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中的達爾文與拉馬克學說

2020-12-04 SZNEWS

提要

寄希望於簡單地「明晰產權」,進而通過「用進廢退」就能讓企業獲得成功的想法,不過是拉馬克式的誤解,並不是經濟學的正確方法。用達爾文式的思想來說,在「明晰產權」之外,維護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才是更為重要、更不可或缺的基礎。

■ 吳荻楓

正如亞當·斯密為經濟學帶來了深刻改觀那樣,以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為標誌,演化論逐漸成為生物學的支柱,並對哲學、宗教乃至各種社會科學都造成了衝擊,經濟學自然也不例外。尤其近幾十年來,演化論對經濟學的影響令人矚目,以致給人以生物學「入侵」經濟學之感。

有趣的是,與之相對,有些生物學家卻認為,如果要在生物學上選出兩位最重要的大家,那麼一位是達爾文,另一位則是亞當·斯密;如果只能選出一位最偉大的生物學家,那麼應該選亞當·斯密。也就是說,其實以演化論為基礎的生物學,是傳承自經濟學。

這是因為,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思想,其實也是馬爾薩斯,以及上溯到亞當·斯密的經濟學範式的一種跨學科應用。經濟學家以個人為分析出發點的學術方法,對達爾文以生物個體為出發點的學術方法產生了深刻影響。

比如說,某個生態系統中的食草種群,由於繁衍而達到環境所能容納的數量後,如果引入新的捕食者,或者發生環境退化,就會使種群中避險力不足或體力較弱的個體難以生存,此後種群的生物特徵便會與以前有所不同。這就如同某個產業,如果受到新產品的衝擊,或者受原料價格上漲、人力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那麼產業中難以承受的生產者要麼遭遇破產,要麼被迫更新產品,以節約原料或者人工。此後該產業的特徵就會與以前有所不同。

不過,這個淺顯的現象也曾有過另外一番解釋。在達爾文之前好幾十年,大生物學家拉馬克提出了另外一種生物進化理論,即「用進廢退」學說,認為生物為了適應環境,會趨向於充分發展出潛能,會強化有用的器官,無用的器官則趨於退化。獵豹為了抓捕獵物而努力奔跑,身體變得越來越敏捷。環境會使生物「進化」。

拉馬克學說的錯誤在於,這並不符合事實。事實是,生物的後天特性並不能在種群中遺傳和擴散。如果沒有大自然無情的生存選擇,跑不快的獵豹和脖子短的長頸鹿,都不會退出種群。生物個體上的 「適應」甚至「努力」,並不會帶來「進化」。我們之所以看到閃電般的獵豹與高高的長頸鹿,是因為不具有這些遺傳特徵的個體都被自然選擇淘汰了。優秀的環境適應特徵,是通過遺傳而不是「用進廢退」來擴散傳播的。

決定生物演化的動力,源於自然選擇。讓人讚嘆的各種精妙生物,是一代代生存競爭的產物。與之相應的是,精妙複雜的商品,高效率的生產者,是市場競爭的產物。一次次的市場生存淘汰,使生產者處於為消費者滿意而生產的動態演化過程。市場經濟是一種達爾文式的演化模式。

與生物學相類似,存在一種拉馬克式的對市場的誤解,認為「如果生產者擁有有效的產權,他們就會良好地運用」——這並不符合事實,不負責任、效率低下的生產者比比皆是。是動態的對生產者「優勝劣汰」過程,使商品的生產趨於高效。在解釋產權重要性的同時,決不能忘記,這種重要性之所以能產生正面的效果,其基礎是市場競爭。忽視這一點的話,會在經濟理論和實踐中產生錯誤。

比如在醫院、搜索網站對患者提供的服務不盡如人意的「魏則西事件」中,一方面有人認為醫院、搜索網站都是私營,對私有企業的體制產生懷疑。另一方面有人認為醫院和搜索網站既然是私營的就無可指責,「私營企業自然會把自己的服務做好」。其實兩種看法都是錯誤的,正如不善捕獵的獵豹、不善覓食的長頸鹿都會存在一樣,經營不善的私有企業也同樣存在。要追問的應該是,市場競爭機制是否得到了妥善的維護。比如消費者的侵權訴訟是否可以得到公平合理的處理,不良生產者是否可以被震懾,以至於其成本將超過誠信廠家?是否有特殊的牌照管制,使得只有特定範圍的經營者才能進入市場?以及推而廣之,在其他行業,是否有補貼政策使低效生產者不會退出市場?有些企業是否居於不必要的行政壟斷地位?

