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隕落!中科院院士閔乃本去世 有小行星以其命名

2021-01-09 鳳凰江蘇

9 月16 日下午,著名晶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閔乃本於南京逝世,享年83 歲。目前,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官網已經變成黑白,悼念閔院士。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閔乃本院士於1955年入南京大學物理系學習,1959年7月畢業並留校任教,1984年8月特批為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曾任國家人工晶體聯合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國家攀登計劃和國家973計劃光電功能材料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副主任等重要職務。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3年,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國際編號為(199953)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閔乃本星」。

△ 圖片來源:南京大學

△網頁截圖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臺長楊戟向閔乃本院士(右)贈送"閔乃本星"命名證書和命名銅匾佘治駿攝

付出大半生,200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上世紀50年代末,閔院士在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馮端教授的帶領下,闖入了當時國內尚是空白的晶體缺陷研究領域。1982年,他的41萬字專著《晶體生長的物理基礎》問世,成為當時國際上第一本全面論述晶體生長的理論專著。

1983年,閔院士在美國猶他大學做訪問學者期間,成功解答了「晶體表面粗糙化」這一難題,被學界譽為「近10年來晶體生長理論領域最具有突破性的成果」,他也因此獲得美國「大力神」獎。美國晶體生長協會副主席羅森伯格教授主動提出要與他籤訂10年工作合同,讓他留在美國繼續研究。面對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他卻毅然踏上了歸國之路。

閔院士創新地將超晶格的概念由半導體推廣到介電體,發現了一系列新穎的現象與效應,並且證明這些現象與效應在光電子產業中的重大應用。至此,閔院士在光電子學和聲電子學領域開拓了一條通過人工調製和控制介電體微結構來發展新材料與新器件的道路。

在200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閔院士領銜完成的《介電體超晶格材料的設計、製備、性能和應用》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也是自1999年國家獎勵制度改革以來內地高校獨立完成的首個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通過將近20年的努力,閔院士使得這類材料從冷門變成國際熱門領域,在光電子學、聲電子學、材料科學的交叉領域誕生了一門被稱為「疇工程學」的新生學科。目前,「介電體超晶格」材料如用於製造醫用雷射器,既可查病灶,又可用於治病,醫用前景廣闊。

△新華社圖

△新華社圖

始終在科研第一線,沒有忘「本」

從教半個多世紀,他始終工作在科研第一線,不僅獲得了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榮譽,更成為當代知識分子的楷模。

1990年,經過3年探索,閔院士和學生科研團隊曾在國際學術刊物發表文章,預言「一塊準周期的介電體超晶格有可能將一種顏色雷射同時轉換成三四種顏色的雷射。」可惜的是,並未引起學術界的重視。沉澱思考之後,閔院士深刻地發現:一個理論要得到國際上的承認,沒有實驗的驗證不行。

「創新的成就源於科學精神。」閔院士院士曾說,「我從畢生的科學實驗中體會到的科學精神,如果要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我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或許就是科學精神的最佳概括。」

閔院士院士對弟子的要求很高,再三強調科學研究必須嚴謹。據回憶,1985年,國內一般的科研論文都是用中文撰寫,現任南大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的朱永元還在閔院士門下讀研究生,他發表的第一篇論文就被要求用英文寫作,閔院士這樣告誡他,「我們的工作應該拿到國際上去競爭!」

「做實驗要細緻、嚴謹,這是閔老師對學生們一貫的要求。」據閔院士第三代弟子、南大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教授盧明輝回憶,閔老師曾對他說,一個人不管有多聰明、多優秀,一定要專注在自己的事業上,在一個領域不斷深入挖掘、研究,這樣才能做出成果。

閔院士生前最經典的語句之一,就是告誡青年科技工作者:「科學的客觀規律決定科研本身必然與急功近利相悖,科研成果要從長期的探索實驗中來、也要最終接受實踐檢驗,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沒有這樣的認識,青年科技工作者不可能把『冷板凳』坐上十幾年,也不會真正有所成就。」

盧明輝告訴記者,最讓人欽佩的是,儘管閔院士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他始終沒有忘本,「科研道路有時難免遇到阻力,但我從來沒有看老師爭過任何榮譽。 『吃虧是福』這四個字他常常掛在嘴邊。」

