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將對人類產生重大影響的十大科技趨勢

2020-12-04 光明網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由中國科學院、新華通訊社聯合組織的預測小組日前預測出「新世紀將對人類產生重大影響的十大科技趨勢」。

這十大科技趨勢分別是:

一、物質科學領域——新世紀裡,大至宇宙,小至粒子,物質科學的進展,將使人類進一步認識微觀世界和宇觀世界,對世界複雜性和宇宙起源等問題的認識也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以研究物質結構及其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為基本任務的物質科學在21世紀將在3個方面繼續深入發展並將獲得新的認識,向微觀領域深處探索的粒子物理學將繼續致力於四種基本相互作用統一理論並期望有新的進展,向宏觀領域原點追蹤的宇宙學將繼續致力於宇宙起源的理論並期望有新的突破,向宏觀領域廣度擴展的物性研究將繼續致力於非線性和複雜性的理論並期望有根本性的突破。物質科學基礎研究的上述進展對社會的影響首先將提高人類的認識水平,及宇宙起源問題的進展將進一步加深人類在宇宙中地位的認識,粒子物理學的進展將進一步加深對人類對世界複雜性的認識。物質科學基礎研究的進展也將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技術原理,物性研究方面的進展無疑會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開發提供科學基礎,甚至可以渴望通過中微子和引力波研究的進展獲得新的通訊手段。

二、生命科學領域——21世紀,生命科學將發展成為新一輪自然科學革命的中心,並將跨越物理世界與生命世界不可逾越的鴻溝,使之統一起來。

21世紀,生命科學仍將向最基本的、最複雜的微觀和宏觀兩極發展:一方面,分子生物學和量子生物學將廣泛地向其分支學科領域滲透;另一方面,生態學又向研究具有複雜功能的生態系統乃至生物圈方向發展。最後,必將把微觀與宏觀整體地聯繫起來,即把分子、細胞、個體、群體、群落等生命不同結構層次作為一個有機系統進行深入研究。

預計未來二三十年內,人類認識自身和生命起源與演化的知識將產生革命性的進步,腦與科學的進展將進一步揭示人類思維智慧的本質,並對人類文明進程產生巨大作用。

在人類獲得基因組的全部序列後,人類遺傳密碼的破譯將進入全新的信息提取階段。重大疾病基因將被發現,一些危害生命的疾病會得到治療,人類行為的生物學基礎能得以解釋,人的生理素質等能得到改善,以致引起生物技術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同時,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和整合生物學的發展將使人類從分子水平認識遺傳、發育與進化、生長與衰老、代謝與免疫等重大生命現象的機制,以及生物多樣性的演替規律,從而將宏觀生物學與微觀生物學連接和統一起來。極端環境條件下的生命形式和現象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

生命信息的解讀、生命奧秘的揭示有賴於數學理論、信息科學和技術科學等的進展,方法與技術的革命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三、地球系統科學領域——21世紀,地球系統科學將以全球性、統一性的整體觀、系統觀和多時空尺度,研究地球系統的整體行為。地球系統科學的突破性發展,將使人類更好地認識所賴以生存的環境,更有效地防止和控制可能突發的災變對人類造成的損害。

計算機、GPS等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全球性環境問題的出現,使得我們在繼續深化對地球科學各分支學科研究的同時,更加重視地球系統整體行為的集成研究,地球系統各圈層間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人類活動誘發的重大全球環境變化研究。全球變化中最活躍的物質——碳和水與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生物圈緊緊聯繫在一起,圍繞全球碳循環、全球水資源與水循環、食物與纖維三大主題,在更高層次上開展綜合集成研究,必將極大地推動地球科學及其新生長點——地球系統科學的發展。

近年來,對資源、環境、災害的認識深度、廣度和研究重點已發生了重大變化。對資源找尋的視野越來越大,逐步從地球表層走向深部,從陸地走向海洋,從單純地注重礦產資源的找尋逐步轉移到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合理利用與環境保護並重上;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已從局部走向全球;對自然災害的研究也從單一災害走向群發災害的研究,從單純的監測、預報走向集監測、預警、預報、災情評估於一體的綜合研究上。技術科學的進步為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手段,數學、化學、物質科學的發展為地球系統科學的研究主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論基礎,地球系統科學內部學科的交叉以及與其他科學的交叉為生命和人類的起源與進化,地球的形成與演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大陸動力學、短期氣候預測、地球系統的非線性研究、可持續管理等成為新的研究熱點。數字地球將成為新世紀地球科學的重要特徵,推動地球系統科學從對自然現象的定性描述向定量化方向發展。

