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分很差的達爾文何以最終媲美牛頓爵士,他的這三個特質不為人知

2020-08-28 伽馬有話說

在學術界有這樣一種說法:牛頓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具天賦的學生,而達爾文則資質平平。

我們或許不該給科學家進行這樣的排名,因為這是對給人類文明帶來深遠影響的偉人的侮辱;又或許我們不該相信智商、天賦等玄而又玄的偽科學,況且有證據表明成就與智商並沒明顯的相關性。

然而,人類固有的愛比較的特性,總是想要讓偉人也一較高下。不管怎麼說,達爾文的事跡確實證明他並不如牛頓那般天賦異稟。但是,現如今,天分很差的達爾文的墳墓就埋葬在偉大的牛頓爵士墓旁。

是何原因,讓達爾文取得了媲美牛頓爵士的成就,為後人所敬仰。《科學家如何思考——達爾文與物種起源》一書不僅介紹了達爾文的生平事跡,還重點講述了達爾文是如何突破當時科學界普遍認定的錯誤觀念,提出影響世界的自然選擇物種起源理論。這一切的一切,都來源於他區別於同時代科學家特有的思維方式。

除了《物種起源》這一曠世神作,達爾文的這三個特質也值得後世人學習。


追隨好奇心——無視學科間的分割

達爾文小時候對動植物有著濃厚的興趣,經常在家中花園裡收集各式各樣的昆蟲,思考大自然的神奇。然而他從來沒想過成為一名動物學家或植物學家,讓學科或職業把自己的好奇心給框死。

在乘坐貝格爾號進行5年的航海旅行中,達爾文採集了各式各樣的動物、植物、礦物、化石等樣本,除了用於自己思考,他還將這些樣本交到了更專業的動物學家、植物學家、古生物學家、地質學家、鳥類專家等手中,並與他們所有人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辯論,交流各自的想法。

達爾文完全無視學科之間的界限,內心深處只追隨自己永無止境的好奇心,想要了解一切問題的答案。雖然並非專業的植物學家,但他研究植物近20年之久,寫了6本相關的著作。他還向經濟學家馬爾薩斯學習,從馬爾薩斯的著作中關於「不應幫助那些處在困境中的人」這一有爭議的言論,找到了「自然選擇物種起源」的靈感。他甚至在兒子出生時,觀察並記錄孩子打哈欠、打噴嚏、伸懶腰等行為,測試孩子對聲音、光線、顏色的不同反應,努力探究哪些行為是嬰兒的意願控制,哪些是通過模仿周圍人後天習得,彷佛這一刻他又變身成為了心理學家。

達爾文的這種無視學科之間界限劃分的探究,無疑是正確的。正是由於他善於從各個學科中挖掘新知識,與各個學科中的聰明人交流討論,才讓他完成了這一涵蓋眾多領域的曠世神作《物種起源》。

現代學術結構將學科與學科之間的劃分極其明顯,並且並不鼓勵大家跳出學科界限,只需專注於自己所在的狹窄領域。然而,這種做法遭受到了眾多教育家的批評。他們一致認為:一再強調專業化的做法極為危險,它會禁錮人類的思想,讓人看待問題時變得片面,彷佛盲人一般「坐井觀天」、「一葉障目」。

物理學家、量子論的創始人普朗克也發表了相似看法:「科學是內在的整體,被分解為單獨的部門不是取決於事物的本質,而是取決於人類認知能力的局限性。實際上存在著由物理學到化學、通過生物學和人類學到社會科學的鏈條,這是一個任何一處都不能被打斷的鏈條。」

達爾文的做法更像是出於本能,在他72歲高齡之際,好奇心又促使他對蚯蚓做了大量研究,目的就是為了搞清楚蚯蚓的排洩物是否真如其他人所說是有害的。在達爾文眼中,彷佛根本沒有學科之說,追隨自己的好奇心所在,任由它去探索未知的秘密。


觀察與實驗——只以事實為依據

為了了解不同種類之間交配繁衍的秘密,達爾文向飼養員和園丁提出了各式各樣的問題,觀察他們的工作並進行記錄。然而,對此他仍不滿足。為了更好的有所了解,達爾文買了不同品種的90隻鴿子,然後選擇不同的種類進行交配, 觀察後代的特徵。為此,他連續數月持續著這樣的工作,就是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為了找到相距1000多千米,為何兩地植物特徵如此相像的答案。達爾文又是花了數月研究,將90多種植物種子、果實、長在樹枝上的果實等放入大海,觀察他們的漂浮時長,計算海洋中洋流的速度,觀察他們漂流的距離。最終,他得出了一個理性的答案:是由於已經幹了的種子被大海帶到了幾千千米之外,在那裡生根、發芽,這才造成兩地相距數千米,植被依然相近的現象。

