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挖貝網
5月22日,搜於特(002503)發布《關於全資子公司東莞市搜於特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生產進展的公告》,公告稱截至2020年5月21日,公司全資子公司——醫療用品公司共實際訂購108臺口罩機,目前已到貨並投入生產82臺。
當日,搜於特股價收跌於2.76元,相比3月9日的高點5.68元,已經腰斬有餘,幾乎打回成為「口罩妖股」之前的原形。
市場為什麼不再給「口罩妖股」搜於特面子?
為「市值管理」口罩項目倉促起步
2月11日晚間,搜於特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自有資金2億元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東莞市搜於特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當時距離武漢1月23日封城已過去20天,搜於特明顯慢了好幾拍。
搜於特位於東莞,與位於深圳的比亞迪近在咫尺,然而在口罩生產決策速度和推進速度方面卻大相逕庭。據報導,比亞迪生產的口罩在2月17日前後就已經量產出貨,2月底口罩產能可達到500萬隻/天,如今比亞迪日產口罩達5000萬隻,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口罩生產商。
但是從2月12日開始,搜於特不斷利用各種平臺釋放口罩項目的生產籌備、出口認證等積極推進信息,牢牢蹭上了口罩股這個熱門概念。
2月20日晚,搜於特發布了2019年業績預告,公司營收總額約129.6億元,同比下降29.9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3.2億元,同比下降14.12%。
然而在搜於特蹭上口罩股熱點的背景下,這則利空信息幾乎被淹沒,沒有對搜於特股價構成任何壓力,21日反而上漲,其後更是開啟妖股模式,減持的股東也在高位套現。
這不能不讓人懷疑搜於特生產口罩是為了對衝業績利空和配合股東減持的倉促決定,因為口罩股龍頭泰達股份從1月20日就開始連續漲停板,搜於特可能是看到市場對醫療用品的狂熱追捧之後才倉促決定投資生產口罩,以便進行「市值管理」,而不是像比亞迪那樣在第一時間就看準了疫情帶來的口罩商機風口。
疑似故意模糊關鍵信息
挖貝網早在3月5日就發表文章《這公司口罩未投產竟蹭成妖股:「蹭熱點」式「市值管理」?》,文中就分析搜於特可能故意模糊投產時間和市場前景,給投資者造成誤導,當時搜於特已經暴漲6個漲停板,如日中天。
2月20日,搜於特在互動平臺回復提問稱:公司醫療用品「預計三月中上旬可以投入生產。」
3月2日,搜於特在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稱,公司正在積極籌備口罩及防護服的生產工作,預計三月中旬可順利投產。同時公司也在積極推進熔噴布生產籌備工作,目前為了應急口罩生產所需,暫時以市場採購熔噴布為主。
搜於特提供的預計投產時間從「三月中上旬」悄然改為「三月中旬」,這一字之差就意味著10天的延期投產。
但是搜於特3月3日發布的股價異動公告中卻沒有說明,而是言之鑿鑿地稱:「公司未發現前期披露的信息存在需要更正、補充之處」。
挖貝網當時就指出,隨著國內疫情快速緩解和口罩產能急劇擴張,口罩市場價格已經出現下降趨勢,此時的10天時間對於口罩生產商可謂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如果不儘快投產,項目收益將不及預期。實際上,此次參與爆炒搜於特的投資者可能因為這一字之差而被關在市場中進退兩難。
現在來看,當時的炒作主力可能在發現搜於特生產進度滯後並疑似模糊關鍵信息之後,堅持再拉高了三個漲停板,成就了搜於特「妖股」之名,然後在逐級下跌中借搜於特發布的生產進展公告製造短期反彈,吸引散戶爭搶所謂「牛回頭」,實現籌碼分發,最終把大量散戶套牢,自己則金蟬脫殼。
3月16日、4月2日、4月9日,搜於特先後發布了三次生產進展公告,主要內容都是描述公司訂購口罩機等設備數量、到貨數量、投產數量,但都非常詭異地沒有提供產量數據,估計應該是產量不及投資者預期,醜媳婦不敢見公婆。
直到5月22日公告,搜於特才第一次披露目前口罩日產量為250-300萬片。
在群雄並起爭分奪秒的口罩市場,搜於特作為籌備長達3個多月的生產商,拿出這個產量實在不高,怪不得評論區的投資者一片罵聲,A股市場連紅盤都不給,更遑論漲停板了。
偷雞不成倒蝕一把米?
5月22日公告還稱,口罩市場銷售以政府部門收儲和國內市場為主,尚未出口。
兩個多月不能出口,意味著與處於上升期的國際口罩市場失之交臂,也不能享受國際市場的高利潤和出口退稅。
事實上,由於搜於特口罩產能滯後,對業績貢獻寥寥。4月27日,搜於特發布的2020年一季報,公司2020年1-3月實現營業收入13.49億元,同比下降57.83%,服裝家紡行業已披露一季報個股的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7.8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403.28萬元,同比下降169.32%,服裝家紡行業已披露一季報個股的平均淨利潤增長率為5.07%。
可見,搜於特的基本面根本就支撐不起「口罩妖股」之名,是靠「蹭功」了得混了個名不副實。
不僅如此,搜於特忙於「蹭口罩熱點」的結果是連服裝家紡主業也被荒廢,與同行業公司的差距急劇拉大,這是不是「偷雞不成倒蝕把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