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年前,達爾文發表了《物種起源》,對人類歷史產生巨大影響

2020-12-03 閒話郵票

#百家故事#

11月24日,是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161年的紀念日。

在1859年11月24日,在英國倫敦,眾多倫敦市民湧向書店,競相購買一本剛出版的新書。它就是《物種起源》(全名:《論藉助自然選擇(即在生存鬥爭中保存優良族)的方法的物種起源》),這本書的第一版1250冊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

1831年,達爾文被推薦參加「貝格爾號」的環球旅行。這次環球旅行徹底改變了達爾文的一生。

貝格爾號於1831年12月27日揚帆起航,繞地球一周,於1836年10月2日回到英國。達爾文跟隨「貝格爾號」穿過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到達了南美洲、澳洲和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一路上,達爾文沿途考察各地的地質、動植物的特性,採集了無數的標本,並將自己的發現做了詳細的觀察筆記。

在貝格爾號上的5年深深地影響著達爾文,讓達爾文從一名正統的基督徒變成了無神論者,而成了職業博物學家。更重要的是,他開始思考生物的起源問題,最終創建了進化論,徹底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達爾文在發表《貝格爾號航行期內的動物志》、《貝格爾號航行期內的地質學》後,1842年,達爾文完成了《物種起源》的簡要提綱,在1859年11月24日發表了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物種起源》。

《物種起源》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不單單是生物學方面,它是被馬克思譽為「這本書可以用來當作歷史上的階級鬥爭的自然科學根據」的巨著。

