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好多年了,一直想寫點什麼,因為忙所以忙,不忙的時候還要打麻將。當年苦於沒有人給點經驗 以致誤入藥學
畢業好多年了,一直想寫點什麼,因為忙所以忙,不忙的時候還要打麻將。當年苦於沒有人給點經驗 以致誤入藥學歧途,侯門一入深似海,走也走不掉,索性守著個雞肋工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看到DDMM如此迷茫,一如當年小我,長篇大論之熱情又點燃了。
最初建議,能改行還是儘量改,03級藥學班當年有兩位猛人毅然改行做了會計,一個去了中移動,一個去了四大。收入可是遠在班級平均數之上了,足見藥學之悲催。 本文謹為各種理由不願意改行不能改行或者懶得改行的童鞋們準備。歡迎各位職場老鳥前來補充。
本文分以下四個方面詳解藥學專業找工作策略,並詳細論述了醫藥行業各個工種的任職要求及前景、錢景、薪情。供大家找工作時參考。
一、醫藥行業前景與其他行業之比較
二、醫藥行業工種各論
三、醫藥人常用的網站與出版物
四、過來人的一些建議
一、醫藥行業前景及與其他行業的比較
常言道有國才有家,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又常言道覆巢之下無完卵,所以上賊船之前了解一下大環境還是非常有必要。
醫藥行業屬於高科技、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高附加值產業。一直為各科技強國競爭的核心熱點之一。我國醫藥產業目前處於水平低、多亂小散、參差不齊的程度,既沒有聯想華為之類的大品牌,也缺乏阿里巴巴騰訊那樣的超級企業,更沒有石化電力移動這樣的暴利壟斷國企,所以畢業生薪情一直不高,初畢業的時候和其他行業的同學比會有種挫敗感,然後,然後的,你就習慣了。
我國醫藥行業還有個特點是愛折騰,一個新藥監局長上臺了,大搞大躍進和群眾運動,搞死一批藥廠,然後又審批了兩批藥廠(行話叫「洗牌」)然後局長雙規下臺;後來又有人上臺了,又搞群眾運動。。周而復始。胡總書記兩會發言說「不折騰」看來也是無奈之舉,產業需要安定的環境才能健康成長和發展,天~朝醫藥產業折騰來折騰去,沒創新能力的折騰死了,有創新能力的折騰得沒力氣了,剛發展起來一點的被折騰得半死不活,加上買辦精英們「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大好市場拱手讓給外企蠶食。2011新版GMP出臺,又是一輪折騰,天~朝醫藥行業似乎還沒有走出這個怪圈。
但總而言之大方向還是好的,醫藥產業實力也是在不斷增強的,國家也源源不斷的往醫藥行業投錢,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新藥創新上站穩了腳跟,進兩步退一步,總歸還是有所進步。我不太認同醫藥行業是朝陽行業的說法,確實人活著都會生病,但人活著也都要吃飯穿衣服,也沒聽說賣大米的是朝陽行業,縫衣服的是朝陽行業呀?況且醫藥行業的產值比糧食和服裝可差得遠了。
醫藥行業總體薪酬在社會上屬於中等,薪水水平比熱門的IT、金融、電子、房產、汽車行業差很多,和快消、化工行業差不多,比快消、機械、印染、造紙、生物這些行業好一些。總體來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當然做了老闆的不在此列。
醫藥行業受經濟環境波動較小,屬剛性需求產業。但並不意味著醫藥產業是高枕無憂一票難求,一方面藥廠產能過剩,同質化嚴重,競爭異常慘烈;另一方面醫藥產業受政策面影響極大,近幾年國家一直對醫藥行業採取打壓姿態,沒有拳頭品種的藥企日子確實是非常難過,所以裡面的人日子就更難過。
