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湖南臺的原創綜藝,《聲臨其境》第一季問世的時候可以說是驚豔四座。
但是第二季卻遭遇滑鐵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流量」的加入引起了觀眾的排斥,雖然增加了新元素,但是並沒有給節目起到很大的增色效果,以至於評分一路下滑到了4.3分,後來略有回升,但也不高,最終定格4.9。
如今第三季已經開播,並且第二期都播完幾天了,卻遲遲因為評價人數不足,還沒出評分。
客觀的來看,這一季的節目究竟怎麼樣呢?
相較於前兩季,這一季的改動其實還是比較大的,不僅更換了主持人,由曾經連續主持過16年春晚的周濤擔任主持。
在「常駐嘉賓」上再次進行了升級,保留新聲班之外,加入了何冰、胡軍、韓雪、王耀慶四位首席聲咖。
對賽制進行了比較大的調整。
每期邀請四位「神秘聲咖」,也就是競演選手進行PK。第一輪「經典之聲」,是選手們給經典作品配音,首席聲咖來猜測配音者的身份,並選擇自己想組隊的選手。被選擇最多的那個優先出場亮相,與首席聲咖進行互選。
第二輪「魔力之聲」,由剩下的選手來做一段趣味配音,之後再進行組合配對。
首席聲咖和神秘聲咖兩兩組隊成功後進入第二期,節目開啟第三輪「聲音大秀」的競演,也就是傳說中的「神仙打群架」。首席聲咖相當於助演一樣,與選手合作一個作品,幫助選手進行比拼,這一輪比拼角逐出前兩名。
優勝的兩位選手再單獨PK角逐出觀眾最喜愛的聲咖。
這種賽制的改革帶來的變化是,比賽的緊張感弱化了,聲音的魅力被縮小,成了整體表現中的一個環節,但是綜藝感大大增強了。
前兩期角逐出了第一個觀眾最喜愛的聲音——賈乃亮。
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這兩期的主題是「百變之聲」,四位神秘聲咖分別是秦俊傑、賈乃亮、俞灝明、潘斌龍。
雖然都是比較優秀的實力男演員,但是,對應主題,賈乃亮是有絕對優勢的。
他音域廣,聲音模仿能力超強。第一輪配的《延禧攻略》袁春望就讓現場觀眾和首席聲咖都拍手稱讚,給《西遊記》中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三個角色配音,惟妙惟肖,十分有趣。真的是一下就打開了觀眾認識賈乃亮的新大門,胡軍和韓雪都向他拋了橄欖枝。
並且最後還是跟韓雪組隊成功,韓雪之前也是《聲臨其境》舞臺上的風雲人物,曾創下一人一個作品配音八個角色的「壯舉」,這兩人組合可不應了韓雪那句「敞開了玩」嗎!
當然,其他選手也不是吃素的,雖然模仿能力稍微遜色,但是也各有特色和優勢。
秦俊傑的臺詞功底沒話說,配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太乙真人也是驚豔眾人,連表情都可愛死了。
潘斌龍的實力大家也認可,第一輪,俞灝明本來明顯失勢,因為他是全場唯一一個幾輪表演下來都沒有人選擇的。
韓雪、胡軍一開始搶賈乃亮,韓雪得手。後面胡軍又和何冰競爭秦俊傑,雖然秦俊傑一開始表達過希望和胡軍合作,但是胡軍一開始全力向賈乃亮「示好」,並沒有選秦俊傑,反而何冰是連著兩輪都堅定秦俊傑不動搖,所以秦俊傑表示雖然也很喜歡胡軍老師,但是不想讓何冰失望,所以選了何冰。
而王耀慶也是一直堅定潘斌龍,這兩人基本是鎖了。
所以最後兩次被拒,獨自失落的胡軍就遇上了一直沒人選同樣失落的俞灝明。
兩人也是爭氣,在「聲音大秀」這輪,翻了身。
他們選擇的是《霸王別姬》的片段,還直接扮上了。將幾個片段自然地銜接下來,觀眾們聽得也非常投入,不少人都落了淚。
不過,說起落淚就不得不說這個舞臺的一個特點了,煽情的片段似乎更「吃香」,這輪脫穎而出的另一組賈乃亮和韓雪選了個原片能讓人看一遍哭一遍的片段,加上賈乃亮竟然模仿出了倪大紅老師的聲音,真是既叫人驚喜又叫人感動。
總的來說,這新一季「聲音」的表現還是在線的。
再來說綜藝效果,四位首席聲咖乍看都是頂「正經」的人,但是組合到一起,竟然有了意料之外的「笑果」。
韓雪是巾幗不讓鬚眉,放出話來是一句比一句狂。
胡軍和何冰多年老同學,現場可以說是相愛相殺。胡軍更是從節目裡喜提「憨憨」名號。
選人環節,胡軍屢屢被拒,最後跟俞灝明組隊後,便是一門心思扶植俞灝明,已經無法做到「客觀」了,不但突破自己鋼鐵直男的極限去給俞灝明吹彩虹屁。俞灝明開始反思自己的不足時,他也緊張的立馬打斷,絕對不允許他認慫。看到別組的優秀表演,也是堅決控制著不漲他人士氣,簡直就是個老小孩。
當然,說起綜藝感,王耀慶絕對是個大功臣,堪稱節目現場笑料製造機。貢獻出了不少表情包,並且行為舉止常常出人意料。
比如胡軍韓雪競爭賈乃亮時,他不動聲色就一把將人撲倒了。
被新聲班外甥女出題考驗讓他模仿《流星花園》杉菜時,他一邊接受考驗,一邊以杉菜的口吻回懟「你很煩誒」。
聽到自己不想聽的話時,更是爆發洪荒之力,土撥鼠附體,喊出一句「滾!」。
可以說是又剛又萌又好玩。
尤其需要重點提出表揚的是後期特技加持,每個嘉賓經過後期的修修補補,都特點明顯並且超級有梗,大大的增強了綜藝感。
但是,這升級的綜藝感似乎並沒有為節目贏來更多的觀眾,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呢?
