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不妨讓科學家帶孩子去旅行:《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2020-12-03 鬧市草廬漫讀書

自從小神獸們意識到兒童節是他們的節日之後,每年準備什麼禮物成了部分家長頗費腦細胞的活動。

玩具?怕耽誤孩子學習;普通書籍?又怕孩子不喜歡。有沒有兩全其美的禮物呢?

我認為是有的,寓教於樂的玩具、遊戲或者趣味橫生的優秀書籍都能起到一石二鳥的妙用。

作為一個資深的書迷,我當然更推崇的是有趣的書籍了。有趣的書籍其實也有很多類,有趣味盎然的科普書《所羅門王的指環》《昆蟲記》,也有充滿童趣和探險精神的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藍色的海豚島》。

我們也知道,還有一類書對孩子更有價值,那就是名人傳記,但名人傳記往往比較枯燥。

梁啓超曾經說:「讀名人傳記,最能激發人志氣,且於應事接物之智慧增長不少,古人所以貴讀史者以此。

著名作家茨威格也建議讀者:「讀偉人的傳記吧,與勇敢的心靈作伴!

那有沒有這樣一本書可以兼具以上三種書的特點呢?正好我就碰到了一本:《科學家如何思考: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1

不同於純粹的傳記,也和一些一本正經的科普讀物不同,這本書是從達爾文的思考角度入手引導孩子進行思考,配以生動的圖文,讓孩子獲得科學研究所需的態度,產生自己的思考。

本書從序開始就以設問入題,引導孩子們開始思考:如果你是達爾文,你會看到什麼呢?

不過正如我們所知,很多人看書是不看序言的。

也沒關係,正文開始就是一個有趣的故事:

達爾文從小喜歡觀察,他兩隻手各抓了一隻不一樣的金龜子,但看到第三隻不同的金龜子時,他為了不讓它逃掉,就把手上的一隻含在嘴裡,結果舌頭被小昆蟲噴出的酸液灼傷了。

看到這裡,連大人們也免不了會心一笑:科學家的軼事還真不少。

本書以此展開,引導小朋友們去思考「個體」之間的不同,同時「提醒」孩子們,達爾文的第一個特點是「關注細節」。

在提醒孩子們「關注細節」之後,又適時地給孩子普及了「物種」和「變種」的概念,為後面的內容打好基礎。

2

本書的第二部分來到了對達爾文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的「貝格爾號遠航記」:

1831年12月27日,22歲的達爾文離開大學,登上了貝格爾號,開始了1700多個日夜的「探索之旅」。

在這一部分,本書給我們摘取了幾個著名的場景,也是對達爾文整個進化論思想影響較大的幾個片段:停靠巴西領略的熱帶雨林之美,巴塔哥尼亞的化石收集之思,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地雀之別,科科斯群島的珊瑚礁之惑。

作者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做以下觀察:觀察雕齒獸化石和現代犰狳的骨骼,來區別形態學上的相似性;觀察不同的地雀,來區分物種的多樣性。

最後,通過科科斯群島的珊瑚礁的測量情況,促使小朋友和達爾文一起去思考珊瑚環礁的形成過程。

至於為什麼這麼設計,後面我們會體會到作者的用意之妙。

這一部分的尾聲,達爾文回到英國,把各種標本無私地交給了各行的專家,我們也能從中學到達爾文作為科學家的無私。

3

在本書的第三部分,我們迎來了《物種起源》這本傑作的誕生。

回到英國後,達爾文並沒有馬上著手開始寫書,因為這個時候他只有大量觀察的結果,以及一些淺層的思索。我們也看到一個理論的形成並不是如此簡單的。

達爾文開始對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產生了興趣,他開始請教飼養員和園丁們各種問題,還覺得親自飼養動物,以便更近距離地進行觀察。

通過飼養,達爾文開始思考物種之間的平衡問題:這麼多的物種不斷繁殖,為什麼沒有擠滿自然的空間呢?

結合大量的觀察以及和學術圈進行的交流辯論,一個革命性的理論,藉助自然選擇的物種起源理論,已在他的腦中逐漸完善。

在這個革命性的理論中,達爾文提出了著名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物種進化觀,為了提高生存機率,每個物種都有自己的獨特技巧。

達爾文也知道這個理論會動搖宗教的權威,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他把核心觀點隱藏了近20年,知道年輕的植物學家華萊士發表了類似結論,他才發表了他的觀點。

藉助科學家朋友們的幫助,《物種起源》大獲成功,我們人類對生物的認識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

然而這還不是結束,作者很貼心地在文中教孩子們如何閱讀《物種起源》中唯一的插圖:「生命樹」,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這個理論。

4

是的,這並不是結束。本書的第四部分介紹了《物種起源》發表後發生的其它事情。

達爾文和他的兩個孩子通過實驗理解了種子是如何旅行的,也發現了不同的種子有不同的傳播方式,更揭示了花朵傳粉的秘密。

他們研究植物的運動,研究動物的感情,最後,達爾文在他最後一本書中,給我們解密了蚯蚓對世界的意義。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不光增長了知識,同時也能感受到興趣的力量,以及觀察和思考的方法。即使是作為對達爾文不了解的成年人,也能從中獲得裨益。