四、認知神經科學領域——揭示人腦奧秘,探索意識、思維活動的本質,這是人類多年以來孜孜以求的夢想。21世紀,人類將在腦科學和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的幾個重大問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了解腦的組織構造原理,通過實驗來研究與分析,導致意識的新的概念和新的思想,掌握認知和智力活動等機理,攻克腦的疾病,利用人腦原理研製智能計算機,製造腦型器件和結構以及仿腦的信息產生和處理系統,開發出能識別人的思想和行為的計算機以及能理解人的希望和意圖、像人一樣思維和動作的機器人。

認知神經科學是綜合性的多學科研究領域,不僅僅是神經生理學界的事,還需要具備數、理、化、計算機、信息科學方面的知識,能帶動一大批學科和半導體產業、計算機產業、機器人產業、信息產業的發展,為解決信息社會和老齡化社會面臨的問題做出貢獻。

五、能源科學與技術領域——目前,人類所消耗能源的70%來自礦石燃料。21世紀,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覺醒和價值觀的改變,人類將不斷追求與自然更加協調的生活方式。生產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將是21世紀能源科學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能源供給將呈多樣化的發展趨勢。

可以預見,核能的研究與利用將會取得突破性進展,可控核聚變能將成為現實;氫能和太陽能是最理想的取之不盡的能源,甚至可以設想仿造太陽,運用核聚變研究開發一種同環境兼容、持久、不含二氧化碳的能源形式;地球本身到處都存在著的溫差,科學家稱由此產生的能源為「自然冷能」並設法開發利用。從人類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和水能等再生能源的過程預測未來,21世紀,用可再生的清潔能源滿足世界未來能源供給的50%。此外,儲量超過已知的石油、煤、天然氣總和的天然氣水合物,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六、材料科學與技術領域——材料科學已從對成分、結構、性能關係的研究演變為對材料的成分、製備、結構、加工、性能等的綜合系統研究,其顯著特點是材料科學與材料技術密不可分。21世紀材料科學與技術發展的核心問題是新型先進材料的發現和發展。

21世紀材料科學與技術可能在以下幾個方面有重大突破:超導機理的發現為超導體新材料帶來真正的突破;利用DNA技術製備的高性能聚合物纖維具有鋼材等金屬材料無法比擬的優良機械性能;納米材料及納米技術將創造出最小的機器——分子機器,可解決目前無法解決的生物工程問題,它將開創生物學與技術的一個嶄新時代;智能材料將會具有更強的仿生功能。可以預見,發現新材料的新方法與新技術在21世紀也將會有革命性的突破。

21世紀材料科學技術的突破與發展,將為信息、通訊、醫療、製造技術、航空航天技術及軍事等領域和產業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七、生物技術領域——生物技術未來的發展取決於技術平臺的寬度和高度,預計未來將形成幾個新的生物技術平臺,這些平臺的建立,將使生物技術的發展令人難以預料。

生物技術已有三個平臺,即DNA重組、細胞培養和DNA晶片,已經取得了相當成果,培育出了新的生物技術產業。預計在新世紀還會形成幾個新的平臺。

第一是基因組平臺,目前已有數十種微生物和四種模式生物的基因組全序列已進入資料庫,人類基因全序列草圖也剛完成,這意味著有數十萬計的基因及其編碼的蛋白質可供基因工程和蛋白質工程的操作,從而大大擴展生物技術的產業範圍。

第二個平臺是生物晶片,它是分子生物學與化學和物理領域的多種高新技術的交叉和融合。從DNA晶片延伸到含各種生物大分子的矽片最終將與納米技術相結合,使離體操作的晶片發展成為可在活體內執行某種功能的組件。

第三個平臺是幹細胞生物學,它是克隆動物和克隆組織器官的基礎。正在發展的技術關鍵是控制有全能性或多能性的幹細胞的分化發育,如神經幹細胞可發育成神經系統各種類型的細胞。這一平臺的完善將為醫學上的器官移植,農業上優良家畜的繁殖帶來革命性的進展。

第四個平臺是生物信息學,目前生物信息學已經廣泛用於基因組和蛋白質組的研究,但是隨著大多數基因和蛋白質功能的闡明,將會出現一個新的發展前景,這就是在計算機上模擬細胞內和機體內的生化代謝過程,甚至模擬進化的歷程,這將使生物學真正進入理論生物學的新時期。用計算機設計生物新類型的高技術也將會在下個世紀變成現實。

