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與必然:淺析自然選擇的進化

2020-10-04 技術力量


世界上的生命形態異常豐富

世界上的生命形態異常豐富。 各種不同形式的生命有時會讓人感到無所適從:我們與無數的動物、鳥類、魚類、昆蟲、植物、真菌以及更多的不同微生物共享我們的世界,每一種微生物似乎都能很好地適應自己的特定生活方式和環境。難怪千百年來,有些人認為所有這些多樣性一定是造物主努力的結果。

在大多數民族的文化中,創世神話比比皆是。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創世紀》神話,聲稱生命是在短短幾天內被創造出來的。中國神話中則認為女媧創造出了人。

在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思想家們開始將生物的複雜機制與工業革命期間設計和建造的複雜機器進行比較。這些比較常常強化了宗教信仰:如果沒有一個極其聰明的設計者的投入,怎麼會有如此複雜的機制?

自然選擇是一個強烈的創造性過程


進化論的開山人物是查爾斯·達爾文

我們現在知道,被賦予目的感的複雜生命形式可以在沒有任何設計者的情況下產生,這就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自然選擇是一個強烈的創造性過程,它造就了我們,也造就了我們周圍不同尋常的生命形式。在不曾偏離科學規律或使用超自然現象的情況下,自然選擇的進化產生了越來越複雜多樣的生物種群。在數個世紀的時間裡,不同的物種已經崛起,它們的形態變化得讓人無法辨認,因為它們探索了新的可能性,並與不同的環境和其他生物互動。所有的物種,包括我們人類自己物種都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最終滅絕或發展成新的物種。

進化論的開山人物是查爾斯·達爾文,他是19世紀的自然學家,曾經乘坐英國皇家海軍的貝格爾號週遊世界,收集植物、動物和化石的標本。達爾文如饑似渴地收集了支持進化論思想的觀察結果,並提出了一個美麗的機制,自然選擇,解釋了它是如何運作的。他在1859年的《物種起源》一書中分享了這一切。在生物學的所有偉大思想中,這可能是最著名的,即使不一定是最好的理解。

達爾文並不是第一個提出生命隨時間進化的人。正如他在《物種起源》中指出的那樣,亞里斯多德曾認為,動物的身體部分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出現或消失。十八世紀末的法國科學家讓·巴蒂斯特·拉馬克更進一步,認為不同的物種是以關聯性的鏈條聯繫在一起的。拉馬克提出,物種是通過適應過程逐漸變化的,它們的形態是隨著環境的變化和習性的改變而變化的。著名的例子是,他認為長頸鹿之所以形成長脖子,是因為每一代長頸鹿都會向上伸展,去夠樹上更高的葉子,而不知為何,這種勞累的結果會傳遞給它們的後代,它們的脖子會稍微長一些。拉馬克的思想在今天有時會被輕視,因為他沒有把進化過程的細節搞清楚,但他提供了進化現象的第一個全面的描述,即使不是進化的原因,也是功不可沒的。

拉馬克當然不是唯一一個對進化論進行猜測的人。即使在查爾斯自己的家族中,他的祖父伊拉斯謨·達爾文也是另一位早期的進化論的熱心支持者。他在自己的馬車上刻了一句座右銘,上面寫著 "E conchis omnia",也就是 "一切都來自貝殼"的意思,即所有的生命都是由簡單得多的祖先發展而來的,比如貝殼內的軟體動物。

查爾斯·達爾文對進化論的態度更加科學化和系統化,他從國內外的化石記錄和對動植物的研究中積累了大量的觀察數據。他把這些資料整理起來,為拉馬克、他的祖父等人所認同的觀點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即生物體確實是進化的。但是,當達爾文提出自然選擇作為進化的機制時,他所做的還不止於此。他把所有的點連在一起,向世界展示了進化論是如何實際運作的。

自然選擇的想法是基於這樣一個事實:生物體的種群表現出變異,當這些變異是由基因變化引起的,它們將代代相傳。其中一些變異會影響到某些個體的特徵,使其在生育後代方面更加成功。這種繁殖成功率的提高意味著擁有這些變異的後代將在下一代的種群中佔據更大的比例

以長頸鹿的長頸為例,我們可以推斷,變異體的隨機出現和積累,巧妙地改變了頸部的骨骼和肌肉,使得長頸鹿的一些祖先能夠到達稍高的樹枝,吃到更多的樹葉,獲得更多的營養。最終,那些能夠做到這一點的長頸鹿被證明更有活力,更有能力生出年輕的長頸鹿,所以在非洲大草原上遊蕩的長頸鹿群逐漸被脖子更長的個體所主導。這一過程被稱為自然選擇,因為各種自然因素的限制,如對食物或配偶的競爭或疾病和寄生蟲的存在,確保一些個體比其他個體表現得更好,因此繁殖得更多。