在世界各國的經濟案例中,從南美混合型經濟體,到轉型期的俄羅斯,到英國這樣的發達國家,都有某些符合「拉馬克學說」但最後不甚成功的事例,比如將國有鐵路等大公司私有化,期望其一改積弊,面貌一新獲得成功,但同時又保持那些公司的壟斷,補貼等特殊地位,最後發現效果不盡如人意。正如此前所分析的那樣,產權固然重要,但產權的重要性必須通過市場競爭才能體現出來,而諸如「行政壟斷」「保底補貼」「大而不倒」等將會破壞市場競爭機制。

總之,寄希望於簡單地「明晰產權」,進而通過「用進廢退」就能讓企業獲得成功的想法,不過是拉馬克式的誤解,並不是經濟學的正確方法。用達爾文式的思想來說,在「明晰產權」之外,維護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才是更為重要、更不可或缺的基礎。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學講師)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拉馬克學說是錯的·上
    在生物科學的發展歷程中生物進化理論的研究一直是一個熱門課題。今天就與大家聊聊生物進化理論的發展吧!首先說到生物進化理論,不得不提起拉馬克和達爾文兩位偉大的生物科學家了。拉馬克:全名是 讓·巴蒂斯塔·拉馬克(Jean-Baptiste Lamarck,1744年8月1日—1829年12月18日),男,法國博物學家,生物學偉大的奠基人之一。他最先提出生物進化的學說,是進化論的倡導者和先驅。
  • 進化學說的鼻祖,不是達爾文!竟然是他!
    即使在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後的這一百多年,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論仍沒有停止。科學的爭論促進人們更深入地研究,使得生物進化的理論不斷發展。拉馬克的進化學說歷史上第一個提出比較完整的進化學說的是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J.B.Lamarck,1744—1829)。
  • 拉馬克和他的獲得性遺傳
    拉馬克更早提出進化學說,但他的學說提出時沒有像達爾文的學說那樣引起轟動。原因有多種,他沒有像達爾文那樣的環球航行經歷,這使得他的論證缺乏實證;涉及生物進化的內容不像達爾文那樣廣泛和全面,論證的能力好像也不及達爾文;當時的社會還沒有做好接受生物進化思想的準備,沒有給力的支持團隊。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的進化學說主要建立在直覺、推理和猜測之上。
  • 拉馬克最先提出生物進化的學說
    如果用「朝三暮四」這四個字來形容青少年時期拉馬克那多變的興趣,真是太恰當了。  1744年8月1日,拉馬克生於法國畢伽底,本名約翰摩納。父母有子女11人,他是最小的一個,也是最受父母寵愛的一個。  拉馬克最先提出生物進化的學說  拉馬克的父親希望他長大後當個牧師,送他到神學院讀書。
  • 拉馬克用進廢退說
    ,他在《動物的哲學》中系統地闡述了他的進化學說(被後人稱為「拉馬克學說」),提出了兩個法則:一個是用進廢退;一個是獲得性遺傳。理論應用拉馬克的「用進廢退」進化論,是指生物體的器官經常使用就會變得發達,而不經常使用就會逐漸退化。就像大腦,越是勤思考勤運用,便越靈活;而越是懶惰不動腦,大腦便會像生鏽的鏈條,難以正常運轉。
  • 達爾文的進化論有問題?加上拉馬克怎樣?
    讓-巴蒂斯特·拉馬克 (Jean-Baptiste Lamarck)提出的學說或許能夠解釋其中的一部分問題。拉馬克的「用進廢退」理論提出於進化論問世的50年前,如今早已被科學界冷落到了無人理會的犄角旮旯,不過拉馬克的理論並不是沒有絲毫可取之處,他提出「環境能夠直接改變性狀,並且這些性狀能夠被後代承襲」。
  • 書摘|荷蘭饑荒與拉馬克學說:表觀遺傳左右歷史命運?
    拉馬克人們對這些發現感到興奮的原因之一是,在達爾文之後,我們否認了可以通過後天途徑獲得進化的生理特徵這一想法。讓- 巴蒂斯特· 拉馬克(Jean-Baptiste Lamarck)就是這種觀念的領頭人,這種學說直到今天都以他的名字為名。他的觀點是:使用率高的性狀傳給下一代的概率會更高,相應地使用率低的性狀傳給下一代的概率會降低。儘管這種想法經常被學界所嘲笑,但實際上,拉馬克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學家,為18 世紀和19 世紀生命科學的發展提供了許多偉大的思路。
  • 在達爾文的求學年代,進化的思想風靡八方
    在達爾文的求學年代,進化的思想正是風靡八方的時尚思潮。甚至已有好幾種進化學說在各處流傳。早在1794年,查爾斯·達爾文的祖父伊拉斯謨·達爾文便在他的醫學論文《動物生理學或有機生命定律》中,提出了「一切生物均誕生於一種『有生命的纖維」』的大膽論斷。
  • 如何評價達爾文的進化論
    不是哲學家也不是思想家的達爾文卻完成了千百年來唯物主義哲學家和思想家未能完成的一場思想革命,扭轉了世界上無數人的生命觀。達爾文的進化論在科學和人文領域有著重要影響,但同時也是一個極具爭議的理論。科學史上沒有哪一個理論學說像達爾文的進化理論那樣面對著那麼多的反對者,遭到那麼多的攻擊、誤解和歪曲,經歷了那麼長久而激烈的爭論。
  • 坤鵬論:尼採的進化觀 「審判」達爾文