第五個平臺是神經科學,目前國際上正在開展神經生物學的大科學計劃。人類的高級神經活動如感覺、認知和思維終將在分子水平和細胞水平上被解析。在不太久的將來,就會在這個平臺上出現新的生物技術,一方面為人類自身的精神疾患帶來福音,另一方面也會由此產生高度智能化的計算機和機器人。除了可以預計的上述五個平臺外,還會有新的平臺出現,生物技術的發展前景是難以估量的。

八、信息技術領域——21世紀,信息技術將會出現微電子向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低成本方向發展,計算機向超高速、小型化、並行處理、智能化方向發展,通信技術向光纖化、數位化、綜合化、網絡化方向發展。

計算機存儲器和處理器將集中在一個晶片內,使信息的採集、傳輸、存儲、處理等功能集成在一起;利用大規模並行處理技術的超級計算機將被普遍使用;量子效應集成電路製造術的突破使量子計算機逐步進入實用階段。DNA計算機在下世紀初將有所突破,其運行速度快、存儲量大、能耗低,還可實現現有計算機所無法真正實現的模糊推理功能和神經網絡運算功能,為人工智慧的突破創造了條件。以光子技術為支撐的三維全息存儲將成為21世紀最主要的存儲技術。

未來的網絡技術將向超高速和多功能發展,使信息的傳輸、處理和交換更加快捷、方便和經濟。它將實現高速公共傳輸平臺上的計算機網絡、電信網絡和電視網絡的結合,將向寬帶化、智能化、個人化和多媒體化方向發展。新一代通信和網絡的實現技術以及信息網應用支撐技術將飛速發展,使之具有極大的總體容量,可以適應新世紀信息流量的爆發式增長而不受時間、地點或媒體方式的任何限制,有線與無線將使任何地點的實時通信得以實現。網絡的管理將高度智能化,網絡的安全也將有相應的智能化技術予以監管、處理和保證。

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從事商務活動、閱讀、交流、娛樂、學習、甚至是工作的基本方式,在為人類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生存環境的同時,也密切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聯繫。對於21世紀的人們來說,信息革命為他們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使得他們有機會拋開年齡、性別、地域、文化、種族的限制性因素,過一種與他們的祖輩完全不同的、依照自己的意願和理想開拓和創造的生活。

九、太空科學技術領域——21世紀,人類將繼續大規模地、深入研究太陽系,將以新的目標重返月球、深入考察火星,並主要在火星、土衛六和木衛二等天體上探索地外生命現象,人類將到達太陽系的邊緣進行探測和研究活動。同時也不斷地把目光伸向宇宙的最深處,以探明活動星系核的能源機制、宇宙中的暗物質、反物質、黑洞的證認、宇宙結構的形成、星系起源、宇宙的起源等,並仍將繼續艱難地探索地外文明。

20世紀人類登月、火星探測等邁出了人類進入太空的步伐。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21世紀人類對地球以外的世界的興趣、認識以及利用太空技術為人類造福的步伐必將越來越快,也將持久地推動著太空科學技術的發展。

運載系統將發展新的動力源(核能等),耐久的、多發射方式的運載器,建立天體間可靠的往返運輸系統;發展新的飛行器系統,包括衛星、行星探測器、恆星系探測器、太空站等;建立大型發射場、太空港、月球基地、火星基地等。太空科學技術的發展,將使人類可以更為快捷、更為經濟、更加充分地利用太空中無盡的資源和極端環境,進行特殊材料加工、生物育種、實現太空旅行等宏願。

十、環境保護技術領域——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類愈來愈關注自身及後代的生存環境。21世紀,生態環境領域將從分子到生物個體、從種群到景觀、從局部時空到區域,甚至到更大尺度的大陸板塊和全球著重進行解決幾大問題。

這些問題包括:長期和大尺度的定位研究,全球生態環境變化的預警系統建立,退化生態系統的修復和重建,生態系統的有效管理和持續生態系統的建立,複雜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外來物種的生態安全對策,環境汙染整治和清潔水質管理等。生態和環境問題的解決將越來越變得區域化和全球化。

