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元旦節快樂!今天是元旦假期第一天,由於天氣寒冷小胖窩在床上試玩很少用到的日系艦艇,由於是非人民幣玩家,小胖今天分別使用了菖級和柳級兩種二戰前期的日系驅逐艦。先來看看歷史資料中真實的日帝海軍驅逐艦隊。
自1894-1895年甲午戰爭後膨脹起來的日本帝國聯合艦隊,從來沒有對驅逐艦的發展花多少心思。它的艦長只是少佐(少校)軍銜,艦艏也沒有皇族的菊紋章。然而它卻是日本建造量最龐大的艦種,共12級總計169艘(不包括未完工者)。其實以聯合艦隊的編制而言,需要80艘左右的驅逐艦即可。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海軍先後擁有甲、乙、丙、丁等4種功能不同的驅逐艦:
甲型驅逐艦即"艦隊型驅逐艦",主要是指陽炎級、夕雲級。在1943年後均以雨、潮、波、雲等相關詞語命名,共38艘。
乙型驅逐艦則是指"防空驅逐艦",以月或季節來命名,日本只建造了1級12艘(秋月級)。
丙型驅逐艦則為"領隊驅逐艦"(概念與英國的驅逐領艦相似),因為只建造1艘"島風"號所以並無規則可循。
丁型驅逐艦實際上是護衛艦。排水量約只有1000噸,日本建造了兩級32艘,以植物命名,相當於二等驅逐艦。
由於日本驅逐艦在1905年日俄對馬海戰的"恐怖之夜"中表現突出,據此日本海軍對驅逐艦的首要要求便是強大的魚雷武器與高航速,以求在交戰時靈活插入敵海軍編隊中,並以強大的"魚雷突擊波"提前削弱敵主力艦的威力,因此甲型驅逐艦向來是其發展的重點。
直到1942-1943年瓜達爾卡納爾會戰中日海軍遭到美國艦載航空兵的猛烈打擊,充當"東京快車"的日本驅逐艦隊損失慘重,日本才開始開發以防空為主的乙型驅逐艦,另外由於二戰中美軍,對聯繫日本各佔領區及本土的航線實施大規模潛艇破交作戰,使日本補給船隊損失居高不下,因此為了滿足船隊護航日本又被迫發展丁型驅逐艦。
但後兩者出現太晚,大多數未參與任何作戰便隨著日本投降而變成廢鐵。而原先的124艘艦隊型驅逐艦中只有6艘殘存到戰後,其餘118艘均在太平洋戰場上成為"太陽帝國"的殉葬品。
在整個殖民和二戰期間,日系驅逐艦的表現還是可以的,遊戲中小胖使用美系戰列艦也經常被日系驅逐艦魚雷所獵殺。
首先說說速度,屬於勉強可以突進和撤離的速度,37節的最高速度,火力方面是3門145毫米主炮,3門雙聯裝魚雷發射器,火力方面還是中規中矩的,感覺遊戲中前期的美系驅逐艦火力配置方面會比較豐富(個人感覺)。
用起來還行,小胖還是推薦的大家發展一下功能和配置比較全面的日系,因為畢竟驅逐艦、巡洋艦、戰列艦、航母都有的也只有日系和美系了,當然如果大夥是人民幣玩家的話可以幾個派系同時發育,哈哈,小胖本著綠色健康共享遊戲的原則,是比較純潔的非人民幣玩家。
總結一下,輸出還算是比較強,主要看射手經驗,建議攻擊敵方驅逐艦或者航母,遇到巡洋艦和戰列艦如果沒有盲區等優勢角度還是不要貿然硬槓。明天開始小胖要研究怎麼打好日系戰列艦了,期待能早日用上大和號。
靈活的胖子每日更新,歡迎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