    在決定生命形成的因素中,內部的動力而非外部的壓力是決定性的。拉馬克是法國生物學家,是進化論的先驅,他的理論是純正的進化。他繼承和發展了前人關於生物是不斷進化的思想,大膽而鮮明地提出了生物是從低級向高級發展進化的學說。
  • 達爾文並非進化論最早提出者,卻因一事永載史冊,百年來無人反駁
    學說,達爾文還用豐富、生動、翔實的資料來證明地球上的各種生物並非是上帝所創造的,而是通過遺傳、變異以及物種與物種之間的競爭和大自然的不斷選擇才形成的。▲達爾文舊照歷史上,曾有拉馬克、伊拉茲馬斯·達爾文等人在達爾文之前提出過相似的學說。
  • 達爾文?NO!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是現代生物進化論的核心,這點上過高中的讀者都知道。自然選擇學說源於達爾文1895年發表的《物種起源》一書,其主要內容有四點:過度繁殖、生存鬥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在今天,人們普遍認為是達爾文發明了「適者生存」這一術語。但事實上是嗎?NO!
  • 從酵母細胞入手,耶魯一項最新研究或向達爾文進化論發起挑戰
    拉馬克所持的「用進廢退」學說認為,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研究人員也展現了物種和單個細胞的生物學特性都可以被環境塑造,即使沒有基因突變也可以遺傳,這一結果與達爾文理論的經典解釋之一相矛盾。但是,究竟這些表觀遺傳特性或非遺傳特性如何被傳遞下去,一直沒有清晰的解答。
  • 達爾文創立了自然選擇生物進化論,改變了我們對人類位置的看法
    最有名的活力論者就是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19世紀後期出現的終極目的論或直生論,認為生物進化有一個既定的路線和方向而不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 後人把拉馬克對生物進化的看法稱為拉馬克學說或拉馬克主義,其主要觀點是:①物種是可變的,物種是由變異的個體組成的群體。
  • 人類的演變: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如何進化?
    特別是著名生物學家和人類學家拉馬克、達爾文和赫胥黎等,用了比較解剖學、胚胎學、古生物學、殘留痕跡和返祖現象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來論證人類的起源間題,為追溯人類的起源提供了科學的基礎,並推翻了神創世界,上帝造人等宗教唯心主義觀點,對於擺脫當時宗教世界觀在科學上的影響起了巨大的作用.
  • 他的學說顛覆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卻被國人知之甚少
    「進化論已經滿足不了這個時代更大的信息量,迫切需要一個更新的比「進化論」更底層的學說」 「就在當今,一個嶄新的、顛覆進化論的學說正在逐步進入人類的眼帘」 01 達爾文的重要性
  •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到底對不對?
    「在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信仰的國家,大概只有不到20%的人認為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是對的。」2005年,美國仍然有很多人支持神創論。在美國的多佛地區,有一些原教旨主義者要求學校同步傳授「神創論」和「自然選擇學說」。有一位多佛地區的家長把學校告上法庭。他說神創論不是科學,而是帶有政治企圖的宗教觀點。學校違反了美國憲法確立的「政教分離」的原則。
  • 達爾文的筆記本被偷了:它改變了生物學
    雖然書中的許多概念已在兩個世紀的「演化」中更新換代,但在那個DNA和基因概念尚未誕生的時代,達爾文的洞見真正讓生物學煥發出了新的生機。伊拉斯謨和拉馬克對物種「蛻變」的想法雖然與查爾斯·達爾文後來提出的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有相異之處,但無疑在小達爾文對物種的思考中,種下了一顆將要迅速萌芽的種子。左:《動物法則》封面。右:約瑟夫·賴特為伊拉斯謨·達爾文畫的肖像畫。圖片均在公共領域內。
  • 達爾文的筆記本丟了,它曾經改變了生物學
    伊拉斯謨和拉馬克對物種「蛻變」的想法雖然與查爾斯·達爾文後來提出的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有相異之處,但無疑在小達爾文對物種的思考中,種下了一顆將要迅速萌芽的種子。 根據伊拉斯謨和拉馬克的「蛻變」說,所有物種都從同一祖先中變化而來。
  • 達爾文逝世136年:巨人的視角
    達爾文的腦海裡漸漸形成了對地球生命多樣化的一套觀點。演化(evolution)這個名詞不是達爾文提出來的,而是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Jean-Baptiste Pierre Antoine de Monet, Chevalier de Lamarck)在1809年《動物哲學》(Philosophie zoologique)一書中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