相關焦點

  • 20世紀改變人類生活的十大重大科技發明
    現在,知識爆炸給人類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樂觀,有位作家這樣寫:「我真誠地相信,我們生活在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知識時代,沒有任何事物我們不了解」,「只要是人能想到的事,總有人能做到。」20世紀科技的發展使這句話越來越像真理。科技進步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方式,也使人類思考的方向有所變化。
  • 達摩院2021十大科技趨勢,一起看未來
    2020註定是被歷史鐫刻的一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許多行業重啟向上而生的螺旋,物理屏障增速了數字世界飛躍式發展:新技術、新應用不斷湧現,量子計算、基礎材料、生物醫療等領域的一系列重大科技突破紛至沓來。我們仰望星空瞭望科技前沿動態,也能腳踏實地規劃科技普惠路徑。科技自強從來都不是一句空話,取決於我們對未來的直覺,對社會的態度。
  • 盤點未來十年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新技術
    近日Forbes撰文闡釋了未來十年內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新技術,其中包括基因組學、納米技術以及機器人技術,現將原文編譯如下:
  • 達摩院2021十大科技趨勢:雲原生重塑IT技術體系
    【達摩院2021十大科技趨勢】12月28日,阿里巴巴達摩院發布2021十大科技趨勢,這是達摩院成立三年以來第三次發布年度科技趨勢。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經歷疫情的洗禮,許多行業重啟向上而生的螺旋,但疫情並未阻擋科技前進的腳步,量子計算、基礎材料、生物醫療等領域的一系列重大科技突破紛至沓來,後疫情時代,基礎技術及科技產業將如何發展,達摩院為科技行業提供了全新預測。材料是一切科技發展的基礎,新材料技術已推動多輪科技革命。然而,受限於成本高昂、生產工藝不成熟等問題,諸多新型材料未能實現大規模應用。
  • 影響未來的十大科技發明
    南方網訊 最新一期的美國《新聞周刊》雜誌評選出了影響未來的十大發明,它們分別是: 《商業周刊》評選出影響未來的十大科技發明 仿真鑽石  七年前布萊恩特的父親羅伯特通過高壓氣態碳的方法製造出了一塊金剛石,隨後他將這塊金剛石放進了酸性溶液中清潔。羅伯特本來希望的第二天回來的時候能夠得到一塊黃色的工業用金剛石,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得到的竟然是一塊幾乎完全透明,完美的四分之一克拉碳晶體,也就是鑽石。羅伯特在無意中實現了科學家多年以來始終未能實現的夢想,那就是製造能用於訂婚戒指的人工鑽石。
  • 解碼百度研究院2021年十大科技趨勢預測,「看透」未來的力量
    原標題:解碼百度研究院2021年十大科技趨勢預測,「看透」未來的力量 難忘的2020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仍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由信息技術主導的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趨勢卻更加明顯。2021年,我們的科技將有什麼變化?這些變化又將給我們的社會經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 「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
    衛 生1.人類行為引起的生態環境變化對傳染病大流行的影響機制是什麼?許多傳染病(如瘧疾、血吸蟲病、寨卡病毒)的產生、流行和衰減都與生態環境變化、氣候變化有著緊密的聯繫,但其直接作用機制尚不明晰。如能清晰地了解其發生的作用機制、恢復生物多樣性良性變化,將有助於從源頭減少新傳染病的發生。
  • 美國發布重大科技趨勢報告:未來30年,這20項技術將顛覆人類生活!
    該報告是在美國過去五年內由政府機構、諮詢機構、智囊團、科研機構等發表的32份科技趨勢相關研究調查報告的基礎上提鍊形成的。 通過對近700項科技趨勢的綜合比對分析,最終明確了20項最值得關注的科技發展趨勢。
  • DeepTech發布2019生命科學十大技術趨勢,生物科技已邁入黃金時代
    中國領先的新興科技內容和硬科技服務提供商 DeepTech 在此次論壇中,發布了「2019生命科學領域十大技術趨勢」,生命科學領域備受關注的CRISPR工具包、免疫治療2.0、治癒罕見病等技術趨勢入選其中。
  • 美國發布重大科技趨勢報告:未來30年,這20項技術將顛覆人類生活
    美國公布了一份長達35頁的《新興科技趨勢報告》。  該報告是在美國過去五年內由政府機構、諮詢機構、智囊團、科研機構等發表的32份科技趨勢相關研究調查報告的基礎上提鍊形成的。  通過對近700項科技趨勢的綜合比對分析,最終明確了20項最值得關注的科技發展趨勢。
  • 東方智庫丨2020,全球十大科技創新有哪些?
    應該說,這十大國際科技新聞的評選,比較全面、客觀和準確地涵蓋了過去一年裡全球科技的重大創新成果,展示了人類非凡的智慧。這些重大的科創發現成果,也許對普通人而言有些高深莫測,但對全球科技研發和科技界來說是極其重大的科研突破,其意義和應用成果將會在未來的日子裡逐步顯現,給人類帶來更多更大的驚喜和福祉。