重視教育,不遺餘力提攜後輩

「我的科研方向是閔院士建議規劃的。」盧明輝說,他最近一次見閔院士是今年4月份在醫院病床前,當時老師的精神狀態還不錯,「我向他匯報了自己最近研究成果,他也給了我一些建議。期間,閔院士還與同來探望復旦的資劍老師聊起異域文化起源與發展。閔院士很重視文化教育,本人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

最讓盧明輝印象深的是,2007年,他即將博士畢業,正是閔院士研究團隊的一員。當媒體得知院士獲得200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紛紛來採訪他。院士卻執意要記者帶上盧明輝一起參與採訪。閔院士生前曾對學生們說:「你們做出來的工作首先是你們自己的工作,而不是首先是我的工作。你們應該排在我前面。」閔院士對每一位取得科研成果的年青人莫不如此。

作為學術領導人,閔院士深知,對年輕人僅有學術上的關心並不夠,還必須關心、改善他們的生活,為他們安心科研工作創造條件。上世紀90年代初,有一次閔院士去北京參加學術會議,在南京開往北京的列車上,認識了一位企業家,素昧平生的兩人聊得很投機,受閔院士的感染,臨別前,這位企業家表示願意無償為改善青年研究人員的生活條件提供一筆資助。就這樣,閔院士用自己牽線的這筆資助在物理系、材料系和微結構實驗室設立了「克力獎研金」,每位獲獎者每個月可以獲得1000元的補貼,這在當時比閔院士自己3個月工資還要高。

閔院士院士致力於教書育人和科研團隊建設,他所領導的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20多年來在國家發改委、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所組織的歷次評估中均名列前茅。他所培養的學生如王牧、朱永元、祝世寧、陳延峰、陸延青、王振林等博士在科技教育界已嶄露頭角,其中祝世寧於200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9 月17 日下午,閔乃本院士治喪委員會正式發布了訃告。全文如下:

訃告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材料學家,科技界和教育界的傑出代表,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第八屆、九屆江蘇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第十屆、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九三學社江蘇省第四屆、五屆委員會主委,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閔乃本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 年9 月16 日17 時36 分在南京去世,享年83 歲。

閔乃本院士1935 年8 月出生於江蘇如皋,1955 年9 月進入南京大學物理系學習,1959 年9 月留校任教,歷任南京大學物理系(物理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82-1984 在美國猶他大學物理系任訪問副教授,1987 年獲日本東北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91 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1 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閔乃本院士曾任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教育部材料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晶體學會理事長,國家人工晶體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國家" 973 計劃"顧問專家。他曾參與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制定, 對促進我國科技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推動了量子調控等重大研究計劃的設立和實施。

閔乃本院士於上世紀60 年代初開始從事晶體生長、晶體缺陷與晶體物性研究。有關"電子束浮區區熔儀"的成果於1964 年獲國家計委、國家經委與國家科委頒發的工業新產品獎二等獎。1982 年關於晶體缺陷的研究,作為合作者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閔乃本院士1998 年獲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1999 年獲第三世界科學院基礎科學獎- 物理獎,2000 年獲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 ISI ) 經典引文獎,2005 年關於鐵電薄膜及氧化物電極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6 年關於介電體超晶格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排名第一) ,2007 年關於晶體生長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排名第二) 。閔乃本編著的教材《晶體生長的物理基礎》1983 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1995 年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及獎章,2001 年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及獎章,2007 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代表。2013 年,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命名國際編號為( 199953 ) 號小行星為"閔乃本星"。

閔乃本院士提出"介電體超晶格"的概念,和他的團隊將準晶結構引入介電體超晶格,建立了"多重準位相匹配理論",預言了準周期介電體超晶格可以同時實現多種波長的雷射倍頻和直接實現雷射三倍頻, 隨後用實驗證實。閔乃本院士和他的合作者還深入研究發現了介電體超晶格中準相位匹配彈性散射和非彈性散射的增強效應;發現了微波與超晶格振動強烈耦合所引起的極化激元新機制;揭示了超聲波在介電體超晶格中的傳播規律,研製成若干超聲原型器件,填補了超聲工程中體波器件從幾百- 幾千兆周的空白頻段。閔乃本院士還在經典晶體生長動力學方面,將Frank 螺位錯機制與理論推廣為更為普遍的缺陷機制與理論,成為經典晶體生長理論近幾十年來最重要的發展之一。閔乃本院士的科學貢獻,極大地推動了微結構功能晶體的發展及其應用,豐富了凝聚態物理學、非線性光學等學科的內涵,引領了我國科學事業發展方向,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影響。