人類其實幾千年來一直在遵循同樣的過程,用它來培育擁有特定特徵的生物體。這就是所謂的人工選擇,達爾文通過觀察鴿友們選擇特定個體進行繁殖,以產生各種鴿子品種的方式,發展出他關於自然選擇的觀點。人工選擇可以產生戲劇性的結果。我們就是這樣把野生灰狼變成了人類最好的朋友,創造了從小型吉娃娃到高大的大丹犬的狗品種。野生芥菜也是如此,產生了西蘭花、捲心菜、花椰菜、甘藍和高麗菜。這些轉變是在相對較少的世代中發生的,讓人看到了進化過程在數百萬年中自然運行時的巨大力量。

自然選擇導致適者生存並淘汰不能競爭的個體。作為這一過程的結果,特定的遺傳變化在種群中積累,最終導致生物物種的形式和功能發生持久的變化。它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甲蟲長出了紅色斑點的翅膀,而另一些甲蟲則學會了遊泳、滾糞球或在黑暗中發光。

自然選擇是一個深刻的思想,它的意義超越了生物學。它對其它一些學科,尤其是經濟學和計算機科學,具有實際效用。例如,今天,軟體的某些方面和機器的某些工程部件,如飛機,都是通過模仿自然選擇的算法進行優化的。

實現自然選擇的進化須具備四個特徵


實現自然選擇的進化須具備四個特徵

這些產品是進化的,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設計。要實現自然選擇的進化,生物體必須具備三個關鍵特徵。

首先,它們必須能夠繁殖。

第二,它們必須具有遺傳系統,即界定生物體特徵的信息在其繁殖過程中被複製和繼承。

第三,遺傳系統必須表現出變異性,而這種變異性必須在繁殖過程中得到繼承。自然選擇正是對這種變異性進行操作。它將一個緩慢而隨機產生的變異源轉化為我們周圍蓬勃發展的、顯然是無邊無際、不斷變化的各種生命形式。

此外,為了使自然選擇有效地發揮作用,生物體必須死亡。這樣一來,可能含有使它們具有競爭優勢的遺傳變異的下一代就可以取代它們。

前三個必要的特徵直接從細胞和基因的概念中產生。所有的細胞在細胞周期內進行繁殖,所有的細胞都有一個由基因組成的遺傳系統,在細胞有絲分裂和細胞分裂過程中,基因在染色體上被複製和遺傳。變異是由改變DNA序列的偶然突變的出現引入的,這些突變是由於雙螺旋複製過程中罕見的錯誤,或者是環境對DNA的破壞造成的。細胞會修復這些突變,但它們並不完全成功。如果是這樣的話,一個物種的所有個體都會是相同的,進化就會停止。這意味著錯誤率本身就會受到自然選擇的影響。如果這個錯誤率太高,基因組存儲的信息就會退化,變得毫無意義,如果錯誤太少,進化變化的可能性就會降低。從長遠來看,最成功的物種將是那些能夠在恆定和變化之間保持適當平衡的物種。

在複雜的真核生物中,在有性生殖過程中,部分染色體在產生性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被重新洗牌,進一步引入了變異性,這個過程稱為減數分裂。這就是兄弟姐妹之間基因不同的主要原因:如果說父母的基因就像一副牌,那麼他們每個人拿到的基因 "牌 "都是不同的。

許多其他生物通過在不同個體之間直接交換DNA序列來引入變異。這在細菌等不太複雜的生物體中很常見,它們可以互相交換基因,但在更複雜的生物體中也很常見。這個過程被稱為基因水平轉移。這也是使某些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基因能夠在整個細菌種群中迅速傳播的原因之一,甚至從一個不相關的物種傳播到另一個物種。基因水平轉移也使人們更難通過進化時間追溯某些血統,因為這意味著基因的遺傳可以從生命樹的一個分支流向另一個分支。

無論遺傳變異性的來源是什麼,為了促進進化變化,它必須在隨後的繁殖過程中持續存在,並產生在每一個可能的維度上都有差異的生物種群,無論是抗病能力、對配偶的吸引力、食物耐受性的微妙差異,還是其他任何數量的特徵。然後,自然選擇可以採取行動,從有害的變種中篩選出有益的變種。

自然選擇進化的一個深刻後果是,所有的生命都是通過後裔聯繫在一起的。這意味著,隨著生命之樹的追溯,樹枝越來越多地匯聚成更大的樹枝,最終變成一個單一的樹幹。因此,結論是,我們人類與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形式都有關係。對一些人來說,比如猿類,我們關係密切,因為我們在樹的邊緣相鄰的樹枝上,而對另一些人來說,比如我的酵母菌,關係要遠得多,因為我們只有在更遠的時間,更接近生命樹的主幹時才會結合。

