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質水杯、淨化水杯、弱鹼水杯、紅外水杯……各種各樣的功能性水杯讓消費者眼花繚亂。這些水杯真的如宣傳那樣,能美容降壓、延年益壽嗎?水杯中添加的各種物質對人體是否有害?
功能性水杯缺乏資質證明
今天,功能性水杯在市場上和網絡電子商城中都非常常見。網上一款售價為80多元的功能水杯,宣稱其功能有戒菸、清毒、解酒、降三高、延長壽命、減肥和美容等。而在實體店銷售的功能水杯價格普遍要高一些,從幾百元到上千元的。水杯所宣稱的功能大同小異,卻迎合了很多人不注意健康卻又希望能輕鬆擁有健康的心態。
在功能性水杯的原理說明中,常常有這些名詞:弱鹼性、遠紅外、負電位、高純含氧量、小分子團、微量元素和礦物質……一些功能水杯是將礦物質原料比如麥飯石嵌入到水中,聲稱可以將其中的礦物質微量元素融入水體內;一些磁力杯則宣稱可以通過杯底的磁鐵產生的磁場使得水中負離子增多;遠紅外水杯則聲稱可以通過外力將水的分子團變小,激活水的活性。
但是,在記者的調查中,幾乎所有功能性水杯都沒有具體的實驗結果,更沒有相應的資格證明。
水杯功能被過分誇大
北京公共健康飲水研究所所長李復興表示,目前在飲用水領域除了基本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外,與飲水有關的設備方面就只有淨水器有相關標準。功能性水杯作為一種迅速發展的產品,目前還沒有制定出可以規範市場的標準。因此目前功能水杯的市場也比較混亂。
李復興表示,實際上,功能性水杯的作用,可以簡單認為是通過物理的外力作用使水分子團變小,活性增加,進入人體後可以促進人體的基礎代謝作用。
「目前,人們對於功能性水杯的作用認識不夠充分,過於誇大功能性水杯的價值。很多商家利用各種科學概念進行不實炒作,也使消費者對功能性水杯的作用產生懷疑。」
專家表示,功能性水杯雖然沒有相關的標準,但必須能夠滿足《生活飲水衛生標準》。一些廠家為了追求功能性,忽略了水杯的安全性,再加上沒有完善的檢測機制,使得目前市場上功能性水杯存在一定的健康隱患。
- 健康貼士
功能杯盛水兩三小時後再喝
●功能杯盛水以後並不能馬上發揮作用,因為外部的物理作用對於水的活性的改變需要一定的時間。一般來說需要兩三個小時才能起到作用。
●水杯中的水不宜存放過長時間,隔夜的水就不要再喝。一方面水放的時間較長容易滋生細菌,另一方面功能杯的作用也使得存放時間過長的水不宜再喝。
有一些虛假的廣告,把油脂滴進功能性水杯盛的水裡,然後發現油脂和水溶在了一起,於是商家就藉此宣傳說用這種杯子喝水也可以把體內的脂肪溶解掉。實際上這種水杯裡加了小蘇打,增加了水的鹼性,使得油脂可以溶解。但是體內的脂肪和滴進水裡的油脂完全是兩回事,脂肪消耗是一種很複雜的生化反應。如果使用這樣的水杯,不僅起不到減肥作用,甚至還會危害身體健康。——李復興,北京公共健康飲水研究所所長
- 內窺鏡
1 弱鹼水杯
宣傳功能:能改變水質酸鹼度,鹼性水有利於人體健康。
不合格產品:在水杯中加入小蘇打,對人體健康存在隱患。
在天然的礦泉水中,一些礦物質巖使得水質偏鹼性。因此市場上出現了弱鹼水杯,希望能夠模仿天然礦泉水的酸鹼性。但是為了追求水杯改變水質酸鹼度的功能,一些商家在水杯中加入小蘇打,即碳酸氫鈉,使得水的PH值可以達到8-9。
不過,這樣的水杯對於人體健康卻存在一定的隱患。北京軍區總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和渝斌表示,碳酸氫鈉在醫學上是一種藥物,用於治療消化系統疾病,但高血壓人群、心臟病患者不可大量使用碳酸氫鈉,腎臟、肝臟疾病患者也應該慎用,否則可能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
2 礦物質水杯
宣傳功能:能增加水中的礦物質含量,成為天然礦泉水。
不合格產品:在水杯內加入礦石,易導致重金屬和放射性元素超標。
很多礦物質水杯在杯內加入一些礦石,希望礦石中的礦物質能夠溶入水中。李復興表示,人為添加礦物質的水和天然的礦泉水之間有著本質區別。人為添加礦物質生產的所謂「礦泉水」中,礦物質種類少,量也比較少,最重要的是沒有標準,安慰作用大於實際作用。而一些礦石重金屬和放射性元素含量較高,用這樣的礦石來製作水杯,不好的元素就會溶入水中,導致重金屬物質和放射性元素超標,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3 磁化杯
宣傳功能:通過磁化處理增加水中負離子的含量,對健康有幫助。
不合格產品:用磁石正極處理水,或在杯中添加鋁片,導致水中鋁離子含量過高,影響健康。
李復興表示,目前國內外有一些理論認為磁化水對於健康有一定的幫助,很多功能杯的生產商從這個理論出發生產磁化杯。但是一些商家對於理論並不了解,以至於將磁石的磁極弄錯,用正極處理水。還有一些廠家,為了增強杯子的磁性,在杯子裡添加鋁片。飲用水中鋁離子含量過高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在《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也對水中鋁離子的含量進行了限制。但有些功能杯為了追求功能,卻連最基本的安全飲水都做不到。
- 專家建議
功能杯材料安全很重要
功能杯雖然是一種特殊的水杯,但是目前市場上的功能杯除了因為功能需要而添加的材料外,大部分材料仍然和傳統水杯相似,而這部分材料的安全性對於水杯本身的質量也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
從食品安全的角度講,經過高溫處理的材料安全性更高,比如玻璃和陶瓷。這些材料在燒制的過程中溫度達到800-1000多度,重金屬含量比較低,可揮發的有害物質含量也比較低。
但燒制陶瓷所用的陶土也有分級,有工業級也有食品包裝級的。很多街邊地攤上賣的杯子很便宜,可能就是用工業級的陶土燒制的。
其次是不鏽鋼和塑料。目前被允許用於製作水杯的材料一般來說都是安全的,比如經過QS認證的PP、PC塑料。但是如果用不正規材料生產杯子,就可能存在問題,如不正規的不鏽鋼杯,錳超標就比較嚴重。
另外,不要選擇水晶玻璃製成的杯子。水晶玻璃看上去很透,在光線下能發出水晶光澤。但是這種玻璃中含有30%的氧化鉛,在盛裝酸性飲料時比較危險,游離出來的鉛可影響人體的血液和神經系統。記者 賀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