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之光——達爾文首先是地質學家

2020-11-26 騰訊網

達爾文首先是地質學家

一般行外的人並不了解,達爾文不僅是地質學家,而且是相當傑出的地質學家,並且首先是以地質學家成名的。他的《「小獵犬」號科學考察記》早於他所有的生物學著作,率先問世。

《「小獵犬」號科學考察記》,[英]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著,李光玉、孔雀、李嘉興、周辰亮譯,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

長期以來,達爾文的名字是與《物種起源》和生物演化論密不可分的。自然而然,一般人心目中的達爾文,當然是偉大生物學家的形象了。

此外,由於他自小就痴迷於收集昆蟲標本,尤其是在劍橋大學讀書期間,更是迷上了甲殼蟲;因此,他作為昆蟲學家的名聲也很大。

圈子裡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說,有一次,達爾文走在路上抓到了兩隻過去不曾見過的甲殼蟲,即新的種類,便抓到後一手握著一個。

後來,他又發現了一隻新類型,於是只好把右手裡的那隻暫時放在嘴裡,彎腰去抓第三隻。

誰知嘴裡那隻甲殼蟲突然從屁股裡射出一股液體,味道極難忍受,他不得不把它吐出來。

結果,第三隻也乘機溜走了,只剩下左手中的那一隻,這令達爾文十分沮喪。

總之,一般行外的人並不了解,達爾文不僅是地質學家,而且是相當傑出的地質學家,並且首先是以地質學家成名的。他的《「小獵犬」號科學考察記》早於他所有的生物學著作,率先問世。

不僅如此,他之所以得以被「小獵犬」號艦長看中,也是由於他在面試時自稱是地質學家!

首先,海軍部希望在「小獵犬」號科考人員中有一名受過地質學訓練的人。

其次,艦長知道南美有豐富的礦物資源,艦上已經有了一名博物學家,他希望此行加入一名地質學家或礦物學家,以考察火地島是否有金屬礦藏。

據達爾文回憶,艦長在面試他的時候,因為不喜歡他鼻子的形狀,差一點兒不想要他;但他懂地質,可能為他加了很多分,使他被艦長接受。

在環球科考的近5年間,達爾文的許多考察活動是採集巖石、礦物以及化石標本,進行地質觀察與記錄。

由於他對地質標本的編號和記錄非常翔實嚴謹,直到現在,他的這些標本和野外筆記(保存在劍橋大學),還是十分有用和珍貴的地質資料。

也就是說,達爾文在成為生物學家之前,主要身份是地質學家。事實上,在達爾文環球考察回來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他本人也是以地質學家的身份自況的。

由於在地質學方面的傑出貢獻,環球科考歸來不久,他即應邀加入倫敦地質學會並很快被選為學會理事——這在當時科學界是非常崇高的學術地位,因為那時倫敦地質學會匯聚了一批聲名顯赫的學術大咖,包括萊爾、塞奇威克、默奇森、巴克蘭、帕金森等。

19世紀上半葉是英國地質學發展的黃金時代,達爾文環球科考在地質學方面的貢獻是巨大的——他細緻縝密的野外地質觀察以及他所採集的化石與巖石標本至今還很有價值;他的珊瑚礁成因理論於今依然成立;他對南美古哺乳動物化石的研究,更是啟發了他對地史上生物絕滅現象以及物種可變性的正確理解,為提出生物演化論奠定了基礎。

維多利亞時代的科學研究,遠不像今天的情形。那時候各門學科都在草創階段,很多學科的「開山鼻祖」,依據今天的標準,大概都算是「民科」。

大學裡也還沒有正規的專業設置,遠不像今天如此按部就班地訓練專業人才。所幸達爾文在劍橋大學求學時,遇上了一位良師益友,即植物學教授亨斯洛先生。

劍橋大學原本是以培養神職人員著稱的,但恰巧在達爾文入學之前,學校裡湧現了一批具有廣泛自然科學背景的年輕教授。亨斯洛即是其中的一位,他是百科全書型的學者,一度還擔任過礦物學教授。

