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曠世偉人達爾文,學習科學的思維方式,輕鬆閱讀偉人的一生

2020-08-28 木子MAMA

2020年4月23日,中國南極考察的「雪龍」號和「雪龍2」號船成功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標誌著中國南極考察暨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

中國為什麼要進行南極考察?這是因為南極是地球上唯一一塊至今未被開發、未被汙染的潔淨大陸,蘊藏著無數的信息。在今天對於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而且南極存在著地衣、磷蝦、極地昆蟲、海豹、企鵝、賊鷗等多種多樣的極地生物,對我們認識大自然、了解生物多樣性有著重要的作用。

時間回溯到1831年12月,有一位英國博物學家,也抱著類似目的,並乘坐「貝格爾」號艦進行了為期5年的出海考察,他就是查爾斯·達爾文

達爾文的環球航行,讓當時的人了解了物種的多樣性,破解了生物界的一些未解之迷,更重要的是出版了《物種起源》這一「不僅改變了一個學科,而且改變了全人類的思維方式、認識方式和行為方式」的巨著,提出了一個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法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在達爾文那個時代,進行考察旅行的人有很多,為什麼只有達爾文這麼出名呢?科學家和我們普通人又有什麼不一樣呢?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科學家如何思考:達爾文與物種起源》這本書裡。


《科學家如何思考:達爾文與物種起源》一書介紹了達爾文年輕時的求學和旅行經歷,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達爾文的一些研究,如種子的傳播方式、花朵的傳粉機制、植物的運動機制、人和動物的表情、蚯蚓的行為等。


更重要的是本書將告訴我們,達爾文是如何思考和研究一些我們常見卻視而不見的問題,以及他是如何成為一名有名的科學家的。這對從小立志成為科學家的小朋友們,具有十分寶貴的借鑑意義哦!

這本書的作者安娜貝勒·克雷默,在法國一家公共機構「生命與地球科學」任教,同時也為斯特拉斯堡大學附屬阿爾薩斯科學院工作,主要工作是向教師介紹生命科學並幫助設計教學實踐。

這本書的插畫作者弗朗索瓦·奧利斯拉格,1978年生於比利時,畢業於法國裡昂的埃米爾·科爾美術學院,現居巴黎。自2003年以來,他一直在為媒體工作,出版了一些漫畫並參與出版了多種雜誌。

記得小時候,老師問我們長大了想做什麼,有不少人的答案是長大了想當一名科學家,可到底要怎樣才能成為一名科學家呢?

首先,要對不了解的事物保持好奇心

許多孩子從小就夢想成為科學家,那什麼是科學家呢?科學家其實是對真實自然及未知生命、環境、現象及其相關現象統一性的客觀數位化重現與認識、探索、實踐的人。毫無疑問,達爾文就是這樣的一類人。

達爾文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是一名人們口中的博物學家了,他熱愛觀察大自然,對大自然充滿著好奇心。

在達爾文還小的時候,有一天,他看到了兩隻不一樣的金龜子,於是便打算把它們抓回家中觀察,不料這時又出現了第三隻不一樣的金龜子。為了不錯過任何一隻金龜子,達爾文竟然把其中一隻金龜子含在了嘴裡,不料被金龜子噴出的酸液弄傷了舌頭。雖然達爾文這種行為不值得學習,但他這種勇於探索大自然的精神還是很值得敬佩的。

達爾文上大學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離開了大學,踏上了貝格爾號,並由此開始了長達五年的探索。他坐著船遍遊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上散落的島嶼。這是一次奇妙的旅行,他對什麼都充滿了好奇,並不斷在變換著自己的身份。

在巴西,達爾文成為了一名植物學家,觀察巴西的熱帶雨林,為色彩斑斕、錯綜複雜的植被深深著迷;

到了巴塔哥尼亞,達爾文則變成了古生物學家,他看到巨型哺乳動物的骨架、牙齒和頭骨,十分好奇它們是怎麼死亡,又是怎麼變成化石的;

到了加拉帕斯群島,達爾文又搖身一變,成了鳥類專家,他抓住了13種雀鳥,研究它們的喙為什麼不一樣;


接著他又來到了印度洋上的科科斯群島,開始好奇珊瑚蟲這種微小的動物是如何建立起這龐大的珊瑚礁的,沒錯,此時他又變成了地質學家。

雖然這些問題達爾文暫時還解決不了,但是他採集了各種標本,並在輪船靠岸時將它們寄回英國,交到了各行專家的手裡。

科學家對未知與自然永遠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不論是年少還是老邁時。

其次,要有科學的研究習慣

達爾文能成為一名有名的科學家,與他的科學習慣是分不開的。

達爾文是一個善於觀察和記錄的人,他有一本航海日記,日記中十分詳細地記錄了他在貝格爾號船上五年間的所見所聞。

回到岸上後,達爾文面對筆記中種類繁多的動植物,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這麼多的物種在大自然中是如何平衡相處,沒有過度繁殖的呢?


