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自然選擇是怎樣的?

2020-11-30 鳳歸巢

人類的自然選擇

我們知道,我們人類是地球上最高等的動物類群,作為地球的主宰者,具有極為高等的文明,極為先進的生產力,那我們人類是否也和其他一般的生物一樣也要不斷地經過自然選擇而上前進化呢?

圖片來自網絡

一般來說,任何生物都應該有自然選擇,沒有自然選擇,生物的生活環境那會是出奇地好,絕對地美,但這是理想化的境界,是不可能存在和實現的。因為生物沒有自然選擇,它就不會進化,就不會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有結構簡單到結構複雜,也就是說,如果沒自然選擇,所有的生物都只能生活在海洋裡,並且都是連細胞結構都沒有的原始生命。即生物進化是通過自然選擇進行的,沒有自然選擇,生物是不可能進化的。

圖片來自網絡

為什麼這麼說呢?咱們先講一講生態系統是如何對生物進行自然選擇的。所謂自然選擇,就是生物在生存鬥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在生物生存的生態系統裡,當環境非常適宜生物生存時,生物的食物充足,它們的生活空間能充分滿足需要,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它們會大量繁殖,這樣生物的數量就會劇增,但是這些數量眾多的生物之間並不可能性狀完全相同,它們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差異,即同一種生物之間會存在變異,出現不同的相對性狀,這些具有不同相對形狀的同一種生物在環境不變化,食物和生活空間充足時感受不到環境的惡劣,它們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生物生活的環境裡實物和空間不會隨著生物數量的增加無限制的增加以此來滿足生物的需要,這樣同種生物內的個體之間在種群內數量大增,而生存環境裡空間和食物有限時,它們就會為爭奪食物和空間或配偶而發生鬥爭,這就是生存鬥爭。在這樣的生存鬥爭中,那些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就會生存下來並繁衍後代,而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就會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裡的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這樣經過幾千萬年的自然選擇,生物具有的有利變異不斷得到積累而越來越強,這樣最終形成了更為適應變化的環境的新物種,這就表現為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在自然選擇作用下不斷向前進化。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人類也是如此通過自然選擇而不斷進化的。比如我們人類之所以有白色人種、黑色人種、棕色人種、黃色人種,就是因為生活在地球不同大洲不同地域的人們,比如最先生活在非洲這一地域內的人們,開始也許非洲並不如現在這般炎熱,這兒的人們性狀表現差別也並不大,但在人們繁衍生息的過程中,有些人就可能發生變異,皮膚變得較黑,嘴唇變得較厚,而有些人也可能發生相反地變異,皮膚變得較為白淨,嘴唇變得相對較薄。後來非洲氣溫逐年升高,那些皮膚變得較黑,嘴唇變得較厚的人由於黑色的皮膚可以避免紫外線對皮膚的灼傷,厚厚的嘴唇能較快的散發體內的熱量而活下來,即這些具有有利變異的人在生存環境變熱時能夠生存下來並繁衍後代;而那些皮膚變得較為白淨,嘴唇變得相對較薄的人,由於不適應變化的非洲的炎熱環境就生存不下來而被自然淘汰。這樣經過幾千萬年的積累,非洲炎熱的大地上就主要生活著皮膚黢黑、嘴唇較厚,眼窩較淺等適應非洲炎熱環境的黑人——尼格羅人了。其他人種也是這樣由當地的環境對他們經過自然選擇逐漸形成的。

有人可能會問:「以後的人類是不是還要經受生態系統的自然選擇才能進化生存?」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人類在地球上存在,就要受到地球的自然選擇的作用,否則人類就不會進化,就不會適應多變的地球環境而滅絕。