從一個簡單的角度小夥伴們也可以看出《物種起源》這本書的重要地位,在2019年,上面提到的1859年11月24發行的第一版拍賣價格高達50萬美金。

(註:以上郵票版權由其國家郵政所有)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今天,達爾文《物種起源》正式出版
    以下資料來自網絡公開資源,由孫壯編輯整理達爾文《物種起源》正式出版在160年前的今天,1859年11月24日(農曆1859年11月1日),達爾文《物種起源》正式出版。歷史循環論讓位於進步史觀,它當時更多地預示著一個新的軸心時代的到來。
  • 歷史文化——達爾文《物種起源》正式出版
    1859年11月24日,達爾文《物種起源》第一版發行,共1250冊,當日便銷售一空。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進化論逐漸撼動整個世界——誰也不會想到,正是這一生物學的理論,意外地對中國近代思想史乃至中國現實產生巨大影響,且至今不絕。
  • 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達爾文在島上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採集標本,島上一些物種的差異和特異現象引起了他的強烈興趣,令他百思不解。這為他1859年發表的《物競天擇的物種起源》一書提供了原動力和信心,他的著作使加拉帕戈斯群島成為生物學專家和愛好者必去的「聖地」。今天這裡的聖克裡斯託巴爾島上,還豎立著達爾文的半身銅像。現在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已於197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自然財產保護區」。
  • 我們為什麼要讀《物種起源》?關於物種起源說,關於達爾文!
    「進化論」,是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在《物種起源》中奠定的科學理論,現在也被稱為是「達爾文主義」,是關於物種起源和生物發展一般規律的理論。改變了世界的科學理論有很多,「進化論」是其中一種,發表了進化論的《物種起源》,也因此成為了改變世界的一本書。這本書自從1895年出版以來,到2020年,已經被翻譯成將近40種語言,印刷了無數次,成為了影響人類進步發展的一本書。
  • 達爾文的出版商不相信進化論,但還是出版了他的《物種起源》
    1859年出版的暢銷書《物種起源》使達爾文家喻戶曉,並改變了科學史的進程。達爾文的進化論甚至動搖了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建制。然而,達爾文的出版商約翰·默裡三世就沒那麼出名了。儘管他將達爾文和他的自然選擇理論引入公共領域,但他對達爾文理論的影響深感擔憂,甚至在幕後與之抗爭。
  • 達爾文《物種起源》出版——科學史上的今天,11月24日
    1859年11月24日,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的開創性著作《物種起源》在倫敦出版。在該書中,達爾文根據20多年積累的對古生物學、生物地理學、形態學、胚胎學和分類學等許多領域的大量研究資料,以自然選擇為中心,從變異性、遺傳性、人工選擇、生存競爭和適應等方面論證了物種起源和生命自然界的多樣性與統一性。《物種起源》全書共15章,502頁。第一批印刷的1250冊在出版當天就銷售一空。
  • 達爾文和他的《物種起源》歷社會達爾文主義到創新之路
    達爾文,相信大家對他並不會感到陌生,他發表的著作《物種起源》不僅奠定了現代生物學和進化論的基礎,而且與之後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更是成為近代不少中國人救亡圖存的理念。那麼,你知道《物種起源》是如何誕生的嗎?
  • 達爾文曾把《物種起源》「捂」了15年
    >  昨天,旅美知名生物學家、唯一獲得「北美古脊椎動物學會羅美爾獎」的亞裔教授苗德歲,作客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為南京市民講述了「達爾文與《物種起源》」的故事。苗德歲通過大量珍貴的老照片向觀眾展示了達爾文鮮為人知的家庭環境、成長經歷。  據介紹,由譯林出版社出版、苗德歲翻譯的《物種起源》也正式上市。同時,少兒版《物種起源》也將上市。  達爾文學醫從手術臺逃跑  「達爾文註定是一個大科學家,不想當科學家幾乎不可能。」苗德歲說,達爾文的血脈裡就流著科學基因。
  • 這是一個有關達爾文和《物種起源》的故事
    這也不奇怪,因為數學和物理研究的是宇宙的根本了運作邏輯,這些知識涵蓋的面更廣,對其他領域產生的影響也更大,也更容易引起大家的關注了。不過,即便如此,還是有一位生物學家,排名也非常靠前,在一群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當中,看起來特別顯眼。這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查爾斯·達爾文。他因為在《物種起源》一書中揭示了生物進化的原理,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生物學家。
  • 達爾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著《物種起源》的由來
    達爾文圖片來源於網絡達爾文1836年曆時五年的環球航行結束,直到二十多年後才出版了他的巨著《物種起源》這本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書然後他想把寫好的這個給達爾文看看,因為當時達爾文也是很有名的,想讓他看看。可是華萊士提出來的這個跟達爾文當時想了很久的《物種起源》可以說是不謀而合想法理論一樣!這種很尷尬的場面出現後,如果自己在發表不就成了抄襲嗎?可是自己確實研究了很久了。
  • 青少年創新思維課 | 達爾文與《物種起源》的啟示
    每周二晚7:00上線視頻課、周五晚8:00在線2.0互動課引導青少年在真實案例中感受時代的發展、激發創新思考是什麼原因讓達爾文成了達爾文?是什麼因素讓從小喜歡打獵、抓蟲、探索新鮮物種的這個年輕人,放棄醫學、放棄成為令人尊敬的神父?成為當時少有的自然科學家?
  • 最熟悉的陌生人:你可能對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一無所知!
    關於進化論,或許早已經成為現代人基礎認知中渾然天成的部分,但這份熟悉也讓我們忽略了161年前達爾文《物種起源》發表之前,「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理論才是絕對主流思想。11月24日,是《物種起源》問世161周年紀念日,讓我們重新凝視這位科學巨人,看看他是如何開闢生物學發展新紀元,並且引起整個人類思想的巨大革命的。
  • 最熟悉的陌生人: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說了啥?
    關於進化論,或許早已經成為現代人基礎認知中渾然天成的部分,但這份熟悉也讓我們忽略了161年前達爾文《物種起源》發表之前,「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理論才是絕對主流思想。11月24日,是《物種起源》問世161周年紀念日,讓我們重新凝視這位科學巨人,看看他是如何開闢生物學發展新紀元,並且引起整個人類思想的巨大革命的。1.
  • 《基因傳》讀書筆記三:發表《物種起源》
    達爾文已經意識到物種隨時間環境發生變化,接下來的思考是什麼力量推動物種的進化?達爾文兒童時期在農場度過,其實苦心尋覓的部分答案就在眼前,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變異,即動物有時會產生與親本類型特徵不同的後代。
  • 講座| 有多少偶然因素促成達爾文寫出《物種起源》?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達爾文就是一個白鬍子老爺爺的形象。達爾文作為著名的生物學家和進化論的奠基人,當然不是生來就如此的。達爾文最重要的思想,也不是他變成老頭的時候才形成的,而是當他年輕的時候,在一次經過加拉帕戈斯群島的環球航行中孕育萌發的。但是,從這種思想的產生、發展到最後完整闡述其內涵的《物種起源》的完成,其間又經過了二十多年的時間。
  • 人類的演變: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如何進化?
    大家好,我是宋傑,小編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人類的演變。「有了人,我們就有了歷史。」人類社會的歷史是從原始社會開始的。人是由猿進化而來的,大約在新生代第四紀,即距今三百萬年以前,人類自身與人類社會便開始了。關於人類的起源,即人是怎樣產生的?各個民族都曾經流傳過許多傳說和神話。埃及傳說第一個人是由哈奴姆神用陶土塑造成的。
  • 當達爾文和初戀分了手,全人類都變了心
    2021國家地理中文日曆——你所翻開的每一天,都震撼世界《物種起源》19世紀最具爭議的著作之一,卻開創生物學發展新紀元,使進化論思想滲透到自然科學各個領域,且引起整個人類思想的巨大革命。達爾文收集的蜥蜴標本,曾保存於「小獵犬號」上,如今存於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依然完好。
  • 《物種起源》:達爾文並沒有提出社會達爾文主義
    原創 明白知識er 明白知識 收錄於話題#通識日曆120個進化論是我們很熟悉的理論,這一思想不僅長時間主導了我們對生物的理解,也對我們認識社會產生了很深的影響。不過,進化論這一說法在科學上早就被質疑和修正,進化論運用在社會分析上所產生的問題,也早就引起了學者們的警惕。
  • 《物種起源》-達爾文的物種演化理論力作
    《物種起源》這本書幾乎是凝聚了達爾文的畢生心血,奠定了演化理論的基礎。我相信大部分人對這本書都有所耳聞,但是真正閱讀過的卻不多。《物種起源》出版於1859年,也就是150多年前。和人類馴化的動植物一樣,這些變化也是無窮無盡的,每一個後代都會產生新的變異。博物學家會根據外形等因素將生物做分類,幾個非常相似的物種會歸類到一個屬當中,相應的幾個比較相似的屬就會歸類到一個科,如此一級一級歸類。比如老虎、獅子、金錢豹就規為豹屬,而豹屬、貓屬等幾個屬就會被歸類到貓科,如此一級一級地上去,最終歸類到動物界等更大分類當中。
  • 達爾文20年的痛苦「難產」出的《物種起源》,真正的貢獻是什麼
    可他為什麼就是不寫《物種起源》呢?有人說,達爾文在繼續認真地準備他的理論,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理論不完善、資料不完備,所以他才種蘭花啊,養鴿子啊,做更多的科學實驗。這也有道理,即使在《物種起源》發表之後,達爾文都覺得理論當中有個天大的缺憾,其實就是一個他當時無法解釋的現象,就是雄孔雀的尾巴。達爾文在日記裡寫道:「一想到雄孔雀的尾巴我都要反胃和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