酷愛博物學的達爾文很快得到了亨斯洛的青睞,並通過他結識了不少當時的知名學者以及一幫志同道合者。

更重要的是,他從亨斯洛那裡學到了兩招「絕活」,使他受益終身,一是從長久、連續、細微的觀察中綜合出理論,二是不厭其煩地做系統性的考察筆記。

達爾文在劍橋的最後一年,以極大的興趣反覆閱讀了德國博物學家洪堡的《南美旅行記》,被書中描述的加納利群島的綺麗風光與自然景觀深深陶醉。

他鼓動亨斯洛及一幫同學在劍橋畢業的那個暑假去加納利群島實地考察。

儘管亨斯洛為其熱情感染,同意前往,但畢竟同學中像達爾文這樣既有錢又有閒的「公子哥兒」寥寥無幾,這一計劃並未實現。

考察加納利群島計劃的流產,對於達爾文來說,真可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亨斯洛轉而介紹達爾文跟隨劍橋的地質學教授塞奇威克去北威爾斯做暑期地質考察。塞奇威克是英國當時最負盛名的地質學家與地層古生物學家之一,寒武紀就是他命名的。

初學地質便遇上這樣的名師,這就像一個人剛學炒股就拜巴菲特做師傅一樣!這在當時主要靠師傅私授知識的時代,達爾文是何等幸運啊!

1831年暑假在他的北威爾斯地質考察之後匆匆結束了,此時的達爾文在同齡人當中無疑已是最優秀的博物學人才了。

當然,達爾文在環球科考期間在地質學方面所作出的貢獻,並不是他行前跟隨塞奇威克在北威爾斯做短期地質考察所受的訓練就能達到的。

他登上「小獵犬」號戰艦的時候,萊爾的新著《地質學原理》剛剛出爐,艦長親自送了他一本。

他在環球之旅期間認真研讀了《地質學原理》,並把書中的原理運用到他的環球考察實踐中,用達爾文自己的話說,就是「部分地用萊爾的眼光來觀察世界」。

儘管萊爾寫作此書時,他的經驗和觀察只局限在英倫三島,達爾文卻把萊爾的真知灼見放到了全球地質框架中去考量和驗證。

作為地質學家的達爾文,其貢獻不僅僅在於標本採集以及野外觀察,更主要的在於他能把野外觀察的現象與問題跟抽象的理論與因果關係緊密聯繫起來,他的這種見微知著、由表及裡的技能,是把亨斯洛教授在劍橋傳授給他的絕活發揮得淋漓盡致的結果,甚至於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譬如,他後來把萊爾《地質學原理》中的將今論古的原理以及均變說,巧妙地運用到生物演化論中,把物種在空間與時間分布上的變化進行舉一反三的類比,足以展現達爾文的過人之處。

達爾文的地質學知識幫了他太大的忙啦!在《物種起源》初版14章中,有兩章是專門討論地質的。即便今天讀來,他的地質學知識也顯得極其紮實。

比如,當時演化論面臨令他十分頭痛的問題是化石的稀缺。尤其是不同種類之間的過渡類型的化石,幾乎聞所未聞。

他很聰明地將其歸結於地質記錄的不完整,並且令人信服地闡明為什麼地質記錄會不完整。

不僅如此,他又巧妙地利用地質記錄的不完整性,來應對另一個令人頭痛的挑戰,即生物演化緩慢所需要的漫長地質時間。

達爾文指出,正因為地質記錄的不完整,現有的記錄只反映了漫長地質年代的「冰山一角」,因此時間根本不是什麼問題!100多年來的地質學研究進展表明,達爾文當年的觀點和理論都是顛撲不破的。

