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艙式的住宿,我還真的是第一次體驗

2021-01-15 歸來千帆詩呂人

這裡是深圳,跟朋友在這裡玩了一天,現在已是深夜,因為也是第一次來這裡,他便到處帶我去逛了逛…又是酒吧,又是展覽的…

深圳深夜不寂靜

深圳的深夜給我個人的感覺,除了繁華,就是生活壓力特別大,即使是深圳,我也看到有的人在排隊等吃飯,我有些好奇,這個點(凌晨1點左右了),是上夜班了?

好奇之下去問了下他們,他們的回答是,「加班」,額…

「啥場子啊,這麼猛?」…

夜色很美,但你努力的身影更美!

這裡的夜色很美,但那些為生活而奔波,努力奮鬥的人,身影更美!

日式太空艙?

逛了一天,確實太累了,現在只想找個地方睡覺,朋友叫我去他那裡住,但我還是不願去麻煩和打擾他,且之前聽說這邊的這個「日式太空艙」不錯,我想去體驗下(他來深圳那麼久了,他也沒住過它)。

就這麼,我在某豬上訂了一個房間,額,不!

準確的來說,是定了個床位!

「艙」裡環境還可以!

也不知道怎麼去說這個所謂的「太空艙」,感覺就是大學版本的宿舍而已,外觀倒是有那麼點意思,價格也不貴(88 - 22 優惠),花了66塊錢,反正也能對付一個晚上,夠用了!

真心感覺一般般

或許就是個噱頭而已,總體來說是挺划算的,因為,這是深圳吶!

一個城市的繁華,是很美,但如果不能在這裡生存下來,那麼它的美,便與你無關!

加油吧,小夥伴們!

