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翠斯(Petrus)位于波爾多的寶物隆產區,葡萄園的種植面積為6公頃,年產量只有25000瓶。其優質的品質來源於其對追求釀酒藝術的完美主義態度。
柏翠斯(Petrus)酒標
如果說,聖徒彼得的鑰匙可以決定人們是上天堂還是下地獄。那麼印在柏翠斯(Petrus)酒標上的那把,一定是通往天堂最美妙的表達。在葡萄採摘的季節,建發酒業組織經銷商客戶飛往法國,赴一場天堂之約。
探訪古老農舍裡的天價酒王
一瓶1961年份的柏翠斯價值等於一輛奔馳E200K;她是電影《門徒》裡的天價酒王,身份的象徵;她更是英女王的訂婚宴上的佳品;她是酒中最為珍貴的一支,無論是價格亦或品質。在盛名之下,世人往往對這一以聖徒之名(Petrus在拉丁文中意為彼得)命名的佳釀心生嚮往,卻又望而卻步。
眼前樸實的小屋,讓人頓覺親切,莊內有著諸多公雞擺設等極具中國風的裝飾品。但更多的是百般難以置信的驚訝:「酒王之王」的家不是古堡,甚至連一座漂亮的大屋都沒有。想想確也名副其實,在波爾多八大名莊中,唯獨柏翠斯沒有為自己冠上Chateau(古堡)一詞,也沒有盾牌、寶劍、雄獅等象徵尊貴的家族徽章,就像酒莊莊主克裡斯蒂安·穆埃克斯(ChristianMoueix)說的那樣:「柏翠斯只是一間古老的農舍,手持天堂之匙的聖彼得是她的標誌。」
但正是在這農舍之中,釀造出了世界上最尊貴的佳釀。她是波爾多酒莊中的大明星,是右岸崛起的異數。早在上世紀初,她就是貴族的杯中之物,得到白金漢宮和白宮的共同青睞,隆芭夫人讓她在貴族名流中流行起來,成為伊利莎白二世的訂婚宴飲;據說,從2005年開始,巴黎五星級以上的賓館都用柏翠斯。
即便是小作坊,柏翠斯憑著一種獨特的自命不凡,在僅僅6公頃的葡萄園裡打造出「精緻波爾多酒」的策略,有了她和LePi、Ausone等右岸的後起之秀,波爾多才成為真正「左右開弓」,眾人眼中最完美的葡萄酒產區。
柏翠斯莊主克裡斯蒂安·穆埃克斯(右)不同於其他列級名莊莊主都是西裝革履,他常常都穿著酒莊的工作服,親自採摘、篩選葡萄,並樂在其中。圖為剛從作坊出來的忙完葡萄篩選工作的莊主與建發酒業醇醉酒莊服務中心常務副總經理曾龍彥合影留念。
醉心於藝術的苛刻和追求來經營酒莊
之所以自命不凡,自然要有佳釀在手,才可揮灑自如。到達當時,恰好碰上採摘葡萄的第二個星期。來到柏翠斯只有20平米左右大小,手工篩選葡萄的小作坊,酒農們正在精心挑選最為優質的果子。9月的採收時節,柏翠斯只在下午進行採摘,為的是讓陽光把葡萄上的露水蒸發、曬乾。「如果在上午採摘,帶在葡萄上的露水可能會稀釋糖分,導致葡萄酒不夠濃鬱、缺乏活力。」這就是柏翠斯的執著,據說有一年採收那天遇到下雨,為了不讓葡萄多生長一天從而糖分過高,酒莊竟然僱來一架直升機在低空盤旋,吹乾了整個葡萄園。
而在每年7月在長出綠色果實時,他們則會剪掉部分葡萄串,讓留下來的葡萄吸收更多的養分。柏翠斯首創的這一「綠色的採摘」讓葡萄的品質提高了,卻著實降低了酒的產量。
一絲不苟的嚴苛是穆埃克斯家族的作風,他們甚至在由於霜凍問題而導致葡萄質量不好的1991年,不出產任何Petrus,包括副牌酒,而把不符合酒莊的葡萄棄掉,或賣給其他人釀酒。莊主的想法很單純:不希望破壞酒莊的名聲。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決定,如此決絕。
如此總總,終於明白為什麼柏翠斯的產量出了名的少。無怪乎有人說,有些葡萄酒可以一天喝一次,有些葡萄酒可以一年喝一次,而柏翠斯則是一生才能喝一次的葡萄酒。無論從哪個角度,柏翠斯都算得上是個「異數」。但也正是這些「異端行為」讓它成為「酒中之王」。
莊主為來賓獻上了2001年份的柏翠斯,深濃的酒色,透著誘惑,在充分地醒酒後,聞著芳香,細抿一口,平衡溫柔的酒體,細緻而豐厚,帶來若即若離的回韻。醉心於Petrus,就好似醉心於近乎瘋狂的一絲不苟,幾近異端的自我表達,獨一無二的奇蹟。
「好的紅酒是一種藝術,一種追求,一段可以回味的歷史。如果人們是出於對這門藝術的喜愛而追尋我的酒,我會很開心!如果只是因為腰包裡有錢,要我的酒來擺門面,我會很傷心。柏翠斯不是專屬富人的紅酒,不是因為有錢,就可以喝得到好紅酒。」
臨走時,想起酒莊主的名言,以藝術的苛刻和追求來經營酒莊,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柏翠斯地下酒窖的酒年歲久遠,布滿灰塵和蛛絲,不是他們偷懶不打掃,而是希望美酒在被開啟之前儘量不被驚擾,以免影響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