公眾號ID:paleozoo

關注中國古動物館

相關焦點

  • 達爾文的「蘋果」
    雖然《物種起源》發表於1859年,但早在20多年前環遊世界之時,達爾文的思想中已經孕育了進化論的萌芽。隨同「貝格爾號」巡洋艦進行環球 考察之前,達爾文是一名地質學者。但環球考察期間從世界各地搜集到的寶貴生物學資料讓他開始對生物的演化有了全新的思考。其中有三個地點被普遍認為對奠定達爾文演化理論具有關鍵性影響。
  • 「人生贏家」達爾文
    這麼說吧,天上餡餅掉下來了,你卻接不住,弄得不好,還被砸了個踉蹌,這固然有點兒搞笑甚至可悲;但是,若是你奮鬥了一輩子,時時準備去接那個餡餅,可天上就是掉不下來,何嘗不也悲催之極?達爾文讀過沃爾特·艾薩克森《李奧納多·達·文西傳》的人,都會驚嘆他的運氣好。但要是跟達爾文比起來,那真是差得太遠了。
  • 當達爾文遇見加拉帕戈斯群島
    提到進化論,我們首先會想到偉大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達爾文能提出生命演化理論,離不開他最重要的一段人生經歷,那就是長達五年的環球航行。而在其中,重中之重的故事就發生在如今已經威名遐邇的加拉帕戈斯群島。正是在那裡,達爾文終於與上帝說分手,曾經自以為是萬物之靈的人類,也從此走下神壇,意識到自己不過是演化故事中的一個角色而已。
  • 達爾文生平
    1809年2月12日,達爾文出生在英國的施魯斯伯裡,他的父親是位著名的醫生,他的祖父則是更有名望的醫生,同時也是推理進化論者。在達爾文出生之前,他的祖父就將生物進化的概念介紹給了英國讀者。
  • 達爾文人生的轉折點
    愛丁堡大學有當時英國最好的醫學院,達爾文的祖父、父親都曾在那裡學習,後來也都成了名醫。達爾文父親指望達爾文能延續家族傳統。可惜,達爾文對醫學毫無興趣,更要命的是,由於當時麻醉術還未發明,手術極為殘酷,而他天性脆弱,不敢面對手術臺上的淋漓鮮血。在觀摩對一個男孩的手術時,達爾文再也無法忍受下去,逃離了現場,並決心不再進手術室。
  • 除了《物種起源》,還能從達爾文身上學什麼?
    達爾文除了是進化論的奠基者,更是一位博學家:生物學家、地質學家、動物學家、植物學家、心理學家…… 《科學家如何思考:達爾文與物種起源》(以下簡稱《科學家如何思考》),講述達爾文的成長軌跡,以及他是如何做研究的。在《科學家如何思考》中,能看到的不僅僅是達爾文的生平事跡,如果願意,還能引發更深的思考。
  • 當達爾文遇見加拉帕戈斯群島--中國數字科技館
    提到進化論,我們首先會想到偉大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達爾文能提出生命演化理論,離不開他最重要的一段人生經歷,那就是長達五年的環球航行。而在其中,重中之重的故事就發生在如今已經威名遐邇的加拉帕戈斯群島。正是在那裡,達爾文終於與上帝說分手,曾經自以為是萬物之靈的人類,也從此走下神壇,意識到自己不過是演化故事中的一個角色而已。
  • 漫談進化論——達爾文與華萊士的故事
    當時著名的地質學家賴爾是達爾文的前輩和好友,他將論文轉給達爾文,並提醒他儘快發表《物種起源》,以免被人搶先。達爾文認為華萊士的觀點太簡單,沒有在意,但他還是跟華萊士取得了聯繫。1858年6月,華萊士給達爾文寫了一封信,系統地表達了自己的物種起源的觀點,並請他轉交賴爾。這一次,達爾文被華萊士跟自己觀點的巧合震驚了。
  • 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
    進化論就是由英國傑出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創立的。查理。羅伯特。達爾文( 1809-1882年),出生在英國希羅普郡士魯茲巴利鎮一個富有的醫生家庭裡。他的祖父不僅是名醫,而且對生物的研究很有興趣,是一個早期的生物進化論者。他的父親也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名醫,愛好裁培花木。這樣的家庭環境,對達爾文有著很深的影響。
  • 是什麼成就了達爾文?《物種起源》至今還在影響著我們
    1809年,達爾文來到了這個世界。恍若天外來客,他在自己70餘年的生命裡,創造了震古爍今的成就。其在生物學領域所取得的成就,令我等「凡人」只能頂禮膜拜。提到生物學的著作,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物種起源》。有人問了,他這麼優秀,是不是天分碾壓眾生?是不是智商狂虐普通人?
  • 人禽之辨:達爾文之後的解答
