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逝世136年:巨人的視角

2021-01-19 三聯生活周刊

航行了四年的小獵犬號在繞過了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進入太平洋後,於1835年9月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停留,27歲的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在各個島嶼上採集,1836年回到英國後,許多的鳥類標本交給了古爾德,從而發現了這些是不同種的仿聲鳥(Nesomimusspp.),因為仿聲鳥們的身形相似,使他懷疑他們是不是有著相同的祖先,在不同的島上起了不同的變化?達爾文的腦海裡漸漸形成了對地球生命多樣化的一套觀點。

演化(evolution)這個名詞不是達爾文提出來的,而是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Jean-Baptiste Pierre Antoine de Monet, Chevalier de Lamarck)在1809年《動物哲學》(Philosophie zoologique)一書中提出。所以要說演化的概念是誰提出來的,就不能不講到拉馬克,甚至生物學此一名稱也是由他提出。他認為高等動物是由遠古的低等動物演化而來,達爾文只是在這樣的概念下,更加邏輯性地完善了這個過程的推論。

拉馬克的動物哲學

在演化概念架構出來之前,生命的起源是以宗教的神造論為主,即便分類學家林奈以二名法將相關的物種歸類,並由相近的「種」歸為「屬」、相近的「屬」歸為「科」,再歸為「目」等等分類層次,但林奈仍然認為這「相關性」是造物主設計上的類似。一直到林奈的繼承人拉馬克提出了生命起源與物種演化的想法,才對神造論有了很大的打擊。

左:林奈,右:拉馬克

在小獵犬號歸程後,達爾文的演化概念在採集藤壺的日子中逐漸完善,但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卻深藏心中,直到1857年更為年輕的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寫信給他,希望他將華萊士的理論推薦到林奈學會發表(Linnean Society)。這時達爾文才發現自己的「天擇演化理論」也被後輩華萊士給架構出來了,經過一番心理掙扎,他最後選擇了和華萊士在學會上共同發表。

左:達爾文,右:華萊士

共同發表怎麼能說明他是先於華萊士有著天擇演化的概念?難道不會有人質疑他是搭順風車搶了後輩的風華?共同發表之後沒多久,但卻晚了拉馬克50年之久,達爾文終於將他醞釀二十年的想法在1859年付梓書名為《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這才奠定了此一概念以他為名。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

在「理論」被驗證為通則之前,關於演化的概念都名之以「假說」。拉馬克認為低等的生命型態持續地重新出現,再藉由內在的力量,發展出高度的複雜性。而且物種的演化可以在單一世代內產生特徵的變化,這變化再由後代繼承。好比親代的長頸鹿為了吃到更高的葉子,努力把脖子變長了,所生下的後代也繼承了已經變長的脖子,我們稱這個叫做「形變的演化」(transformational evolution)。

達爾文的假說則不一樣,他認為生命是共同起源(descendent theory)的,由一個最原始的物種經由分隔而持續出現更多的物種。在漫長的時間裡,有些物種自身會改變,有些維持不變,有些則滅絕了。用長頸鹿來說明,就像是有群脖子長長短短的鹿,長脖子的鹿吃得到高處的葉子,短脖子的鹿吃不到便餓死了,長脖子的鹿能生育和自己一樣長脖子的後代,這就形成了長頸鹿,我們稱這樣的過程為「種變的演化」(variational evolution)。

A:拉馬克的假說,B:達爾文的假說,引自Evolution (2017 4/e) / Futuyma and Kirkpatrick

兩人的假說到了二十世紀初仍是紛紛擾擾,各有其支持者,期間門德爾(Mendel)的遺傳法則被人從窖藏中發現,進而解釋了繼承的原理。但在達爾文的假說成為理論前,仍有各家說法出現,像是「新拉馬克主義」、「直生論」、「突變主義」等。一直到二十世紀中葉,才透過族群遺傳的數學推演與天擇的遺傳理論形成「演化綜合論」(the evolutionary synthesis),這才奠定了達爾文穩固的地位。

1973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Grant夫婦到加拉帕戈斯群島研究達爾文雀,達爾文雀是因達爾文而將該群島十多種雀鳥合名。Grant夫婦發現當時的暖化造成小種子缺乏,使鳥喙比較小而咬不動大種子的雀鳥紛紛死去,整個族群形態的平均值偏移到比較大的鳥喙,方向性天擇在現實的自然中發生,更是確認了達爾文天擇演化的通則理論。

