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生平

2020-12-05 科學網

 

1809年2月12日,達爾文出生在英國的施魯斯伯裡,他的父親是位著名的醫生,他的祖父則是更有名望的醫生,同時也是推理進化論者。在達爾文出生之前,他的祖父就將生物進化的概念介紹給了英國讀者。

 

達爾文在16歲時被父親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由於無法面對重病患者的痛苦,或者另一種說法是,他不願意解剖屍體,而最終放棄了學醫。1828年他進入劍橋大學,改學神學。在劍橋期間,他成為植物學家亨斯洛(Henslow)的門生,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831年12月,達爾文登上了英國皇家海軍艦艇小獵犬號,以博物學家的身份前往南美洲從事自然調查研究工作。最初他們在南美海岸調查,並多次進入南美洲西邊的加拉巴哥群島,經過太平洋到達紐西蘭、澳大利亞及南非,然後又回到南美洲,直到1836年10月才回到英國。

 

對於達爾文來說,這段經歷是他受到的「第一次真正訓練,或者說思想教育」。環球旅行為達爾文提供了深入自然的機會,也讓他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進化論思想便是由此成形的。

 

從小獵犬號回來後,達爾文已經是一位大有前途的地質學家。他的發現讓萊爾對他肅然起敬,二人也因此開始了他們的終生友誼。

 

1839年,達爾文出版了描述小獵犬號航行經歷和發現的《航海日誌》,很快成為19世紀最為暢銷的旅遊書籍之一。但是從這本書中,幾乎看不到進化論的思想。

 

同年,達爾文與他的表妹埃瑪(Emma)結婚,到1841年,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時,達爾文的身體狀況開始惡化。從此除了去倫敦拜訪親友,或因健康原因去療養外,幾乎沒有離開距倫敦幾英裡的唐別墅(Down house)。

 

他一生只在三個地方生活過,4年在倫敦,5年在小獵犬號上,其餘的時間都在唐別墅度過。

 

儘管疾病纏身,達爾文仍然一邊堅持積累物種方面的資料,一邊從事一種人們很少知道的物種——海洋甲殼動物藤壺的分類研究。此外,與萊爾以及植物學家胡克(Hooker)的交往,也使他的索居生活得到調劑。1844年,他第一次寫出《物種起源》的簡要提綱,胡克成為此文的第一位讀者。到1854年,達爾文感覺時機成熟,他決定開始撰寫一部關於物種起源的巨著,然而,這個計劃最終也沒有完成。

 

1858年,他收到華萊士(Wallace)的一封信。信中附有一篇華萊士本人撰寫的一篇簡短的論文,這篇論文幾乎涵蓋了達爾文理論的核心思想。這讓達爾文又尷尬又難過。在萊爾的建議下,達爾文將自己在1844年完成的論文摘要和華萊士的論文一起交給了林耐學會,卻沒有受到重視。林耐學會的主席在作當年度的年終總結時說:「今年……沒有什麼重大發現。」

 

一方面怕自己20年的心血被別人搶了先機,另一方面,華萊士的論文更增加了達爾文的信心,達爾文開始著手撰寫摘要性著作,這就是1859年底發表的《物種起源》。

 

從1860年到去世,達爾文撰寫了一系列重要著作,進一步闡述了進化論的多個主題,其中包括《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人類的由來》,以及三本關於花卉有性繁殖的書。

 

由於疾病和先天的羞怯,達爾文一直遠離公眾生活,他從未就進化論作過公開演講,也再沒有寫過比《物種起源》更通俗的讀物。

 

達爾文對科學的貢獻,在他有生之年從未得到英國皇家學會的正式承認。儘管在1864年,他被授予皇家學會最高榮譽——科普利獎章,但表彰詞中卻明確說到,他的貢獻不包括進化論。

 

在宗教方面,達爾文年輕時是基督教正統教徒,逐漸轉變為不可知論和懷疑論者。他自己說,這種轉變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以至於他從未感到過痛苦和沮喪。然而,達爾文的宗教觀從未公開表達過,也正因此,在1882年4月19日因病逝世之後,赫胥黎才放棄與虛偽勢力的鬥爭,協助將他的靈柩送往威斯敏斯特教堂,安葬在牛頓的旁邊。

 

達爾文的競爭對手華萊士,在面對達爾文的卓越成就時,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他把自己的兩本書,分別命名為《自然選擇》(使用的是達爾文的術語)與《達爾文主義》。他在《自然選擇》序言中,這樣評價著達爾文:

 

我自始至終都真切地感到欣慰和滿足……最終不是由我嘗試去寫《物種起源》。我早就權衡過自己的優勢,深知自己無法勝任。……所有這些素質到達爾文身上的完美結合,使他成為當今世上最合適從事並完成這一偉大工程的人。

 

(本版文字均由記者洪蔚採訪編寫)