他先是參考了英國經濟學家託馬斯·馬爾薩斯的人口增長理論,聯想到這個理論是不是可以套用到自然界。

根據託馬斯·馬爾薩斯的說法,世界上的人口之所以沒有過度膨脹,是因為有戰爭、饑荒、瘟疫等各種災難的發生,那麼自然界中的物種數量又是為何沒有過度膨脹呢?

他想起了幾件事:院子裡的植物被鼻涕蟲吃掉,澳大利亞的蜜蜂使得本地蜜蜂滅絕,他養的鴿子在冬天都被凍死了……這一系列事件使達爾文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想:在大自然中,生物需要為生存而戰鬥,同時也需要進行各種各樣的鬥爭,這一切導致許多生物個體在進行繁衍以前就死了,所以大自然中的物種不會過度繁殖。

有了猜想之後,達爾文繼續進行深入思考:生物個體想生存下去就得經過鬥爭,那誰是鬥爭中的贏家呢?

在環境中可以最好地克服困難的個體才是贏家!


達爾文就這樣發現了「物種的起源」,但光有假設還不夠,必須要有證據證明這一切。

他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小心求證,終於把支持這個假說的證據給找齊了。

觀察記錄、提出問題、思考分析、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實驗解釋,這就是達爾文通過科學的研究,得出結論的方式。

他的這一思考方式持續影響著後來的科學家們,對科學充滿著濃厚興趣的小科學家們,是否也願意這樣去思考呢?


最後,要能忍受寂寞

達爾文取得這樣的成就,除了那顆從童年開始就一直伴隨著他的好奇心,以及科學的思考方法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長年以來堅持不懈的付出。

一個人想要有所作為,首先就得給自己設立一個目標,達爾文就是一個有目標的人,他在自己的《考察日記》中也強調:人一定要有一個目標,不管這目標是有待完善的研究,還是有待揭示的真相,總而言之,需要有一個這樣的目標,支持著你,鼓舞著你。

有了目標後,還要努力去實現它。達爾文在整整五年的時間裡,遠離舒適的家庭,忍受著暈船和疲乏的困擾,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

他以驚人的毅力,在90英尺的貝格爾號船上忍受著生理與心理的雙重煎熬。每當寂寞難耐時,他就會看書,利用看書轉移注意力,或者是通過給家人朋友寫信,來排解孤獨。最終,他堅持下來了,他的付出獲得了認可,並且還成了英國著名人物。

如果達爾文只是把自己在船上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那他最多只能出個個人傳記或是遊記,而無法成為一名著名的科學家。

達爾文回家後,經過20多年的實驗和思考,在疾病纏身的情況下仍然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研究著,最終才完成了《物種起源》這一巨著。


這之後他也沒有停下來,而是仍然不厭其煩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研究了近20年的植物,寫了6本相關的著作,在72歲高齡時還在研究蚯蚓,並完成了《腐植土的產生與蚯蚓的作用》這一著作。

我們現在常說要活到老學到老,而100多年前的達爾文,就已經在身體力行地踐行這一原則了。


著名作家茨威格曾經說過:「讀偉人的傳記吧,與勇敢的心靈作伴!」


中國近代思想家梁啓超在談及教子經時,也表示「讀名人傳記,最能激發人志氣,且於應事接物之智慧增長不少,古人所以貴讀史者以此」。

成為一名科學家是不容易的,《科學家如何思考:達爾文與物種起源》不僅讓我們了解了達爾文成為科學家的經歷,更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他的品德以及他思想的光輝。

