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大中華區)副總裁尹盛熙說,「我們尤其希望招聘那些能夠應對市場變化的人才。」
求職季又來了。具備什麼樣的素質才受企業歡迎,大學生創業該注意些什麼?昨日,第六屆「中韓大學校長論壇」在重慶大學舉行。來自北京大學、韓國漢陽大學等在內的36所中韓著名高校代表,圍繞大學生就業創業展開了討論。
談就業
韓國大學生不熱衷考公務員
對國內不少大學生而言,畢業季,也是考試季。不少應屆大學生,把進入公務員崗位或者事業單位崗位作為畢業求職的首選。
在韓國,大學生們畢業後喜歡去哪?韓國中央大學校長李鎔九教授表示,相比考公務員,韓國大學畢業生更傾向於去企業。「比如,三星、現代等企業,這都是大學生畢業最想去的單位」,李鎔九稱,在韓國,每年大約有5萬名大學生畢業,不過,崗位容納量只有2萬,所以,大學生們也有就業的壓力,「我們也鼓勵大學生們自主創業。」
談創業
只要掙的錢合法都該去嘗試
讀了幾年「高精專」的專業,為何出來創業不是賣餅子就是賣水果。如果學以致用,用所學領域進行創業,不是更好嗎?
「現在大學生創業都有一種想法,都要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結合起來創業,其實這是一種創業誤區。」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席光稱,創業首要的任務就是要盈利,賺錢是第一位,創業領域是否是自己所學專業並不重要。例如,前段時間在網上很火的某大學理工男在學校內發現了商機,於是創業賣起了衛生巾。「大學生創業千萬不要把自己禁錮在自己的專業裡,只要能夠合法地掙錢,都該去嘗試。我們學校有個畢業生,原來是學IT的,後來賣起了肉夾饃,在北京賣,還很火爆。」
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傑認為,大學生創業心態一定要好,例如前幾年社會熱議的北大學子賣豬肉,雖然主人公在新聞才出來的時候頗受爭議,但他心態很平和,用他的努力,逐漸把生意做大,還開了連鎖店。
談人才培養
參加公益活動多找工作容易
如今,很多大學畢業生初入崗位,仍存在這樣現象:不能與上司、同事有效地交流溝通。
「如果你參加過韓國亞洲大學的課程,就不會存在這樣的現象。」該校校長安宰煥稱,在韓國亞洲大學,學生必須要參加社團、公益活動,每參加一次,學校會鑑定後給學生發一張認證書,這些認證書在學生將來找工作中會有大用場。」安宰煥稱,公益活動參加得越多,學生的經歷就越豐富,溝通能力也越好,也更容易找到工作。
如今不少家長盯著高校的就業率,在重慶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緒紅看來,他並不操心學生的就業。「只要我們培養的是人才,你還用得著擔心他的就業問題?」他坦言,大學必須要回歸人才培養的核心,關注學生的成長,而不能只盯著眼前的就業率。
重慶晚報記者 周小平 史宗偉 實習生 秦澤輝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