達爾文一生做了大量的實驗,在此過程中通過不停的觀察與分析,來驗證自己的結論。他從不輕易相信某種權威,或者自己的大膽猜測,一切都是以事實為依據。

查理芒格曾提出「權威——錯誤影響傾向」與「避免懷疑傾向」兩個心理學概念。

「權威——錯誤影響傾向」是指當權威領袖犯錯、或者想法被誤解時,我們出於對權威的迷戀,也會因此跟著犯錯。這是因為我們的祖先生活在等級分明的權力結構中,而這類結構文化就註定我們大多數人生下來就要跟隨領袖,服從權威。這種傾向宛如寄生蟲一般流淌在我們血液中,代代相傳。

「避免懷疑傾向」是指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有一種快速做出決定,以此消除懷疑的傾向,而這往往會讓我們把一時的猜測當成真理。

達爾文的做法正好與此相反,完美的避開了上述兩種心理傾向。他完全只依據觀察和實驗結果作出判斷,因為數據和邏輯要比權威和猜測更具說服力。

歷史上洪水地質學家和科學家的爭論正好證明了這一點。洪水地質學家曾因相信聖經中關於「地球始於6000年前一場席捲全球的洪水」這一記載,創造出了一個龐大的理論。然而,這段影響人類幾百年的理論被後世證明完全是錯誤的,打破這一理論的正是無視聖經記載,通過實驗測試放射性元素年齡來判斷地球年齡的科學方法。


逆向思維——試圖證偽自己的理論

達爾文在30歲時就已形成了他的物種起源理論。然而,過了整整20年,直到1859年11月24日,他才出版了代表他最重要觀點的《物種起源》一書。

至於原因,有以下兩種看法。

其一,達爾文害怕他的觀點挑戰了《聖經》中創世論的說法,並不能為人們所接受。這很有可能引起公憤,導致自己被社會所驅逐,因此推遲出版。

對於第二種看法,越來越被科學界所認同。達爾文意識到自己對人類起源的新解釋,一經發表必然會受到學術界的廣泛質疑。因此,在公開發表這個理論之前,達爾文謹慎地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反駁做了準備。他會尋找多方證據來試圖否定自己的理論,在這個不斷證偽自己心愛理論的過程中,達爾文的關於物種起源的完整邏輯體系也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達爾文的這個工作方式越來越受到科學家的重視。要進行逆向思考,尋求與自己理論相違背的反面證據,這樣才能避免為了追求自己理論的完整性而開始不斷固步自封。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有相似的看法,愛因斯坦曾說他的成功來源於好奇心、專注、毅力、自省四個方面,其中自省就是不停試驗與推翻自己的想法。

21世紀的今天,心理學已經有了許多偉大的發現與新理論。心理學家提出了「確認偏誤」這個概念,指的正是人們會選擇性的搜集、回憶有利細節,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諮詢,來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或假設的趨勢。

「確認偏誤」這個概念看似簡單,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向達爾文一樣做到儘量客觀。物理學家普朗克也發出如此感嘆:「激進的新思想很少被舊衛士所接受。現如今,唯有等新的一代成長起來,較少受到舊理論毒害的他們才能接受新的觀念。」

達爾文試圖證偽自己理論的做法,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在醫學、食品、心理、社會科學、法證等領域,都借鑑了達爾文的方法,採用了「反確認偏誤」的雙盲實驗,目的就是為了避免研究結果受安慰劑效應或觀察者偏向所影響。


結語

牛頓曾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一點的話,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前人的研究成果值得我們學習,前人的優秀品質又何嘗不是。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物種起源理論在生物學、人類學、心理學、哲學等領域都有著重大影響,然而更重要的是,達爾文的思考方式才是產生這一理論的源頭。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也許取得不了達爾文的成就,但學習他的思考方式也會讓你我的生活與工作變得多姿多彩。追隨你的好奇心、一切以事實為依據、試圖證偽自己的觀點,達爾文留給世人的思維遺產,等待著有緣人將它繼續發揚光大。

