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從冬眠動物進化中尋找治療肥胖等疾病線索

2020-11-22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華盛頓11月26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科研團隊從冬眠動物的基因組中發現可能與肥胖和代謝紊亂有關的基因片段,未來有望開發出治療人類相關疾病的新方法。

  冬眠的哺乳動物體內會蓄積大量脂肪,但甦醒後依然能保持健康。26日發表在美國《細胞報告》雜誌上的研究顯示,冬眠動物進化出一種能力,可以「關閉」某種基因片段,這些基因片段可能控制著與肥胖相關基因的活動。

  美國猶他大學研究人員對不同棲息地的四種冬眠動物進行了研究,包括十三條紋地松鼠、避光鼠耳蝠、倭狐猴和馬達加斯加小刺蝟。經過基因組比對後,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哺乳動物都獨立進化出一種被稱為「平行加速區」的短非編碼DNA片段,可能與「關閉」控制肥胖的基因片段有關。研究人員通過收集人類基因組數據還同時發現,人體內與控制肥胖相關的基因附近也不規則地分布著這類DNA片段。

  為確認這種聯繫,研究人員還檢測了普拉德-威利症候群患者身上與症候群相關的基因,研究人員發現在與症候群相關的基因附近也出現「平行加速區」富集。普拉德-威利症候群是由基因缺陷導致的疾病,症狀表現為無節制飲食從而導致體重持續增加及嚴重肥胖。

  通過收集人類和冬眠動物的數據,研究人員共發現了364個可能用來調控冬眠和肥胖的基因片段,他們正在利用表觀基因編輯工具在實驗小鼠身上測試這些基因片段的功能。

  論文作者、猶他大學神經學和解剖學副教授克里斯多福·格雷格說,肥胖和代謝紊亂對人類健康構成多種風險,發現基因組中這些片段的功能將為未來的研究奠定基礎,有望開發出衰老、痴呆和代謝紊亂等疾病的治療方法。

