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對人類有何啟示?

2020-06-21 老三生物小講堂

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生存下來。在自然界中嚴格遵循:「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法則。面對大自然嚴酷的法則,人類是否必然走上選擇的道路?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對人類有何啟示?

優勝劣汰


《物種起源》的來由

1831年12月,達爾文以博物學者的身份,登上皇家軍艦「貝格爾」號,開始為期五年的環球科學考察。這位博物學家,在五年中收集了大量的化石標本,單是這些藏品就可以新建一座博物館了。他著手整理和分類,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花費了他不少時間。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對人類有何啟示?

貝格爾號

達爾文並不是刻板的生物分類家,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為什麼不同生物之間會有相似之處?生物之間是否存在親緣關係?這不經意間的想法,一直縈繞在他的大腦揮之不去,隨著分類的進度不斷推進,他的想法越發清晰。根據在「貝格爾」號上記錄的日記,反覆梳理他的標本,他終於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在自然選擇作用下,有利變異將被保留而無利變異將被清除,其結果就是形成新物種」。1959年11月《物種起源》一書正式在英格蘭出版發行。從出海環球考察至發表《物種起源》歷時28年,他的中心思想就是:自然選擇引起生物進化。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對人類有何啟示?

達爾文


進化論的影響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創立了「進化論」學說,對「神創論」是一種致命的打擊,它使人們意識到,原來自然界的萬千生物不是神靈預先設計好的,而是在客觀規律支配下不斷發展而來。達爾文的進化論在與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的鬥爭中傳遍了全世界,它為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唯物主義哲學家恩格斯將達爾文的進化論譽為十九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對人類有何啟示?

物種起源英譯版


自然選擇是如何發生的?

有限的資源將所有的生命都逼上生存競爭的戰場,只有受到自然偏愛的物種能夠存活下來,在自然選擇的法則下開始物種起源—查理達爾文

在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有過度繁殖的傾向,但是自然環境的資源有限,比如棲息空間、食物、交配權等。這些限制引起個體之間的生存鬥爭,種群內爆發瘟疫疾病。在這激烈的生存鬥爭中,它們誕生了生命力極強的王者—有利變異,這些優秀的個體在鬥爭中得以生存,並把有利變異的遺傳特性傳遞給後代。而不能適應這種鬥爭或者不利變異的個體被淘汰。隨著一代又代的延續,這些有利變異不斷積累,生物體不斷產生新的變化類型來適應自然環境變化,從而不斷進化。這就是自然選擇。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對人類有何啟示?

在自然作用下,長頸鹿進化


自然選擇,生存鬥爭普遍存在人類社會

隨著現代生物科學的發展,人們逐漸發現了進化論的缺陷,比如只局限於個體的研究,不能解釋物種大爆發等。生物科學的發展深受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甚至人類社會發展也深受影響。在古代社會,饑荒、瘟疫和戰爭非常常見,這是生存鬥爭的一種。現在社會,隨著人口數量急劇增長,地球資源消耗殆盡,人類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比如:非洲蝗災,森林火災,洪澇災害,冰川融化,瘟疫…人類對抗自然的過程,這也是生存鬥爭的一種。國家與國家競爭,社會階層競爭,個人與個人競爭,這更是一種生存鬥爭。自然選擇、生存鬥爭一直存在人類社會。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對人類有何啟示?

人類不斷進化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人類像其他動物一樣,不斷地進行繁殖,為了獲得生存資源而捲入嚴酷的競爭。而自然環境的惡劣,生存空間的減少,可利用資源過度開採,加劇了這種競爭的殘酷。那些不能適應這個生存環境的人,必定受到欺壓與剝削,近期美國暴亂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強者總是傾向於欺負弱者,手握重拳者總能打倒手無縛雞之力者。這便是適者生存。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對人類有何啟示?