正如班揚筆下那位「真理劍客」騎士臨終時留下的遺囑:「我的劍留給能揮舞它的人。」

相關焦點

  • 牛頓、達爾文、達文西的秘密手稿​
    《牛頓手稿集》17世紀60年代—1727年史上最彪炳煊赫的科學家,留下了世上最龐大的珍貴手稿集。幾個世紀以來,由於不喜歡牛頓在某些學科上的見解,它的保管者們長期嚴格限制人們接觸這些手稿。艾薩克·牛頓爵士(1643—1727)是最傑出的科學家、數學家,也是啟蒙運動中的自然哲學家。
  • 神奇的牛頓爵士,他不僅創造了令我們害怕的微積分,自己還是個鍊金...
    母親希望他成為農民牛頓12歲那年進入格蘭瑟姆鎮的一所學校,選擇這所學校是因為離家比較近。起初他表現平平。隨著時間推移,牛頓開始發力成了學霸,成了學校最好的學生。但在15或16歲那年他媽媽再次喪夫決定讓他回家種地,所以他退學了。很顯然他不是合格的農民,期間他根本無心務農,母親無奈只得走了點關係再次把牛頓送入了學校。
  • 霍金葬禮3月底舉行 與牛頓和達爾文同葬西敏寺
    他的骨灰則將於今年晚些時候被安放在倫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內,與牛頓和達爾文為鄰。他的骨灰則將於今年晚些時候被安放在倫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又譯西敏寺)內,與牛頓和達爾文為鄰。綜合英國BBC新聞網及《衛報》等媒體報導,霍金的葬禮將在劍橋大學的大聖瑪麗教堂舉行。大聖瑪麗教堂靠近劍橋大學的岡維爾與凱斯學院,而霍金在超過50年的時間裡也是在這個學院內進行生活和工作。
  • 最接近神的三位男人,牛頓 愛因斯坦 達爾文 他們如何看待上帝?
    對當代景象的隨意觀察很可能形成這樣的印象,即那些以科學的發現為世界觀基礎的人,以及那些依賴於某種宗教或精神信仰的人,對於現實的最終性質,往往持有內在不相容的觀點。牛頓晚年研究神學,愛因斯坦與上帝玩篩子,達爾文起先不信上帝。
  • 艾薩克·牛頓爵士瘋狂的16個例子
    然而,人們認為他已經從「瘋狂」時期恢復過來,並繼續保持生產和健康,再活三十年。牛頓爵士是物理學家、數學家、聖經學者、鍊金術士和哲學家,儘管在他那個時代有爭議以下是艾薩克·牛頓爵士在17世紀末陷入瘋狂時所表現出的一些症狀和行為。
  • 以目前的科研勢頭,中國何時可以出牛頓、達爾文式的科技大伽?
    在熱衷於分數為王的應試教育,浮躁而功利的研究心態下,根本不可能產生牛頓和達爾文這樣科學巨人!中國普通大眾對牛頓和達爾文的了解,大多從老師口中所說的蘋果砸在頭上創立萬有引力定律和人是從猴子變過來的進化論開始的,其實,這只是二位科學巨人成就的冰山一角!
  • 霍金骨灰落葬,他的鄰居是達爾文和牛頓
    當時有媒體稱,他只是「飛向了群星」。最近,霍金的骨灰落葬倫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又稱西敏寺)。在未來的日子裡,他將跟達爾文和牛頓作伴長眠。他曾經在 2004 年的電影《霍金傳》中飾演霍金。跟他做鄰居的是一些同樣對人類文明有深遠影響的科學家,比如達爾文和牛頓。而霍金的紀念碑上,刻著他最著名的黑洞熵公式,他一生醉心的事業。
  • 霍金葬禮定於今日 骨灰將置於牛頓和達爾文墓旁
    另據消息,霍金的骨灰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安放於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與著名科學家牛頓、達爾文等安息在一起。霍金的子女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說,選擇在劍橋舉行父親的葬禮,是為了體現「霍金對這座城市的熱愛以及這座城市對他的愛」。劍橋市是著名的大學城,是劍橋大學所在地。霍金在劍橋大學岡維爾-凱厄斯學院度過了他的大部分科研生涯。聲明說,「我們的父親在劍橋生活、工作了50多年。
  • 下一位可以媲美愛因斯坦和牛頓的科學家,需要有什麼成就?
    「阿基米德」是力學之父,他在古希臘時代的研究奠定了力學的基礎,「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破滅了神學的統治,還有「牛頓」「伽利略」「科學方法論」,在伽利略之後,牛頓的實驗和研究方法為科學的發展指出了明路,從物理學的領域上來看,經典力學對全世界的影響力很大,,他和伽利略一樣被人們稱為「現代物理學之父」,很多人認為牛頓是物理學的指路明燈,以至於後來的科學家不願意打破他的理論去提出新的觀點,直到愛因斯坦的研究問世,經典力學的物理學大廈才被重建。
  • 牛頓,他是科學上的巨匠,卻是道德上的矮子探索他不為人知的一生
    牛頓像艾薩克-牛頓的一生非常極端,他是一個智商290的百科全書式的「全才」,著作與成就不計其數,在此不再過多贅述,讓我們共同探索他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人生——醜陋的德行牛頓vs胡克 萬有引力之爭胡克像胡克是英國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在力學、光學、天文學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設計和發明許多科學儀器,被譽為英國的「雙眼和雙手」。後世公認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也奠定了他科學巨擘的地位。
  • 他與牛頓鬥了大半輩子,最終連一張畫像都沒留下
    「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這句名言常常被中學語文老師們在課堂上提起,為我們解釋牛頓的謙遜,我們應該學習牛頓的謙遜品質,勝不驕,敗不餒。他與牛頓的交鋒持續了大半輩子,最終卻落得連畫像都沒有的下場。胡克身材矮小,牛頓的那句「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名言被許多科學史家認為是拿來諷刺胡克的,這個觀點包括了著名的宇宙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