相關焦點

  • 發現調控肥胖基因:肥而健康-冬眠,動物,基因片段,肥胖...
    11月26日,據外媒報導,美國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細胞報告》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冬眠動物可以「關閉」某種基因片段,這些基因片段可能控制著與肥胖相關基因的活動。眾所周知,冬眠的哺乳動物體內會蓄積大量脂肪,但甦醒後依然能保持健康。
  • Science:獼猴的參考基因組為進化和疾病研究提供線索
    在研究人類生物學和疾病時,獼猴是最常用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模型之一。鑑於獼猴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華盛頓大學等多家機構的研究人員近日組裝出獼猴的最新參考基因組,發現了新的譜系特異性基因和擴展的基因家族,有望為進化研究和人類疾病提供線索。
  • 研究揭示人類進化中「肥胖基因」的調控機制
    論文第一作者王立峰告訴《中國科學報》,在先前工作中,他與論文通訊作者、哈佛大學醫學院原教授安德斯·納爾等人篩選出數個與肥胖、糖尿病等代謝疾病有關的小RNA。「雖然當時我們在近兩萬個代謝病人的樣本中篩選出了幾個小RNA,但還未明確它們與代謝疾病和人類進化的直接關聯。」王立峰說。完成本次新發表的工作時,王立峰是哈佛大學醫學院和麻薩諸塞總醫院腫瘤中心研究員。
  • 對這五種動物進行研究有望治療多種人類疾病!
    作為人類,我們可能會對自己的進化命運感到相當幸運,人類要比其它動物壽命更長,而且由於飲食、醫學的進步和公共健康的改善,如今人類的壽命還在繼續延長,而如今我們正在尋找戰勝衰老及其伴隨疾病的新手段。比如,人類骨關節炎的發生率從20世紀中期以來幾乎翻了一倍,在發達國家,心臟病每年會導致數十萬人死亡,大約每三分鐘就有一人死於心臟病。
  • 很多動物都需要冬眠,為何人類就不需要?看看冬眠後果就知道了
    人類和動物還有各種植物和生物,為了適應地球的壞境而不斷進化,不同的物種進化不同的能力,比喻人類,人類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而去改變生活,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加舒適、更加安全。像冬天的話,很多動物都是需要冬眠來過冬的,而我們人類就不一樣了!人類過冬天可以穿更多衣服來抵擋寒冷。
  • 中國科學家探索「人工冬眠」奧秘 有望治療神經系統疾病
    事實上,科學家們正在設想,人類能否像冬眠的動物一樣,通過事先儲備能量、降低體溫、減少代謝等方式進入低能耗狀態,為一些疾病的治療乃至太空的探索帶來新的可能。腦認知科學和腦疾病研究所,於2014年11月16日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聯合建立。
  • 科學家揭示人類進化中「肥胖基因」的調控機制
    在新上線的研究中,王立峰等人篩選出了其中一個小RNA:miR-128-1,觀察到它在機體代謝中發揮的一系列調控作用。有意思的是,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研究團隊發現,這個小RNA恰恰位於進化自然選擇的熱門區域:2q21.3。
  • 看看這些研究吧!|肥胖|咖啡|細胞|膳食|dom|綠茶...
    研究者表示,雖然神經系統的結構可以在幼年動物的發育過程中發生顯著的變化,但我們並沒有期望在成年動物身上發現這種深度的神經可塑性。如果在人類身上得到證實,這一發現將推動對肥胖和相關疾病的研究,並可能為開發針對脂肪中的神經元的新療法打開大門。Phytot Res:中國科學家新發現!喝綠茶或有望幫助減肥!
  • 科學家尋找野生非洲果蠅進化線索
    科學家尋找野生非洲果蠅進化線索 2018-12-10 中國科學報 唐一塵 【字體:大 中 小】   研究人員近日在《當代生物學》上報告了他們對生活在辛巴威原始森林中的果蠅的研究,這為人們了解果蠅如何在野外生活提供了新線索。故事圍繞著非洲馬魯拉果展開,這種水果的果皮很厚,果肉含糖,與果蠅最愛的柑橘很相似。該發現也有助於解釋果蠅最初是如何被馴化的。  瑞典隆德大學的Marcus Stensmyr說:「廚房水果盤裡的蒼蠅是生活在遙遠森林馬魯拉樹周圍的蒼蠅的直系祖先。
  • 日本新研究發現:人類也有可能實現冬眠
    新華社(示意圖 圖源:東方ic)新華社東京6月12日電(記者華義)日本筑波大學11日宣布,該校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可以誘導實驗鼠進入類似冬眠狀態的方法,這意味著人類也有可能實現冬眠。冬眠是部分動物的低代謝狀態。動物冬眠時體溫降低,氧氣消耗量也大幅減少。冬眠期後,動物可在毫無組織損傷的情況下恢復正常狀態。但是有關動物冬眠的機制一直並不明確。通常用於動物實驗的實驗鼠不會冬眠,冬眠研究也一直存在困難。研究人員發現,人為刺激實驗鼠下丘腦的神經細胞群,使其活躍,實驗鼠的體溫和耗氧量會在幾天內顯著下降。
  • 日本新研究發現:人類也有可能實現冬眠