 

《科學時報》 (2009-5-27 A3 每周聚焦)

相關焦點

  • 國家動物博物館科普講堂第51期預告:重新發現達爾文與
    【主要內容】  ·達爾文所闡述的進化論是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恩格斯  ·如果沒有進化論之光,生物學的一切都將無法解釋。至於達爾文的理論,我即使赴湯蹈火也要支持。——赫胥黎  我們對最熟悉其名的事物往往最缺乏了解。比如「進化論」一詞並不能支撐起達爾文這個人物,比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也絕對不能概括《物種起源》。
  • 達爾文,是怎麼治好拖延症的?
    我們今天在談起達爾文寫作該書時,往往喜歡這麼說:「達爾文在隨貝格爾號軍艦環球考察時,通過對各地不同物種的觀察,萌發了『進化論』的思想,並創作了《物種起源》。」這樣的敘事讓《物種起源》的產生聽起來相當「順溜」,好像達爾文下船後就筆耕不輟,把這本書寫出來了。
  • 「人生贏家」達爾文
    然而,稍微了解一點達爾文生平的人,對其好運連連,不僅羨慕不已,簡直欲哭無淚——我怎麼竟沒攤上他百分之一的好運氣呢?查理士∙羅伯特∙達爾文1809年2月12日出生於英國中部小城舒伯裡,父親羅伯特∙達爾文是當地名醫,母親蘇姍娜(也是達爾文父親的表妹)是英國著名制陶商、大富翁韋奇伍德的女兒,按如今話說,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
  • 除了《物種起源》,還能從達爾文身上學什麼?
    達爾文除了是進化論的奠基者,更是一位博學家:生物學家、地質學家、動物學家、植物學家、心理學家…… 《科學家如何思考:達爾文與物種起源》(以下簡稱《科學家如何思考》),講述達爾文的成長軌跡,以及他是如何做研究的。在《科學家如何思考》中,能看到的不僅僅是達爾文的生平事跡,如果願意,還能引發更深的思考。
  • 現代生物進化論的象徵 達爾文響徹2009
    特展包括圖片展和化石展兩個主要部分,其中圖片展包括達爾文與「貝格爾號」(小獵犬號)、達爾文進化論的誕生、人類的進化、進化論的進化等主題,展出了80餘張反映達爾文生平與達爾文進化論的圖片,也包括對達爾文提出「自然選擇」學說具有重要影響的「貝格爾號」環球航行的大幅路線圖。化石展以「生物進化的化石實證」為主題,向觀眾推介了8種典型的過渡型生物的實體標本或骨骼化石。
  • 兒童節不妨讓科學家帶孩子去旅行:《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正好我就碰到了一本:《科學家如何思考:達爾文與物種起源》。1不同於純粹的傳記,也和一些一本正經的科普讀物不同,這本書是從達爾文的思考角度入手引導孩子進行思考,配以生動的圖文,讓孩子獲得科學研究所需的態度,產生自己的思考。
  • 達爾文之光——達爾文首先是地質學家
    一般行外的人並不了解,達爾文不僅是地質學家,而且是相當傑出的地質學家,並且首先是以地質學家成名的。 也就是說,達爾文在成為生物學家之前,主要身份是地質學家。事實上,在達爾文環球考察回來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他本人也是以地質學家的身份自況的。
  • 英國博物學家、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生平介紹
    他們在自家花園裡做化學實驗,同學們還給達爾文取了個「瓦斯」的綽號。15歲的達爾文愛上了狩獵,常常參與韋奇伍德家的射擊活動。羅伯特終於無法忍受,於1825年讓達爾文提前離開學校。他為兒子安排了未來——讓他成為一名醫生。大學生涯1825年夏天開始,達爾文跟著父親做了學徒,記錄一些患者的狀況。
  • 達爾文的故事告訴你,想培養一個科學家你應該在這些方面下功夫
    寫達爾文的書很多,達爾文的故事也被傳揚很多,最近後浪新出的《科學家如何思考:達爾文與物種起源》(安娜貝勒·克雷默(Annabelle Kremer)著文,弗朗索瓦·奧利斯拉格(Franois Olislaeger)繪圖),和其他達爾文傳記書不同,從達爾文的思考模式解讀達爾文的一生。
  • 達爾文的「蘋果」
    雖然《物種起源》發表於1859年,但早在20多年前環遊世界之時,達爾文的思想中已經孕育了進化論的萌芽。隨同「貝格爾號」巡洋艦進行環球 考察之前,達爾文是一名地質學者。但環球考察期間從世界各地搜集到的寶貴生物學資料讓他開始對生物的演化有了全新的思考。其中有三個地點被普遍認為對奠定達爾文演化理論具有關鍵性影響。
  • 達爾文200歲進化論遇挑戰 10子女非死即病
