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臨其境》第三季無論是節目模式還是嘉賓選擇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革新,從第一期節目的反饋來看,這一步走對了。
從配音這樣一個小切口切入,《聲臨其境》做出了爆破效應,發掘了一片市場新藍海。自2017年橫空出世以來,這檔節目已經走過兩季,收視、口碑和話題度均表現不俗,在湖南衛視近年來湧現的一系列品牌節目中光彩奪目。2019年12月28日,《聲臨其境》再度歸來。根據CSM52城數據,首期節目登頂衛視同時段第一。同時在社交媒體平臺,賈乃亮、秦俊傑等人的精彩配音片段也引發了無數討論,實現了破圈。
對於一個品牌類節目來說,一方面,口碑積澱,收視與受眾基礎穩固;但另一方面,經過多季的挖掘,內容、嘉賓是否會耗盡,觀眾是否會審美疲勞?品牌節目如何實現再創新,真正走向常青——這是擺在每個內容製作者面前的難題。《聲臨其境》第三季無論是節目模式還是嘉賓選擇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革新,從第一期節目的反饋來看,這一步走對了。
模式創新 「聲音CP」成節目新看點
「無論是第一、二季,還是第三季,突破和創新一直是《聲臨其境》最大的訴求點。」《聲臨其境》總導演徐晴說道。但在一個小切口、一個垂直品類實現內容的持續性創新,並不是一件易事。對徐晴和他的團隊來說,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不斷地琢磨與思考。創新不會一蹴而就,但只要不忘初心、堅持探索,在一個領域裡深挖,靈感和創意總能迸發。
演員合配是本季《聲臨其境》的一大模式創新點。節目組邀請到胡軍、何冰、韓雪、王耀慶擔任首席聲咖。除了這四位首席聲咖,每期節目還將有四位神秘聲咖。在原有賽制基礎上,嘉賓需要互選合配:首席聲咖將在神秘聲咖亮聲後,選擇自己心儀的聲咖,雙方互選即可成功配對演繹合配作品。對於這個新玩法,徐晴用「CP」一詞來形容,兩集節目為一單元,第一集「選CP」,第二集「CP合配」。
選擇「合配」這一形式,是節目團隊在兩季基礎上自然而然做出的一個選擇。
一人,亦是千軍萬馬——前兩季《聲臨其境》更加注重表現擔任嘉賓的聲音塑造能力和變化能力。但節目團隊觀察到,真正傳播度比較高的都是有著對手戲的片段。包括團隊在尋找素材時也發現,對手戲的片段素材量是最大的,遠遠超過單人solo。
因此,雙人合配自然而然被納入了節目組的視野。在模式上引入這一點,也大大拓展了節目的表現空間。首先,雙人合配、搭檔,兩人你來我往,相互激發,為觀眾呈現了更為立體、豐富的表演。節目已經突破了臺詞和配音本身,成為了一個「表演秀」。第二,嘉賓與嘉賓之間的互選、互選後相互磨合的過程亦增加了真人秀的看點。每個嘉賓可能有他的聲音、臺詞功底的局限,但兩人間的配合成為了左右比賽結果更為關鍵的元素,進一步提升了懸念感和戲劇性。
嘉賓邀請的背後:時機很重要
周濤和杜海濤搭檔主持,胡軍、何冰、韓雪、王耀慶作為首席聲咖坐鎮——《身臨其境》的新一季嘉賓陣容頗為引人關注。首期節目,賈乃亮、秦俊傑、俞灝明等人表現亦讓觀眾眼前一亮。從前兩季來看,嘉賓的精彩演繹是節目的一大核心看點,亦是破圈關鍵。「碼齊這一桌子人」亦是節目組每一季都面對的困難與挑戰。「走過三季,《聲臨其境》的嘉賓邀請不會更難,也沒有更容易。你永遠要有新的點去觸動他,或者說時機很重要。」徐晴說道。
