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研究稱人類仍在進化 :痴呆肥胖或被自然選擇淘汰

2020-12-06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導英媒稱,一項分析了英國和美國共21萬人的基因組的大型研究發現,一系列疾病正通過自然選擇過程從人類的基因庫中被「淘汰」掉。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9月6日報導,研究人員發現,與阿爾茨海默症和重度菸癮相關聯的基因變異較少出現在壽命較長的人身上,這表明在這兩國的人口中自然選擇過程都正在逐漸淘汰掉那些不利的變異。

研究人員還發現,使人易患心臟病、高膽固醇症、肥胖或哮喘的幾組基因變異也較少在壽命較長的人身上出現,而這些人的基因更有可能遺傳給下一代並在人群中傳播。

該研究論文的作者之一、紐約基因組研究中心的進化遺傳學家約瑟夫·皮克雷爾說:「這是一個微妙的信號,而我們發現了自然選擇過程正發生在現代人身上的基因證據。」

基因組革命使得生物學家能夠通過繪製可用於比較的數十萬人的基因藍圖來親眼見證自然選擇的實際發生過程。

通過追蹤特定的變異在數代人身上的相對「興衰」,研究人員能夠推斷出哪些特質得到了傳播、哪些又正在衰減。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凱澤·珀默嫩特公司的數據分析了6萬名歐洲裔美國人的基因組,另外通過英國生物醫學庫分析了15萬英國人的基因組。

英國生物醫學庫中相對缺乏年紀較長的人的數據,為了彌補這一點,在探索特定變異對壽命的影響時,研究人員將參與者父母去世的年紀作為一個替代性指標。

兩個影響範圍較廣的變異脫穎而出。

研究人員發現,在年齡超過70歲的女性中,與阿爾茨海默症相關聯的ApoE4基因出現的頻率有所下降,而此前的研究也表明攜帶一個或兩個這種基因的副本的女性往往比未攜帶者更早死亡。

研究人員還發現,與男性重度菸癮相關聯的CHRNA3基因的一個變異出現在中老年人身上的頻率也出現了類似的下降趨勢。

當提供了某種生存優勢的基因突變出現時,新的有利特質會進化出來。儘管要進化出像直立行走這樣的複雜特質可能需要漫長的歲月,但隨著讓人適應環境的變異越發頻繁地出現,進化本身在每一代人中都會發生。

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在整個人類的基因組中,只有兩種常見的變異會嚴重影響到壽命。

他們說,其他關鍵變異只要存在,以他們的分析手段原本應該是能發現的。

報導稱,事實表明,自然選擇過程從人類身上清理掉了這些變異,即使是像ApoE4和CHRNA3這樣在人類生命晚期才起作用的基因。

人類進化示意圖(英國《每日郵報》網站)

