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進口電商正一片藍海,前景廣闊,目前跨境電商清關模式多種,今天我們主要為大家講述跨境進口電商中的BBC(保稅備貨模式)清關流程和細節,供大家參考。
01
跨境電商進口清關模式
目前跨境電商進口業務清關模式主要包括有:BC(海淘模式)、BC(直郵9610模式)、BBC(保稅備貨1210模式),當然還有一種CC代購模式已經不合規被淘汰。
隨著國家電子商務政策的不斷調整,當前 CC(代購)和本地直郵物流(海淘)模式逐漸退出電商舞臺,國家更為鼓勵和支持合法合規的BC直郵(9610)和BBC保稅倉(1210)的跨境電商模式。
02
跨境電商進口清關BBC(保稅倉)
1
BBC(保稅倉)模式是指跨境電商網站可以將尚未銷售的貨物整批發至國內保稅物流中心(保稅倉),採用跨境電商模式報關報檢,再進行網上的零售,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上下單付款後,電商平臺將相應生成的訂單、支付單、物流單(三單)數據發送到海關系統進行申報,海關放行後保稅倉根據訂單將商品打包並由國內快遞送達收件人。
賣一件,清關一件,沒賣掉的不能出保稅倉,但也無需報關,賣不掉的可直接退回國外。但不允許即買即提(部分試點區域除外),也不允許買家轉手二次進行銷售。
BBC(保稅倉)模式優點
BBC(保稅倉)模式在進口通關方面全程接受嚴格監控,各流程信息陽光透明,能夠更好的保證商品本身的質量以及消費者的利益,對消費者而言能夠有較好的消費體驗。
主要優勢:
貨物暫存於保稅倉,消費者承擔費用低、物流速度快,與國內普通電商相當
產品入境有法定檢驗程序,質量有保障
保稅備貨模式能夠大幅降低商品的採購成本和物流成本
有國家政策保障,發展迅速且規模化
國內試點城市
從2015年開始截止到2020年5月底,國務院共先後發布了5批全國跨境電商綜試區名單。到目前為止,全國有多少個跨境電商綜試區?綜試區名單批次清單如下:
第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2015年3月7日,國務院同意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第二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2016年1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天津、上海、重慶、合肥、鄭州、廣州、成都、大連、寧波、青島、深圳、蘇州這12個城市設第二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第三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2018年7月24日,國務院同意在北京市、呼和浩特市、瀋陽市、長春市、哈爾濱市、南京市、南昌市、武漢市、長沙市、南寧市、海口市、貴陽市、昆明市、西安市、蘭州市、廈門市、唐山市、無錫市、威海市、珠海市、東莞市、義烏市等22個城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第四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2019年12月24日,國務院同意在石家莊市、太原市、赤峰市、撫順市、琿春市、綏芬河市、徐州市、南通市、溫州市、紹興市、蕪湖市、福州市、泉州市、贛州市、濟南市、煙臺市、洛陽市、黃石市、嶽陽市、汕頭市、佛山市、瀘州市、海東市、銀川市等24個城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2020年4月,國務院宣布新設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雄安新區、大同市、滿洲裡市、營口市、盤錦市、吉林市、黑河市、常州市、連雲港市、淮安市、鹽城市、宿遷市、湖州市、嘉興市、衢州市、台州市、麗水市、安慶市、漳州市、莆田市、龍巖市、九江市、東營市、濰坊市、臨沂市、南陽市、宜昌市、湘潭市、郴州市、梅州市、惠州市、中山市、江門市、湛江市、茂名市、肇慶市、崇左市、三亞市、德陽市、綿陽市、遵義市、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延安市、天水市、西寧市、烏魯木齊市等46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名稱分別為中國(城市或地區名)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加上之前已經批准的59個,全國將有105個綜試區,覆蓋了30個省、自治區、市,形成了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發展格局。
03
跨境電商進口清關BBC(保稅倉)參與主體
電商企業(商家)
保稅備貨模式中的電商企業,通常也叫商家。由2個方面組成:
一是商品貨權所有人,指的是境外向境內消費者銷售商品的境外企業;
另一個是代理人,指的是接受此境外企業(依照跨境電商政策和監管要求)委託在海關進行企業備案等手續的境內企業,這個並不局限於品牌給予銷售授權的代理商,也可以是商品銷售的境內運營者。
有時是自建站為自己的電商企業服務的純自營平臺。前者的情況下,入駐商家會在保稅區海關處備案為「電商企業」身份。