醫藥行業按產品特性分為器械和藥品兩大類。按價值產生模式分為處方產品和OTC。我國醫藥產值80%產出於醫院,這個比例在香港和美國為70% 。現在大把磚家鼓吹決勝第三終端(農村醫療),有的藥企以為找到了救命稻草屁顛屁顛的往農村扔錢,結果幾年下來發現農村藥店是個無底洞,只進不出,鬧的人財兩散,足見農村市場的不成熟和狹小。
一個藥品是怎樣上市的?從源頭說起,首先要先找到一個化合物,或者先從植物裡提取一個什麼東西,然後經過化學修飾、藥效篩選、製劑研究、質量研究種種工作把它鼓搗出來。接下來做臨床前和臨床試驗,把這些結果整理好報送給藥監局,藥監局批了於是投產。之後由銷售代表把它打進醫院,再通過醫生之手開給病人,病人掏錢買單。產業價值就徹底完成。
於是在這麼眾多的環節中就產生了眾多的工作崗位。
二、醫藥行業工種各論
企業工作大體分為研發系、生產系、營銷系三大類。無論哪個工種都有可能走向CEO的極致,無論哪個工種都會做老闆。大家努力吧。
1) 研發系
十年技術成高工,想走這條路的筒子,學歷和專業比較重要。幹上十年八年,薪水絕對相當可觀。據2010屆研究生畢業薪水分析,研發路線入職月薪普遍在5-10K之間,做個三年五載混到學科主任,年薪可達20-30萬。目前聽聞最高薪酬的民企研發總監,年薪200萬RMB。搞研發的人在單位地位很高,老闆也要敬三分。
在公司做研發跟大學做研究是典型的形似神不似,公司的R&D部門與大學裡做的研究基本是兩回事。前者講究重現性、規範性,為市場服務,講究團隊合作;後者講究突破性、創新性,為論文服務,講究個人英雄。所以當前是工業界與學術界互相鄙視,公司的人認為大學搞研究的人是瞎胡搞,吹牛皮,脫離實際。大學的人認為公司搞研究的人沒有技術含量,課題簡單,下九流。文人相輕大抵如此。
國內企業對研發的重視與日俱增,外資藥企也紛紛在國內設立了R&D部門,機會頗多,值得考慮。
植化——提取分離東西的,據說分離100個叫入門,分離1000個才叫小有成就。化藥停滯不前,中成藥萎縮的今天,天然藥物算是一大增長點。據丁香園統計,植化類起薪5K-8K不等。學歷要求:碩士、博士。
合成——就是搞合成的。比較深奧(本人藥理的哈),傳聞比較毒,不過薪情相當好,找工作也最搶手,搞合成的人還沒畢業就被搶購一空了。找工作是神馬? 起薪6K-1萬不等。學歷要求:碩士、博士。
製劑——研究製劑的,早幾年相當吃香,近幾年行業打壓力度加大,行情雖有所下降,但依然是非常給力的專業。考研難度排名NO1 。工作十分好找,只有公司求你去的份,甩不甩他,看緣分。起薪6K-1萬。學歷要求:碩士、博士。
質量研究——研究質量標準的。研究好了就可以寫進藥典了,那是相當有成就感。入職5K-7K學歷要求:碩士、博士。
藥理——負責化合物藥效篩選,製劑的藥代動力學研究、主要藥效和一般藥理、毒性試驗等,主要跟小動物們打交道。工作環境比較髒 (真的很髒)。技術含量其實有限,上面的東西都有各自的技術難題要攻關,藥理只是起到客觀評價作用,流程和項目SFDA早已規定好。加上國內造假成風,藥理人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而且藥理門檻低、工作內容偏基礎,不少生物、臨床的本科生碩博階段也讀藥理,造成學生數量極為龐大,就業艱辛。各大公司的藥效實驗一般是承包給大學去做。故而工作崗位也很少。學歷要求為博士。起薪5K-1萬左右。藥理碩博階段的基礎課題對實際應用並無太大關聯,故而藥理博士找工作一樣非常困難,尤其本科讀生物、臨床出身的人員不熟悉藥學門類知識,畢業想在公司做藥理更是難上加難。 建議讀研想報考藥理的同學慎重。
