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美國SpaceX的龍飛船發射成功,這是全球首次商業航天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搭乘龍飛船的兩名太空人將前往國際空間站從事相關研究工作。
提到SPACE X人們的心情是複雜的,作為一個民營企業能在航天領域做到如此成績讓人敬佩。但同時也不禁發問,中國何時能出一個SPACEX公司?對此國內宇航研究員指出,沒有馬斯克,十年都難。
SPACE X再度完成了突破值得肯定,同時將目光轉回國內,中國的商業航天市場未來將走向何方,上海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陶建中對國內航天行業的現狀和前景進行了介紹。
商業航天市場主要包括三方面,運載火箭、小衛星和航天應用。陶建中介紹稱,我國商業航天領域分為「國家隊」和民營企業。相比美國民營企業的發展勢頭,國內的情況較為不同。美國2019年共34次航天發射,其中一半來自SpaceX,這家民營企業已經達到了足夠的高度,某種程度上已經其實可以看作「國家隊」水平,因此拿國內的民營企業和SpaceX相比並不合適(類比華為)。
陶建中指出,國內的地方政府、大型企業等對航天應用的需求很大,這些光靠「國家隊」還不夠,需要民營企業來補充。在政策上,2014年國務院發布了相關的指導意見,鼓勵民營企業加入商業航天領域。不過國內從事衛星研製的較多,運載火箭的難度大,能夠達到技術要求的目前還是少數,比如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在19年7月成功實現了中國民營運載火箭成功入軌的破零。
衛星研製難度較小,一些高校就有相關的研究院,另航天應用未來也有望大步邁進。航天應用的難度同樣不必運載火箭,不過過去發展空間小,缺乏商業場景,這一情況未來會發生改變。
談及大家最感興趣的問題,中國民營航天何時能趕上SpaceX,陶建中認為,首先要出現馬斯克這樣的人,有技術懂管理,敢想也敢做。陶建中積極預測,10年到20年或許是比較中肯的,國內的航天人才不缺,但正如陶建中對馬斯克的高度評價一樣,這樣一個代表性的人或是關鍵。再就是目前國內環境是支持的,這也為民營航天發展提供了土壤。