Peter Raymond Grant and Barbara Rosemary Grant

在達爾文逝世136年的今天,拉馬克的演化假說,常在詼諧的授課中被比較:「如果爸爸的手斷了,難道之後生出來的兒子會少一隻手嗎?」拉馬克的概念宛如被棄置在歷史裡視作謬論,當今的生物學家站在達爾文的巨人肩膀上眺遠,他的演化論看似屹立不搖了,但科學並不是一個理論便能通則涵蓋,巨人所立之處也往往是遠眺的視角限制。

為何本篇文章不將evolution稱之為「進化論」,而是以「演化論」名之?是因為大尺度的演化並沒有方向,並不是生命一定要進化複雜化才叫evolution,它也可以退化簡單化。我們思考到生物的演化,如果細菌要有效率地寄生與繁殖,更好的寄生方式是退化掉不必要的胞器,不當細胞了,只留著蛋白質的殼和基因,這退化的演化便可能是病毒的來由。

病毒將自己的基因注入宿主細胞中繁殖

若我們再進一步思考,病毒要更有效率地寄生,它連蛋白質的衣殼都不要了呢?分子生物學家發現了潛藏在生物染色體中,存在著超數染色體(supernumerary chromosome)或是跳躍基因(transposons,transposable elements, TE),它們可能是寄生在宿主細胞內的遺傳物質。當生命退化回歸到最原始的遺傳物質形態,那達爾文的演化論還適用嗎?

五種含氮鹼基A、T、C、G、U組合串連成DNA或RNA的遺傳物質,這算得上是最原始的生命形態。如果生命的定義不是以一個細胞或是多個細胞組成的個體(individual)為單位,而是將退化到極致的寄生性基因也算進去,那拉馬克的演化假說又再度適用了。因為只要寄生性基因有突變,便會在複製時將突變遺傳下去,這不就是形變的演化嗎?

演化如果再擴及到非生命的發展進程,如文化的傳承與演變、科技的研發與進步、知識的累積與創新,都算得上是種隨時間變化的演化,拉馬克的假說更是適用在這個部分。筆者甚至認為文明以拉馬克的方式演化,是肉體以達爾文式的演化速率所跟不上的,百年來知識普及所造成過量的文明信息負荷,使得肉體的神經脈衝難以承擔,這可能是現代人精神問題叢生的原因。

科學不是真理,而是逼近真理的工具,理論不是對錯的通則,而是條件範圍裡的適用。好比牛頓運動定律之於天文物理,沒有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就無法架構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不會有霍金寫出《時間簡史》。然而牛頓運動定律能在宇宙中的重力變化下通用嗎?當然不行。三大運動定律適用在固定的重力值下,是條件範圍裡的適用。

達爾文的演化論之於生物學,就相當於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之於天文學,是有適用範圍的立基。科學不是宗教,不造神,但尊重巨人的肩膀。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遠眺,雖然受限於巨人的視角,但我們可以站得更高,便須敬重他的偉大,帶給我們更遠的思考。

(圖片來自網絡)

大家都在看這些

中興事件,貿易戰只能以戰止戰越無知越驕傲清風裡的肉慾假如每一天都是告別《吐槽大會》之後,單口喜劇火起來了嗎?讓你買買買不停手的幕後「高」手⊙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博物之旅:發現奇異的動物」

