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電影《風聲》上映,我20歲,跟閨蜜一起去看了電影《風聲》。
那時候,剛剛看了《潛伏》,對諜戰題材的影視劇充滿了興趣,當然更感興趣的是,這部《風聲》集結了華誼當時幾乎所有的資源。
大牌明星雲集,周迅、李冰冰、黃曉明、張涵予、蘇有朋、王志文……
這部影片不僅口碑炸裂,很多人發出"《風聲》之後,再無諜戰片"的感慨,而這部影片在當時的票房達到2.05億,雖然現在看來成績一般,但是在10年前創造了多個記錄。
以至於很多人在多年後提到這部影片,認為以這部影片的製作,如果放在現在上映的話,至少能達到四五十億。
這個世界沒有如果,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部難得的好片子。
影片講述了為找出代號為"老鬼"的共產黨員,日軍和偽軍對顧曉夢、李寧玉、吳志國、白小年以及金生火五人進行了審問,過程中經歷的心理戰和酷刑。
當時看影片的時候,就覺得特別壓抑,但是很多細節並沒有看懂。
影片中有個情節,就是黃曉明飾演的日本軍官武田君,特別變態,在審訊李寧玉(李冰冰飾演)的時候,居然命令她脫光衣服,用冷冰冰的尺子測量她的身體。
後來,李冰冰崩潰了。
那時候似懂非懂,但是10年後再看,終於明白了李冰冰為什麼會崩潰。李寧玉是一個心高氣傲的人,她是一名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接受過高等教育,這樣的人,在被各種各樣的器具測量她的身體的時候,她感受到了一種精神上的侮辱,心理防線一點點被摧毀,從而精神崩潰!
不得不說,這部影片的編劇之一、原著小說《風聲》的作者麥家,真的是太牛了,對人物的心理的了解太透徹了。
麥家不僅寫了《風聲》,還有《暗算》《解密》《聽風者》等作品,被稱為"中國諜戰小說之父"。
麥家為什麼能把諜戰題材的小說寫得那麼好?
1981年,麥家考入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畢業後成為一名軍人。
他還做過一段時間的特工,在《開講啦》節目中,撒貝寧曾經問過麥家"您是不是做過8個月的特工?"麥家先生回覆說:"這個保密,這也是一個國家的秘密。"
1997年,麥家轉業到成都電視臺電視劇部當編劇,雖然離開了軍營,但是曾經的經歷早已刻進他的心裡,此後的很多年裡,他的作品的主角都是那些軍人。
這一切一直延續到2008年。
2008年汶川地震,麥家在災區看到一個70多歲老人抱著自己的孩子嚎啕大哭,那一刻,麥家突然想到了父親,他想如果被抱著的人是自己,父親也會這樣嚎啕大哭吧,他想回家陪陪父親。
他和父親有一段心酸的故事,他們曾經長達17年不說話。
12歲那年,麥家跟三個孩子打架,被欺負得厲害,原以為父親會保護他,可沒想到父親不分青紅皂白先給了他兩耳光。麥家跟人家打架是因為那些孩子"辱罵"父親,麥家生父親的氣,一晚上沒睡,凌晨三四點起來寫了平生第一篇日記,開頭就是:這輩子,我不會再喊他爹了。
他不再跟父親說話,甚至決絕地把身份證上的的名字改成了筆名"麥家"。
也因此,他報考了軍校,遠赴他鄉,即使離開軍營,也固執地選擇了成都,而沒有回家鄉工作。
只是很遺憾,當他準備回家鄉的時候,父親得了老年痴呆,已經不認識自己了,直到父親去世,他始終沒有機會跟父親深入聊聊。
這也成為麥家一輩子的遺憾。
父親去世3年後,他開始動筆寫《人生海海》,一寫就是八年。這本書同樣選擇諜戰題材,書中的"上校"是一個傳奇人物。從鄉下木匠到軍醫,到特工,打過無數次勝仗,本該是一名受人尊敬的英雄,卻因為曾經被川島芳子看中在他的腹部做了手腳,一輩子活在這個秘密中。
但這本書中,這個叫"上校"的人,身上是自己的影子,父親的影子。在這本書中還有很多父親的形象。
這本書獲得茅盾文學獎,一出版60天銷售60萬冊,莫言、高曉松、董卿等人極力推薦。
著名導演王家衛評論道:"有人說,稀奇古怪的故事和經典文學的直線距離只差三步。但走不完的也正是這三步。麥家的了不起在於他走完了這三步,且步伐堅定,緩慢有力,留下的腳印竟成了一幅精巧詭秘的地圖。"
薇婭看了這本書後,特意聯繫麥家,說要把這本好書推薦給網友,薇婭說:"它令我想起自己的一些經歷,讀《人生海海》,我看到扁舟在低潮時的沉澱,攀上浪尖時的從容。"
後來,在薇婭的直播間,薇婭拿出平時2倍的時間來推薦這本《人生海海》,30000冊書在5秒內賣光。
人生海海"取自閩南方言,意為"人生像大海一樣變幻不定、起落浮沉,但總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麥家對這個詞的解讀又加深了一層: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勇敢活下來,去愛上生活。
放下過去,跟世界握手言和,去擁抱生活。
無論是正在讀書的孩子,還是深陷原生家庭關係中的成年人,亦或是不善言辭的老父親,都能在書中找到共鳴。
今天就把這本書推薦給你,原價55元,參加滿100-50的活動,劃下來才20多塊錢,一頓飯錢,品讀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多一份人生海海的生命感悟。
END
圖片選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