當然,這也遠不是結束,書中最後還給我們展示了,今天的研究人員如何追隨達爾文的腳步,將人類對生物的了解擴展到了更大的範圍,達到了更深的深度。「生命樹」已經變成了「生命的灌木」。

本書是一部展現真正科學思維方式的達爾文傳記,通過一種科學的邏輯,將達爾文影響較大幾件事情串聯起來,小讀者既可以通過故事一窺達爾文的生平,又能概覽物種起源理論的誕生過程,並從中學習如何進行觀察細節和科學推理。

一個優質的偶像,一場充滿樂趣和知識的旅程,我想這份禮物在兒童節應該很有意義。

相關焦點

  • 除了《物種起源》,還能從達爾文身上學什麼?
    達爾文除了是進化論的奠基者,更是一位博學家:生物學家、地質學家、動物學家、植物學家、心理學家…… 《科學家如何思考:達爾文與物種起源》(以下簡稱《科學家如何思考》),講述達爾文的成長軌跡,以及他是如何做研究的。在《科學家如何思考》中,能看到的不僅僅是達爾文的生平事跡,如果願意,還能引發更深的思考。
  • 《達爾文與物種起源》:偉人的一生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
    查爾斯·達爾文是自然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的《物種起源》更是橫掃全世界,成為我們顛覆上帝造人說的神話,從而使我們更真實、更科學地去理解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命。這本《達爾文與物種起源:科學家如何思考》是一本寫給小孩子看的書,裡面有趣的插圖和補充的生物學知識,穿插在達爾文的一生中
  • 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達爾文在島上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採集標本,島上一些物種的差異和特異現象引起了他的強烈興趣,令他百思不解。這為他1859年發表的《物競天擇的物種起源》一書提供了原動力和信心,他的著作使加拉帕戈斯群島成為生物學專家和愛好者必去的「聖地」。今天這裡的聖克裡斯託巴爾島上,還豎立著達爾文的半身銅像。現在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已於197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自然財產保護區」。
  • 達爾文曾把《物種起源》「捂」了15年
    >  昨天,旅美知名生物學家、唯一獲得「北美古脊椎動物學會羅美爾獎」的亞裔教授苗德歲,作客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為南京市民講述了「達爾文與《物種起源》」的故事。苗德歲通過大量珍貴的老照片向觀眾展示了達爾文鮮為人知的家庭環境、成長經歷。  據介紹,由譯林出版社出版、苗德歲翻譯的《物種起源》也正式上市。同時,少兒版《物種起源》也將上市。  達爾文學醫從手術臺逃跑  「達爾文註定是一個大科學家,不想當科學家幾乎不可能。」苗德歲說,達爾文的血脈裡就流著科學基因。
  • 物種起源——達爾文的偉大發現
    當22歲的達爾文從大學畢業後,並沒有按部就班的找到一份工作,而是登上了名為「獵犬」號的輪船,開始了環球考察。當來到加拉帕戈斯群島,達爾文發現每個孤立的島嶼上都有一些不同的物種,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發現的物種進行了詳細的記錄,並帶回一些標本,回到英國後,通過分析達爾文帶回來的物種記錄和標本,人們發現加拉帕戈斯群島上90%以上的爬行動物、50%的陸禽和45%的高等植物,都是地球上其他地方所沒有的。
  • 青少年創新思維課 | 達爾文與《物種起源》的啟示
    達爾文於1809年出生於英國的一個醫學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非常有名的醫生。因此,也希望達爾文能繼承衣缽,成為一名醫生。16歲時,父親將他送到愛丁堡大學醫學院。他不僅不喜歡醫學,還經常逃課去捉各種蟲子研究。父親覺得他「遊手好閒」、「無所事事」。17歲時,只好把他送往劍橋大學的神學院,希望他成為一個「尊貴的神父」。
  • 歷史文化——達爾文《物種起源》正式出版
    在該書中,達爾文首次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他使用自己在19世紀30年代環球科學考察中積累的資料,試圖證明物種的演化是通過自然選擇(天擇)和人工選擇(人擇)的方式實現的。達爾文自己把《物種起源》稱為「一部長篇爭辯」,它論證了兩個問題:第一,物種是可變的,生物是進化的。
  • 這是一個有關達爾文和《物種起源》的故事
    他因為在《物種起源》一書中揭示了生物進化的原理,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生物學家。生物進化論後來也成為對世界影響最大的科學理論之一。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達爾文是如何寫出《物種起源》這本書的,又如何用這本書改變了世界。達爾文出生在一個相當有錢的大家族。
  • 達爾文的故事告訴你,想培養一個科學家你應該在這些方面下功夫
    寫達爾文的書很多,達爾文的故事也被傳揚很多,最近後浪新出的《科學家如何思考:達爾文與物種起源》(安娜貝勒·克雷默(Annabelle Kremer)著文,弗朗索瓦·奧利斯拉格(Franois Olislaeger)繪圖),和其他達爾文傳記書不同,從達爾文的思考模式解讀達爾文的一生。
  • 啟蒙達爾文寫下《物種起源》