相關焦點

  • 巨人136話解析:兵長將死、吉克露面,消除巨人之力竟如此簡單?
    對於主劇情來說136話幾乎沒什麼進展,基本都是打戲和常規對話。目前來說巨人還有3話就要完結,雖然一直相信著諫山創,但看完這一話真有點慌了。畢竟還有很多東西沒有交代,以剩下的篇幅不知道創哥要怎麼展開?好了書歸正傳,這篇文章八戒還是為大家解析下136話。
  • 達爾文生平
    1831年12月,達爾文登上了英國皇家海軍艦艇小獵犬號,以博物學家的身份前往南美洲從事自然調查研究工作。最初他們在南美海岸調查,並多次進入南美洲西邊的加拉巴哥群島,經過太平洋到達紐西蘭、澳大利亞及南非,然後又回到南美洲,直到1836年10月才回到英國。 對於達爾文來說,這段經歷是他受到的「第一次真正訓練,或者說思想教育」。
  • 換一種方式分析《進擊的巨人》,或許我們都把諫山創想得太複雜了
    136話發布完距離巨人完結僅剩3話內容,然而136話在劇情上仍是沒有多少推進,除了一些常規的對話就是巨人大戰,並且以目前來看,下一話戰鬥情節依然會佔不少的篇幅。不僅如此,這一話諫山創又拋出兩個「難題」,那隻擄走阿爾敏的「豬頭巨人」和馬萊人對艾族人再次燃起的仇恨,讓本就捉襟見肘劇情雪上加霜。本來八戒我對諫山創是完全放心的,但現在我也有點動搖了!那麼多的伏筆沒有收回,那麼多的「坑」也還沒填,只用三話能否給巨人一個完美落幕?
  • 2020年「達爾文獎」頒給了一位在富士山直播日本男子
    大家在日常調侃一些蠢事的時候,都經常會見到「這能角逐今年的『達爾文獎』」這樣一個玩笑話。而實際上,達爾文獎是真實存在,並且每年都會進行一次評選的獎項。 2020年的「達爾文獎」則頒給了一位在冬天直播爬富士山,結果失足摔死的日本男子。
  • 達爾文人生的轉折點
    在我讀高一時(1982年),正在「向科學進軍」的中國大張旗鼓地紀念達爾文逝世100周年,出版了許多達爾文著作和進化論科普作品,激發了我對生物學的興趣,並一直持續下來。今年是達爾文誕辰200周年(達爾文生於1809年2月12日)和《物種起源》出版150周年(出版於1859年11月22日),世界各國科學界正在轟轟烈烈地慶祝,國內還未見到有什麼舉動,不知是否也會使一些中學生對生物學產生興趣,而不是像近年來那些高考狀元一律功利地選擇金融、經濟作為專業?
  • 世界上真的有巨人存在嗎?中國兩處遺址證明巨人國或許真的存在
    在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中,他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世間萬物都遵循著一個循序漸進的進化過程,以適應社會自然環境的變化需要。以人類為例,在達爾文的觀點中,從猿猴到早期智人,逐步進化為現代智人。但達爾文的觀點,也有一定的漏洞,因為從猿猴到人類進化的過程中,缺少了關鍵的一環,時至今日,人類學家只發現了類人猿的化石,但從來沒有發現過猿猴的化石,而類人猿的基因,其實和現代人類的基因一致,也就是說,從類人猿到現代人類,中間只存在著一個演化的過程,而非是進化,這也是人類起源觀點最大的漏洞。
  • 197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阿格·玻爾逝世
  • 20世紀物理學巨人、諾獎得主菲利普安德森逝世,享年96歲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教授William Bialek等多位科學家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消息,美國理論物理學家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Warren Anderson)於當地時間3月29日逝世,享年96歲。
  • 遠古文明中的巨人可能存在過,三個證據顯示遠古有身材高大的人類
    早幾年在距離開羅城區不遠的地方挖掘出疑似古埃及第十三王朝索貝克霍特普一世的墳墓,在裡面發現一個足有60噸重的巨型石棺,雖然石棺裡的木乃伊早已不知去向,但石棺旁邊曾裝有內臟的罐子顯示這裡應該是一個法老的墓地,只是規模如此巨大的石棺達到了兩個人的身高,難道索貝克霍特普一世是個至少有三米高的巨人麼
  • 達爾文進化論再次得到證實!新發現與達爾文140年前理論不謀而合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1859年,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憑藉一本顛覆性的著作《物種起源》,用進化論的思想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對自然界的理解方式。然而,由於進化論中存在多處假設存疑,且許多理論是「開天闢地」的,直至140年後的今日也依舊有許多人排斥進化論的真實性,其中最重要的觀點便是「猴子是人類的祖先」……近日,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人類學專業的Laura van Holstein發表了一項研究,證實了達爾文《物種起源》第3章中的假設,即哺乳動物亞種在物種進化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尤為重要。
  • 漫談進化論——達爾文與華萊士的故事
    生物學巨匠達爾文說起達爾文大家應該十分熟悉,他是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者,發表了震驚世界的《物種起源》。他曾經乘坐貝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1882年4月19日,達爾文在達溫宅逝世,享年73歲, 葬於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默默無聞的華萊士在達爾文的光輝籠罩之下,華萊士顯得鮮為人知,誰又曾想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學者曾經讓達爾文慚愧到打算燒掉《物種起源》的手稿,放棄發表。華萊士也是英國博學家,同時也是一位探險家。比起達爾文5年的環球之旅,華萊士的科學考察經歷毫不遜色。
