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男童遭毒蜂蟄50多處險喪命 醫院學科聯合終救命歷經三次病危十次血液淨化已痊癒出院
中安在線訊 2017年10月24日,一例嚴重蜂蟄傷患兒經過安徽省兒童醫院血液淨化治療,在歷經肝腎功能衰竭,昏迷,無尿8天,持續溶血長達24天後,終於痊癒出院。
患兒被蜂蟄50多傷口。
無妄之災,五歲男童蜂蟄五十多傷口
2017年9月29日凌晨4點,一名被毒蜂蟄傷生命垂危的五歲男孩奇奇(化名),自嶽西縣醫院轉診收入安徽省兒童醫院。
「顏面部重度腫脹,頭上就有三十餘處蜂蟄針眼,身上也有大約二十處。」血液淨化中心主任徐達良回憶道,「神志模糊,反應極差,呼吸心率明顯增快,皮膚顏色發黃。」
經過檢查,奇奇的肝、腎功能已嚴重受損,心肌酶譜指標乳酸脫氫同工酶18805(U/L),是正常值35(U/L)的500多倍,凝血障礙,多臟器功能衰竭,氣息奄奄、命在旦夕,他隨即被收住重症醫學科。
據重症醫學科主任金丹群介紹:「蜂毒的化學成分十分複雜,人體被蜂蟄傷後除可在受蟄部位出現局部反應外,還會引起一系列複雜的生物學變化,引發嚴重的全身過敏反應,甚至同時或序貫發生多臟器損害,嚴重者可迅速死亡或遺留重要臟器功能障礙。」
奇奇入院後即發現有泌尿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及血液系統障礙,並急速惡化發展至多臟器功能衰竭。經過重症醫學科和血液淨化中心聯合會診,建議採用血液淨化、鹼化尿液等對症治療。
學科聯合,數十次淨化清除體內毒素
入院後的兩個小時,血液淨化中心就對奇奇進行了首次長達八小時的連續性靜脈-靜脈血液透析濾過(CRRT)的治療,並在隨後的六天裡,共進行了五次CRRT治療。
徐達良介紹說:「CRRT具有血流動力學穩定,能有效清除小分子質量物質和消除組織水腫,置換液補充個體化,以及利於營養支持的優點,適合用於蜂毒所引起的多臟器功能衰竭。」
與此同時,奇奇還進行了血液灌流術以清除體內毒素,並接受了4次血漿置換,置換血漿量高達3200ml,相當於一個成年人的總血漿量。
徐達良清楚的記得,奇奇第一次置換血漿時,換出的血漿「像墨汁一樣」,而正常人的血漿應該是清亮的淡黃色液體。不僅如此,奇奇的床位醫生段袁園也反映,當時處在無尿狀態下的奇奇,導出的尿液,也是深褐色,提示奇奇已出現嚴重溶血和橫紋肌溶解症狀,病情極重。事實上,奇奇的溶血症狀持續長達24天。
一波三折,鬼門關三進三出終於拽回
配合血液淨化療法,重症醫學科還對奇奇進行了抗炎、鹼化尿液、免疫球蛋白輸注封閉抗體、營養臟器、成分血輸注、補充維生素C抗氧化及抗組胺類藥物應用等對症治療,由於奇奇胃腸道功能衰竭,一直無法進食,給予靜脈營養,直到入院兩周後胃腸道功能才緩慢恢復。
奇奇的各項異常指標慢慢開始回落,但曙光未現,風波又起,10月4日起,他出現反覆發熱,體溫在39℃左右反覆波動,左側頸部蜂蟄部位紅腫痛、可觸及大小約10cm*8cm的包塊,左頸部B超提示左側頸部蜂窩織炎,一種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或腐生性細菌引起的皮膚和皮下組織廣泛性、瀰漫性、化膿性炎症。重症醫學科為奇奇申請使用了特殊抗菌藥,並邀請了普外科會診。
用藥五天後,包塊逐漸縮小,生命體徵平穩,而就在此時,奇奇又被發現左下肢活動障礙,左側臀部出現巨大包塊,B超提示軟組織腫脹,但性質不明,金丹群考慮可能是因蜂蟄引起的過敏反應,果然檢驗後奇奇的IgE(血清免疫球蛋白E,血清IgE升高是過敏性疾病最有力的提示)異常之高,治療中又添加抗過敏藥物,包塊逐漸縮小。
10月24日,奇奇終於收穫了令金丹群和徐達良都欣喜萬分的複查結果,血常規、肝腎功能、尿常規均正常,生命體徵平穩,醫護人員們的心放下了,金丹群說,「這幾年來治療最棘手的蜂蟄傷,終於痊癒了。」
不可輕心,蜂蟄傷重或可致命
每年,安徽省兒童醫院血液淨化中心、重症醫學科等科室,都會收治多例蜂蟄傷重症患兒。徐達良介紹,蜂蟄傷常發生在秋季,山區和丘陵地區容易發生。毒蜂種類常見有黃蜂(又稱馬蜂或胡蜂)、大胡蜂和竹蜂等,其毒力黃蜂和大胡蜂較大,竹蜂最強。多處被蜇傷者可產生大面積顯著的水腫,有劇痛。嚴重者除有局部症狀外,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狀,如畏寒、發熱、頭暈、頭痛、噁心、嘔吐、心悸、煩躁或出現抽搐、肺水腫、昏迷或休克,甚至於數小時內死亡。
徐達良提醒,如家中孩子被黃蜂蟄傷,可用醋或0.1%稀鹽酸塗抹局部並檢查患處有無毒刺留在皮內。如有毒刺留在體內,可用鑷子拔出斷刺,並可用季德勝蛇藥片局部塗抹。一旦出現全身症狀(如心悸、呼吸困難或有休克症狀)的嚴重病人,應立即送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陳思 記者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