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把健康「武裝到牙齒」,一些商家將目光投向了水杯市場。富氫水杯、弱鹼性水杯、礦物質水杯、負離子水杯等有著特殊功能的「高端」產品接連上市,雖價格不菲,購買者卻不少。一個水杯就能實現保健目標?北京保護健康協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主任趙飛虹直言:「未必。」
花樣在翻新,銷量都不錯
功能水杯的概念不是最近才有,早在2010年,一些所謂的科普講座或旅行團,就曾藉機推銷功能水杯。北京的趙阿姨告訴記者,她幾年前參加過一個2天的國內旅行團。某天下午,導遊把大家帶到一個小房間,一名非常熱情的講解員連說帶演示,推銷的就是功能水杯。「有能幫助減肥溶脂的,有能清除體內酸性物質的,有幫助清肺護咽的……外表看起來都差不多,很像不鏽鋼保溫杯,幾百塊錢一個,貴的上千元。」
幾年過去,市面常見的功能水杯,無論外觀還是「技術含量」,都有了長足進步。記者在某網購平臺搜索發現,為吸引年輕人,如今的功能水杯外觀更時尚,顏色多樣,它們大多以「富氫」「負離子」等前沿概念為賣點,聲稱能抗擊亞健康、輔助治療疾病。不同水杯售價差別較大,便宜的不到40元,貴的三五百元,不過相同的是,這些水杯多數銷量不錯。一款來自日本的負離子水杯,僅在一家網店就賣出了數千個,累計評價8000多條;另有一款號稱獲得國際設計大獎的礦物質水杯,月銷售量也接近200個。
宣傳很誇張,沒科學驗證
趙飛虹告訴記者,目前最常見的水處理方法無外乎兩種,即電解和添加外來物質。兩者都能讓水產生一定變化,但想藉此獲得產品宣稱的保健效果,有一定的技術難度。
富氫水杯。富氫水杯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將氫變成納米級氣泡加入水中,加入氫的方法有幾種,最常見的是通過電解,產生氫氣或氫離子,再通過設備,將氫氣變為納米級氣泡;還有就是直接將氫氣用特殊的設備加入水中。雖然醫學研究發現,人每天攝入1~5ppm(1ppm=1毫克/千克)的氫,對預防「三高」有一定效果,但趙飛虹強調,要獲得這樣的理想效果,首先要保證製作水杯的材料衛生安全、質量過關,能電解出足夠的氫,且不會帶入有害物質。但可惜的是,無論電解水杯的發源地日本,還是我國,目前都沒有這類產品的製造標準,因此質量很難保證;而氫離子對健康的促進作用也僅停留在醫學研究的範疇,電解水杯能否起到同樣作用,尚無權威科學的認定。
弱鹼性水杯。它宣傳的保健作用基於:人體是一個穩定的弱鹼性內環境,所以弱鹼性水是最符合人體需求的健康水。但趙飛虹解釋說,目前並沒有切實的證據證明水的pH值與健康有關。我國生活飲用水指標中確實有pH值一項,其限值範圍是6.5~8.5,但這並不是健康指標,而是出於防止金屬管道被pH值較低或較高液體腐蝕的考慮。國際通用的《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標準》中,也提出了pH值的要求,同樣基於上述考慮。
負離子水杯。它的宣傳賣點是能使普通水變得更柔、更好喝。趙飛虹告訴記者,我們提到負離子概念時,通常是指空氣中的負離子。在液體中負離子無法測定,水中負離子的概念也就不存在了,負離子水杯讓水變好喝的說法就更無從談起。
礦物質水杯。網上一款熱銷的礦物質水杯宣稱,水杯底部的麥飯石在水的浸泡下能溶解出鉀、鈉、鈣、鎂、鋅、錳等20多種礦物質,可優化水質,促進健康。但趙飛虹表示,從水中除掉一些物質容易,加入一些物質卻尤為困難,通常需要經過上千年時間,想靠幾個小時浸泡就使水中礦物質含量與天然水相當,幾乎是不可能的。
杯子不重要,關鍵喝夠水
功能水杯主要是對水進行一定的物理改造,若說它們有益健康,還為時過早。趙飛虹說,近60年的研究只證明,一定硬度的硬水對身體有好處。目前,無論哪種功能水杯都沒有相關國家標準把關,存在各種不確定性。更重要的是,按照國家規定,任何涉水產品都不能宣傳功效,否則就是違規。
人們平時喝的白開水,其實並不需要過多地強調特殊的保健功效,飲水最重要的是安全性和每日充足的飲水量。用一個玻璃杯,倒入潔淨、無雜質、安全的飲用水,就足夠健康了。促進健康的關鍵不在於水中礦物質多少,是不是富含氫離子或負離子,而是你每天能不能喝夠量。按照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議,在溫和氣候條件下生活的輕體力活動成年人每天飲水1500~1700毫升(7~8杯)。(張芳)
(責編:賈茹、馬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