醫學部門——即組織和開展臨床試驗,現在有統統外包給臨床試驗公司的趨勢。由CRA(臨床監察員)入職,發展路線通常為監察員-項目經理-醫學經理-醫學總監 。入職3K左右,五年成長一般可以到12萬年薪,丁香園有開到50萬聘醫學總監的。需要經常出差,比較辛苦。高級職位通常由臨床出身的人士擔任比較合適。欲加入CRA行業,可以先學習臨床試驗申報資料,再學習ICH和SOP ,這樣求職時就會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合適學歷:醫學、藥學本科、碩士。
註冊報批——把各種藥學、臨床前和臨床試驗資料整理並報到藥監局的崗位。聽起來很簡單,實際上是個很複雜的崗位。從業人員不僅要精通藥學、醫學、法律法規各門知識,還要有很強的文字功底和交際能力,一個新藥申報需要提供約30本研究資料,任何一份資料有問題都要迅速找出並協調解決。要精通各門類知識並遊刃有餘,實在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註冊人員又分為國內註冊、國際註冊、器械註冊各種細分崗位,隨便一個領域做細作透,足以安身立命了。入職薪水一般在3-5K,5年發展期後薪水可達10-20萬,已有藥企年薪60萬招聘註冊事務經理的了。任職學歷:本科、碩士、博士。
2) 生產系
生產是附加值比較低的環節,因為大部分工作都是規定好的條條框框,進去照做就是了。薪水通常不高。但是混成高級職位還是比較可觀。醫藥英才網招聘生產總監,價碼高的已有30萬年薪。
工藝員——負責調整生產工藝,保證生產效率最優。是個解決實際問題的崗位。忙的時候很忙,閒的時候很閒,起薪3-6K,適合學歷:藥學本科、碩士。
車間主任——安排車間生產,管人管事管東西。薪水各不相同,3-6K左右。適合學歷:本科
質檢員——化驗產品的。工作內容比較單調,按照藥典操作即可,薪水比較可憐,大部分不到2K。適合學歷:大專、本科。
3) 營銷系
研發生產了東西,終究還是要賣出去才能大家有飯吃的。營銷系通常分為市場部門和銷售部門。前者負責市場規劃、市場活動、學術會議及市場調研等,後者負責跑醫院把藥賣掉。據不可靠數據,上市公司的市場總監和銷售總監年薪在100-200萬RMB左右。工種包括產品專員、產品經理、市場專員、醫藥代表、醫藥招商。
產品經理——寶潔自1928年引入產品經理這一職位後,產品經理制度在各行各業取得了廣泛的成功。產品經理頭頂「經理」頭銜,但不是管人的,而是產品的大管家,產品經理從研發到生產到市場規劃到銷售實施都要介入,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分工。總體而言,產品經理屬於公司的核心崗位之一,可以從研發、生產、銷售等任何崗位轉化而來。是研發和市場銜接的橋梁人物,因此要既懂技術,又懂營銷,既能整天堆在文獻裡讀書,又能到處應酬組織活動。工作包括傳達研發目標、設計產品宣傳資料、策劃市場活動。起薪8K-1萬。5年發展期後可達15-30萬年薪。傳聞前一段時間南京正大天晴開出25萬價碼招腫瘤藥方面的產品經理,全上海找了三個月就沒找到想跳槽的。適合學歷:本科、碩士、博士。
產品專員——主攻產品的知識、應用的職位。工作主要為培訓、科會、編纂產品資料和學術資料收集整理。位於企業和醫院接觸的前線陣地。起薪5K-1萬。適合學歷:碩士。
市場專員——主攻市場活動、戰略策劃和學術會議。開展營銷工作的指揮部和發動機。市場部門工作並非豐富多彩,反而是個很沉悶的崗位。每天都要面對大量海量的數據並從中分析趨勢,做久了人會有點宅。起薪3-5K。適合學歷:本科、碩士或MBA。
醫藥代表——大家都不陌生的崗位,收入預期最高,壓力也最大。競爭異常激烈,淘汰十分殘酷。外企醫藥代表入職第一年通常就能達到10-15萬年薪,國內企業通常也能拿到5萬一年。醫藥銷售雖然黃金期已過,但總體來說,在社會上薪水處於中遊位置。跟前一段牛市裡的基金經理和售樓先生固然是沒法比,但是比起快消和機械等傳統行業,薪水還是不錯的。醫藥代表會不會消亡?當然不會。任何企業都需要銷售人員把東西賣出去。香港、美國賣藥一樣是這麼賣,只不過他們不會明目張胆地給回扣罷了,只不過他們的醫療費用由政府和保險公司買單罷了。銷售模式是完全一樣的。適合學歷:本科。