    報導稱,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指物種會依據生存所需,在漫長歷史中自然發展出必需的能力及特色。當時有科學家形容這理論有如「靈光一閃」,解釋了為何部分物種得以生存,部分則會絕種,近代基因研究更證明了這一點。  生物學家道金斯形容:「達爾文是"人類"這個物種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
  • 天分很差的達爾文何以最終媲美牛頓爵士,他的這三個特質不為人知
    不管怎麼說,達爾文的事跡確實證明他並不如牛頓那般天賦異稟。但是,現如今,天分很差的達爾文的墳墓就埋葬在偉大的牛頓爵士墓旁。是何原因,讓達爾文取得了媲美牛頓爵士的成就,為後人所敬仰。《科學家如何思考——達爾文與物種起源》一書不僅介紹了達爾文的生平事跡,還重點講述了達爾文是如何突破當時科學界普遍認定的錯誤觀念,提出影響世界的自然選擇物種起源理論。這一切的一切,都來源於他區別於同時代科學家特有的思維方式。
  • 迷上自然的學者——達爾文
    達爾文於1809年2月12日誕生。他父親是位有名的醫生,祖父伊拉斯莫斯·達爾文更是個有名的醫生兼博物學家。達爾文的家世雖然如此優越,但少年時代的達爾文並非優等生。達爾文從小就喜歡釣魚、打獵,酷愛花草鳥蟲魚。他認為自然界裡蘊藏著太多的奧秘和樂趣。
  • 達爾文人生的轉折點
    在我讀高一時(1982年),正在「向科學進軍」的中國大張旗鼓地紀念達爾文逝世100周年,出版了許多達爾文著作和進化論科普作品,激發了我對生物學的興趣,並一直持續下來。    愛丁堡大學有當時英國最好的醫學院,達爾文的祖父、父親都曾在那裡學習,後來也都成了名醫。達爾文父親指望達爾文能延續家族傳統。可惜,達爾文對醫學毫無興趣,更要命的是,由於當時麻醉術還未發明,手術極為殘酷,而他天性脆弱,不敢面對手術臺上的淋漓鮮血。在觀摩對一個男孩的手術時,達爾文再也無法忍受下去,逃離了現場,並決心不再進手術室。
  • 達爾文誕辰200周年 媒體總結你所不知的達爾文
    在他父親的眼裡,達爾文非常懶惰,父親曾表示,除開射擊、養狗和捉老鼠外,其它事物完全不能引起達爾文的興趣。」  3.曾經有一段時間,達爾文在他父母的堅持下,立志成為一名醫生,但是由於他害怕看到血液,因此考慮放棄。  4.最終,達爾文獲得了劍橋大學神學學位。  5.達爾文喜歡進行收集,尤其是收集甲蟲。
  • 達爾文的進化路
    18世紀和19世紀,很多科學家都提出過關於生命如何進化出來的猜想,其中就包括達爾文的祖父伊拉斯謨·達爾文。19世紀以來,達爾文進化論是首個能經受科學界嚴格檢驗的理論。當代科學家配備有精密攝像設備、高性能計算機和DNA取樣工具,與當年「小獵犬號」上的設施相比,可謂天壤之別,而他們的研究也證明了達爾文理論的正確性。
  • 饕餮動物的達爾文
    當他心不在焉地在劍橋大學神學院學習時,達爾文參加了「美食家俱樂部」。他們一周聚會一次,搜尋那些餐館中罕見的動物來品嘗。  達爾文的兒子弗蘭西斯評註他父親的信件時,提到「美食家俱樂部」曾經吃過的動物包括鷹和麻鴉,但是「一隻灰色的老貓頭鷹破壞了他們的食慾」,他們說其味道「無法描述」。
  • 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1825年,達爾文進入愛丁堡大學學醫,1828年又進入劍橋大學學習神學。
  • 常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蕭石月生平事跡陳列室正式開放
    常寧市舉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蕭石月生平事跡陳列室啟用儀式    與會領導共同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蕭石月生平事跡陳列室揭牌。  紅網時刻衡陽11月24日訊(記者 蔣楠 通訊員 吳薇 郭華) 11月24日上午,常寧市舉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蕭石月生平事跡陳列室啟用儀式,衡陽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劉澤友出席儀式並宣布陳列室正式啟用。  「建設常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蕭石月生平事跡陳列室,為廣大黨員幹部打造了一個廉政文化教育平臺。」
  • 當達爾文遇見加拉帕戈斯群島
    提到進化論,我們首先會想到偉大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達爾文能提出生命演化理論,離不開他最重要的一段人生經歷,那就是長達五年的環球航行。而在其中,重中之重的故事就發生在如今已經威名遐邇的加拉帕戈斯群島。正是在那裡,達爾文終於與上帝說分手,曾經自以為是萬物之靈的人類,也從此走下神壇,意識到自己不過是演化故事中的一個角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