閔乃本院士幾十年如一日教書育人、甘當人梯,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智慧,探索了"大師+ 團隊"的科研組織和人才培養模式,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傑出人才和科技工作者,實踐了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與責任擔當。

閔乃本院士在擔任省政協領導和主持省九三學社工作期間,緊緊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發揮自己科研工作的特長與優勢,參政議政,建言獻策,不僅為江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更彰顯了一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堅定擁護者和積極踐行者的優秀黨外知識分子形象。

閔乃本院士一生熱愛祖國、忠於黨的教育事業,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立德樹人,在病重住院期間還在關心我國科教事業發展和學校"雙一流"建設,關心政協和九三學社事業的發展。他的高尚品德和獻身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閔乃本院士的逝世是我國科學界、教育界、九三學社和南京大學的重大損失。讓我們化悲痛為力量,學習閔乃本院士為人民、為科學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為中國科技進步和高等教育發展貢獻力量。

特此訃告。

閔乃本院士治喪委員會

2018 年9 月17 日

相關焦點

  • 南通籍院士閔乃本去世享年83歲 有小行星以其名字命名
    南通籍院士閔乃本去世享年83歲 有小行星以其名字命名時間:2018-09-17 19: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南通籍院士閔乃本去世享年83歲 有小行星以其名字命名 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閔乃本於9月16日下午病逝,享年83歲。
  • 中科院院士閔乃本去世享年83歲 有小行星以其命名
    原標題:斯人已逝,星光依然閃耀長空閔乃本院士指導學生。南京大學供圖閔乃本院士在工作。 本報資料  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閔乃本,因病醫治無效,於9月16日17時36分在南京去世,享年83歲。
  • 著名晶體物理學家閔乃本先生去世 有小行星以其名字命名
    閔乃本   閔乃本,著名晶體物理學家,1935年8月生,江蘇省如皋市人,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1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是南京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創始人和首屆系主任。   閔乃本曾提出「介電體超晶格」概念,建立了「多重準位相匹配理論」,預言了準周期介電體超晶格可以同時實現多種波長的雷射倍頻和直接實現雷射三倍頻,隨後用實驗證實。2006年,閔乃本院士關於介電體超晶格的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 中科院院士閔乃本去世 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
    閔乃本去世原標題:通籍院士閔乃本去世,享年83歲,有小行星以其名字命名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閔乃本於閔乃本,男,漢族,1935年8月生,江蘇省如皋市人,九三學社,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 研究領域包括晶體生長、非線性光學材料、光學超晶格等,是國家攀登計劃和國家973計劃「光電功能材料」項目首席科學家。
  • 中科院院士、南大教授閔乃本去世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閔乃本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9月16日17時36分在南京去世,享年83歲。閔乃本院士1935年8月出生於江蘇如皋,1955年9月進入南京大學物理系學習,1959年9月留校任教,歷任南京大學物理系(物理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82-1984在美國猶他大學物理系任訪問副教授,1987年獲日本東北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1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中國著名物理學家閔乃本院士因病去世 享年83歲
    南京大學供圖中國著名物理學家閔乃本因病去世 享年83歲中新網南京9月17日電 (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高雅)17日,南京大學發布訃告,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閔乃本,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9月16日17時36分在南京去世,享年83歲。
  • 閔乃本去世 有顆小行星跟他同名
    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閔乃本,因病醫治無效,於9月16日17時36分在南京去世,享年83歲。  「一個人一輩子,要給這個世界留下一點東西。」閔乃本院士的兩位弟子陸延青教授和吳迪教授,都記得老師的這句諄諄教誨。「他教會了晚輩,什麼是知識分子的眼界和擔當。」
  • 南大閔乃本院士逝世 「閔乃本星」將永遠閃耀
    璀璨銀河,群星閃耀,有一顆叫做「閔乃本星」的小行星。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閔乃本,因病醫治無效,於9月16日17時36分在南京去世,享年83歲。閔乃本院士出生在如皋市石莊鎮,這顆科學界閃耀的星星,正是從這裡升起的。19日,記者來到他的出生地,進行了探訪。
  • 沉痛悼念:懷材料大師閔乃本院士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材料學家,科技界和教育界的傑出代表,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第八屆、九屆江蘇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第十屆、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九三學社江蘇省第四屆、五屆委員會主委,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閔乃本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9月16日17時36分在南京去世