  • 2020年度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科學問題 聚焦「衛生 安全 資源」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電(記者沐鐵城、彭韻佳)9日,在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和《柳葉刀》主編理察·霍頓共同發布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引發與會人士熱議。據了解,這些問題主要圍繞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的17個發展目標,內容涉及衛生、安全、資源三大領域,根據Scopus資料庫、INSPEC資料庫相關科學研究熱點關鍵詞的檢索結果,由《Research》《科學通報》等國內外知名科技期刊的主編、編委、高端戰略科學家反覆討論提出候選問題,並通過網絡在國內外開展了廣泛投票,經中國科協九屆常委會學術交流專門委員會終審選出。
  • 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
    光明網訊11月9日,由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的「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在北京閉幕,並發布了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遴選並發布十大科學問題,是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的重要活動,有助於構建世界級科技思想交流平臺,凝聚全球科學家智慧和力量,推動實現聯合國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本次發布的十大科學問題,主要圍繞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的17個發展目標,內容涉及衛生、安全、資源三大領域——衛生領域1.
  • 醫學科技產生了哪些影響
    自從人類跨入了科技迅速發展的20世紀,剖腹產/剖宮產等醫學科技的發展,使得生孩子的安全係數大大提高,尤其到了21世紀以後,由於剖腹產/剖宮產等醫學科技的成熟,人工幹預的分娩數量越來越多,相比自然分娩更能減少一定的痛苦。而這些醫學科技的使用,也為人類族群的進化帶來了新的趨勢。
  • 2020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 涉及三大領域
    中新網北京11月9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9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上正式發布,「人類行為引起的生態環境變化對傳染病大流行的影響機制是什麼」等4個衛生問題、「採用哪些科技手段能有效保證食品更健康、更安全」等3個安全問題和「自然資源總量快速減少應對響應機制有哪些」等3個資源問題入選。
  • 《科學》年度世界十大科技突破評選正式揭曉
    北京晨報報導:「科學界的奧斯卡獎」——《科學》雜誌評選的年度世界十大科技突破19日正式揭曉。21世紀曾被一些專家預言為「生命科學的世紀」,在今年十大科技突破的評選中已經有所體現。●基因研究解現實問題入選「科學奧斯卡」的生命科學領域突破中,有關小核糖核酸的研究成果被看作最重大的年度科技突破。
  • 百度研究院2021年十大科技趨勢預測:數字人、虛擬人將大批量出現...
    面對嶄新的2021,讀懂未來的科技趨勢發展,可能從未像今天一般重要。1月13日,百度研究院發布2021年十大科技趨勢預測,包括人工智慧、生物計算、AI晶片、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及相關產業,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發展緊密融合,既有技術前瞻性也具備產業指導價值。
  • 2021年十大科技趨勢
    ◎記者溫婷○編輯李魁領  科技沒有邊界,創新永無止境。進入嶄新的2021年,科技將在何處率先突破?創新又將如何改變生活?  日前,阿里達摩院等數字經濟巨頭髮布了對2021年科技發展的展望和預測。經過梳理歸納,2021年科技領域將呈現十大發展趨勢。
  • 阿里達摩院發布十大科技趨勢:模塊化讓造芯像搭積木一樣簡單
    乾明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掃地僧」如何看待2020科技趨勢?剛剛,阿里達摩院2020十大科技趨勢發布,涵蓋人工智慧、晶片製造、量子計算、工業網際網路、機器協作、區塊鏈、隱私保護、雲計算等多個領域,勾勒新一年科技走向。
  • 科普 | 一圖讀懂在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上發布的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
    周濟介紹說,遴選並發布十大科學問題已成為每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的重要活動,目的在於面向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挑戰,凝聚全球科學家智慧和力量,為人類可持續發展謀求破解之道,為全球科技創新提供戰略前瞻。 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的17個發展目標為基礎,本次發布的十個問題內容涉及衛生、安全、資源三大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