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荒野求生訂閱號」↑免費關注
如果求生者置身熱帶雨林被困,要時刻提防毒蛇、蠍子、蜘蛛、螞蟥、蜱蟲等各種毒物的侵害,但還有一種不起眼的生物,一旦被它叮咬,會給求生者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它就是「寄生膚蠅」可在人體的皮膚、眼睛、鼻腔、耳朵、嘴巴甚至生殖器,進行產卵繁殖,一隻雌性寄生膚蠅能產下200到300粒卵,他們在宿主的身體上需要吸食血肉大約一周左右,最終會從宿主身體上掉落地上化蛹。
這些寄生膚蠅的卵會在宿主的身體上生長成大約和玉米粒的大小,200多枚卵的生長,會給宿主造成一個非常大的創面,就像是一個蜂窩生長在了宿主的身體上,想想就覺得噁心可怕,而且生長速度非常快,如果在宿主的重要部位寄生,幾乎是致命的。
在美國有一個男子在自家後院睡覺,突然被一隻寄生膚蠅鑽進了鼻子內,接著寄生膚蠅飛出來跑了,在鼻孔裡的停留時間非常短暫,但這個男子感覺鼻子裡很癢,也沒有在意,但時間過了幾天後,他一側的臉腫脹了起來,疼痛難忍,去了醫院,醫生在給他做鼻腔檢查時,發現了少量的蛆蟲都取了出來。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醫生從這個男子的鼻道中又取出了200多個寄生膚蠅蛆蟲,這隻雌性寄生膚蠅在一瞬間產下了這麼多的卵。
據說寄生膚蠅會巧妙地藉助蚊子間接襲擊人類與動物。寄生膚蠅會捕捉蚊子,把卵粘在蚊子的肚子上,然後將蚊子放走。當蚊子叮咬人類或者動物時,寄生膚蠅蛆感受到了體溫,就鑽進人的皮膚中寄生下來,靠吃血肉生存。
如果求生者在荒野被寄生膚蠅叮咬,很有可能是被寄生產卵,如果寄生在皮膚上,發現蛆蟲在皮膚內生長,不要用手用力拉拽蛆蟲,因為蛆蟲的尾部長有一對倒鉤,使勁拉拽會讓蛆蟲斷裂,殘留的身體部分會讓求生者傷口感染,會比寄生活蟲時候更危險,因為活蟲寄生在求生者皮膚上時,會分泌一種抗生素,來保護自己與宿主的皮膚不被感染,但是蛆蟲死亡後,沒有及時清理消炎,傷口會感染化膿,這是非常危險的。
正確的做法是,寄生膚蠅蛆蟲在宿主身上生長時需要呼吸空氣。求生者可以用不透氣的材料堵住傷口,大約10分鐘左右,寄生膚蠅蛆蟲會嚴重缺氧,身體蠕動會變得緩慢,這時候寄生膚蠅蛆蟲會把頭伸在最表面尋求氧氣,尾部的倒鉤已經鬆開,接著求生者打開密封材料然後把寄生膚蠅蛆蟲擠出來或者拽出來都可以。還有一種方法是在傷口上方放一塊肉,導致寄生膚蠅蛆蟲缺氧會鑽入上方的肉裡尋求氧氣。
寄生膚蠅的卵會讓很多大型動物喪命,據說一頭牛被一隻寄生膚蠅產卵,導致蜂窩狀的創口,會引起連鎖效應,吸引更多的寄生膚蠅前來產卵,導致成千上萬枚的卵寄生在牛的身體上,結果是致命的。
這種噁心的寄生膚蠅在大自然中就像是一個BUG的存在,其實它們的卵一般植入在一些蟲子的體內存活發育,但是竟然在很多溫血動物的體內照樣產卵存活,簡直有一些BT。
寄生膚蠅對人類構不成嚴重威脅,但對於求生者在荒野求生時,被寄生膚蠅蛆蟲寄生在皮膚上是沒有生命危險的,只要取出就沒有問題,但萬一被寄生在鼻腔或者耳朵內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後果是致命的,所以求生者置身在熱帶氣候,發現有寄生膚蠅出現的地方一定要保護好鼻子與耳朵。
而且還要注意防蚊,蚊蟲以及寄生膚蠅都害怕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比如艾草以及一些其它植物的燃燒時所釋放出來的煙霧也是很好的蛆蟲方法,其實不管什麼植物燃燒,所產生的煙霧都有一定的驅蚊效果。對付寄生膚蠅的寄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減少裸露皮膚的面積。據說在亞馬遜當地有一種藥草,可以有效殺死寄生在皮膚內的寄生膚蠅蛆蟲,但死亡的蛆蟲屍體仍然要通過擠壓拉拽的方法清理出來。至於怎麼有效的預防被寄生膚蠅的寄生,目前沒有很好的辦法,只有減少皮膚的裸露,以及躲避蚊蟲繁多的地域。
如果求生者在荒野不小心磕傷出血,一定要注意保護傷口,寄生膚蠅非常喜歡在黏膜與傷口處產卵寄生,大部分被寄生的宿主都是因為傷口,以及當地的蚊子叮咬,尤其是晚上在庇護所過夜,一定要做好驅蚊。如果求生者在中美洲以及南美洲的熱帶雨林裡迷失求生,一定要小心蚊子,很多蚊子的身體攜帶寄生膚蠅的卵。尤其是在沿海紅樹林區域,感染機率非常高。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被蒼蠅鑽過耳朵經歷,這雖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小編覺得這種生物是不是有喜歡鑽洞的特點,估計寄生膚蠅也有這樣的特點,那個美國男子就被寄生膚蠅鑽入了鼻腔,真的太可怕了。
感謝大家的收看,不知道大家學會了沒有,如果大家喜歡小舸記得在文章底部給小舸留言與支持,在以後小舸會創作更多的求生技能分享給大家,再次感謝大家,下期節目見!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免費關注『荒野求生訂閱號』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獲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