相關焦點

  • 人類仍在進化,失智症基因或將逐漸被自然選擇而不再困擾人類?
    而一則來自英國的研究則顯示,這種進化在人類身上仍在發生著,一系列疾病正通過自然選擇過程從人類的基因庫中被「淘汰」掉。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9月6日報導,研究人員發現,與阿爾茨海默症和重度菸癮等與人類健康相關聯的基因變異較少出現在壽命較長的人身上,這表明或許在當代人類中自然選擇過程正在逐漸淘汰掉那些不利的變異。
  • 科學家揭示人類進化中「肥胖基因」的調控機制
    在新上線的研究中,王立峰等人篩選出了其中一個小RNA:miR-128-1,觀察到它在機體代謝中發揮的一系列調控作用。有意思的是,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研究團隊發現,這個小RNA恰恰位於進化自然選擇的熱門區域:2q21.3。
  • 研究揭示人類進化中「肥胖基因」的調控機制
    研究揭示人類進化中「肥胖基因」的調控機制(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學報(任芳言):當古人還在打獵、為食物發愁時,他們的基因已經開始變化——總有一些人能囤積更多脂肪,或者更易於從牛奶中獲得營養
  • 基因分裂揭示自然選擇的詳細過程
    據physorg網站2007年10月10日報導,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人員發現了分子所具有的一項絕技,他們在基因層面上詳細闡述了自然選擇的過程。    霍華德.休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肖恩.B.卡羅爾和前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生克裡斯.託德.黑亭基爾在《自然》雜誌上撰寫了一篇論文,詳細闡述了單個酵母基因是如果在許多代時間內分裂成兩個,以便更加有效地適應環境。他們的研究顯示,基因分裂是推動進化的最基本動力。卡羅爾是全球著名的進化生物學家,他說,「這是新能力出現,新功能進化發展的原因。蝴蝶、大象和人類身上正在發生這種變化。
  • 研究人員從冬眠動物進化中尋找治療肥胖等疾病線索
    新華社華盛頓11月26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科研團隊從冬眠動物的基因組中發現可能與肥胖和代謝紊亂有關的基因片段,未來有望開發出治療人類相關疾病的新方法。  冬眠的哺乳動物體內會蓄積大量脂肪,但甦醒後依然能保持健康。
  • 你的祖先靠它熬過饑荒,如今你卻不想要它……科學家揭示人類進化中「肥胖基因」的調控機制
    有意思的是,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研究團隊發現,這個小RNA恰恰位於進化自然選擇的熱門區域:2q21.3。「在人類,尤其是歐洲人中,2q21.3發生突變且被遺傳的機率較高」,王立峰介紹,以往觀點認為,2q21.3這組基因之所以成為自然選擇的熱門,是由於其中的LCT基因可幫助人類從牛奶中汲取營養。
  • 缺陷根源:對人類基因而言,隨機性強過自然選擇的力量
    如果人類是進化力量篩選出的天選之子,為什麼我們仍有眾多遺傳缺陷?巴斯大學米爾納進化中心的科學家研究了這一問題,他們發現,在種群數量少的物種內,偶然事件強於自然選擇,從而使缺陷得以蔓延。巴斯大學米爾納進化中心的Alex Ho和Laurence Hurst最近分析了從哺乳動物到單細胞藻類的各種基因組。
  • 「變種」基因:人類進化之源
    9月21日,《自然》雜誌發布研究報告稱,人類種群至少在20萬年前就開始從非洲分離,自那以後,基因突變累積速度在「非非洲人」中提高了5%。研究人員認為,分離後,「非非洲人」代際時間縮短,從而提高了基因變化的速度。
  • 人類進化從未停止也絕不會停止,種內競爭或將徹底取代了自然選擇
    進化論如今應該是一個已經被廣泛接受且大多數人都熟知的理論,只是通常進化論都被廣泛應用於考察一個物種在過去的演化歷史,也有大量的專業學者用於研究預測很多生物未來的演化方向,唯獨對人類自身的進化論角度考察是個例外——幾乎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的認可進化論對於人類過去演化史的結論,而幾乎沒有人討論人類未來會如何進化。
  • 發現調控肥胖基因:肥而健康-冬眠,動物,基因片段,肥胖...
    11月26日,據外媒報導,美國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細胞報告》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冬眠動物可以「關閉」某種基因片段,這些基因片段可能控制著與肥胖相關基因的活動。眾所周知,冬眠的哺乳動物體內會蓄積大量脂肪,但甦醒後依然能保持健康。
  • 基因編輯-是否會改變人類的進化之路?
    從《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描述可以看出,此研究擬採用CRISPR-Cas9技術對胚胎進行編輯,通過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和孕期全方位檢測可以獲得具有CCR5基因編輯的個體,使嬰兒從植入母親子宮之前就獲得了抗擊霍亂、天花或愛滋病的能力。
