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衷於分數為王的應試教育,浮躁而功利的研究心態下,根本不可能產生牛頓和達爾文這樣科學巨人!中國普通大眾對牛頓和達爾文的了解,大多從老師口中所說的蘋果砸在頭上創立萬有引力定律和人是從猴子變過來的進化論開始的,其實,這只是二位科學巨人成就的冰山一角!
一、牛頓是科學巨人,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尊享國葬的自然科學家
在美國學者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牛頓名列第2位,僅次於穆罕默德(伊斯蘭教先知)。
在2003年英國舉辦的全球性評選活動中,牛頓被評為最偉大的英國人之首。
英國最偉大的詩人波普,為這位科學巨人寫下最崇敬與最有詩意的墓志銘:
自然與自然的定律都隱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說讓牛頓來吧!於是一切變為光明!
將牛頓比作驅散世界黑暗的光明,是上帝派來拯救人間的使者!牛頓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國葬的自然科學家。
在牛頓誕生後的數百年裡,在他的偉大理論基礎上構建的近代科學,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二、牛頓是經典力學的集大成者,其理論,除了愛因斯坦,無人能超越
牛頓,出身於1643年,享年84歲,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代表作《自然定律》。
牛頓創造性地將地球上物體的力學和天體力學統一,創立了經典力學理論體系,最著名的就是萬有引力和牛頓三大定律,全面揭示了低速運動的宏觀規律,首次實現自然科學的大統一。
牛頓擁有百科全書式的「全才」,除了經典力學,在光學、音速、微積分(數學)、金本位制度(經濟學)等方面也有非常傑出的貢獻。
牛頓是經典物理的集大成者,其理論影響長達3個多世紀,直到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量子物理才超越了經典物理,讓人們更深入地認識物質的運動規律。
三、達爾文是進化論的奠基人,牛頓的後輩,校友,死後又是鄰居
達爾文,英國生物學家,出生於1809年,比牛頓整整晚了166年,進化論的奠基人,代表作《物種起源》,「進化論」被稱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徹底摧毀了當時的各種唯心神造論以及物種不變論,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牛頓和達爾文都在劍橋大學上過學,是校友,牛頓是以減費生的身份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而達爾文則受其父親的安排在劍橋大學學神。
牛頓和達爾文去逝後都葬於西敏寺,而且墳墓相鄰,西敏寺是英國社會名流夢寐以求夢以求的葬身之地,包括狄更斯、邱吉爾等3000餘名傑出人物均長眠於此。
四、牛頓、達爾文這些偉大科學家究竟具有怎樣的科學品質
01 少歷磨難與艱辛
牛頓出生前3個月父親去世,早產瘦小,據其母親說剛出生時小到可以裝進一夸脫的馬克杯中,在3歲時母親改嫁,自己與外祖母相依為命,對母親、繼父充滿敵意!而達爾文則在8歲喪母。
02 均非神童天才
牛頓和達爾文少年時期的成績並不特別突出,也就一般般,根本不是什麼天賦異稟的神童天才。
03 都是不聽父母話的「熊孩子」,衝破一切阻礙堅守自己的興趣
牛頓的母親只希望他成為一個地道的農民,贍養家庭,甚至後來為生活所迫被迫停學在家務農,但他根本不想務農,只想讀書!幸好他刻苦好學的精神感動舅父,勸服了母親才得以復學!
當時達爾文被父親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但他一點也不喜歡,反而愛上農學院的動植物標本採集及自然歷史。父親認為他「不務正業」,將他送到劍橋大學改學神學,但他最終卻完全放棄了神學。
04 執著堅守,數十年如一日地進行科學實驗、研究
兩位科學家從小都喜歡閱讀看書,尤其是喜歡動手搞科學小試驗及奇怪的小發明,同時擁有永無止境的好奇心,認真仔細觀察周圍世界,勤於思考,善於提出深層次的問題,在科學研究方面,可謂孜孜以求,不求功名,卻極具創造性。
牛頓進行科學研究長達40餘年,一心撲在研究上,竟然終身未娶妻!
而達爾文在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中,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認真仔細觀察和採集,之後便進行了長達幾十年如一日的進化論研究。
五、中國在可預期的未來之內,根本不可能產生如牛頓、達爾文式的科學巨匠
從上述介紹,不難看出牛頓、達爾文都是數百年難遇的科學巨匠!他們在科學理論體系上的貢獻都是開創性,甚至是顛覆性的!要達到這樣的成就,根本不是錢能堆出來的,最根本還在教育以及對科學孜孜以求的信仰,而反觀我們目前的教育,卻存在如下的弊端:
01 以中高考為核心的應試教育,學生從小都成為刷題、培訓班及考試的機器,發自心內的學習渴望、興趣與想像力早已蕩然無存!
02 為了應付中高考,物理、化學和生物等的各種實驗基本上都是在黑板上完成,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都很差!
03 分數為王,學生眼裡只正確和錯誤,從小沒有培養獨立思考、質疑與批判的精神!
04 為了不浪費高考分數,高考志願填報時大多是以名校和熱門專業為準,哪裡在考慮學生真正的興趣!
05 功利與浮躁在學術界非常普遍,很少有人能真的沉下心來,數十年如一日地進行潛心研究!
06 以論文為核心的科研評價體系,很難讓科研人員在基礎領域持之以恆地開展研究。
07 在功利主義的驅駛下,中國人根本不重視基礎研究與原創,反而是精於模仿和應用。
…………
綜上所述,牛頓和達爾文都是科學巨人,其傑出成果都是理論性、開創性和顛覆性的!而在目前我國應試教育及以論文為王的考評體系下,浮躁而功利的研發人員,在可預期的未來,根本不可能產生類似的科學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