電商平臺(第三方平臺)
電商平臺(第三方平臺)是境內企業,指的是為消費者和電商企業提供網頁空間、虛擬經營場所、交易規則、交易撮合、信息發布等服務,設立供交易雙方獨立開展交易活動的信息網絡系統的經營平臺。
以入駐第三方平臺形式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商家需要提前與平臺核實清楚平臺、其對接的支付企業和快遞是否已在該保稅區進行企業備案並與海關完成對接,否則可能面臨傳輸數據合規問題。
支付企業
支付企業即消費者的付款工具,如支付寶、微信支付(財付通)、銀聯等。跨境電商模式中,支付企業需生成支付單並推送到海關系統申報,對接相應的API接口。消費者下單付款後,會由電商平臺的後臺系統向支付企業發送指令,支付企業生成支付單並推送到海關系統。
支付企業不僅是消費者付款的工具,也可以幫助電商平臺與入駐商家進行資金清算、減小二次清算風險、付匯等,在效率、費率、合規方面有很大的便利性。
保稅倉
保稅倉即跨境電商中的倉儲企業,與一般倉庫不同的是,它在保稅區圍網內(境內關外),受海關監管,有專門的帳冊。貨物的跨帳冊移動、跨倉移動、跨保稅區移動、入區出區、數目增減等,都需向海關申請,得到批准後方能操作。
當前大多保稅倉在軟體方面配有WMS(倉儲管理系統),可與商家和電商平臺API對接,實現預打包、庫內調撥、組包、貼標籤、精準發貨、效期管理、殘次品管理、庫存共享等需求。
海關商檢
海關和商檢是跨境電商清關過程中的監管部門,在跨境電商中會長期與電商企業和電商平臺打交道。
海關商檢會根據跨境電商政策細節的調整來指導電商企業和平臺完善平臺搭建、完善風控體系、減少惡性競爭等。
國內快遞
因跨境電商模式除了幾個試點場所外不允許線下自提,商品需要通過國內快遞寄送到收件人手中。
跨境進口電商中的國內快遞企業通常與保稅倉或電商平臺籤約並進行API對接,接到訂單信息後反饋物流單號給保稅倉或電商平臺,同時也會生成物流單並推送到海關系統。在出保稅區清關和保稅倉分揀打包完成後,快遞企業會到保稅倉收貨,然後經由配送中心和各快遞站點派送給收件人。
第三方清關平臺
第三方清關平臺即『海關單一窗口』,整合了各管理部門內部系統,形成一套統一的申報接口。
第三方清關平臺集齊三單信息後,自動生成清單供有報關報檢資質的企業進行申報。清單經海關、檢驗檢疫審核後,若無異常,則放行進入終端配送環節。
消費者
消費者指的是訂購人,既是電商企業和平臺的境內終端消費者(不允許以二次銷售為目的購買),也是跨境電商消費額度的扣減主體,還是跨境電商綜合稅的納稅義務人(通常由電商企業或電商平臺為消費者擔保並代繳)。
通常電商平臺會要求訂購人在平臺進行註冊,並校驗其身份(有的平臺在註冊時即要求提交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有的則在消費者下單時要求提交),而在跨境電商中,身份信息未經國家主管部門或其授權的機構認證的,訂購人與支付人應當為同一人。
04
跨境電商進口清關BBC(保稅倉)模式流程
第1步:國內成立關聯公司
需要在國內註冊公司,用於在國內開展銷售業務,並且用於在海關備案,每個跨境試點城市都有自己的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以供商家註冊、備案。
第2步:海關備案
1.電商企業/電商平臺進行企業備案和商品備案,辦理稅前保證金,由海關/商檢進行審批;審批通過後,備案完成。
2.電商企業選定支付公司籤約,完成電商企業、保稅倉、海關、支付公司、國內快遞系統對接聯調。
3.電商企業/電商平臺寄樣送檢(第一次進保稅區的法檢商品),海關/商檢出具檢測報告。
第3步:發貨入倉
1.電商企業/電商平臺提供報關單給報關行,境外發貨至境內口岸
2.保稅倉提貨轉關,進入保稅區申報,海關/商檢查驗放行
第4步:商品上架、消費者下單
1.商品上架
2.消費者下網絡訂單後,電商企業根據訂單為商品辦理海關、檢驗檢疫等通關手續,並通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平臺與海關監管系統進行訂單信息、支付信息、物流信息的數據交換,以個人物品形式申報出區並代為繳納行郵稅
第5步:委託清關
1.電商平臺通知第三方支付公司,將支付單報送至各關區清關服務平臺。
2.電商平臺將消費者訂單報送至各關區清關服務平臺。
3.電商平臺通知第三方代理清關公司(保稅倉)待清關訂單信息。
4.清關服務平臺將支付單、訂單、物流單、清單進行初步校驗,通過後報送關、檢、稅、匯各管理部門業務系統。
5.清關服務平臺獲取海關校驗結果後(通過/不通過),回傳清關結果至代理清關公司;若通過,代理清關公司進行後續打包、清關等操作。
第6步:通關
海關將訂單、物流單、支付單、清單進行比對,審核通過後,電商企業委託物流公司將商品裝箱打包,貼上訂單,通過國內快遞直接派送到消費者手中。
05
跨境小程序支持保稅備貨模式
保稅備貨模式以其時效快,成本低的優勢,一直倍受跨境進口電商企業的青睞,約80%的訂單通過保稅備貨模式發起。是跨境進口電商企業選擇一個高性價比的保稅備貨服務,可以幫助提升核心競爭力。
保稅備貨模式
鑑於當前 CC(代購)和本地直郵物流(海淘)模式逐漸退出電商歷史舞臺,合法合規的1210-保稅備貨跨境電商模式,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來源:前海凸谷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