    人禽之辨:達爾文之後的解答 2016年02月16日 08:0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球 字號 內容摘要:人禽之辨本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一個重要道德哲學命題,旨在建立人的道德意識的普遍性和道德實踐的主體性。
  • 迷上自然的學者——達爾文
    達爾文於1809年2月12日誕生。他父親是位有名的醫生,祖父伊拉斯莫斯·達爾文更是個有名的醫生兼博物學家。達爾文的家世雖然如此優越,但少年時代的達爾文並非優等生。達爾文從小就喜歡釣魚、打獵,酷愛花草鳥蟲魚。他認為自然界裡蘊藏著太多的奧秘和樂趣。
  • 走進曠世偉人達爾文,學習科學的思維方式,輕鬆閱讀偉人的一生
    達爾文的環球航行,讓當時的人了解了物種的多樣性,破解了生物界的一些未解之迷,更重要的是出版了《物種起源》這一「不僅改變了一個學科,而且改變了全人類的思維方式、認識方式和行為方式」的巨著,提出了一個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法則:
  • 走進曠世偉人達爾文,學習科學的思維方式,輕鬆閱讀偉人的一生
    達爾文的環球航行,讓當時的人了解了物種的多樣性,破解了生物界的一些未解之迷,更重要的是出版了《物種起源》這一「不僅改變了一個學科,而且改變了全人類的思維方式、認識方式和行為方式」的巨著,提出了一個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法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達爾文那個時代,進行考察旅行的人有很多,為什麼只有達爾文這麼出名呢?科學家和我們普通人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 《物種起源》-達爾文的物種演化理論力作
    第一部分,達爾文構建了演化的邏輯;第二部分,達爾文是怎樣應對質疑的;第三部分,達爾文找出哪些證據來支撐演化理論。首先進入第一部分,達爾文用了三個章節構建了演化的邏輯。這裡也分成三個要點來講述。第一個要點,在人工選擇下物種會發生變化。達爾文選擇了一個非常能夠被常人理解的地方來作為全書的切入點,那就是家畜與農作物的馴化,由此一步一步地闡述他的演化思想。
  • 寒武紀生物大爆炸對達爾文進化論的衝擊,物種在一瞬間被創造出來
    到現在,它們仍然是生命歷史的中心之謎——(1)為什麼多細胞生命出現得如此之晚?(2)這些生物解剖學結構複雜,為什麼在寒武紀之前的斷層裡,沒有發現它們結構簡單的直系祖先的化石?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們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前寒武紀時期化石記錄。即便如此,上述這些問題到現在仍難以得到解答。而在1909年查爾斯·都利特·沃爾科特發現伯吉斯頁巖之時,那些問題依舊看似幾近無解。
  • 達爾文誕辰200周年 媒體總結你所不知的達爾文
    媒體總結出了達爾文平時生活中不為人知的20件小事情,希望人們能更加了解他  1.達爾文和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在同一天。幼年時代,人們都親切地將稱作查理或者博比。在青少年時期,人們又給他起了個綽號,意思是「氣體」,之所以會有一個如此奇怪的名字,是因為他對那些會發出難聞的有獨鍾。  2.達爾文在上學的時候極其普通,絲毫任何過人之處。
  • 在化石面前崩潰的達爾文進化論,物種起源之謎
    那麼達爾文的理論究竟遇到了哪些挑戰?物種起源之謎究竟還能否被揭開?達爾文的理論1859年11月下旬,達爾文的著作《自然選擇的物種起源》首次出版,並迅速發行了三個版本。在這本著作中,達爾文提出了他的進化論理論。這個理論提出「機會」是我們起源的動因。
  • 達爾文的進化路
    18世紀和19世紀,很多科學家都提出過關於生命如何進化出來的猜想,其中就包括達爾文的祖父伊拉斯謨·達爾文。19世紀以來,達爾文進化論是首個能經受科學界嚴格檢驗的理論。當代科學家配備有精密攝像設備、高性能計算機和DNA取樣工具,與當年「小獵犬號」上的設施相比,可謂天壤之別,而他們的研究也證明了達爾文理論的正確性。
  • 達爾文環遊世界發現之旅
    達爾文天生會暈船,儘管暈得難受,但是每到一站,他都賣命的工作,到各處去採集動植標本、研究地質、記錄所看奇景與見聞,很像個工作狂。在5年的探險航行中,他首先到達的位於大西洋中的維德角群島(Cape Verde),接下來沿著南美洲海岸線遊歷了巴西、阿根廷、智利、厄瓜多等國,然後經由大溪地島(Tahiti)前往紐西蘭、澳大利亞,再接著經過南印度洋上的椰子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