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三號「收官之星」點火瞬間。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由24顆地球中圓軌道衛星(MEO)、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IGSO)和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GEO)組成,共同構成了北鬥三號星座大家族。
其中每種類型的衛星都有其獨特功用,根據各自運行軌道特點和承載功能,既各司其職,又優勢互補,共同為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介紹說,北鬥提供的信號實際上是無時無處不在,「高大上」的北鬥導航,早已經不知不覺「常伴你左右」。
據統計,2020年第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申請入網的智慧型手機中,超過75%支持北鬥定位。只要你有一臺擁有北鬥晶片的手機,就可以收到北鬥衛星的導航信號。
至於用戶為什麼感受不到北鬥系統的存在,主要是因為GPS的先入為主,長期以來,衛星導航系統被GPS所指代,很容易給人GPS就是衛星導航系統的錯覺。
也就是說,你可能已經用了北鬥導航,只不過沒有意識到。
楊元喜透露,進入北鬥衛星導航時代,北鬥其實一直在默默地幫你「對表」。從手機定位到手錶授時,從交通導航到防災減災,從無人耕作到國際搜救······近年來,北鬥系統已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應用。
為了提高服務的精度,北鬥三號系統配置了新一代原子鐘,通過提升原子鐘指標,提升衛星性能、改善用戶體驗。
在北鬥二號的基礎上,北鬥三號的定位精度提升了1至2倍,達到2.5-5米的水平,擬為民用用戶免費提供約10米精度的定位服務、0.2米/秒的測速服務。
此外,北鬥三號導航系統還可以以其高精度定位的優勢,向用戶提供精密測量測繪數據。
北鬥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北鬥三號導航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表示,「測量地震後建築物的下沉變化等,幾毫米的下沉,都逃不過北鬥的法眼。」
北鬥系統又快又準的高精度服務,還可以為汽車導航提供靜態釐米級、動態分米級的高精度定位,實現車道級的導航。
和其他導航衛星系統不同,北鬥導航衛星附加了通信功能——「短報文」。在沒有網絡信號的條件下,類似於發簡訊的功能,從而可以實現在沒有網絡信號時的通信問題。
「在電力網絡中,北鬥授時確保了大量自動化裝置精準運行,保障電能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千家萬戶;常年出海的漁民早就使用了中國的北鬥,短報文功能已成為他們闖海的「守護神」,在沒有網際網路的大海上發出信息,在危急時刻得到及時救助。」楊元喜說。
如今,北鬥三號的短報文通信能力顯著提升,從一次發送120個漢字提升到一次1200個漢字,還可發送圖片等信息,應用場景更為豐富。
據了解,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為全人類建設的一項重大空間基礎設施。目前,國產北鬥基礎產品已經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覆蓋「一帶一路」國家達到30餘個。
綜合新華網
編輯 夏賽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