醫藥招商——日益邊緣化的職業。實質是醫藥行業的渠道銷售人員,負責把手頭的品種賣給臨床公司,再由臨床醫藥代表去把品種賣進醫院。工作重點在於不斷的尋人來做自己的品種,接觸面比醫藥代表廣得多,相對來講,壓力也小於藥代。薪水差距很大,出入職薪水可能2K不到,從業5-10年者很多也能拿到20萬年薪。但個人認為招商黃金期已過,隨著醫藥產業進一步整合,招商人員的生存空間可能進一步壓縮。適合學歷:大專、本科。
4) 其他相關工作
首先不得不說,雖然這些工作並非醫藥行業主流,但都是比主流好得多的工作。它們是:高校、藥監局、藥檢所、醫藥公司、醫院藥劑科。進這些單位多少要點關係,裸著進去真是很好運氣。給黨打工比給公司打工強多了,進了藥監局哪怕撈個處長噹噹,也比外面做老總的強,更不用跟打工的比了。哪位筒子將來混成局長,可不要忘了辛苦寫文章的師兄啊!
這幾年國進民退,官僚資本和權力尋租空前膨脹,藥監局和醫藥公司賺的是盆滿缽滿,有機會去的話真是千萬不要放過。
醫院藥房究竟好不好?這要分醫院,三甲醫院還是可以的。這幾年臨床藥師在大醫院逐漸興起,也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發展不可限量。
三、醫藥人常用的網站和出版物
醫藥是政策面如此大的行業,不關心時勢怎麼行呢。
看法規政策,去SFDA網站
看不良反應,去FDA網站
看學術動態,去丁香園
看醫藥時勢,找醫藥經濟報
想做CRA的,可以看看ICH,看SOP,看實驗設計,看註冊文件
想做註冊的,可以找註冊文件和SFDA論壇
做市場的多看看廣告,做銷售的多想想方法
多跟同行、同學交流,不管是研發、市場還是生產,互相交流才能共同進步
四、一些建議
我也不算什麼過來人,不過有些事情跟DDMM們還是有一定的發言權。
如果不打算改行的話,有條件建議還是應該讀個碩士,藥學的碩士讀出來工資其實還比不上計算機和金融的本科生。但這行業就是這麼高投入低產出,命苦不能賴社會。畢竟醫藥行業絕大部分比較好的崗位都是由博士、碩士才能佔到。走研發線的話博士當然會更好,在市場、學術、醫學和註冊路線上,碩士總是比本科機會要大。甚至於銷售,同等業績下,也是高學歷受提拔的機會大。絕大部分人都是小人物,不能夠改變社會的話,就只好適應社會。
藥學是一門綜合學科,SFDA規定的新藥註冊資料有40本,每一本都足以開一門課程,有心的同學可以把法規文件先學習一下,然後找一份完整的申報資料讀一讀,再回歸書本上去,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穫,求職時必定遊刃有餘。
藥學最終的目的是治病,但我們現行的教學體系,治療應用方面的課程卻幾乎沒有。造成了產業脫節,視野也不夠開闊。藥物應用學個生理學藥理是遠遠不夠的,建議在讀的同學們有空翻翻病理、病生、診斷、內外婦兒,多接觸臨床知識,將來不管做什麼都有極大的好處。(我現在就在惡補神經科學和婦產)
學習之餘,多培養興趣愛好。梁啓超的兒子學建築,但是梁啓超每天都讓兒子看美術和音樂方面的書籍,缺少人文素養的理科人是不健全的,生活中也很難有廣闊的思維。但凡卓越之人,除了堅持不懈的積累外,必有廣博的知識面,融會貫通方能成一代大師。
最後祝大家都能前程似錦,成為棟梁之才,有錢有房有車子有老婆!
帖子地址:http://bbs.kaoyan.com/t3825762p1轉載請註明本帖地址。
※來源:考研論壇bbs.kaoy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