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著《物種起源》的由來

2020-12-03 菜家人說

1859年十一月二四號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正式出版一共是一千多冊發行當天就銷售一空,從這天起進化論逐漸的撼動整個世界!

達爾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達爾文1836年曆時五年的環球航行結束,直到二十多年後才出版了他的巨著《物種起源》這本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書。有人問為什麼會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才出版那?

達爾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一種說法是身體不好,他多年的海上生活把身體搞垮了,有人說1836年他回到倫敦的時候,當時人類所有能引起痛苦的病態幾乎達爾文都有,每天就幹一兩個小時,身體就不行了受不了。

進化論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二種說法是達爾文環球之後用了非常長的時間來準備,思考哈完善自己的理論,所以才脫了二十多年才出版。

達爾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三種說法是擔心、焦慮因為這套《物種起源》因為他提出的這套利潤在當年太革命,太顛覆,這顛覆不僅是把上帝趕下神壇,因為對上帝的否定早在他之前就有人提出來過。確實達爾文的進化論發表以後就受到各種各樣的質疑和攻擊,其實這種辯論到今天也還是存在的。第三種說法是在1958年一個叫華萊士的英國人他比達爾文要年輕十幾歲也是一位科學家,他多次跑到亞馬遜雨林以及馬來群島等世界多地弄一些標本來進行實驗。有一次他在叢林裡弄標本的時候得了瘧疾,就在在他養病的期間,他就思考物種是不是有種規則在,等他病好後,他用了幾天的時間就把自己的想法寫了出來。然後他想把寫好的這個給達爾文看看,因為當時達爾文也是很有名的,想讓他看看。可是華萊士提出來的這個跟達爾文當時想了很久的《物種起源》可以說是不謀而合想法理論一樣!這種很尷尬的場面出現後,如果自己在發表不就成了抄襲嗎?可是自己確實研究了很久了。最後達爾文的朋友給他出了個主意,你把你想表達的先寫出來,然後和華萊士這個咋們一塊在英國的皇家科學院的雜誌上發表,這算是一個折中的辦法吧,這樣也對的起華萊士也對的起良心,也對的起這麼多年自己的努力。然後達爾文就寫了封信寄給了華萊士,華萊士也是個很大度的人,華萊士在看到後感覺達爾文是前輩,自己的想法能跟達爾文一樣,感覺非常的榮幸。這樣看這兩位都可以說是君子吧!不像有些人是貪天下之功,據為己有不那樣。

進化論圖片來源於網絡

達爾文這樣也就快馬加鞭的用了一年的時間把《物種起源》寫了出來,然後發表出來,發表後可以說一本難求,幾年內重印了六次。

圖片來源於網絡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也就是進化論被稱為是人類歷史最為重大科學突破之一,也是第一次日心說取代地心說,在物種方面也徹底打破了人類自高自大,眾生之上的思想,所以被稱為具有劃時代的著作。