    編者按:離開加拉帕戈斯24年後,《物種起源》誕生,直到臨終之時,達爾文都堅信,荒蠻又原始的加拉帕戈斯是他思想的起源,是《物種起源》的起源。
  • 我們為什麼要讀《物種起源》?關於物種起源說,關於達爾文!
    提到達爾文,我們都非常熟悉,因為他是被寫進課本裡的偉大科學家、生物學家,每一個學生,上學的時候,都從生物課本上學到關於他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理論,這也是他成為世界上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的原因。但如果要讓人們細說達爾文,卻好像只有「進化論」這個標籤是用在達爾文身上,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其他詞可以用在他身上。
  • 《物種起源》-達爾文的物種演化理論力作
    《物種起源》這本書幾乎是凝聚了達爾文的畢生心血,奠定了演化理論的基礎。我相信大部分人對這本書都有所耳聞,但是真正閱讀過的卻不多。《物種起源》出版於1859年,也就是150多年前。達爾文正是這其中的集大成者。他年輕的時候曾經乘坐小獵犬號環球旅行,一路考察各地生物風貌。用今天的話說,達爾文至少也算是個科研三代,他的祖父就提出過一些生物演化的觀點,而這次考察尤其是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的見聞,讓達爾文終於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演化理論。
  • 達爾文20年的痛苦「難產」出的《物種起源》,真正的貢獻是什麼
    令達爾文「崩潰」的雄孔雀今天跟大家聊一個人的故事,達爾文,至於為什麼要聊他,看到最後你自然就明白了。達爾文這個人一生留給科學事業一個天大的謎題,就是他其間有20多年的時間幹嗎去了?達爾文為什麼能上這個船呢?因為後一任船長一想,又不能帶女人上船,而且平時跟船員要板著臉,也不能跟船員太近乎,所以一定要找一個人上船陪他聊天,達爾文就是這麼一個陪他聊天的人,不是什麼隨船的科學家。五年的海上生活確實也把達爾文的身體摧毀了,1836年他回到倫敦之後,基本上所有能夠引發痛苦的病,達爾文身上都有。
  • 殘酷社會的狼性生存法則:從科學家的思考中,探索物種起源的奧秘
    1859年11月24日,《論藉助自然選擇(即在生存鬥爭中保存優良族)的方法的物種起源》一書面世了。《物種起源》這本書,簡直讓人嘆服。它不僅改變了一個學科,而且改變了全人類的思維方式、認識方式和行為方式。所以,這本書被譽為「科學界至今為止最重要的書籍」。其實早在《物種起源》發表的20年前,達爾文便已經得出了物種起源的理論。
  • 歷史上的今天,達爾文《物種起源》正式出版
    以下資料來自網絡公開資源,由孫壯編輯整理達爾文《物種起源》正式出版在160年前的今天,1859年11月24日(農曆1859年11月1日),達爾文《物種起源》正式出版。歷史循環論讓位於進步史觀,它當時更多地預示著一個新的軸心時代的到來。
  • 161年前,達爾文發表了《物種起源》,對人類歷史產生巨大影響
    《物種起源》161年的紀念日。它就是《物種起源》(全名:《論藉助自然選擇(即在生存鬥爭中保存優良族)的方法的物種起源》),這本書的第一版1250冊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1831年,達爾文被推薦參加「貝格爾號」的環球旅行。這次環球旅行徹底改變了達爾文的一生。貝格爾號於1831年12月27日揚帆起航,繞地球一周,於1836年10月2日回到英國。
  • 講座| 有多少偶然因素促成達爾文寫出《物種起源》?
    達爾文的祖父伊拉斯謨斯·達爾文是著名的博物學家,父親是當地一位有名的醫生。正因為達爾文從小生活在衣食無憂的環境中,所以他並沒有受到嚴格的限制,而是像其他富裕家庭的小孩一樣,在自然的環境裡跑來跑去,去探尋大自然。這些小孩在他們長大後,帶著從小培養起來的興趣,跟隨地理大發現跑到全世界去採集物種,所以現在許多的物種標本都是根據當時英國的採集而命名的。
  • 達爾文《物種起源》:經典的錯誤理論
    1859年11月24日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英語:The Origin of Species,全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物種起源論》 -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 給孩子買《物種起源》,哪個版本好?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自出版至今161年仍舊是經典。在注重擴大知識面的今天,它絕對應是孩子的書架上的書。我在一年多前給娃買的《物種起源》是由科學普及出版社的,兩個韓國作者編輯的漫畫版。漫畫版最大的好處就是易讀,孩子不會覺得枯燥,而且很有趣。它的定位就是科學普及。
  • 達爾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著《物種起源》的由來
    1859年十一月二四號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正式出版一共是一千多冊發行當天就銷售一空,從這天起進化論逐漸的撼動整個世界!達爾文圖片來源於網絡達爾文1836年曆時五年的環球航行結束,直到二十多年後才出版了他的巨著《物種起源》這本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