其實這一季的槽點也很明顯。
首先是杜海濤和沈夢辰的主持比較有爭議。
觀眾普遍認為周濤完全可以撐起這個節目的主持,為什麼邊上還要站個杜海濤?並且杜海濤幾年如一日並沒發現什麼進步。
其實,周濤作為國家隊主持人,風格是比較正的,杜海濤或許是去綜合一下節目的娛樂氣氛。其實,他也不是一無是處,在阻止表達欲旺盛的新聲班成員發言時就非常順應觀眾心聲,並且也沒把氣氛弄尷尬。大家的不適應可能還是對兩個不同風格的主持人在一個臺上多少覺得有點不習慣吧。
至於沈夢辰,本身就是一個自帶爭議的人,這次主持還出了一點事故,原本四位選手作為「神秘聲咖」是要製造神秘感給人猜的,但是沈夢辰卻直接喊了聲「亮哥」,暴露了,讓不少觀眾都對她的業務能力再次發出質疑。
另外新聲班的鏡頭過多,也是讓觀眾不適的一個方面,尤其是他們的發言還處處透著尷尬,也難怪網友要懷疑他們存在的意義了。
不過,這些槽點倒也不至於太趕客,經過了前兩季其實多少該適應了。
真正的核心問題所在,我覺得還是節目的垂直感降低了。
原本第一季,觀眾看到聲音還可以那麼玩,是非常驚喜的。雖然只是一段配音,演員輕裝上陣,但是卻給人一種調動了全身力氣演了一場戲的感覺,尤其是,沒有場景、沒有特殊服化,光是憑著聲音的表達就能將觀眾代入戲裡,那感覺太奇妙了。
並且這個節目算是第一次將「臺詞功底」單獨拎了出來,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一種正面的引導和倡導。
讓觀眾看到,在演員普遍啟用配音的年代,竟然有這麼多演員自己的聲音如此優秀,一個人的聲音竟然能如此多變,原來配音不但需要情感還需要技術,不禁對這個工種肅然起敬,這個節目也自然能贏得普遍喝彩。
第三季,綜藝感增強,理論上來說,是一種進步。但是作為一檔垂直綜藝,花裡胡哨的東西太多,難免分散注意力。
演員們在配音的時候也開始「表演」,形式上豐富了,但是特點卻在逐漸被掩蓋 。如果按這個路線發展,怕是另一檔「演員的誕生」了。
當然,在嘉賓選擇上,也是後繼乏力。第一季明顯嘉賓中低調實力派居多,到第二季就有向流量低頭的趨勢,被反噬以後,第三季目前雖然沒請流量,但卻給人「蹭熱度」的嫌疑。節目把賈乃亮迎出來就先安利了他的新作品,俞灝明也是恰巧有作品在播。
以上種種因素的影響下,可能讓那些對「聲音」垂直度有要求的人不太能適應這樣的變化,而路人觀眾也不能第一時間找到「聲音」本身的魅力,跟其他綜藝極大區分,所以一時間並沒有立馬從第二季的頹勢中走出來。
當然,第三季目前還剛剛起步,也沒有什麼可以下定論的。如果後續嘉賓實力能跟上,「聲音」的魅力回到第一季的水準,加強的綜藝感對其也是成就。但是如果聲咖「聲音」跟不上,其他的東西就會顯得喧賓奪主。
一檔綜藝節目如果不與時俱進,固步自封那是等死,畢竟娛樂產業發展迅猛,新鮮事物層出不窮,跟不上節奏就會被淘汰,這是基本的生存法則。但是尋找突破,往往又容易跑偏。變得形式大於內容,核心魅力沒加強,旁門左道卻大肆發展,不但帶不來生機,反而成了「找死」。
總之只要「萬變不離其宗」,不丟失「初心」,把握好自己所在的垂直特色,《聲臨其境3》還是有可能翻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