危險"。
無論是年初的新疆,還是10月的喀什,對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後患者而言,都是無解的難題。直到12月初喀什恢復正常物流後,三臺小黑盒從烏魯木齊送到了喀什。
一場即將展開的"革命"南京鼓樓醫院心血管內科教授徐偉更早看到了這個盒子。今年9月17日,通過同樣的一套系統,徐偉為遠在江陰的起搏器植入患者徐老伯進行了遠程隨訪及指導。
南京鼓樓醫院心內科教授徐偉在自己辦公室給縣域醫院做遠程隨訪
76歲的徐老伯上半年在江陰市人民醫院接受了CRT治療,在術後隨訪中,江陰市人民醫院發現他病情比較複雜,建議到鼓樓醫院心血管內科起搏門診做進一步檢查,確定後續治療策略。但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異地就醫存在許多不便,徐偉便想到了不久前雅培公司和中國電信上海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電信)共同研製出的這套5G遠程隨訪系統。
黑色盒子,其實是程控儀信息採集及數據傳輸模組(簡稱程控儀數據採集盒),它可以將程控儀內部文件複製後,自動通過5G/4G或者固定網絡同步傳輸到雲平臺指定的位置,其他醫生或者工程師,無論身在何處,只要登錄指定平臺,便可以實現"咫尺天涯"。
通過10分鐘的遠程診療,徐偉為徐老伯的起搏器做了參數優化,成功將其心電圖QRS波寬度指數從180降到130,並在與當地醫生電話溝通後,確定了徐老伯隨後的藥物治療策略。
身為縣域心臟心律醫師聯盟全國理事長的徐偉,敏銳看到這套遠程隨訪系統所具有的意義。
近年來,中華醫學會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推廣"三遠工程",遠程培訓、遠程手術指導和遠程隨訪,希望通過科技打破醫療資源不均衡的現狀,做到大病不出縣。
但具體到心血管疾病治療,徐偉遇到的現實情況是,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屬於醫學和高科技產品的結合,對臨床技術和經驗要求很高,真正能上手的醫生是稀缺資源,"發達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醫療水平差距明顯,2019年,整個青海省做的植入手術是800例,而江蘇省是多少?1萬例。"
即便當地能完成手術,對於CRT的術後優化,卻並不是每個醫生都能完成的。某種程度,醫學診療是一門經驗學科,頂尖醫生勝在見多識廣、經驗豐富,而CRT術後情況複雜,很多時候,即便是手術醫生,也可能不知如何處理。
"這套系統將醫生和遠處的病人完全融合在一起,我直接實時操控程控儀調整病人的起搏器,這已經不是遠程建議,而是遠程診療,所有過程和來我辦公室一模一樣。"徐偉十分興奮,他覺得,科技將帶來一場革命。
徐偉最近希望推進一件事,在江蘇全省建設5-6個大型隨訪中心,配備5G雲隨訪系統和頂尖的心內科醫生、工程師,縣域醫院可以和中心約定,定期集中本地病人進行遠程隨訪。這樣不僅省去了病人舟車勞頓之苦,也讓優質醫療資源覆蓋到下級醫院,從而做到"大病不出縣"。
和徐偉一樣,湯寶鵬也看到了這套5G雲隨訪系統的價值。這次與喀什連線成功後,湯寶鵬準備全疆推廣這種模式。在地域遼闊的新疆,遠程隨訪具有更緊迫的現實意義。
如今,通過5G網絡和專用設備,5G雲隨訪項目已在多個地級市醫院落地。2020 年6月起,在四川、江蘇、雲南三地的多家醫院進行了調試,並逐漸投入使用。8月26日,由中國電信上海公司和雅培公司共同報送的"雅培心臟起搏器5G+VR智慧醫療項目"從46個決賽項目中殺出重圍,最終獲得工信部5G 應用徵集大賽全國優秀創新獎。
相信5G會帶來的驚喜2015年以來,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在全球迎來新一輪發展高潮,關乎國計民生的醫療健康領域,自然也是全新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融入的重點領域。但2020年的一場疫情,讓融入的速度大大加快。
遠程醫療服務體系是新醫改重要的創新模式,通過信息技術手段,鼓勵二級、三級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醫療服務,促進醫療資源縱向流動,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這樣的設想和建設早已有之,但直到2020年才進入井噴期,因為,5G來了。
高帶寬、低時延、廣連接是5G廣為人知的三個特性,其中帶寬最高可達1Gbps,理論時延1毫秒。隨著5G快速普及,2020年,5G+智慧醫療已經成為落地最快的產業網際網路應用場景之一,更多優質醫療資源正在通過行動網路下沉。比起改造社區醫院的固網寬帶,5G部署更快,而且更利於檢查設備的靈活移動。
從誕生的那一天起,"5G改變社會"的口號便被反覆提及,今年11月1日商用一周年時,人們卻發現,除了更快的速度,5G似乎並沒有帶來更多驚喜。但從5G CRT隨訪項目上,我看到的是,耐心。
從有想法到項目投入實踐,雅培和上海電信的團隊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在數十個小而微的項目中摸爬滾打,尋找5G真正能改變的場景。事實上,除了雲隨訪,雙方建立的5G+VR遠程培訓教室,也已經是全國最大的心內科起搏器植入手術VR教學視頻庫。
類似這樣的智慧醫療創新,不僅僅是一種技術上的突破,更多是構建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體。隨著移動醫療終端普及、醫療物聯網發展、醫療機構、專業人員的參與度提高,未來五年,我們相信,智慧醫療將不僅從技術和資源供給端改變行業的基礎架構,還將在業務和運營方式上徹底重塑醫療健康服務的供需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