  • 嗚呼哀哉:我國著名物理學家、南京大學閔乃本院士逝世,享年83歲!
    閔乃本編著的教材《晶體生長的物理基礎》1983 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1995 年獲「全國優秀教師」 稱號及獎章,2001 年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及獎章,2007 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代表。2013 年,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命名國際編號為(199953)號小行星為「閔乃本星」。
  • 閔乃本去世是怎麼回事?閔乃本是怎麼去世的
    記者從南京大學了解到,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閔乃本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9月16日17時36分在南京去世,享年83歲。閔乃本院士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材料學家,科技界和教育界的傑出代表。
  • 巨星隕落!中科院院士曹楚南逝世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曹楚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8月27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1歲。曹楚南,1930年8月15日生於江蘇常熟。1952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化學系。浙江大學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曹楚南在中國領導和開拓了腐蝕電化學領域,出版了《腐蝕電化學原理》等專著。回顧成長經歷,曹楚南曾在《院士自述》中寫道:「其實,治學要用笨功夫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只是我對於這個道理,是通過學習中的成功與失敗和工作中的摸索,比較晚才切身領悟到的。」(原標題:巨星隕落!
  • 仰望星空,「閔乃本星」永遠閃耀! 南大教授緬懷恩師:他教會了我們...
    閔乃本院士 南大供圖  記者從南京大學了解到,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閔乃本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9月16日17時36分在南京去世,享年83歲。  閔乃本院士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材料學家,科技界和教育界的傑出代表。
  • 「閔乃本星」依然閃耀——追憶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閔乃本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閔乃本因病於9月16日逝世,享年83歲。  「一個人一輩子,要給這個世界留下一點東西。」  閔乃本考慮最多的就是如何留住人才。在他看來,一個學術群體的發展,不是隨意招一批有潛質的人、添一批設備就可以成就的事情,而是一個包括學科知識、實驗技能、研究成果等不斷積澱的過程。  閔乃本從77、78級學生中選拔一批優秀的年輕人做自己的研究生。老三屆畢業生祝世寧,年輕一些的陸亞林、陸延青相繼進入閔乃本的課題組,成為他的博士生。
  • 用一生來實踐「知識分子的擔當」——閔乃本
    「自古以來,中國知識分子畢生最大的追求,就是能將自己的知識貢獻給祖國和人民」 ,中國科學院院士閔乃本曾經多次這樣表明自己的心跡。上世紀50年代末,在著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馮端的帶領下,閔乃本踏入當時國內尚是空白的晶體缺陷研究領域。
  • 著名物理學家閔乃本遺體告別儀式舉行
    著名物理學家、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閔乃本的遺體告別儀式在館內舉行。閔乃本院士9月16日在江蘇南京病故,享年83歲。其逝世後,習近平、李克強、汪洋、胡錦濤、溫家寶、張德江、俞正聲、吳官正等同志通過不同方式表示哀悼。江蘇省各級黨政機關、民主黨派、高校和社會團體代表以及南京大學師生代表參加了遺體告別儀式。
  • 石莊鄉賢閔乃本院士為什麼了不起
    去世,享年83歲。、製備、性能和應用」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這是1999年國家獎勵制度改革以來內地高校獨立完成的第一個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項目2013年12月20日,國際編號為(199953)號小行星命名為「閔乃本星」閔乃本先生主要學術工作是從事晶體生長、晶體缺陷與晶體物性研究,他在國內首次研製成功「電子束浮區區熔儀」並製備成功鉬、鈮、鎢等體心立方高熔點金屬單晶體。
  • 巨星隕落!曼城傳奇球星科林-貝爾去世 享年74歲
    巨星隕落!曼城傳奇球星科林-貝爾去世 享年74歲 原標題:巨星隕落!曼城傳奇球星科林-貝爾去世 享年74歲
  • 著名數學家谷超豪6月24日於滬離世 網友:巨星隕落
    復旦大學官方微博今天上午發布消息,證實谷超豪先生去世       據復旦大學官方微博今天上午發布的消息,世界著名數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高等學校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名譽所長谷超豪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6月24日01時0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7歲。谷超豪,1926年5月15日生於溫州市區華蓋山麓的高盈裡,1948年畢業留教於浙江大學龍泉分校,1948年3月重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 閔乃本同志逝世
    閔乃本同志遺像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材料學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九三學社的優秀領導人,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原副主席,江蘇省政協原副主席,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閔乃本同志,因病於2018年9月16日在江蘇南京逝世,享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