通過自然選擇的進化可以帶來生物的巨大複雜性和明顯的目的性。它在沒有任何控制的智力、確定的最終目標或最終的驅動力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它完全迴避了關於神的創造者的論點,科學給了我們一條更理性地理解世界的途徑,它也給了我們更大的確定性,甚至是穩定性,以及一個更好的追求真理的方法,也就是科學的最終目標。

相關焦點

  • 人類文明的出現,是必然還是偶然,怎樣在進化變數中脫穎而出?
    時空通訊認為,人類進化過程既蘊含著必然性,存滿了偶然性,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變化都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看似偶然的事物其中蘊含著必然,而看似必然的事物也存在著偶然。這個問題如何來理解呢?我們就從人類的進化過程,一起來探討一下。
  • 生物進化為什麼會出現自然選擇
    科學猜想文集(288)生物進化為什麼會出現自然選擇「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中的神奇現象。然而,生物演化明顯的呈現出有方向性的進化,例如:低等生物的循環系統逐漸擴大完善,並生長出低等的心臟。低等心臟進化為心室,再由一心室進化為一心室一心房,繼而演化成二心室一心房、二心室二心房。這是一例典型的、有方向性的、非隨機性的進化序列。這個序列說明:生物進化中的自然選擇是非常有目的性的選擇,由低級生物向高級生物演化的過程就是自然選擇中表現出來有方向性的選擇。
  • 生物進化為什麼會出現自然選擇?
    然而,生物演化明顯的呈現出有方向性的進化,例如:低等生物的循環系統逐漸擴大完善,並生長出低等的心臟。低等心臟進化為心室,再由一心室進化為一心室一心房,繼而演化成二心室一心房、二心室二心房。這是一例典型的、有方向性的、非隨機性的進化序列。這個序列說明:生物進化中的自然選擇是非常有目的性的選擇,由低級生物向高級生物演化的過程就是自然選擇中表現出來有方向性的選擇。
  • Science:最快的自然選擇進化過程
    生物谷:一提到自然選擇,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漫漫歷史長河。但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最近發現,一種熱帶蝴蝶抵禦細菌的自然選擇過程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完成。相關論文發表在7月13日的《科學》雜誌上。
  • 有些偶然,但更多的是必然
    地球生命的演化充滿偶然性,地球的誕生是偶然,生命的誕生也是偶然,恐龍的滅絕也是偶然,哺乳動物的興起也是偶然,人類的出現也是偶然,人類文明的出現也是冰川過後地球變暖產生的一個偶然。正是無數個偶然,構成了今天的人類社會。在地球的不同時代,適合不同的生物物種生存。
  • 有些偶然,但更多的是必然
    地球生命的演化充滿偶然性,地球的誕生是偶然,生命的誕生也是偶然,恐龍的滅絕也是偶然,哺乳動物的興起也是偶然,人類的出現也是偶然,人類文明的出現也是冰川過後地球變暖產生的一個偶然。正是無數個偶然,構成了今天的人類社會。在地球的不同時代,適合不同的生物物種生存。
  • 科學家觀測到最快的自然選擇進化過程(圖)
    圖片說明:雄性「藍月亮」蝴蝶  (圖片來源:Sylvain Charlat)  一提到自然選擇,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漫漫歷史長河。但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最近發現,一種熱帶蝴蝶抵禦細菌的自然選擇過程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完成。相關論文發表在7月13日的《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在南太平洋薩瓦伊島發現,一種Wolbachia細菌會導致這種名為「藍月亮」的蝴蝶(Hypolimnasbolina)中的99%雄性死亡。
  • 地球生命的進化之路是否只有一條?人類的存在是偶然還是必然?
    於是,一些原核生物開始進化成真核生物。智慧生命那麼,是否地球生命的進化之路從一開始就是固定的?人類的出現是不是進化的必然呢?生命經過了幾十億年的進化,跨過了無數堪稱不可逾越的鴻溝,最終目的真的是進化出人類嗎?筆者認為,地球生命進化之路並不一定是人類,而人類也不會是進化的必然,但智慧生命的出現一定是生命進化的必然!
  • 思維複製人的自然選擇進化
    實際上,網絡生命、數字生命、比人類進化的速度還要快。人類很難回絕那種強烈的欲望,即以自然生命的形象去創造非自然或非生物學意義的生命,並通過選擇讓它變得「更好」,從而進一步增強那些價值較高、更受關注的特性。這種努力看起來是「非自然選擇」,但事實並非如此;這其實與進化機制的關鍵「自然選擇」完全吻合。
  • 生物進化是建立在基因的隨機變異和自然選擇的基礎之上嗎
    達爾文的進化論很多人都知道。這種理論的核心是:基因變異和自然選擇,其中變異是隨機發生的。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如果基因變異是隨機的,那就會有好的變異,也有不好的變異,由於變異沒有方向,那有害變異會遠遠大於有益變異,在這種情況下,生物如何取得進化?對於這個問題,支持者是這樣解釋的。變異是隨機的(突變),但自然選擇是非隨機的淘汰過程。