達爾文圖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要讀《物種起源》?關於物種起源說,關於達爾文!
    「進化論」,是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在《物種起源》中奠定的科學理論,現在也被稱為是「達爾文主義」,是關於物種起源和生物發展一般規律的理論。改變了世界的科學理論有很多,「進化論」是其中一種,發表了進化論的《物種起源》,也因此成為了改變世界的一本書。這本書自從1895年出版以來,到2020年,已經被翻譯成將近40種語言,印刷了無數次,成為了影響人類進步發展的一本書。
  • 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達爾文在島上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採集標本,島上一些物種的差異和特異現象引起了他的強烈興趣,令他百思不解。這為他1859年發表的《物競天擇的物種起源》一書提供了原動力和信心,他的著作使加拉帕戈斯群島成為生物學專家和愛好者必去的「聖地」。今天這裡的聖克裡斯託巴爾島上,還豎立著達爾文的半身銅像。現在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已於197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自然財產保護區」。
  • 歷史文化——達爾文《物種起源》正式出版
    1859年11月24日,達爾文《物種起源》第一版發行,共1250冊,當日便銷售一空。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進化論逐漸撼動整個世界——誰也不會想到,正是這一生物學的理論,意外地對中國近代思想史乃至中國現實產生巨大影響,且至今不絕。
  • 達爾文《物種起源》出版——科學史上的今天,11月24日
    1859年11月24日,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的開創性著作《物種起源》在倫敦出版。1859年版《物種起源》的封面《物種起源》全名《論依據自然選擇即在生存鬥爭中保存優良族的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
  • 歷史上的今天,達爾文《物種起源》正式出版
    以下資料來自網絡公開資源,由孫壯編輯整理達爾文《物種起源》正式出版在160年前的今天,1859年11月24日(農曆1859年11月1日),達爾文《物種起源》正式出版。歷史循環論讓位於進步史觀,它當時更多地預示著一個新的軸心時代的到來。
  • 新譯本《物種起源》出版發行
    「譯林人文精選」叢書 — 達爾文巨著《物種起源》新譯本2013年10月由南京鳳凰傳媒集團旗下的譯林出版社出版發行「大蘊」是達爾文名字當時的譯音,《人本》是指他1871年出版的《人類的由來和性選擇》,亦即《物種起源》的姐妹篇。當時的清朝北洋大臣李鴻章,正在推行洋務運動,所以達爾文學說在中國傳播很快。  中國人不曾有篤信上帝造物的基督教傳統,故對演化論的接受並無特別的困難。
  • 達爾文《物種起源》:經典的錯誤理論
    1859年11月24日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英語:The Origin of Species,全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物種起源論》 -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 161年前,達爾文發表了《物種起源》,對人類歷史產生巨大影響
    《物種起源》161年的紀念日。它就是《物種起源》(全名:《論藉助自然選擇(即在生存鬥爭中保存優良族)的方法的物種起源》),這本書的第一版1250冊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1831年,達爾文被推薦參加「貝格爾號」的環球旅行。這次環球旅行徹底改變了達爾文的一生。貝格爾號於1831年12月27日揚帆起航,繞地球一周,於1836年10月2日回到英國。
  • 講座| 有多少偶然因素促成達爾文寫出《物種起源》?
    後經研究,古爾德提出了物種間的起源關係,並把這一結果告訴了達爾文。《物種起源》問世的前因後果在此後的半年多時間裡,達爾文一直在思考很多問題。1837年7月中旬,他在筆記本上畫了一幅草圖。這張像樹一樣的結構圖其實反映的是生物演化的順序,就是一個物種演化成了不同的物種,這是達爾文思想最初的雛形。
  • 達爾文20年的痛苦「難產」出的《物種起源》,真正的貢獻是什麼
    1836年他環球航行結束回到倫敦,直到1859年出版《物種起源》,中間20多年啊,他一直磨磨蹭蹭,既然所有資料已經收集完了,包括標本啊,進化論的思想啊都已醞釀完成,20多年他為什麼就是不動筆?可他為什麼就是不寫《物種起源》呢?有人說,達爾文在繼續認真地準備他的理論,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理論不完善、資料不完備,所以他才種蘭花啊,養鴿子啊,做更多的科學實驗。這也有道理,即使在《物種起源》發表之後,達爾文都覺得理論當中有個天大的缺憾,其實就是一個他當時無法解釋的現象,就是雄孔雀的尾巴。達爾文在日記裡寫道:「一想到雄孔雀的尾巴我都要反胃和噁心。」