  • 達爾文有多牛?你可能不知道,整個進化論都是他「吃」出來的
    科學家的另一面,也許不會太想讓我們知道,比如說愛因斯坦風流成性,牛頓還是微積分的發明人,而提出了《物種起源》,鼎鼎大名的達爾文,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怪癖呢?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整個進化論都是他吃出來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根據歷史記載,達爾文所發現的每一種新動物,他都會先吃一隻,試試味道。
  • 達爾文有多牛?你可能不知道,整個進化論都是他「吃」出來的
    科學家的另一面,也許不會太想讓我們知道,比如說愛因斯坦風流成性,牛頓還是微積分的發明人,而提出了《物種起源》,鼎鼎大名的達爾文,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怪癖呢?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整個進化論都是他吃出來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根據歷史記載,達爾文所發現的每一種新動物,他都會先吃一隻,試試味道。比如說,曾經達爾文在南美考察,尋找美洲鴕。
  • 達爾文、愛迪生、牛頓、愛因斯坦,誰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最大?
    在這四個人中,達爾文、牛頓、愛因斯坦都是科學家,愛迪生是發明家,可以這麼說他們的職業是不一樣的。科學是文明進步的基礎,科技誕生於科學,如果沒有科學的進步,科技就無從談起了,科技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直觀的改變,比如愛迪生發明了電燈,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臺留聲機,這些帶來的意義都是非常巨大的。
  • 達爾文、愛迪生、牛頓、愛因斯坦,誰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最大?
    達爾文、愛迪生、牛頓、愛因斯坦,誰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最大?這幾位名人想必大家在小學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他們了,無論是課本裡還是課外書裡都有他們的身影。在這四個人中,達爾文、牛頓、愛因斯坦都是科學家,愛迪生是發明家,可以這麼說他們的職業是不一樣的。科學是文明進步的基礎,科技誕生於科學,如果沒有科學的進步,科技就無從談起了,科技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直觀的改變,比如愛迪生發明了電燈,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臺留聲機,這些帶來的意義都是非常巨大的。
  • 達爾文誕辰200周年 媒體總結你所不知的達爾文
    媒體總結出了達爾文平時生活中不為人知的20件小事情,希望人們能更加了解他  1.達爾文和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在同一天。幼年時代,人們都親切地將稱作查理或者博比。在青少年時期,人們又給他起了個綽號,意思是「氣體」,之所以會有一個如此奇怪的名字,是因為他對那些會發出難聞的有獨鍾。  2.達爾文在上學的時候極其普通,絲毫任何過人之處。
  • 霍金葬禮今晚舉行,即將與牛頓、達爾文作伴為鄰
    在BBC的紀錄片中,她稱這輛曾用於加冕典禮的馬車「並不是很舒服」。8. 總共有超過3300人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這裡面包括了17位英國君王,如亨利五世和都鐸王朝所有除亨利八世以外的君王。還有其它歷史名人也葬在其中,例如牛頓,達爾文和狄更斯。
  • 牛頓:畢生科研只為證明內心的宗教神學信仰
    眾所周知,牛頓是十七、十八世紀英國百科全書式的天才,不僅在物理學上發現了牛頓三大定律,在數學、經濟學等領域都頗有建樹,提出了微積分、首創了經濟學上著名的金本位制。他本人又身兼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國會議員數職。還被封過爵士,從事過經濟類的工作。
  • 牛頓:畢生科研只為證明內心的宗教神學信仰
    眾所周知,牛頓是十七、十八世紀英國百科全書式的天才,不僅在物理學上發現了牛頓三大定律,在數學、經濟學等領域都頗有建樹,提出了微積分、首創了經濟學上著名的金本位制。他本人又身兼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國會議員數職。還被封過爵士,從事過經濟類的工作。
  • 著名科學家牛頓不為人知的一面:鍊金炒股,終身未娶,相信上帝
    文/丁簡 著名科學家牛頓不為人知的一面:鍊金炒股,終身未娶,相信上帝 提起牛頓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他為科學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我們大家都知道他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運動三定律等,這些定律的提出,為後來我們宇宙和科學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大家除了知道牛頓為科學堅持不懈的研究和探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