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正式入網工作。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至此,30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全部到位,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完成。
當農業遇見北鬥,播種更省力,出苗更省心,勞動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大佘太鎮的農田裡,無人駕駛播種機正在從「稀罕物」變得日益「尋常」。基於北鬥定位功能,播種機沿預設路線自行作業。有了這種精準科學的方法,每千米播種偏差不超過2釐米,每畝地出苗率能提高10%。
當災害預警遇見北鬥,人身更安全,財產有保障。前不久,在湖南省石門縣雷家山,多虧了「北鬥衛星高精度地災監測預警系統」及時發出預警,位於滑坡危險區的村民及時轉移,無一傷亡。通過對山體、水庫、河流的形變、位移等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北鬥對可能發生的滑坡、沉降、裂縫、水庫遇險、河流水位暴漲等險情進行預警,守護生命、減小損失。
特殊戰場上,北鬥同樣快速響應、盡銳出戰。2020年初,一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在神州大地打響,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平地而起,為複雜地形地貌實現高精度定位、精確標繪的,正是北鬥;面向全國的「千尋位置」網上無人機平臺,可以實現無人機精準噴灑等防疫作業,為其提供高精度數據的,也是北鬥;物資運輸車輛實時監管調控,智慧機器人將各地送達的醫療物資快速送往醫院隔離區,背後的支持系統,還是北鬥……
在北鬥三號系統中,研製人員增加了星間鏈路的設計,也就是衛星不僅能與地面連接,衛星之間也可以互相測距並傳遞數據,這大大提高了北鬥系統的定位精度。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主建設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時空基礎設施,已在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通信授時、電力調度、救災減災、公共安全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基於北鬥系統的導航服務已被電子商務、移動智能終端製造、位置服務等廠商採用,廣泛進入中國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與世界上其他衛星導航系統不同,北鬥系統由地球靜止軌道、傾斜地球同步軌道以及中圓地球軌道三種軌道組成,能夠更好地服務於我國及周邊地區,同時也讓它除了導航、定位、授時服務外,還具備短報文通信的功能。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一直以來就是估量一個國家是否為世界大國的一個標準。此次,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不僅是國家科技技術的展現更是為未來發展提供了保障。
北鬥系統與新一代5G移動通信、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碰撞融合,構建以北鬥時空信息為主要內容的新興產業生態鏈,推動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和商業模式不斷創新,將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未來,北鬥擁有無限可能。正如首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曾說的那樣,「北鬥的應用只受人類想像力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