相關焦點

  • 苗圃體驗太空艙 穿太空衣過「太空漫步」隱
    苗圃體驗太空艙 穿太空衣過「太空漫步」隱 苗圃穿太空衣體驗太空行走
  • 太空艙旅館,你住過了嗎?!新加坡The Atlas Station讓你體驗見識科技感十足的太空艙!
    在一些地區,這類型的旅館也被稱為太空艙旅館。2018年8月份,The Atlas Station入駐新加坡勞明達區惹蘭勿剎(Jalan Besar)。旅館距離穆斯塔法中心(Mustafa Centre)僅約700米,共設35間膠囊房間,且提供免費自助式早餐以及全天咖啡/茶水。
  • 住在懸崖邊的「太空艙」裡是什麼體驗?重慶江津這場大賽讓消費品更...
    懸崖邊,山巔上,小橋溪水邊,停著一艘酷炫的「太空艙」……你想擁有這樣的住宿體驗嗎?這個太空艙,是由重慶四通八達管業有限公司打造的移動民宿,外表簡約,充滿科技感,內部各種功能齊全,滿足了不少旅遊者深度旅遊的住宿需求。在本次比賽上,移宿空間獲得了產品類一等獎。
  • 搭乘巨龍號載人太空艙是種什麼體驗?NASA太空人:對接時絲般順滑
    將美國宇航局(NASA)太空人道格拉斯·赫爾利和羅伯特·本肯送入國際空間站的SpaceX獵鷹9號火箭和巨龍號載人太空艙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任務。那麼,乘坐巨龍號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呢?這款新的巨龍號載人太空艙給太空旅行帶來了全新的味道。空間站的指揮官克裡斯·卡西迪是空間站上唯一的美國人,他描述說:「確實是這樣,當時我打開艙門的時候,你就可以知道那是一個全新的太空艙,我和他們都在笑,就好像是你買了一輛新車時的反應。我很高興見到我的朋友,也很高興見到一個嶄新的太空艙。」
  • 1000多塊住進柴達木盆地藏著的火星營地太空艙,私奔去火星
    火星營地位於柴達木盆地邊緣的冷湖鎮,自駕青海,此處可以來看看,因為周邊地貌與火星相像,所以在此搭建了火星的各種體驗設備,是中國首個研學火星模擬基地,比如,在營地建造了可以入住的太空艙,讓遊客可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外太空的相關設備,起到了科普相關知識的作用。
  • 降低太空探索成本:除回收火箭還有充氣式太空艙
    走到了最前臺——BEAM充氣式太空艙經由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運到太空,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並完成充氣。看起來,這個充氣式太空艙似乎也不是那麼大嘛,其實,它只是一個試驗艙,是為了驗證未來的充氣式太空站而做的準備。BEAM將與國際空間站一起共度兩年時光,以檢測它是否會漏氣,在保溫和防輻射效果上是否過硬,是否經得起微隕石和空間碎片撞擊偵測的考驗等等。每隔一段時間,太空人們就會進入BEAM以進行各項檢查,每次停留數小時。
  • 從SpaceX「龍飛船」太空艙看地球是什麼體驗?NASA太空人拍下一段...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趣聞 從SpaceX「龍飛船」太空艙看地球是什麼體驗
  • 工業設計師教你如何在家享受太空艙零重力
    如同需要美食來拯救吃貨的胃一樣,做為久坐患者的「射雞溼」也需要一個按摩椅來拯救我的身體。在體驗之前,也有小小了解奧佳華這個品牌,品牌深耕按摩椅行業已久,同時陳奕迅是品牌代言人。外觀設計因為我個人有工業設計師背景,所以此次體驗可以從工業設計上開篇,說到工業設計,就不得不提包浩斯( Bauhaus)的:形式追隨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以及博朗的Dieter Rams(迪特爾·拉姆斯)的:少,但是更好(Less,but Better),個人認為,在當下越是優秀的設計、優秀的產品就越是符合此設計準則定義,而這款奧佳華零重力太空艙按摩椅是具有一定
  • 【南京這一天】太空艙旅館吸引眼球
    【太空艙旅館吸引眼球  】近日,作為省內唯一的一家名為「太空艙」旅館的「膠囊旅館
  • 小米眾籌上架AI全身按摩椅:太空艙設計 兩種零重力體驗
    區別於傳統按摩椅設計風格,這款按摩椅採用太空艙式極簡曲面設計,外觀線條呈流水型,身體躺上去後,仿佛化作太空人身臨太空艙。告別傳統的分段式按摩椅,一體免安裝,拆箱即用。貼心機身前滑設計,按摩椅靠牆預留10cm即可,靈活不佔地。按摩椅後座底下自帶滾輪,移動方便。客廳、臥室、書房、想擺哪裡就擺哪裡。按摩椅採用S+L型的3D機芯導軌。背部S型導軌,貼合身體曲線。腰臀部L型導軌,擴大按摩面積。導軌總長125cm,大面積覆蓋身體。
  • 這個公司把太空艙科技用到了飛機杯上...
    (突然這樣問貌似有點唐突,但是為了更好的產品體驗也只能出此呀~)一般傳統材質的飛機杯在清洗的方面比較麻煩,要用柔軟強韌的刷子或蠻力翻開來洗,才能避免愉悅的液體滯留在裡面不肯出來。TENGA即將推出一款透明系絕美新作,型號「FLIP0(ZERO)」的科技感飛機杯,全新的太空艙結構設計將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 在「太空艙影院」看《奪冠》,啥感覺?
    日前,奧斯卡院線重裝打造的首家太空主題沉浸式嗨玩觀影地——鄭州奧斯卡影城航海路丹尼斯店引領起航!影城以「未來+」獨特設計理念,打造沉浸式太空艙影院氛圍,是鄭州率先兼備全4K雷射放映、雙「終極銀幕」和THX
  • 享受神奇感官體驗 Floatasian漂浮太空艙入駐上海
    來自瑞典的漂浮島 Floatasian 太空艙漂浮體驗中心,在 2015 年初冬時節正式入駐中國上海。作為國內最早致力於漂浮體驗的水療中心之一,漂浮島能讓你實現擺脫地心引力、徹底鬆弛身心的神奇感官體驗。
  • 法設計師設計蜜月太空艙:體驗無重力性愛(組圖)
    艙內的特殊機械裝置帶你的新娘去太空蜜月吧,在那裡,你們將享受到世界上無法體驗的「無重力性愛」。法國鬼才設計師耶爾肯·奧克圖利,最近為人們幻想已久的太空性愛畫出藍圖:他設計了一款蜜月太空艙,當中的機械裝置能讓愛侶的身體克服無重力障礙,盡享魚水之歡。蜜月太空艙由航天飛船搭載升空,然後從船體彈出,變成一個個可鳥瞰地球美景的獨立「房間」。
  • 日本太空艙順利返回
    日本航天官員表示,他們對周日在澳大利亞內陸安全著陸的太空艙的返回感到興奮,太空艙攜帶著來自一顆遙遠小行星的土壤樣本,他們渴望開始分析裡面的「寶藏」。他補充說,太空艙的形狀非常完美。「I really look forward to opening it and looking inside.」「我真的很期待打開它來看看裡面。」
  • 太空酒店或2025年入軌;太空電梯技術可行;充氣式月球太空艙
    這座世界上首家太空酒店將擁有重力、酒吧、怡人的室內環境和功能齊全的廚房,計劃到2025年每周接待約100名遊客。  這座太空站將利用國際空間站的現有技術,但在一個關鍵方面會有所不同——該酒店將擁有人造重力,使長期停留更容易做到。約為地球引力六分之一的人造重力將增加國際空間站所不具備的方向感和定向感。你還可以像以前一樣上廁所、洗澡或吃飯。
  • 太空艙空降三裡屯,COLMO開啟「耀慕未來」新時代
    依託火箭推進器的別致造型和極具未來感的沉浸式互動場景,本次快閃店吸引了近千人前來打卡。只要籤到獲得一張移民準入證,即刻就能開啟移民「太空」的奇幻之旅,近距離感受COLMO所描繪出的耀慕未來。新奇體驗,由此穿越未來進入COLMO太空艙內,宛如穿越至未來科技世界。
  • Space X官方太空模擬器亮相:體驗太空艙與太空站對接超擬真操作!
    Space X在美國時間5月30日下午三點,成功將兩名NASA太空人送上國際太空站,同時Space X也推出一款網頁遊戲,讓大家可以模擬Crew Dragon與國際太空站的對接過程,雖然不可能100%相同,但這款模擬器跟真實太空艙中會看到的控制臺十分相似。
  • 火星營地真的值得去嗎?來看看吧!
    火星營地風光不像地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考慮在火星營地住宿一晚,火星營地可以提供住宿,但是要提前很多天預定,價格也不便宜,當然,住宿條件也相對簡陋,畢竟不是設施齊全的酒店。太空艙裡面也真的就是太空艙的那種感覺。非常的狹窄。如果從大柴旦或者水上雅丹出發,可以注意欣賞沿途的美景,我行營地的景色就是這麼的美,好真正的原生態景區就是這麼值得品味!
  • 人類的第一次太空行走,三次都差點要了他的命
    △列昂諾夫繪製的自己進行第一次EVA的場景,太空人身後的直筒狀物即為充氣氣閘艙。美國還曾經試驗過太空人的單人機動裝置,使太空人獲得了自主的動力,可以完全斷絕與太空飛行器的聯繫,更自由的飄浮在太空中,儼然一個人形自飛小飛船。當然,這個小飛船自持能力有限,時間一長還得重回大型太空飛行器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