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涵/審核:坦克/校對:突擊手
21世紀被很多人稱之為「能源危機」世紀,現有的礦石能源將消耗殆盡,而風能太陽能受地理條件限制,無法普及,相較之下核能成為人類最後的希望。然而,核能雖然好用能產生大量能量,但核能同樣也很危險,一座核電站往往也是一顆核彈。如果稍微不注意,核電站一旦發生洩漏或者爆炸,後果不堪設想。
1986年4月26日凌晨,烏克蘭普裡皮亞季鄰近的車諾比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這次爆炸將大量核物質拋灑到空氣中,這也導致反應堆周邊區域核輻射為廣島400倍!
更為恐怖的是,發生洩漏的四號反應堆已經被大火吞噬,隨時都有爆炸的可能,一旦發生大爆炸威力不亞於核彈,所以當時附近消防隊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據時候倖存的消防隊員回憶,他們在進入反應堆前做了精心準備,穿上了厚厚的防化服,但即便如此,依舊無法阻止核輻射的侵襲。
當消防隊員進入反應堆幾分鐘後,他們就感覺口中有金屬味,就好像有人將鐵棒塞到他們的嘴裡。然而當時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只是噩夢的開始。
很快有消防隊員就倒下,強壯異於常人的消防隊員,幾乎來不及反應就當場昏厥。因為一切都發生得太快,消防隊員只得迅速攙扶起隊友逃離反應堆。逃離反應堆只是一切的開始,隨後首批進入反應堆的消防隊員被緊急送往附近醫院治療。有一半隊員在路上就停止了心跳,送去的人也在急性輻射病的折磨下離開人世。
據屍檢報告顯示,這些人死去時牙齒和頭髮都已經脫落,內臟也在輻射作用下融化。而這些過程進行時,這些人還有意識,也就是說他們知道自己正在「融化」。
濃度極高的輻射讓滅火變得非常困難,就在消防人員想辦法滅火的同時。核電站附近居民的撤離也同步開始了。當時有13萬人在核電站周邊居住,而整個撤離過程只用了兩天。
據親歷者回憶,他們在聽到巨響的當晚,就有部隊開始進駐小鎮。撤離工作從當晚開始進行。人們來不及知道發生了什麼,也來不及收拾東西。他們被趕上卡車,然後卡車疾馳而去。這些人從此徹底離開了自己的家,踏上了長達30年的背井離鄉之路。有的老人至死也沒有再回來過,而他們什麼都來不及拿。
30年之後,有記者再闖車諾比核輻射區,在許多居民家中甚至看到了石化的麵包,這說明有的人當時還在用餐。一切都好像龐貝古城一樣,井然有序但就是沒有居民。
事實上,無論怎麼用語言去形容,沒有經歷過的人都不會感受到那種恐怖。直到今天車諾比四號反應堆依舊沒有停止工作,而車諾比依舊是人類禁區。無論裡面有多少野獸,哪裡幾百年之內不會再有人類的足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