請到中戲同一個班的「老班長」胡軍和「團委書記」何冰,徐晴和她的團隊死磕了三年。據悉,《聲臨其境》第一季第一集節目徐晴就想邀請何冰參與,但因為節目主題原因,雙方失之交臂。去年,何冰來到長沙參加金鷹獎,徐晴再次向他拋出了橄欖枝,但無奈檔期不合適。這一季,徐晴本不抱太大希望,但覺得還是再磕一次。結果何冰讓節目組把方案發給他,雙方「就這麼聊上了」。
胡軍也是第一季節目就開始接觸。在這一季節目的邀請過程中,胡軍的經紀人先動心了,安排了節目團隊和胡軍的見面。當時,徐晴帶了一大批人前去說服胡軍。最終,經紀人和家人的支持堅定了胡軍參加節目的信心。
周濤已經淡出主持行業良久,近年來活躍在話劇舞臺上,她的加盟也是機緣巧合。一次偶然的機會,徐晴觀看了周濤主演的話劇《情書》。周濤的每一句臺詞、每一個發音,徐晴都聽得清清楚楚,心下感嘆,不愧是主持人出身,臺詞功底果然了得。《聲如人心》第二季徐晴就想邀請周濤作為單期嘉賓參與,最終在第三季實現了合作。
有門檻、有口碑、有難度——徐晴如此形容《聲臨其境》節目。對於演員本人來說,參與這個節目也是一大挑戰。他們需要在短時間熟悉臺詞,用自己的聲音塑造角色形象,甚至是瞬間切換多個角色。從第一季到第三季,不少嘉賓在這個舞臺上大放異彩,讓觀眾了解了他們身上另一面的魅力。「我們不會刻意迴避所謂的流量明星,當一個演員有勇氣、有自信站上舞臺,我們都非常歡迎!」徐晴表示,《身臨其境》能夠吸引這麼多不同年齡段、不同類型的演員參與,在於節目對於配音、表演的理念,節目想要表達的點觸動了他們。
敬畏心成就舞臺魅力 堅持細分收穫破圈
一束簡單的燈光,一張京劇裝扮的臉,徐晴透露,俞灝明和胡軍第二期節目呈現的《霸王別姬》看哭了很多在場的觀眾和導演。但最開始,徐晴卻為這個表演,為俞灝明捏了一把汗。
作為一部觀眾熟知的經典影視作品,張國榮和張豐毅塑造的兩個角色很難超越。俞灝明不是科班出身,也沒有學習過戲曲,程蝶衣的眼神、手法、身段、表情對他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徐晴看來,這個片段,看著不錯,但可能是一個大坑。胡軍義無返顧選擇了這個片段。他還請來了專業的戲曲老師指導俞灝明的表演。最終,這一場戲也確實讓觀眾驚豔。
雖然以配音作為切入口,但徐晴認為《聲臨其境》並不是一檔窄眾的節目——因為它背靠一個大的聲音品類。「為什麼《聲臨其境》能夠頻頻破圈,不止觀眾,很多的導演、演員、主持人、聲優愛好者也很喜歡這檔節目,因為對於聲音的表現是能引發大眾共鳴與共情的」。
如果說前兩季節目,《聲臨其境》是以配音切入表演的一個細分品類,那麼,第三季節目在內容的選擇上向生活品類拓展。譬如首期節目,「魔力之聲」環節選擇了熱門的短視頻素材。徐晴透露,詩歌等文化類內容也將在節目中呈現,而在網絡上一些好玩的素材、視頻也將納入節目表現的內容之一。「不單單局限於配音,如果從廣義的聲音這個角度來認知這檔節目,我們的選擇其實更多了。」徐晴說道。
《聲臨其境》的誕生生逢其時。經過這幾年影視產業的大發展,綜藝節目的狂飆突進之後,觀眾和內容製作者都渴望返璞歸真,去除浮華浮誇的元素,回歸到內容本真。而《聲臨其境》對於行業的啟示之一在於,只要在一個垂直題材、細分品類深挖,就能收穫長尾效應和圈層效應,即便是冷門題材也能從邊緣走到中心。「只要走下去,在內容能夠獲得專業認同的基礎上走下去,就能收穫自己的受眾,達到想要的效果。」徐晴表示。從這個角度來說,走過三季的《聲臨其境》,生命力依舊蓬勃。
購買請見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