  • 《物種起源》-達爾文的物種演化理論力作
    《物種起源》這本書幾乎是凝聚了達爾文的畢生心血,奠定了演化理論的基礎。我相信大部分人對這本書都有所耳聞,但是真正閱讀過的卻不多。《物種起源》出版於1859年,也就是150多年前。生活習慣相似的物種,會競爭生存資源,比如幾種吃草的動物會爭奪草場,吃肉的動物爭奪食物,甚至幾種花之間也會爭奪傳粉的蜜蜂。在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當中,物種之間通常不會有真正意義上你死我活的競爭,比如非洲草原上,羚羊和斑馬其實吃的植物並不完全一樣。不過在有些情況下,種間競爭會導致某些物種數量大大減少乃至滅絕,這一點在達爾文時代其實並不明顯,因此在物種起源這本書當中所舉的例子也是稍顯晦澀。
  • 《物種起源》,你會讀哪個版本?
    又過了近半個世紀,2001年,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古生物學家、西北大學教授舒德幹領銜再次翻譯的這部巨著出版。   值得一提的是,達爾文生前,《物種起源》1859年至1872年間總共出了六版。以上的中譯本都是以《物種起源》第六版為底本翻譯。
  • 科學網—《物種起源》,你讀哪個版本?
    又過了近半個世紀,2001年,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古生物學家、西北大學教授舒德幹領銜再次翻譯的這部巨著出版。 值得一提的是,達爾文生前,《物種起源》1859年至1872年間總共出了六版。以上的中譯本都是以《物種起源》第六版為底本翻譯。 1859年11月24日,《物種起源》第一版出版,首印1250冊。
  • 物種起源——達爾文的偉大發現
    當22歲的達爾文從大學畢業後,並沒有按部就班的找到一份工作,而是登上了名為「獵犬」號的輪船,開始了環球考察。當來到加拉帕戈斯群島,達爾文發現每個孤立的島嶼上都有一些不同的物種,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發現的物種進行了詳細的記錄,並帶回一些標本,回到英國後,通過分析達爾文帶回來的物種記錄和標本,人們發現加拉帕戈斯群島上90%以上的爬行動物、50%的陸禽和45%的高等植物,都是地球上其他地方所沒有的。
  • 《物種起源》:達爾文並沒有提出社會達爾文主義
    其實,在達爾文《物種起源》出版後,引起過一場巨大的震動,波及社會各個領域。在尼採、馬克思、柏格森等思想家的作品中都能看到這種影響。但將進化論真正用在社會研究上的還是斯賓塞。他被稱為「社會達爾文主義者」,正是他將達爾文主義的思想擴大到社會上,使其流傳至全球。
  • 最熟悉的陌生人:你可能對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一無所知!
    關於進化論,或許早已經成為現代人基礎認知中渾然天成的部分,但這份熟悉也讓我們忽略了161年前達爾文《物種起源》發表之前,「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理論才是絕對主流思想。11月24日,是《物種起源》問世161周年紀念日,讓我們重新凝視這位科學巨人,看看他是如何開闢生物學發展新紀元,並且引起整個人類思想的巨大革命的。
  • 最熟悉的陌生人: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說了啥?
    關於進化論,或許早已經成為現代人基礎認知中渾然天成的部分,但這份熟悉也讓我們忽略了161年前達爾文《物種起源》發表之前,「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理論才是絕對主流思想。11月24日,是《物種起源》問世161周年紀念日,讓我們重新凝視這位科學巨人,看看他是如何開闢生物學發展新紀元,並且引起整個人類思想的巨大革命的。1.
  • 《物種起源》導讀
    《物種起源》是達爾文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奠定生物進化論最重要的著作,也是對人類發展進程產生過廣泛影響的巨著。它1859年出版時就震動了當時的學術界,此後的100年多裡仍不斷地引起激烈爭論。
  • 達爾文曾把《物種起源》「捂」了15年
    苗德歲翻譯的《物種起源》>  昨天,旅美知名生物學家、唯一獲得「北美古脊椎動物學會羅美爾獎」的亞裔教授苗德歲,作客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為南京市民講述了「達爾文與《物種起源》」的故事。苗德歲通過大量珍貴的老照片向觀眾展示了達爾文鮮為人知的家庭環境、成長經歷。  據介紹,由譯林出版社出版、苗德歲翻譯的《物種起源》也正式上市。同時,少兒版《物種起源》也將上市。  達爾文學醫從手術臺逃跑  「達爾文註定是一個大科學家,不想當科學家幾乎不可能。」苗德歲說,達爾文的血脈裡就流著科學基因。
  • 《物種起源》面世150周年 曾迴避人類進化問題
    這是出版商給他的回信,提到《物種起源》的書稿難懂而又缺乏證據,建議達爾文將其改成一本有關鴿子的通俗讀物。曾繪製出鴿子家譜為紀念達爾文的專著《物種起源》面世150周年,英國作家亨利·尼科爾斯近日在《自然》雜誌專刊上描述的這一情形,為我們提供了有趣的想像空間,如果《物種起源》真的變成了《鴿子起源》,那會是什麼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