  • 史前巨人族是否存在?遠古巨人之謎
    在人類的發展史上,很多人都知道人是猿猴演變而來的,這就是達爾文提出的著名進化論,但是在人類演變的過程中,難道就沒有出現過基因突變的時代?比如說巨人族。,她於是懷孕產下泰坦族,也就是傳說中的巨人族;(2)在中國古代的神話中,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夸父追日,這些主角無不例外都是巨人;(3)在遠古中東地區擁有先進文化的蘇美爾文明,他們也曾經留下許多的巨人圖像;(4)在南美洲古老的巖石上也刻著非常巨大的人像。
  • 物種起源——達爾文的偉大發現
    當22歲的達爾文從大學畢業後,並沒有按部就班的找到一份工作,而是登上了名為「獵犬」號的輪船,開始了環球考察。當來到加拉帕戈斯群島,達爾文發現每個孤立的島嶼上都有一些不同的物種,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發現的物種進行了詳細的記錄,並帶回一些標本,回到英國後,通過分析達爾文帶回來的物種記錄和標本,人們發現加拉帕戈斯群島上90%以上的爬行動物、50%的陸禽和45%的高等植物,都是地球上其他地方所沒有的。
  • 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
    1825年,達爾文的父親把他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可是,他不想當醫生,仍然同一些愛好生物學的青年朋友在一起,時常到海邊去採集水產標本,探討各種問題,交流各自的心得,有時還和漁民去捕捉牡蠣。他的父親認為這些活動是荒廢學業」的貪玩,便於1828年把他送進創橋大學神學系,想使他成為一個「尊貴的牧師」。
  • 巨人騎恐龍戰鬥,這顛覆認知的考古發現或證明人類起源並不簡單
    眾所周知,目前科學界普遍把達爾文的進化論作為基石來研究地球上的生物,並且認為人類是由猿猴進化而來,但是雖然說進化論被大部分的科學家所接受和使用,但是仍然有人認為進化論可能具有片面性。我們都知道按照進化論所說,最早的猿人大約出現在400多萬年前,而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滅亡於6500萬年前,然而考古學家在秘魯的一個山洞中發現了大量的古印加人雕刻的石頭,這些石頭上雕刻了人與恐龍共存的畫面,還有一些人正在獵殺恐龍和馴服恐龍的場景,甚至還出土了各種恐龍石雕。
  • 頻繁出土巨人化石,是驚天發現還是另有陰謀,巨人族真的存在嗎?
    2004年,一個化名「鐵風箏」(Ironkite)的加拿大圖像設計師,為參加「異常考古發現」比賽,在「worth1000」這個網站上投稿了一幅作品:在紐約海德公園,考古學家挖掘出一個超大號的巨人化石,他們一邊忙著測量,一邊忙著清理,通過考古學家與化石之間的對比,顯而易見這個巨人骨骸足足有四五層樓這麼高
  • 頻繁出土巨人化石,是驚天發現還是另有陰謀,巨人族真的存在嗎?
    2004年,一個化名「鐵風箏」(Ironkite)的加拿大圖像設計師,為參加「異常考古發現」比賽,在「worth1000」這個網站上投稿了一幅作品:在紐約海德公園,考古學家挖掘出一個超大號的巨人化石,他們一邊忙著測量,一邊忙著清理,通過考古學家與化石之間的對比,顯而易見這個巨人骨骸足足有四五層樓這麼高,僅僅頭骨都差不多有2米長,讓人汗顏。
  • 他獨自創立「自然選擇」理論 對達爾文產生深遠影響
    1823年1月8日,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出生於英國。 圖片來源:Imagno/Getty Images/視覺中國他是英國一名甲蟲和鳥類動物標本收藏家,他於1854年動身前往新加坡。經過歷時8年行程長達1.4萬英裡(約合2.3萬公裡)的研究,他重新回到英國並成為繼達爾文之後最為著名的生物學家之一。 圖片來源:Universal History Archive/UIG via Getty Images/視覺中國1855年,他創立了沙撈越定律——以其進化論論文的撰寫地命名,沙撈越如今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州。在這一定律中,他將進化描述為一棵長著不同枝幹的樹。
  • 那一天,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逝世
    在63年前的今天,1955年4月18日 (農曆三月廿六),愛因斯坦逝世。建立相對論的艾伯特·愛因斯坦1955年4月18日,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美國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逝世。1905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發表狹義相對論。1915年發表廣義相對論。1933年受德國反猶太主義狂潮迫害而離開祖國。愛因斯坦生前堅信,「人類所固有的兄弟般的情誼和每一個人的特性。可是如果有人讓我證明這一點,我做不到。同樣,人的頭腦裡產生了更高深的理解,卻無從證明它的產生過程。
  • 達爾文《物種起源》:經典的錯誤理論
    《物種起源》是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 – 1882)論述生物進化的重要著作,出版於1859年11月24日。該書大概是19世紀最具爭議的著作,其中的觀點大多數為當今的科學界普遍接受。在該書中,達爾文首次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