競爭

今天的話題: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誰提出的

相關焦點

  •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到底對不對?
    人類可以繞過上帝,直接通過探索物理定律來了解世界,而不需要信奉某個宗教。實際上,神創論的大部分支持者都帶有宗教目的。「在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信仰的國家,大概只有不到20%的人認為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是對的。」2005年,美國仍然有很多人支持神創論。
  • 達爾文創立了自然選擇生物進化論,改變了我們對人類位置的看法
    出版《物種起源》這一划時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除了生物學外,他的理論對人類學、心理學、哲學的發展都有不容忽視的影響。達爾文以前生物變化思想的發展 關於萬物互相轉化和演變的自然觀可以追溯到人類文明的早期。
  • 他的學說顛覆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卻被國人知之甚少
    於是達爾文學說出現以前,西方全部都用的是「神學」去解釋複雜現象,解答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人類的來源. 人類原以為和其他動物之間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人類是上帝創造出來的,而達爾文學說則指出人類是由低等動物、到中等動物、再到猴子,然後猴子逐步進化成人,他把人類包括在共同祖先的進化樹之中,就此找到了人類的來源、生命物質的發生源以及進化的方式.
  • 進化學說的鼻祖,不是達爾文!竟然是他!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拉馬克的進化論提出以後,並沒有引起社會的重視。就連達爾文(C.R.Darwin,1809—1882)在開始他著名的5年航海旅程時,也還認為物種是不變的,而且都是神創造的。後來,他又通過大量的觀察和思考,提出了自然選擇(naturalselection)學說。達爾文創立的進化論從豐富的事實出發,論證了生物是不斷進化的,並且對生物進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釋。它使人們認識到,原來自然界的萬千生物不是神靈預先設計好而永恆不變的,而是在客觀規律的支配下不斷發展變化的。這就使生物學第一次擺脫了神學的束縛,走上了科學的軌道。
  • 神奇的自然選擇學說︱教科版《科學》六年級導學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主要有四點內容:過度繁殖,生存鬥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  過度繁殖  達爾文發現,地球上的各種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達爾文認為每個生物在生活過程中必須跟自然環境作鬥爭、跟同一物種的個體作鬥爭、跟不同物種的個體作鬥爭,其中以同一物種的個體之間的鬥爭最為激烈;並認為在自然界裡,各種生物彼此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依存。
  • 獵豹的花紋暗藏玄機,它和達爾文的「自然選擇」有何聯繫?
    獵豹的速度有多快?打個比方吧,奔跑的獵豹就像一輛急速的越野車,大家都知道汽車加速時需要換擋,獵豹在加速時也會相應的改變奔跑動作,汽車轉彎是要撥轉方向盤,同樣,獵豹撲向獵物的時候也可以改變方向。在這裡,我們來到英國皇家協會,1660年成立於英格蘭,在底層圖書館一本古老的書也許能幫我們找到設計生命的線索,這本書出版於150年前,書中指出生物是如何進化的,裡面還有精闢的見解和生動的例子,在其第四章「自然選擇」的一頁,我們能找到動物皮毛的花紋是如何形成的。
  • 人類的演變: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如何進化?
    大家好,我是宋傑,小編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人類的演變。「有了人,我們就有了歷史。」人類社會的歷史是從原始社會開始的。提出充分事實和理論來論證生物的進化並且取得勝利的,是英國的生物學家達爾文(1809-1882)。他創立進化論學說的時候,正是英國資本主義向外擴張時期,年青的達爾文,富有科學進取的精神。
  • 經濟學中的達爾文與拉馬克學說
    有趣的是,與之相對,有些生物學家卻認為,如果要在生物學上選出兩位最重要的大家,那麼一位是達爾文,另一位則是亞當·斯密;如果只能選出一位最偉大的生物學家,那麼應該選亞當·斯密。也就是說,其實以演化論為基礎的生物學,是傳承自經濟學。 這是因為,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思想,其實也是馬爾薩斯,以及上溯到亞當·斯密的經濟學範式的一種跨學科應用。
  • 達爾文進化論錯誤?人類的源頭究竟是什麼!
    達爾文的進化論被認為是近代史上最偉大的發現,學過一點生物的人,想必對達爾文並不陌生,就連我這樣的生物白痴都還依稀的記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那隨著歷史的發展,人類進化論的祖師爺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是不是就完全是對的呢?
  • 達爾文進化論有什麼缺陷
    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是:生物進化是通過「變異」和「自然選擇」,其中「變異」是隨機發生的,生物進化方向由「自然選擇」來引導。人們對自然選擇說主要有如下疑問:第一種認為自然選擇理論不能像物理學或化學定理那樣能夠通過實驗來證明,是「不能被證明的理論」。