不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閱讀這本書,都能有所收穫,受益一生。

相關焦點

  • 走進曠世偉人達爾文,學習科學的思維方式,輕鬆閱讀偉人的一生
    達爾文的環球航行,讓當時的人了解了物種的多樣性,破解了生物界的一些未解之迷,更重要的是出版了《物種起源》這一「不僅改變了一個學科,而且改變了全人類的思維方式、認識方式和行為方式」的巨著,提出了一個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法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達爾文那個時代,進行考察旅行的人有很多,為什麼只有達爾文這麼出名呢?科學家和我們普通人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 《達爾文與物種起源》:偉人的一生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
    ,意在向小讀者們展示達爾文有趣的一生和不按常理出牌的思考方式,讓我們懂得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是如何思考,用自己的一生揭開生命的奧秘的。不過,父親雖然對他要求很高,卻仍是一位慈祥的家長,同意他繼續探索大自然,學習如何保存動物和植物的標本,以及如何製作鳥類標本,不過還是建議他去了一所頂尖的大學學習宗教,希望他將來可以做一名牧師,但達爾文在這所大學不僅潛心於動植物學,還學習了地質學。
  • 特型演員「形神俱似」偉人:一生只演毛主席(圖)
    張瑞奇,一生只演毛主席(圖)   他的新年願望是,用自己的形象喚回人們對一代偉人的記憶和懷念。儘自己綿薄之力,弘揚紅色文化  2010年12月28日,毛主席誕辰117周年紀念日的第三天下午,我見到了風塵僕僕的張瑞奇。這個被媒體評價為「形神俱似毛主席」的定襄人剛剛參加完在山西潞寶集團舉行的毛主席誕辰117周年紀念活動。
  • 瞻仰偉人故裡 升華思想境界
    偉人故裡,暖意融融。6月30日,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嶽陽片區項目聯合黨支部30餘名黨員奔赴汨羅市弼時鎮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黨日活動。在任弼時同志紀念館,進行簡短的悼念儀式和重溫入黨宣誓後,黨員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一起走進紀念館。
  • 陽信溫店鎮中心小學:讓偉人永駐孩子的心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秀利 見習記者 劉殿章 通訊員 劉玉堂 溫強 王洪磊 濱州報導12月24日,陽信縣溫店鎮中心小學開展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偉人精神」主題教育系列活動, 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7周年。
  • 天分很差的達爾文何以最終媲美牛頓爵士,他的這三個特質不為人知
    我們或許不該給科學家進行這樣的排名,因為這是對給人類文明帶來深遠影響的偉人的侮辱;又或許我們不該相信智商、天賦等玄而又玄的偽科學,況且有證據表明成就與智商並沒明顯的相關性。然而,人類固有的愛比較的特性,總是想要讓偉人也一較高下。
  • 《偉人的一生》「三」物理界的顏值巔峰
    在這過程中,有沒有人想過,科技的背後是無數偉人智慧的結晶。這一群改變世界,有著豐功偉績的人,實在不應被歷史遺忘……想像一下,在浩渺的星海中,有一顆以你名字命名的行星,你的一個研究徹底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以至於在幾個世紀的歷史裡,你的名字總是作為具有開創性的名詞,一遍遍的被提及。這將是怎樣一種禮遇。
  • 您真是個偉人┃世界頂級思維,第一部分完結—棄書
    佛洛依德說,人生來就有「做偉人」的欲望。人天生就喜歡受到讚美,渴望受到他人的尊重。如果我們把自己比作泥土,那就真的會成為別人踐踏的東西。別人認為你是哪一種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足夠了解自己,並足夠自信。現代科學顯示,一個正常人只運用了全部能力的6%~10%。人大概可以記住的東西相當於5億冊書那麼多,但通常人們展示的記憶力還不到十分之一。
  • 除了《物種起源》,還能從達爾文身上學什麼?
    學習寫文章,很多人會推薦拆解好文,看他們是如何寫的,再去模仿。和菜頭就曾在他的文章中,提到過模仿周作人的寫法,比他按照自己的寫法,閱讀量更好一些。了解偉人,就像寫文章一樣,只有了解偉人的成長曆程,才能明白,他們是如何成長為偉人的。
  • 陽信縣溫店鎮中心小學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偉人精神」
    12月24日,陽信縣溫店鎮中心小學開展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偉人精神」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學校通過召開「講毛澤東爺爺的故事,學習偉人精神」主題故事分享會、「毛爺爺我想對您說」手抄報>比賽、「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主題班會隊會、師生誦讀毛澤東詩詞等方式,感受毛澤東一生的豐功偉績,向偉人致敬,激發廣大少年兒童熱愛黨熱愛國的熱情,堅定從小努力學習、長大做先鋒的信心和決心。
  • 永恆的人性,連偉人也無解!但偉人,卻比常人更高明!