    來源:新華社(示意圖 圖源:東方ic)新華社東京6月12日電(記者華義)日本筑波大學11日宣布,該校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可以誘導實驗鼠進入類似冬眠狀態的方法,這意味著人類也有可能實現冬眠冬眠是部分動物的低代謝狀態。動物冬眠時體溫降低,氧氣消耗量也大幅減少。冬眠期後,動物可在毫無組織損傷的情況下恢復正常狀態。但是有關動物冬眠的機制一直並不明確。通常用於動物實驗的實驗鼠不會冬眠,冬眠研究也一直存在困難。研究人員發現,人為刺激實驗鼠下丘腦的神經細胞群,使其活躍,實驗鼠的體溫和耗氧量會在幾天內顯著下降。
  • 多項重磅研究揭示基因表達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新功能!
    這項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多個衰老動物模型(線蟲、果蠅和小鼠)機體組織中Rubicon的水平會增加,當抑制Rubicon的表達後,所有模式動物都會表現出機體自噬活性的增加,從而就會明顯改善多個年齡相關的因子,並能適當延長線蟲和果蠅的壽命。
  • 梳理利用白色脂肪棕色化治療肥胖最新進展
    由於這些脂肪在不同的疾病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受到了科學家們的關注。棕色脂肪組織不僅是機體主要的產熱器官,也是能夠分泌信號因子激活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謝的內分泌器官。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這種特殊的脂肪組織具有內分泌功能能夠激活機體的脂質和糖代謝,有望成為肥胖等疾病的治療靶點。
  • RNA分子的選擇性剪接或可作為治療肥胖、癌症的藥物的新靶點
    RNA(snoRNAs)的一種新功能,即其能夠調節一種名為選擇性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的基礎細胞過程,這項研究發現或將幫助開發治療肥胖和癌症的新型療法。文章中,研究者發現,某些小核仁RNA能夠與一些新發現的細胞夥伴來合作共同調節選擇性剪接過程,由於選擇性剪接能夠調節蛋白質的功能,因此研究者推測,小核仁RNA的角色或許就能夠解釋為何特定小核仁RNA的缺失會和疾病發生關聯。如果缺失小核仁RNA是引發某些疾病的原因,那麼研究者就假設,如果能夠利用合成性的替代品來移除缺失的小核仁RNA或許就能夠有效治療某些疾病。
  • 代謝性疾病研究進展一覽
    ,研究人員認為,在瘦人中,腿部儲藏脂肪的問題或許是認識讓這些人群處於高風險心肌代謝疾病的關鍵因素,研究者推測,這種表型似乎同脂肪代謝障礙疾病患者的表現一樣,然而這種脂肪代謝障礙樣的症狀或許並沒有那麼嚴重。
  • 人類或許有一天可以像動物一樣冬眠
    事實上,科學家們正在設想,人類能否像冬眠的動物一樣,通過事先儲備能量、降低體溫、減少代謝等方式進入低能耗狀態,為一些疾病的治療乃至太空的探索帶來新的可能。  探索人類體溫調節奧秘  腦認知科學和腦疾病研究所,於2014年11月16日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聯合建立。
  • 冬眠並不是動物的專利,科學家:未來人類也可以冬眠
    記得有一本小說《天皇巨星》裡面說過,原振俠為了尋找愛人瑪仙,在浩瀚的宇宙中航行,卻在飛回地球的途中發生了意外,他迷失了方向,最終冬眠在宇宙中。動物冬眠我們知道,但是人類冬眠也就是在小說中才看得見,但是科學家卻在一無既往的研究小動物冬眠的遺產因素,他們認為,人類也是可以冬眠的。假如人類也可以冬眠,那麼太空人就可以在宇宙探索的途中處於冬眠狀態,直到到達目的地以後再甦醒過來,這是多麼好的事啊。
  • 研究揭示脂肪組織巨噬細胞(ATM)的促炎性激活與肥胖和肥胖相關疾病...
    線粒體(mitochondrion)是一種存在於大多數細胞中的由兩層膜包被的細胞器,細胞中製造能量的結構,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被稱為"power house"。其直徑在0.5到10微米左右。大量研究表明,線粒體代謝在巨噬細胞激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缺乏針對ATM的線粒體代謝的藥物來治療肥胖相關疾病。
  • JASN:肥胖其實是一種腎臟疾病
    由英國腎臟研究和醫學研究理事會資助的這項新研究發現,全身脂肪的增加會提升患腎臟疾病的風險。這項研究今天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雜誌上。先前的研究發現,肥胖與腎臟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但尚不清楚肥胖是否直接導致了腎臟疾病或是否涉及其他因素,例如人們飲食中的鹽分。
  • 科學家嘗試複製動物冬眠 人類冬眠將不再是幻想
    參考消息網4月15日報導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4月13日發表題為《人類冬眠恐怕不再是幻想》的文章稱,科學家從冬眠動物那裡得到啟發,正在把它們的經驗用在人類醫療事業上,有朝一日甚至可能用於太空旅行。一些內科醫師正運用「低體溫療法」(使患者體溫下降若干度並維持數日之久)治療創傷性腦損傷或癲癇等疾病。還有科學家正通過實驗研究是否可以降低人類體溫,使人保持類似睡眠的狀態長達數天乃至數周之久,隨後在不造成副作用的情況下將其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