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從古至今,生孩子既是一個幸福的過程,又是一個讓準媽媽痛苦不堪的過程。自從人類跨入了科技迅速發展的20世紀,剖腹產/剖宮產等醫學科技的發展,使得生孩子的安全係數大大提高,尤其到了21世紀以後,由於剖腹產/剖宮產等醫學科技的成熟,人工幹預的分娩數量越來越多,相比自然分娩更能減少一定的痛苦。而這些醫學科技的使用,也為人類族群的進化帶來了新的趨勢。

據科學研究顯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由於剖腹產的廣泛使用,已經對人類產生了統計學上的人類進化的新變化:剖腹產導致嬰兒和骨盆不適應度增加。也就是說,隨著這項技術的使用,嬰兒的頭越來越大,而當嬰兒長大成人後,繼續生下「大頭娃娃」的概率更高,而骨盆卻沒有明顯擴張,進一步導致二者不協調,也就是需要更進一步採用剖腹產。
從數據上來說,經過科學家們的測算,全球的胎盆不稱率已經從上世紀60年代新生兒的3%左右,提高到如今的3.3%左右。
雖然在分娩方式上產生了一定的變化,但在進化角度上來說,頭部尺寸越來越大,很有可能帶來腦容量的逐漸增大,這對人類的進一步進化非常重要。在人類進化歷史中,對所謂新石器、舊石器時代人種的劃分,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賴於腦容量的多少。

而對於現代人類來說,腦容量越大,並不一定會變得更聰明,但卻是腦細胞增加的基礎,甚至會進一步增加腦回溝面積,而這些都是提升智商的基礎。
同時,由於腦袋越來越大,諸如腦血管、腦動脈、頸椎等相應的「配套設施」能否跟上變化趨勢,則需要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