相關焦點

  • 沒有自然選擇,人類的生物學進化是不是就停止了
    學過進化論的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沒有了自然選擇,人類還會進化嗎?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自然選擇是這個理論的核心,沒有自然選擇,生物進化就無從說起。然而,現在的人類社會已經沒有了自然選擇,孩子生下來不論好壞,只要沒有致命的缺陷,絕大多數都能活下來。現代人講人道,維護每個生命活下來的權力,即使一些不太健全的個體也會受到關懷和保護。沒有了物競天擇,優勝劣汰,人類的進化是不是停止了?
  •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對人類有何啟示?
    根據在「貝格爾」號上記錄的日記,反覆梳理他的標本,他終於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在自然選擇作用下,有利變異將被保留而無利變異將被清除,其結果就是形成新物種」。1959年11月《物種起源》一書正式在英格蘭出版發行。從出海環球考察至發表《物種起源》歷時28年,他的中心思想就是:自然選擇引起生物進化。
  • Science:自然選擇怎樣影響有機體的適應能力和進化
    不過 Wagner 認為,與大眾所認知的不同,在自然選擇中,並不是弱選擇具有優勢。在他們的研究中有一個意外的發現,強自然選擇能增強魯棒性,這才是能否成功演化的關鍵。上圖假設較強的自然選擇能帶來較強適應能力,從而讓種群的演化得以繞過適應性的低谷。這一點其實與梯度下降等函數求解算法的改進方案類似。實驗證明:自然選擇促進物種適應能力
  • 人類與上帝之手「自然選擇」的較量!究竟誰更剛?
    在自然界的各個物種之間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在自動調節生命的生存與毀滅,它猶如上帝般對一切生命持有生殺大權,它看不見摸不著,但所有物種都敬畏它,並順從它,它就是自然選擇!所有生態圈裡的生物都要接受它的命運安排,如果膽敢違背必將招致滅亡。一切本來都井然有序,直到出現了人類,人類有了科技文明,從此開始有了例外。
  • 人類仍在進化,失智症基因或將逐漸被自然選擇而不再困擾人類?
    我們知道,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任何今天的物種形態都是自然選擇下不斷進化的產物,而且這種進化一直再發生著。
  • 基因研究稱人類仍在進化 :痴呆肥胖或被自然選擇淘汰
    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導英媒稱,一項分析了英國和美國共21萬人的基因組的大型研究發現,一系列疾病正通過自然選擇過程從人類的基因庫中被「淘汰」掉。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9月6日報導,研究人員發現,與阿爾茨海默症和重度菸癮相關聯的基因變異較少出現在壽命較長的人身上,這表明在這兩國的人口中自然選擇過程都正在逐漸淘汰掉那些不利的變異。研究人員還發現,使人易患心臟病、高膽固醇症、肥胖或哮喘的幾組基因變異也較少在壽命較長的人身上出現,而這些人的基因更有可能遺傳給下一代並在人群中傳播。
  • 達爾文創立了自然選擇生物進化論,改變了我們對人類位置的看法
    達爾文以前生物變化思想的發展 關於萬物互相轉化和演變的自然觀可以追溯到人類文明的早期。例如,中國《易經》中的陰陽、八卦說,把自然界還原為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基本現象,並試圖用「陰陽」、「八卦」來解釋物質世界複雜變化的規律。古希臘阿那克西曼德(約公元前6世紀)認為生命最初由海中軟泥產生,原始的水生生物經過蛻變(類似昆蟲幼蟲的蛻皮)而變為陸地生物。
  • 缺陷根源:對人類基因而言,隨機性強過自然選擇的力量
    如果人類是進化力量篩選出的天選之子,為什麼我們仍有眾多遺傳缺陷?巴斯大學米爾納進化中心的科學家研究了這一問題,他們發現,在種群數量少的物種內,偶然事件強於自然選擇,從而使缺陷得以蔓延。巴斯大學米爾納進化中心的Alex Ho和Laurence Hurst最近分析了從哺乳動物到單細胞藻類的各種基因組。
  • 人類馴養動物幹擾自然選擇?科學發現你的寵物是在自己馴化自己
    眾所周知,無論是動物也好、植物也罷,都遵循著基本的自然規律而運行,就像達爾文的《進化論》中所說的那樣,物種依循自然選擇的基本規律,適者生存,不斷進化。換個說法就是物種的進化是由自然所決定的。但是人類不同,也許在遠古時期,人類的確是遵循著自然規律進化而來的,可是隨著人類智慧的不斷發展,科學誕生了,科學讓人類一步一步遠離了自然規律的束縛,現在我們已經完全可以藉助科學的手段來擺脫環境的束縛,從而跳出自然選擇的禁錮了。也就是說現今的人類已經不再遵循自然選擇的基本規律而進化,而是可以自主決定自己未來的進化方向。
  • 思維複製人的自然選擇進化
    一切事物的樣子與形態,都是我們想像的結果---釋迦牟尼人類在努力創造具備意識的軟體的同時,也在探索各種途徑去選擇一些特徵,以讓軟體意識能夠像人類意識一樣自然。實際上,網絡生命、數字生命、比人類進化的速度還要快。
  • 生物學中的-自然選擇