  • 自然選擇進化論的發展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小林看天下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自然選擇進化論的發展。自然選擇學說查爾斯·達爾文的自然選現存物種為了適應生存環境而變化擇學說揭示了自然界的物種來自何方。1839年,這個思路把達爾文直接引向了自然選擇進化論。達爾文指出,物種把生存性狀傳給下一代,但是每一代也可能發生隨機突變如果突變能帶來生存優勢,那麼突變體的後代就更可能繁殖並把新的生存性狀傳給下一代。當這種有益突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新的物種就產生了。
  • 衛浴進化論:在傳承與變異中迎接自然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TOTO、科勒、美標等國際品牌在經歷了百餘年的發展之後,跨越了品牌塑造、推廣與升級的進化階段,也同樣回歸本體,緊抓產品的科技與環保,並依靠其相對堅實的品牌基礎搶佔中國市場份額。但這就像自然選擇之下的物種競爭,在全球範圍內,各進化階段的物種之間存在著錯綜複雜的食物鏈,他們相互制約著對方的發展,也相互促進著彼此的進化。
  • 人類的出現是一個偶然還是一個必然?
    那麼人類的誕生是偶然還是必然?有很多人認為,人類的誕生是生命進化演化必然的結果,也是大自然選擇的結果,事實真的如此嗎? 地球的誕生 大爆炸理論中:138億年前,宇宙發生了一場大爆炸,瞬間物質都被四散出去,原本這些物質都以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態存在。
  • 進化是偶然的還是定向的?
    其他若干種與之競爭的光敏分子團(例如隱花色素),在效率或者耐久性方面有所欠缺,這表明經過20億年的視覺進化後,視網膜紫質確實是自然界可以找到的最佳感光分子。不過令人驚訝的是,視網膜紫質是又一個趨同進化的例子,因為在遙遠的過去它曾經分別在兩個獨立物種王國中進化,一次是太古代細菌,一次是真菌。
  • 人類的出現是一個偶然還是一個必然?
    自由空間中的星系galaxy in a free space 那麼人類的誕生是偶然還是必然?有很多人認為,人類的誕生是生命進化演化必然的結果,也是大自然選擇的結果,事實真的如此嗎?地球的誕生 大爆炸理論中:138億年前,宇宙發生了一場大爆炸,瞬間物質都被四散出去,原本這些物質都以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態存在。
  • 沒有自然選擇,人類的生物學進化是不是就停止了
    學過進化論的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沒有了自然選擇,人類還會進化嗎?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自然選擇是這個理論的核心,沒有自然選擇,生物進化就無從說起。然而,現在的人類社會已經沒有了自然選擇,孩子生下來不論好壞,只要沒有致命的缺陷,絕大多數都能活下來。現代人講人道,維護每個生命活下來的權力,即使一些不太健全的個體也會受到關懷和保護。沒有了物競天擇,優勝劣汰,人類的進化是不是停止了?
  • 周易是怎麼解釋偶然和必然的?
    從河圖、洛書到八卦的出現,接著又是六十四重卦,這些是偶然還是必然呢?這些東西是中國所獨有的,如不過是伏羲靈光一閃做出了八卦,那將不會這些東西的存在,從這方面來看貌似是偶然的。河圖、洛書、八卦是文明的結晶,外國雖然沒有這些文明,但也有其他的文明存在,也就是說人類的發展出現文明是必然,只是文明呈現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 失之必然,得之偶然!
    我們必須抱有「失之必然,得之偶然」的心態!失之必然,得之偶然,不是讓我們止步不前,頹唐一生!相反他是讓我們努力做到爭取!既然得之偶然,何必努力爭取?非也!我們常常這樣安慰自己「越努力越幸運!」講的就是讓我們努力爭取,幸運往往就在不期而遇!
  • 達爾文進化論失去意義?自然選擇無效?紅皇后假說衝擊傳統生物學
    達爾文的《進化論》簡單來說就是過度繁殖,生存鬥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 這四種關係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推進構成了自然選擇。每個物種都有過度繁殖的趨勢,但是由於生存空間、資源等有限,過度繁殖必然導致生存鬥爭.
  • 從用進廢退到自然選擇,談進化論
    達爾文的進化論達爾文曾坐船航行過,它從加拉帕戈斯的雀鳥身上得到了靈感,創作出了《物種起源》一書,他從家養的牲畜寵物到野外動物,闡述物種的起源問題,物種的進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用進廢退和自然選擇達爾文的進化論很多地方都有引用拉馬克的理論,可以說達爾文是在拉馬克理論基礎上進一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