  • 自然選擇進化論的發展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小林看天下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自然選擇進化論的發展。自然選擇學說查爾斯·達爾文的自然選現存物種為了適應生存環境而變化擇學說揭示了自然界的物種來自何方。他意識到,如果船上有一名地質學專家的話,那麼會對此次遠航大有裨益。而達爾文在愛丁堡大學和劍橋大學研習過博物學,又想在開始自己的事業之前旅行一番,他最終得到了這份工作。但是,達爾文可能並沒有想到這次旅行會這麼久。「小獵犬」號的航行從1831年12月27日一直持續到1836年10月2日。在這期間達爾文成為了一名頗有造詣的博物學家、地質學家和化石收藏家。
  • 如何評價達爾文的進化論
    在達爾文之前,人們普遍相信創世說描繪的世界:上帝有目的地設計和創造的世界,有序、完善、永恆不變的世界。而達爾文為大家描繪了另一種景象的世界:沒有造物主,沒有預先的目的和設計,變化無窮的、充滿競爭的、不斷產生和消亡的、有過去的漫長和曲折的演變歷史、有不能預測未來的世界。
  • 自然選擇是定向的?
    因為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生物的進化是在一個自然選擇的過程中進行的,同時伴隨著生物的不定向變異,但是自然中適者生存的規律使得自然選擇了適應能力強的活了下來,所以說是定向地選擇。  1自然選擇學說  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絕大多數生物都有過渡繁殖的傾向,也就是說,生物能夠產生大量的後代,而這些後代中能夠生存下來的卻是少數個體,這種大量繁殖,少量生存的原因是:在自然界中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間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為爭奪足夠的食物和空間進行生存鬥爭,  生存鬥爭包括生物同種個體和不同種個體之間的鬥爭,以及生物與自然條件
  • 歷史上的今天,達爾文《物種起源》正式出版
    《物種起源》不僅開創了生物學發展史上的新紀元,使進化論思想滲透到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而且引起了整個人類思想的巨大革命,在世界歷史進程中有著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內容簡介《物種起源》全書共有15章,最前面有史略和緒論。
  • 歷史文化——達爾文《物種起源》正式出版
    事實上,達爾文自己始終反對把進化論用於社會思想學領域,直到臨終時他也沒有發現有什麼理由可以把進化論用於哲學。他在1878年評價這種做法時說:「這是一個極其愚蠢的觀念。」反思進化論在中國的種種,一直以來多的是稱讚其鼓勵變革的思想解放作用,然而對於其在社會思潮方面的負面影響卻甚少有人提及。
  • 漫談進化論——達爾文與華萊士的故事
    提出了以自然選擇為核心的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有力地撼動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以及物種不變論在十九世紀的統治地位。除了生物學外,他的理論對人類學、心理學、哲學的發展都有不容忽視的影響。恩格斯將「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其他兩個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定律),稱讚他對人類有傑出的貢獻。1882年4月19日,達爾文在達溫宅逝世,享年73歲, 葬於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 達爾文並非進化論最早提出者,卻因一事永載史冊,百年來無人反駁
    ▲達爾文舊照歷史上,曾有拉馬克、伊拉茲馬斯·達爾文等人在達爾文之前提出過相似的學說。達爾文對此進行系統闡述時,使進化論包含了多門學科,如生物地理學、比較解剖學、比較胚胎學、古生物學、系統分類學等。同時還通過進化論闡述了這些學科領域為什麼有種種相似但又令人迷惑而無法解釋的現象。正因為這個解釋非常簡單明了,一經面世就被大多數人所接受,雖然也有部分反對者但並不影響該學說的地位。
  • 達爾文《物種起源》:經典的錯誤理論
    第二,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動力。當時的生物學家對接受這一點猶豫不決,因為自然選擇學說在當時存在著三大困難。第一,是缺少過渡型化石。按照自然選擇學說,生物進化是一個在環境的選擇下,逐漸地發生改變的過程,因此在舊種和新種之間,在舊類和新類之間,應該存在過渡形態,而這只能在化石中尋找。在當時已發現的化石標本中,找不到一具可視為過渡型的。
  • 沒有自然選擇,人類的生物學進化是不是就停止了
    學過進化論的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沒有了自然選擇,人類還會進化嗎?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自然選擇是這個理論的核心,沒有自然選擇,生物進化就無從說起。然而,現在的人類社會已經沒有了自然選擇,孩子生下來不論好壞,只要沒有致命的缺陷,絕大多數都能活下來。現代人講人道,維護每個生命活下來的權力,即使一些不太健全的個體也會受到關懷和保護。沒有了物競天擇,優勝劣汰,人類的進化是不是停止了?
  • 達爾文進化論的誕生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作者: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出版時間:1859年11月24日出版商:john murray 出版社(倫敦)簡評:達爾文論述生物深化的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