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龍(屬名:Triceratops) 是鳥臀目角龍下目角龍科的植食性恐龍的一屬,三角龍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龍,全長7—9米、高2.4-2.8米、重5.5—10噸,是犀牛體重的2至5倍。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
三角龍最顯著的特徵是它的角和頭盾,頭盾可超2.5米佔體長1/3,同時它還擁有許多牙齒(432至800顆),這些牙齒能不斷生長並替換舊牙。三角龍長著鸚鵡一樣的喙嘴,更適合叼取、拉扯而非咬合。
1887年,美國丹佛市古生物學家最先發現了三角龍的化石,其最大標本UC128561其實僅有破碎的鼻骨,據推測,該標本活體體長約8.5米,重11噸,該體長可以和最大的非洲象平起平坐。許多影片都將三角龍描繪的像犀牛一樣,會狂奔衝向敵人,用腦袋上的大角進行刺殺,實際上這可能是個錯誤的猜測,實驗表明如果三角龍採取這樣的攻擊方式發生攻擊的瞬間,三角龍的鼻骨就會斷裂,它的頭骨強度也無法支撐這樣的戰鬥,所以在面對大型捕食者的時候,三角龍只會採用堅守策略,用角威嚇和牴刺捕食者,三角龍的大型頭盾,色彩鮮豔,除了用於戰鬥以外,更重要的作用其實是為身體散熱和求偶炫耀。
雖然被動加入兇猛肉食恐龍的豪華午餐,長達數百萬年之久,但是三角龍仍然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這證明了它的適應能力超強,在食物短缺的時候會集體遷徙,三角龍還是有很強的繁殖能力,生存範圍遍布白堊紀晚期的北美大陸,但即使最厲害的「角馬」也害怕「獅子」。
在和霸王龍的對抗之中,勝少負多,在三角龍的化石中,我們發現眾多暴龍咬痕,但是至今仍未發現能夠頂死霸王龍的有力證據,有關三角龍的誤解主要來自它的角,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三角龍的角鞘會上翹彎曲,甚至像羊角一樣變成圓環形,所以很難像長矛一樣刺進霸王龍身體。還有就是三角龍不是純粹的植食性恐龍,它偶爾也會吃些腐肉哦。
圖文供稿:楊凱
*本平臺內容旨在分享信息,非商業盈利目的,部分圖文及音視頻信息源自網絡,其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果涉及版權等問題,請於後臺留言告知,本平臺將在第一時間做出響應處理。
河南省鄭州市花園路53號四號樓
電話:0371-65702211
郵箱:henankejiguan@sina.com
統籌:張凱
編輯:張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