    因為,偉人也是人,也會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他們,也在默默遵循著人性的客觀發展規律。人性的基本法則(弱點):1.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能者上,庸者下。狹路相逢勇者勝。2.善良者被戲弄,小人物被漠視,老實人被欺負。3.追名逐利,愛慕虛榮。4.見錢眼開,聞性色變。5.分人下菜譜,看人抓藥方。
  • 曠世奇才尼古拉·特斯拉的傳奇一生
    曠世奇才尼古拉·特斯拉的傳奇一生實在是讓人難以捉摸。特斯拉出生於塞爾維亞,大學畢業後的幾年了移民到了美國,起初是在法國的一家愛迪生公司裡做工程師,改進電器並發明了感應馬達並開發了很多用到旋轉磁場的設備,後來經介紹進入美國的愛迪生公司,因為進步神速被愛迪生提出幫忙改進馬達和發電機,並承諾提供巨額獎勵。
  • 世紀偉人:傳奇大腦愛因斯坦
    世紀偉人愛因斯坦一八九五年春天,愛因斯坦已經十六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啊只有在十七歲以前離開德國才不必回來服兵役他一生中開創了物理學四個領域,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宇宙學和統一場論。你好好研究研究人家天才的學習方法,那才是正道啊。就比如說咱們孩子上學,物理、化學也好,數學也好,那背個公式、背個方程式,那不是必須的基本功嗎?老師說了,你公式的背不明白,考什麼試呀,送分題都不要念什麼學呀。關於這個問題,愛因斯坦是咋說的?愛因斯坦在美國演講,就有人問。
  • 孩子發散思維訓練,用科學思維探索思維導圖發明過程、作用和畫法
    孩子的思維就像被壓抑的火山,只要一根引線,一點就爆。昨天去一個小學作思維導圖講座,期間用了幾個案例來激發孩子的發散思維,結果孩子的很多答案非常有創意。講座我主要講了四個內容。1. 訓練發散性思維;2.思維導圖的使用情況和作用;3. 用科學思維講解思維導圖發明過程;4.四步法畫思維導圖。這裡大概的說下。
  • 鄧小平檔案文獻回顧: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
    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關於鄧小平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今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鄧小平同志是一位偉人,在中國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在世界上有著重要影響。我這裡主要回顧有關鄧小平同志檔案文獻的一些重要情況,緬懷這位世紀偉人的豐功偉績,學習他的光輝思想和偉大品格。一、 一份珍貴的自傳1991年8月,俄羅斯開始陸續將一些歷史檔案解密並對外開放,其中有一部分是與我黨歷史有關的檔案文獻。
  • 阿基米德,一個把一生都獻給科學研究的世界偉人
    阿基米德,一個把一生都獻給科學研究的世界偉人古希臘物理學家、數學家阿基米德於公元前287年生於敘拉佔。父親是一位天文學家。在父親的影響下,他一生熱愛科學。實際上,他的一生幾乎是在連年戰爭中度過的。但戰事的紛擾,卻很少影響他的科學研究。
  • 願天堂裡你不再是偉人
    終究偉人就是偉人。醫生認為他只能活兩年,然而就在他手術後的幾天,他寫下並完成了世界名著《時間簡史》。最終他奇蹟般的活到了今天。面對著常人難以想像的癱瘓程度,他用一生的時間為世界物理學及宇宙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他的那種堅強意志追求終級真理的靈魂也影響感動了無數的人。在今天,你悄無聲息的與我們告別了,與這個宇宙世界告別了。
  • 一位被歷史遺忘的偉人,他應該與愛迪生同名。「尼古拉·特斯拉」
    世界上唯一能在實驗室製造出球狀閃電的人,至今仍是尼古拉·特斯拉,他從三十歲開始就能輕鬆的製造出一大堆球狀閃電在實驗室內到處漂浮,也能拿在手上把玩,一個真正的球狀閃電理論應說明所有的現象,包括沒有雷暴的情況和球狀閃電持續很長時間及球狀閃電大如房屋的情形。在美國,特斯拉在歷史上或通俗文化上的名聲可以媲美任何其他的發明家或科學家。
  • 《世紀偉人珍藏懷表》成都首發
    時間不能駐足,但是偉人在人民心中卻是永恆的。  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70周年,也是偉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逝世30周年的日子,為表達全國人民對偉人的紀念和緬懷之情,經國家相關部門批准,由中國收藏家協會監製,毛澤東思想學術研究會推出的一款名為「世紀偉人」的金鑽懷表終於在偉人們逝世30周年之際出現於世人面前。
  • 關於鄧小平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
    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   ——關於鄧小平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   王剛   (2014年8月12日)鄧小平同志是一位偉人,在中國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在世界上有著重要影響。他的思想理論和不朽功勳指引和鼓舞著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向宏偉目標勝利前進。我這裡主要回顧有關鄧小平同志檔案文獻的一些重要情況,緬懷這位世紀偉人的豐功偉績,學習他的光輝思想和偉大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