  • 沒有自然選擇,人類的生物學進化是不是就停止了
    學過進化論的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沒有了自然選擇,人類還會進化嗎?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自然選擇是這個理論的核心,沒有自然選擇,生物進化就無從說起。然而,現在的人類社會已經沒有了自然選擇,孩子生下來不論好壞,只要沒有致命的缺陷,絕大多數都能活下來。現代人講人道,維護每個生命活下來的權力,即使一些不太健全的個體也會受到關懷和保護。沒有了物競天擇,優勝劣汰,人類的進化是不是停止了?
  • 偶然與必然:淺析自然選擇的進化
    自然選擇是一個強烈的創造性過程,它造就了我們,也造就了我們周圍不同尋常的生命形式。在不曾偏離科學規律或使用超自然現象的情況下,自然選擇的進化產生了越來越複雜多樣的生物種群。在數個世紀的時間裡,不同的物種已經崛起,它們的形態變化得讓人無法辨認,因為它們探索了新的可能性,並與不同的環境和其他生物互動。所有的物種,包括我們人類自己物種都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最終滅絕或發展成新的物種。
  • 人類的自然選擇是怎樣的?
    人類的自然選擇我們知道,我們人類是地球上最高等的動物類群,作為地球的主宰者,具有極為高等的文明,極為先進的生產力,那我們人類是否也和其他一般的生物一樣也要不斷地經過自然選擇而上前進化呢?因為生物沒有自然選擇,它就不會進化,就不會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有結構簡單到結構複雜,也就是說,如果沒自然選擇,所有的生物都只能生活在海洋裡,並且都是連細胞結構都沒有的原始生命。即生物進化是通過自然選擇進行的,沒有自然選擇,生物是不可能進化的。
  • 生物進化為什麼會出現自然選擇
    我們在研究自然現象時,把自然選擇看成表象,從表象中尋找規律與結果,我們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果。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出現了滅絕現象與繁榮現象,如果說自然選擇是隨機性的、沒有方向性的選擇,那誰又該繁榮誰又該滅絕呢?沒有理由的自然選擇能成立嗎?在平常人的選擇中都存在方向性、目的性,更何況是科學呢。
  • 生物進化為什麼會出現自然選擇?
    我們在研究自然現象時,把自然選擇看成表象,從表象中尋找規律與結果,我們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果。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出現了滅絕現象與繁榮現象,如果說自然選擇是隨機性的、沒有方向性的選擇,那誰又該繁榮誰又該滅絕呢?沒有理由的自然選擇能成立嗎?在平常人的選擇中都存在方向性、目的性,更何況是科學呢。這也是我們對自然選擇中存在方向性與隨機性的否定。
  • 生物進化是建立在基因的隨機變異和自然選擇的基礎之上嗎
    達爾文的進化論很多人都知道。這種理論的核心是:基因變異和自然選擇,其中變異是隨機發生的。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如果基因變異是隨機的,那就會有好的變異,也有不好的變異,由於變異沒有方向,那有害變異會遠遠大於有益變異,在這種情況下,生物如何取得進化?對於這個問題,支持者是這樣解釋的。變異是隨機的(突變),但自然選擇是非隨機的淘汰過程。
  • 人類真的是進化來的嗎?為什麼猿停止進化了?人類的祖先究竟是誰
    關於人類的進化問題,在生物課本上我們就已經學到過。達爾文告訴我們人類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的,我們也對此深信不疑,畢竟從客觀角度講,物種進化是非常科學合理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科學界找不到任何比這更有說服力的證據,所以,人們都認為達爾文的進化論解釋了人類真正的起源,但是為什麼在即將進化時,一些猿進化成人類,一些猿猴還是猿猴?現在的猿又為什麼停止進化了?
  • 性選擇已成為人類進化的主導動力,人類所有焦慮本質上是進化焦慮
    進化論如今應該是一個已經被廣泛接受且大多數人都熟知的理論,只是通常進化論都被廣泛應用於考察一個物種在過去的演化歷史,也有大量的專業學者用於研究預測很多生物未來的演化方向,唯獨對人類自身的進化論角度考察是個例外——幾乎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的認可進化論對於人類過去演化史的結論,而幾乎沒有人討論人類未來會如何進化。
  • 從用進廢退到自然選擇,談進化論
    人類的好奇心驅使我們思考人從未停止過對世界的探索,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困擾我們,在公元前4世紀,偉大的亞里斯多德在《動物志》、《論植物》這樣關於生命的書中,就有提出生命應該是從非生物到植物再到動物,也就是從低等到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