    自然選擇則是演化的主要機制,經過自然選擇而能夠稱成功生存,稱為「適應」。自然選擇是唯一可以解釋生物適應環境的機制。達爾文認為,這是自然選擇造成的演化後果。自然選擇的因素因為生物族群呈指數成長,但資源有限,因此不是每個個體都能存活。影響存活率的因素包括無機環境,如溫度、溼度、日照、空氣;以及生物因子,如掠食者、共生、種內競爭、食物、疾病等等。
  • 自然選擇的進化變異
    腦皮質是進行預測的器官,創造更好的未來需要更好的頭腦,這就導致一場大腦「軍備競賽」,並最終以如今的人類大腦勝利而告終-第一次使用超過人體能量1/3,來完成這一魔力。自然選擇現在也出現在了軟體形式的生命上。在這種情況下,自然選擇的工具不是食物或暴力;她轉而將人類作為工具,主要依據的是人類對不同自我繁殖代碼的喜好。
  • 科學家發現人類正在經歷微進化,自然選擇的變化可能是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由於人類的發展比過去250年來的任何時候都快,因此嬰兒不再具有智齒。較短的臉,腳和腿的多餘骨頭以及前臂的動脈是現代人類記錄的一系列解剖學差異。澳大利亞科學家在一份報告中說,該物種正在經歷一次微進化,在達到自然選擇的
  • Science:自然選擇怎樣影響有機體的適應能力和進化
    經典的達爾文進化論認為自然選擇引起生物適應性變化,進而發生進化,而這項研究則認為適應和選擇可能是同步進行的。自然選擇的傑作隨處可見——松果球表面的油脂是為了抵禦鳥類和嚙齒類動進化而來的;長頸鹿的脖子為其提供了覓食高處食物的優勢。
  • 偶然與必然:淺析自然選擇的進化
    自然選擇是一個強烈的創造性過程,它造就了我們,也造就了我們周圍不同尋常的生命形式。在不曾偏離科學規律或使用超自然現象的情況下,自然選擇的進化產生了越來越複雜多樣的生物種群。在數個世紀的時間裡,不同的物種已經崛起,它們的形態變化得讓人無法辨認,因為它們探索了新的可能性,並與不同的環境和其他生物互動。所有的物種,包括我們人類自己物種都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最終滅絕或發展成新的物種。
  • 生物進化為什麼會出現自然選擇
    自然選擇是指沒有方向性的,隨機性的選擇。隨機性的選擇具有絕對的片面性,其結果是要麼全選,要麼全不選,而這兩個極端結果在自然選擇中並沒有出現,因而,自然選擇中的隨機性與非方向性是不能成立的。生物沒有方向性的隨機性選擇,應視為非目的性的、千差百別的演化,這種演化在一個固定環境內所發生的自然選擇,其結果是全選或全不選。
  • 生物進化為什麼會出現自然選擇?
    自然選擇是指沒有方向性的,隨機性的選擇。隨機性的選擇具有絕對的片面性,其結果是要麼全選,要麼全不選,而這兩個極端結果在自然選擇中並沒有出現,因而,自然選擇中的隨機性與非方向性是不能成立的。生物沒有方向性的隨機性選擇,應視為非目的性的、千差百別的演化,這種演化在一個固定環境內所發生的自然選擇,其結果是全選或全不選。
  • 自然選擇是定向的?
    因為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生物的進化是在一個自然選擇的過程中進行的,同時伴隨著生物的不定向變異,但是自然中適者生存的規律使得自然選擇了適應能力強的活了下來,所以說是定向地選擇。  1自然選擇學說  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絕大多數生物都有過渡繁殖的傾向,也就是說,生物能夠產生大量的後代,而這些後代中能夠生存下來的卻是少數個體,這種大量繁殖,少量生存的原因是:在自然界中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間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為爭奪足夠的食物和空間進行生存鬥爭,  生存鬥爭包括生物同種個體和不同種個體之間的鬥爭,以及生物與自然條件
  • 細說人類進化過程為什麼失去毛髮?從自然選擇到人類自我意志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會失去大部分毛髮?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因為絕大部分的動物沒有像人類一樣大面積的皮膚裸露在外面。但是在我們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問另外一個問題,你認為人類身體上沒有黑猩猩多毛嗎?乍一看,你可能會說:是的。但是,如果我想告訴你真相往往比我們看到的更加深刻。
  • 我們為什麼生病——自然選擇產生的演化
    ——亞里斯多德01 自然選擇在第一章裡我們了解到,我們的身體是一個精心安排的妥協方案。本次的分享我們將在「自然選擇」中一探究竟,我將在這一章感受到什麼是「自私的基因」以及自然規律的強大。自然選擇的本質十分簡單--凡是影響到物種個體生存和繁殖的遺傳差異都會受到自然的選擇(淘汰)。如果某段基因會導致下一代生存率降低,這個基因就會在自然選擇的力量下被淘汰,直至消失。比如,基因的攜帶者難以存活到生育年齡,甚至是對」性「不感興趣而沒有產生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